國際罕見病日:關注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兒的真實生活

2020-12-24 生物谷

 「長大了我要當兵!要保衛祖國,養我媽媽!」如果沒有看到草根坐著的輪椅,不會有人會猜到這是一個患有罕見病、行動障礙的孩子,他看起來是那麼陽光可愛,對未來充滿期待。

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是「國際罕見病日」。時值2019年國際罕見病日之際,國內首家關注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 (SMA) 相關工作推動的公益機構 -- 北京美兒脊髓性肌萎縮症關愛中心在此呼籲更多人關注與了解罕見病,關愛身患罕見病的人群。

罕見病又稱「孤兒病」,是指那些發病率很低、很少見的一類疾病,一般為嚴重的、慢性的、遺傳性疾病,且常常危及生命。罕見病的種類繁多,共有7000種,我國所有罕見病患者加在一起人數已達2000多萬[1]。在罕見病領域,普遍存在科研投入少、診斷率低、缺乏有效治療手段且藥物往往不在醫保體系中的情況,而絕大多數患者及家庭面臨病無所醫」、「醫無所藥」、「藥無所保的困境。

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是「國際罕見病日」。時值2019年國際罕見病日之際,國內首家關注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 (SMA) 相關工作推動的公益機構 -- 北京美兒脊髓性肌萎縮症關愛中心(以下簡稱「美兒」)在此呼籲更多人關注與了解罕見病,關愛身患罕見病的人群。據美兒SMA關愛中心代表邢煥萍女士介紹,目前中國約有3萬至5萬名SMA患者,其中,80%患者都是嚴重的SMA-I型或者SMA-II型,還不包括未被檢查出的潛在患者。

讓我們以9歲男孩草根為例,走進罕見病患兒的真實生活。

SMA:導致嬰兒死亡的重要遺傳因素

脊髓性肌萎縮症 (SMA) 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新生兒發病率大約為萬分之一。SMA是導致嬰兒死亡的重要遺傳因素,主要症狀表現為肌肉萎縮,運動功能嚴重受限,患者連普通的翻身、蹬腿、爬行都難以實現,隨著病程的發展,最終影響吞咽和呼吸,嚴重威脅患者生命。

9年前,草根的媽媽發現6個月大的兒子不會踢腿後,帶他去北京兒研所做了檢查,幾個月的排查等待後,卻被醫生告知「這個病沒法治,也沒藥」。看著10個月大笑容可掬的兒子,她辭去了教師工作,用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兒子制定著特殊「教案」。

如今,9歲的草根和同齡孩子一樣,就讀小學四年級,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英語比賽屢獲獎項,喜歡西洋棋的他,已通過階段考試,榮獲「國家四級棋士」。他活潑開朗,愛與人交談,總是開懷大笑。年紀不大卻對未來充滿想像,他想成為西洋棋的國家大師,如果可以走路,就去當兵保衛祖國。

每個周末,草根都會去棋院學習西洋棋,平時在家,也要研究棋譜拆解對局。輪椅上方的鬆緊帶支架,是媽媽根據圖紙在淘寶選購材料後親手製作。使用這個支架,能讓草根在下棋時更加輕鬆舒適。

「當時,SMA的相關文獻或者是資料都特別少,醫生也沒有辦法。但我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絕對,我給他找了中醫、按摩康復師,並按照正常孩子的教育方式來對待他。」草根媽媽回憶道,「直到後來才知道草根是屬於SMA-II型。」

臨床異質性的罕見病  一波多折的確診之路

與大部分罕見病不同的是,SMA是一種具有臨床異質性的罕見病,即雖然致病原因一致,臨床表現卻有不同。SMA依據發病年齡和獲得的運動功能,從重到輕被分為0、I、II、III、IV五個類型。SMA-0型患者病情最重,出生後就會發病,需要依賴呼吸支持。如果不進行治療,大多數患有SMA-I型的嬰兒在沒有呼吸乾預的情況下,無法活到兩歲。而SMA-II型患兒則常於出生後6-18個月內發病,能夠獨坐、寫字,如果得到專業護理和照顧,可以活至成年。

