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青花瓷的特點以及一些小知識

2020-12-20 騰訊網

明永樂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號)歷時21年,是明代國力強盛時期。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永樂朝前後期瓷器質量發生很大變化,永樂早期製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後期,而後期製品則與宣德早期相接。

永樂青花端莊秀美,器物線條非常柔美流暢。講究修胎,器形十分規整。瓷胎由於注意淘煉,胎質純,含雜質少,胎質細膩,胎色潔白,胎體厚薄適度,靈巧凝重,較之洪武朝普遍輕薄一些。永樂時期由於燒造溫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淨,絕無橘皮釉紋,有少部分器物釉面開片,以脫胎器名傳於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現潔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肥厚處閃現蝦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處大多為白色或黃色,器物裡外釉面較均勻。民窯器普遍有縮釉現象。永樂青花的釉面青白程度較元代有所減弱,釉面青白為整個明代傳統燒造方法所致,因釉料中摻有草木灰,並用木柴燒,所以會產生這種效果。現代瓷器的釉面成分及燒造工藝都與明代不同,因此釉面無此青白色。大盤、瓶、罐等為細砂底,無釉,白色,有小塊鐵色斑;呈糯米粉狀,摸之細膩滑潤。也有釉底,釉底白釉勻淨,釉薄處泛黃色,厚處呈漿白色或閃青白色,有些底釉開有細片紋。小器底足多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紋;細瓷底足平切,足跟較窄。琢器器底足大多是邊稜狀,即削切痕明顯。圈足露胎處泛火石紅,足內牆多泛黃斑。盤、碗底心多是外凸內凹。

永樂時期青花瓷器造型圓潤、靈巧、清秀,不但繼承了前朝器形,還吸收了大量外來的元素,製作出了許多創新器物。傳統器物有梅瓶、玉壺春瓶、貫耳瓶、竹節柄壺、執壺、僧帽壺、梨形壺、折沿盤、盞託、深腹洗、無擋尊、渣鬥、香薰、筆盒、三足爐、大盤、大碗、碟、罐、缽、高足杯、各式碗等。

永樂青花瓷一般無款識,只有極少數有年款。只有官窯壓手杯中見有「永樂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寫在器裡面中心,圍以雙圈線、單圈線和花瓣飄帶。最寶貴的是青花雙獅繡球心款、花心款、鴛鴦圍款。民窯產品偶有「福、錄(祿)、壽」等款字。從明正德年開始,就出現了仿永樂窯器款。其後,嘉靖、萬曆,康熙、雍正,清末民初都有仿款出現。歷代仿款有青花寫款、陰文刻款、陽文刻款三種字體;字體和寫法也不一樣。款的外圍常飾花瓣形圖案,線條硬直欠流暢,也有的圍以單圈。所以凡以四字楷書或六字款寫在器裡、底足或口上的多是後代仿品。

