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在標準課程中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的基礎上新增了 「看」 的技能。新課標指出,「看」 這項語言技能指利用多模態語篇中的視頻、圖表、符號等輔助理解文章、句子含義的技能。在英語閱讀課中,通過有效地使用 「看」 這一手段,能更好地幫助英語學習者理解書面語篇所傳遞的信息、觀點、情感和態度等。
日常課堂中,大多數教師不再拘泥於傳統的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模式,潛移默化地把視頻、圖像、表格等穿插在閱讀課的教學中,但往往
由於缺乏活動設計,不利於發揮 「看」 這項語言技能使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如何令 「看」 這項語言技能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上能夠充分有效地被利用,值得深思、研究。語言教學中的文章通常以多模態的形式被呈現在課堂中。形式豐富的語篇承載著多樣的文化知識,不僅能夠為學生發展語言技能,同時還能夠為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隨著 「讀圖時代」 的來臨,多模態形式的語篇在如今的教學過程中已屢見不鮮。多模態語篇經常穿插著 「目錄或指南、圖示、圖例」 等表現形式。學生需要通過觀察、分析、思考獲得符號、圖表以及視頻等媒體中的信息,才能有效理解多模態形式的語篇。同時,學生藉助圖像及表格能夠將他們深層閱讀後的所思、所感與所得可視化,通過所學的語言解讀它們的內涵和意義。
因此,在語言實踐活動中,
「看」 既是理解性技能也是表達性技能,毫無疑問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作為一個表達觀點、傳遞信息的輔助工具對於學生而言亦是不可或缺。基於 「看」 的理解性和表達性以及語篇閱讀承載著的教育屬性,筆者總結出圍繞 「看」 這項語言技能而延伸的幾個功能。在本文的後半部分將結合課例,談談 「看」 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的應用。筆者選用的教材文本是人教版英語九年級 Unit 2 閱讀課文 「The Spirit of Christmas」。這篇課文對
英國著名作家查理斯 · 狄更斯(Charles Dickers)的小說《聖誕歡歌》(A Christmas Carol)中的部分情節進行了概括,文章體裁屬於記敘文。
通過敘述吝嗇鬼 Scrooge 在聖誕節前後發生的人格轉變,深入探討聖誕節的文化內涵。文本著重於深層次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學生理解語言表層含義的基礎上,鼓勵提高學生的邏輯推斷能力,從而使學生理解作者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思想精神:
善愛和憐憫之心之於人類社會的寶貴,呼籲人們以愛心回報社會。文本在情節描述方面有部分留白,為讀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間;在理解技能訓練方面,學生的思考及推斷需要藉助圖畫與圖例的依託,這都為教師設計多模態文本下的閱讀教學提供了極佳的素材。授課教師可以利用 「空白點」 設置可能令學生感興趣的疑問,從而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慾,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目的。藉助於提示信息進行有目的性的預測能夠激發閱讀者對即將閱讀的文本的好奇心,提高持續閱讀的興趣。針對本節課文本的特點,利用多模態,在導入環節引導學生觀看電影片段混剪版短片,並回答問題:Which festival are people celebrating? What are they doing?短片時長約為一分鐘,其中涉及街道、學校、家庭等場景,呈現出外國電影中親友、愛人一同歡度聖誕的溫馨畫面。讀前預測環節設置主題情境,利用視覺效果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生小組間頭腦風暴,有效地建立起背景圖式和文本之間的聯繫。
在學生理解文本的表層意義之後,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表格或者思維導圖的形式將文本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為挖掘深層思維搭建階梯。我們可以憑藉信息轉換,將連續性文本所提供的信息轉換為可視化表格。藉助圖示化的手段,通過辨析、分類、質疑、反思和評價,增強英語學習者對於文本信息的解讀能力。課文的第二段有一句話說 Scrooge 痛恨聖誕節,直接表述他轉變前的心態,但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們發現 Scrooge 的行為有了巨大反差。