和草根年齡相仿、來自廣州的果果,也同為SMA-II型,與大多數SMA患者一樣,果果的確診之路也是一波多折。

「在他6個月時,我們發現他不會蹬腿,就找醫生看,但各方面的評估都是正常的,醫生批評我們,說太過小心,孩子很健康。」果果的爸爸說,「八年前,國內對於SMA非常陌生,我們去了很多三甲醫院,醫生都說只有在教科書上見過。直到他16個月還不會走,帶他去了廣州市兒童醫院,才確診是SMA。」

「當我從絕望中走出來,就開始研究這個病,很偶然的機會認識了馬斌大哥,得到了很多指導。」果果爸爸口中的馬斌,是美兒SMA關愛中心的創始人之一。在美兒的幫助及查閱了資料後,果果的爸爸為果果量身定製了多種獨特的康復訓練。

每天,果果要完成8種以上的康復訓練,仰臥起坐、獨立行走、按摩腳底等運動,能延緩他蹲、站、走等大運動功能的衰退。

果果的生活也並未因疾病而停止探索,他4歲加入嶺南著名木偶劇團,通過學習配音、聲樂、表演來改善呼吸功能,並師從著名圍棋大師蘇耀國九段,在嶺南棋院學習圍棋。

今年,8歲半的果果,已參演過大型話劇《白雪公主》,並獲得了十五屆嶺南「耀國杯」圍棋25級組等三個圍棋比賽的冠軍。如今,他最大的心願是能圓一個「上學夢」。

致病基因高攜帶率  每50人中就有一個

如果說草根和果果是SMA-II型患兒的榜樣,那麼4歲的Velo就是SMA-I型患兒中的希望。

Velo ,在法語中代表「自行車」,當初給兒子起名時,身為從事自行車工作10餘年之久的爸爸,並沒有想到兒子會用到另一種「自行車」 -- 輪椅。

「大概在他六個月之前,我們就覺得他跟其他小孩有點不一樣。他不能翻身,也不會爬。我們跑了很久,找了幾家醫院,做過一系列包括腦癱的測試,直到8個月左右的月齡才得到確診。」對於Velo確診的前後,他的媽媽記憶猶新,「我的姐姐是因為這個病去世的,當時都以為是重度肌肉萎縮。懷孕產檢時我也和醫生講過,但這個病的名字,它的發病原因,相關疾病知識,大家都不知道。」

雖然是罕見病,SMA的致病基因攜帶率卻非常高,約2%左右,即50個普通人中就有一個是致病基因攜帶者。一旦夫妻雙方同為致病基因攜帶者,則每一胎生下SMA患兒的概率為25%。[2] 「我和我老公正好是高中同學,也就是說,其實在我們50個人的班級裡,就有兩個人是致病基因攜帶者。」

每天,Velo會在客廳使用花生球練習100個「仰臥起坐」。在這之後,媽媽會為他按摩雙腿雙腳,爸爸會幫助他使用咳痰機清理肺部積痰,這同時也是一項促進他肺部健康的呼吸訓練。

如今,Velo仍沒有辦法翻身、站立或行走。為了延緩肌肉能力退化,每天會進行呼吸、拉筋、運動等康復鍛鍊。在家人在悉心照料和陪伴中,他快樂成長著,他喜歡恐龍、鍾愛藍色,想像奧特曼一樣拯救世界。

新舉措、新希望:加速審批、降低稅率

雖然SMA屬於治療難度較大的罕見病,但SMA的致病原因已較為明確,數年前就被美國國立衛生院預測為最有希望取得研究突破的神經肌肉病之一。經過多年的努力,SMA在診斷、護理和治療上有了很大發展。nusinersen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批治療SMA的藥物,目前已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批。

2018年5月,SMA被列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該目錄的推出旨在支持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2018年7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宣布對在監管體系完善的國家和地區擁有臨床研究數據的創新藥物可實施優先審評審批程序。2018年9月,nusinersen作為已在境外上市且臨床急需的罕見病治療新藥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

自2019年3月1日起,國家對首批21個罕見病藥品進口環節減按3%徵收增值稅,國內環節可選擇按3%簡易辦法計徵增值稅。

2月15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建立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的通知》,遴選出了罕見病診療能力較強、診療病例較多的324家醫院作為協作網醫院,組建罕見病診療協作網。