作者在文中不僅通過 「愛恨」 描寫主人公人格變化,而且用語言歌頌聖誕精神之美以及諷刺人物的醜。教師引導學生再次細讀課文,劃出文中表現 Scrooge 人格和行為前後轉變的描述性詞句。筆者設計垂直型對照表,幫助學生比較、分析文本信息,從而深層理解詞語,發現主人公行為與人格的變化和反差,學會用言語證據解讀人物的愛恨美醜。教師通過這樣一個樣例分析,也為學生日後結合圖畫和文本分析人物性格轉變搭好了 「支架」。語篇是培養思維品質的一項重要載體。搭建結構圖式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促進思維的靈活性。從語篇角度看,有些抽象概念難以用語言描述,輔以圖式能使表達更簡潔形象;從思維角度看,圖式能激活概念網中表徵事物的概念結點。設計合理教學活動,運用 「看」 這一語言技能有利於在閱讀課中開展思維訓練。課文中的第三段,描寫聖誕夜三個幽靈用 「事理」 開導主人公Scrooge,但在具體情節描述方面留有空白。教師提問:How do the three ghosts teach Scrooge? 檢驗學生對第三段文本內容的理解度。筆者設計了表格,幫助學生進行觀察並縱向對比,從而分析這三個幽靈對他思想上的直接影響,推斷主人公 Scrooge 在見到這三個幽靈時的感受及心路歷程。在 「看」 的過程中,學生完成了觀察、分析、推斷、歸納等一系列的思維訓練,並進行了創新性表達。讀者劇場(reader's theater)以口語演繹詮釋故事內容,它需要 「演員」 的想像力,也需要觀眾的洞察力。參加讀者劇場活動,學生可以站在不同視角觀察同一事件,組構新的認知模式,培養創新性思維。在文本故事中,針對作者對於聖誕夜三個幽靈如何用 「事理」 對主人公 Scrooge 進行開導的描述空缺,學生可盡情想像故事情節內容,比如:幽靈與 Scrooge 的對話,Scrooge 所看到的畫面,以及畫面中人物的對話表現等。
本文的故事劇本適合學生進行體驗式閱讀,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文本、要求學生用語言輸出時,利用電影視頻活化文本,然後讓學生進入角色扮演,據此來檢測學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部分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的同時,其他同學作為觀察者觀察演員的表演情況,並做相關記錄,完成表格 Observer's journal(內容包括:演員的選詞、肢體語言、表演的流暢性和合適性等),以 「看」 來加強多元思維和語言運用,多角度地加深對文本的思考,提升創造力。
動機是直接推動英語學習的內部因素,也是學習者在進行英語學習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以及自覺能動性,同時也是英語教育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針對多模態語篇的英語教學,有效地融入 「看」 這一語言技能能有助於激發學習者學習英語的動機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人而異、量體裁衣,合理地將 「看」 這一項語言技能更好地應用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本文主旨在於通過教學實踐並結合實例,論證了 「看」 在英語閱讀課堂應用的重要性。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首先,「看」 需要結合文本解讀。教師在設置閱讀教學活動時,應當結合文本內容,分析文本的題材,比如:小說、戲劇、廣告等比較適合藉助 「看」 的手段來豐富人物、擴展情節、突出主題;對於文本原來就有的插圖、主題圖、背景圖就需要教師合理有效地使用,多維度分析並恰當使用多模態。教師在選擇 「看」 作為設計要素時需要考慮其恰當性。
其次,「看」 需要相關問題的合理設計。一個視頻短片,一幅圖畫、一張表格都有傳達語義、輔助理解的作用,若教師在設計多模態視域下的課堂時,僅僅是為了博人眼球、膚淺地引起學生一笑了之的興趣,那這種 「看」 的設計是沒有價值的。教師對多模態語篇的分析不宜過於寬泛,提問時不宜局限於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video」,而應更深層地挖掘細節,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批判性思考,引導他們思考某些特定圖像和表徵意義。
最後,「看」 需要其他語言技能的相輔相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利用音視頻作為資源和媒介,還需結合讀、寫、說,才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獲取可持續保存的信息。合理設計多模態課堂可以促進讀者深度閱讀進而理解語篇內容,用語言總結出主旨或道出和主題相關的理解感悟,真正實現從語言輸入到輸出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