「國家對罕見病領域的日益關注,包括制定罕見病目錄、加速臨床急需用藥審評審批、降低進口罕見病藥品增值稅率等一系列政策,都將惠及中國2000多萬罕見病患者。」邢煥萍女士表示:「美兒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致力於服務於國內SMA患者群體。我們衷心希望各級政府能將臨床療效顯著的罕見病藥物納入國家或地方醫保方面,讓保障罕見病患者用藥的目標成為現實。

相關焦點

  • ...首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兒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的鞘內注射治療
    原標題:膠東半島首例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治療有了新成果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順利開展了膠東半島首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兒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的鞘內注射治療。此項技術的順利開展,也為膠東半島地區脊髓性肌萎縮患兒帶來更多希望。
  • 諾華脊髓性肌萎縮症基因療法Zolgensma獲歐盟批准!
    諾華(Novartis)旗下基因治療公司AveXis近日宣布,歐盟委員會(EC)有條件批准基因療法Zolgensma(onasemnogene abeparvovec),用於治療5q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具體為:(1)SMN1存在雙等位基因突變、且臨床診斷為SMA-1型的5q SMA患者;(2)SMN1基因存在雙等位基因突變、且存在多達3個拷貝
  • 「好消息」免費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篩查項目落戶寒亭區婦幼保健院
    我國目前有SMA攜帶者約3200萬人,以每出生新生兒1600萬計算,其中為攜帶者的準爸媽約80萬,每年新增SMA患兒2500~3000人。據估計國內現存SMA患者約3~5萬人,這是因為多數I、II型患者已於早期死亡。什麼是脊髓性肌萎縮症(SMA)?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篩查項目落戶濰城
    其中,除20~30%患兒經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生活質量外,30~40%患兒在出生後死亡,約40%將成為終生殘疾。這意味著每年將有40萬家庭被捲入終生痛苦的漩渦中。其中,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是一種常染色體單基因隱性遺傳病,是兩歲以下嬰幼兒頭號致死性遺傳病。據估計國內現存SMA患者約3~5萬人,該數字不包含因Ⅰ、Ⅱ型患者已死亡的人數。
  • 我國將開展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基因攜帶者篩查研究
    在年會的《出生缺陷防治與分子遺傳分會》舉辦的論壇上,遺傳專家積極探討防控出生缺陷的正確出路和對策,否定基因編輯嬰兒的做法,據介紹,我國將開展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基因攜帶者篩查研究,這項出生缺陷幹預研究,將利用分子遺傳篩查技術,通過研究SMA基因攜帶在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發生的頻度,對受檢者提供遺傳諮詢服務,防止SMA患兒出生,從而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質。
  • 全球首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基因療法!諾華革命性&高度創新性一次...
    2020年05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諾華(Novartis)旗下基因治療公司AveXis近日宣布,歐盟委員會(EC)有條件批准基因療法Zolgensma(onasemnogene abeparvovec),用於治療5q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具體為:(1)SMN1存在雙等位基因突變、且臨床
  • 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重磅新藥在中國獲批上市 暫無定價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在2月28日罕見病日即將到來時,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迎來了好消息:Biogen(百健)和昆泰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聯合提交的Spinraza(Nusinersen)注射液上市申請,於2月25日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
  • 第二屆脊髓性肌萎縮症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
    上海2018年9月14日電 /美通社/ -- 由北京美兒脊髓性肌萎縮症關愛中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SMA大會在上海隆重開幕(脊髓性肌萎縮症,以下簡稱為「SMA」)。美國、義大利、日本、中國大陸、臺灣及香港的20多位重量級嘉賓出席,針對SMA藥物研發、患者診療及管理支持等相關主題進行了學術分享及經驗交流。
  • 「脊髓性肌萎縮症」到底是個什麼病
    他在3個月大時仍不會翻身,漸漸頭也立不住了,最終被確診為「脊髓性肌萎縮症」Ⅰ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是一種基因疾病,患者大多是嬰兒。因為運動神經細胞受損、凋亡,他們連翻身、抬頭、爬行都難以實現。據調查,這種致病基因的攜帶人群佔總人口的比重約2%左右,即50個普通人中就有一個是攜帶者。
  • ...建設】福建協和醫院小兒內科救治患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
    日前,小兒內科接診了一位極為特殊的小患兒安安(化名)。安安在6個月的時候其父母發現她的手腳軟綿綿的沒有一點力氣,而且頭一直都抬不起來,也翻不了身,全身只有眼睛能動。患兒轉到我院小兒內科後,由陳燕惠主任、胡君副主任組成的治療團隊,針對其患兒的臨床表現開展了基因檢測等檢查,最終診斷為「脊髓性肌萎縮症」(簡稱SMA)。
  • 早治療 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也能正常生活
    2018-12-27 09:59圖文來源:廣州日報很多人不了解脊髓性肌萎縮症,它是一種罕見的基因遺傳性疾病,新生兒發病率約為1/6000~1/10000。日前,一部專門為脊髓性肌萎縮症(以下簡稱SMA)群體而創作的公益動畫片《扎克的遊戲日》在廣州首映,主要是向大眾普及這種罕見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張成教授表示,SMA治療難度較大,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支持治療。據介紹,在常規人群中,SMA致病基因的攜帶率非常高,約2%左右,即50個普通人中就有一個是攜帶者。一旦夫妻雙方同為攜帶者,則每一胎生患兒的概率為25%。
  • 三代試管嬰兒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攜帶者生健康寶寶?
    網絡新聞報導:廣東一位母親歐陽春蘭,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信息公開申請,希望了解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以下簡稱「SMA」)疾病藥物——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的採購方式和國內定價依據。新聞一出,瞬間登上各大平臺熱搜,一時間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和熱議。
  •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開展脊髓性肌萎縮症義診 專家呼籲加強篩查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焦俊傑、實習生鄭思彤報導:近日,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特效藥物需「70萬元一支」而備受社會關注。那麼,什麼是脊髓性肌萎縮症?能不能預防?  8月7日,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產前診斷中心舉辦了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專家義診及SMA基因免費檢測公益活動,普及相關知識,呼籲民眾婚前孕前要加強篩查。  現狀:新生兒中的致病基因危險性很高  據悉,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是一類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變性導致的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的疾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 濟南市兒童醫院成功開展脊髓性肌萎縮症基因藥物治療
    魯網3月1日訊(記者 張嵬琛 通訊員 王昆)2020年02月25日,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孩子——瑩瑩(化名)在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成功接受了「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全球首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的用於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的藥物,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特效藥物)鞘內注射治療,這標誌著醫院在應用基因藥物治療罕見病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創新療法!美國FDA授予肌肉生長抑素激活抑制劑...
    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先導抗體候選藥物SRK-015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的罕見兒科疾病資格(RPDD)。在美國和歐盟,SPK-015之前均被授予了治療SMA的孤兒藥資格(ODD)。SMA是一種進行性、罕見、遺傳性疾病,可導致運動功能損害。
  •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首個口服藥物!羅氏剪接修飾劑risdiplam在美國...
    2019年11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羅氏(Roche)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risdiplam的新藥申請(NDA)並授予了優先審查,該藥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生存基因2(SMN2)剪接修飾劑,用於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的治療。FDA已指定處方藥用戶收費法(PDUFA)目標日期為2020年5月24日。
  • 國際罕見病日,讓罕見不再罕見
    其實這些名字背後就是一些大家聞所未聞的罕見病,比如以上名字分別對應:多發性硬化症、戈謝病、龐貝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先天性大皰性皮膚鬆懈症。是不是已經被如上的疾病繞暈了?正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罕見病、幫助罕見病患者,國際上將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昨天)定為「國際罕見病日」。
  • 諾西那生將遇對手 羅氏脊髓性肌萎縮症藥物上市申請獲受理
    文 | Dopine4月23日,據CDE官網羅氏脊髓性肌萎縮症藥物risdiplam口服溶液用粉末的上市申請被CDE受理,據悉4月初FDA推遲了該藥的PDUFA日期,預計今年8月底將會收到FDA的回覆。
  • 膠東半島首例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治療在青島開展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順利開展了膠東半島首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兒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的鞘內注射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 (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它是由於脊髓前角及延髓運動神經元變性,導致近端肢體和軀幹進行性、對稱性肌無力和肌萎縮的神經變性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約為1/6000-1/10000。根據起病年齡和運動裡程的獲得情況,SAM分為SMA I型、II型、III型和IV型。
  • 我國開展脊髓性肌萎縮症基因攜帶篩查研究—新聞—科學網
    三個環節防控出生缺陷 分子技術造福萬千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