- The End -

(文章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關注我認識更多收藏朋友

相關焦點

  • 明永樂青花瓷如何鑑定的六種方法
    明永樂青花瓷如何鑑定?想必收藏愛好者都已有所了解,明永樂青花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永樂時期瓷器在我國的陶瓷工藝史上,此時的鮮紅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獨樹一幟,佔有特殊地位,成為明清兩代的典型,那麼讓我們首先了解一下永樂青花瓷。
  • 明永樂青花瓷拍賣價格,市場行情分析,明永樂青花瓷值多少錢?
    明永樂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號)歷時21年,是明代國力強盛時期。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 明永樂瓷器,開啟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明永樂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號)歷時21年,是明代國力強盛時期。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 明永樂青花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明永樂青花瓷器值多少錢?
    有些器型則是元代和洪武朝所沒有而從永樂朝開始出現的,如大型天球瓶、單面扁壺、雙系扁瓶(抱月瓶)、扁瓢形瓶、花澆、尖底蓮子碗以及雙系、三系或四系蓋罐或多系把壺、多稜燭臺、筒形器座、波斯型執壺、帶蓋瓷豆、高足盞託、雞心扁瓶等。
  • 所見即所有:鑑賞明永樂青花瓷的珍、精、稀(附高清圖)
    明永樂朝歷時21年,是明代國力強盛時期。 明永樂青花瓷產品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
  • 宣德時期的青花瓷該怎麼辨別
    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瓷,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豔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和永樂青花瓷器並稱永宣,又被稱為宣青,是我國名貴的青花瓷之一,宣德青花,承接了永樂青花瓷器的輝煌,由於鄭和在永樂期間多次下西洋,帶回來了不少青花瓷彩繪所需要的蘇麻離青,所以早期宣德青花瓷都是採用進口材料燒制的
  • 釉下彩的代表——青花瓷
    今天我們還是以天津博物館館藏的一件非常名貴的展品「首先呢我們先給青花瓷做個定義,是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素胎上繪畫紋飾,之後上透明釉後入窯高溫(1200攝氏度以上高溫)的還原焰下一次性燒制而成的這種白地藍花的瓷器就叫青花瓷,也可以叫做釉裡藍。
  • 「天元藏·薦」明永樂款堆泥彩釉開光紋蓋罐
    特別是後期鄭和下西洋帶回了西方的「蘇泥勃青」料、西方風景文化特色等,直接推動了青花瓷的產生與發展,景德鎮瓷器製作工藝不斷完善成熟,胎質、釉色、造型和紋飾等豐富多樣,精美絕倫。明永樂朝(公元1403·1424年)歷時21年,國立強盛,社會氛圍偏向端莊秀美風格,瓷器造型吸收了外來文化風格多樣,精妙典雅,大多作為高雅的藝術擺件,但因為歷史悠久,保存不易,且在後期國家朝政更迭,戰亂等導致了一些精美的瓷器損壞消失,大大縮減了其存世量,導致精美瓷器的稀缺。
  • 北京誠軒2020春季拍賣會重器: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紋蓮子碗
    明朝永樂年,我國陶瓷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景德鎮開始確立為全國制瓷業中心,青花瓷成為明瓷的主流,產量,品種之多,製作之精超過元代。明永樂此間,流行一種碗式—蓮子碗,也叫雞心碗,因碗底心有形如雞心狀突起而得名。下面就給大家賞析一件明永樂代表性的青花瓷器,也是北京誠軒今年春拍的重器: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紋蓮子碗
  • 洪武,永樂,宣德時期,青花瓷
    大家好,我是曹麗,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洪武,永樂,宣德時期,青花瓷。洪武(公元1368-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用洪武年帶有洪武官款的瓷器。對元末和洪武瓷器的分期問題,目前國內外存在著不同的觀點。
  • 詳解「空白期」青花瓷重要特徵
    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空白期」青花瓷的特點,由於知識面有限,借用了專家、前人的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專家們對民窯青花瓷進行了研究,發現很多碗、碟在構圖上,十分簡單,往往只畫幾大朵雲彩,將圖案分成幾個裝飾區間,構圖區往往只用青花料畫幾個圓圈,以及一些很小、很簡單的圖形,比如「月華紋」;留白區普遍較多,留下大片無彩的表面,就如同白瓷,另外修胎很薄,潔白細膩,這就是「空白期」青花瓷的最大特點。
  • 看顏色鑑定古玩瓷器,古瓷斷代的基礎知識
    前邊的文章講了青花瓷的鑑定方法,今天這篇文章講如何通過瓷器的顏色鑑定古玩瓷器,以及如何判斷新瓷器做舊的方法。掌握了以下知識點,在古瓷鑑定上會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到了明永樂年間和宣德年間的窯口,大多都用外來的青料,這種青料在上篇文章中也有講過,叫蘇麻離青,這種青料顏色表現更加濃豔,燒制的瓷器上從青花部位可見有鐵鏽的斑點。從成化年間到正德年間一開始的時候,用的是平等青,平等青料又叫陂塘青,它的色彩特點就是淡雅清澈,與蘇麻離青有這完全不同的色彩表現,並且平等青料裡,所含鐵元素很少,所以用此青料所燒制的青花瓷很少見鐵鏽斑點。
  • 有什麼特點?滿滿乾貨
    宣德青花,承接了永樂青花瓷器的輝煌,由於鄭和在永樂期間多次下西洋帶回來了不少青花瓷彩繪所需要的蘇麻離青,所以早期宣德青花瓷都是採用進口材料燒制的。那也就是說我們得了解蘇麻離青到底有什麼特色。
  • 瓷鑑 明永樂青花人物故事紋抱月瓶
    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 (1405-1431),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蘇麻漓青」,為景德鎮燒制獨具時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質基礎。由於貿易和頻繁的文化交流,這一時期的瓷器造型和紋飾,也受到西亞地區的影響。明代永樂開始,青花瓷器裝飾擺脫了元代繁複細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視覺效果,白地青花更顯其清麗風格。
  • 宣德青花瓷|三招識別宣德青花瓷,修煉成「火眼金睛」的法寶
    關鍵詞:宣德青花鑑定在收藏界裡,有一些收藏愛好者被心懷不軌的騙子洗腦之後,便堅定地認為自己的藏品一定是真的,當拍賣行不收,古玩店不收,就會開始責怪這些機構,認為是拍賣行,古玩店還有專家們的能力不夠古董商人們憑藉自己的眼力和知識從這些古董販子裡用最優的價格買到最好的寶貝。說地有點多了,今天的主題是宣德青花瓷。眾所周知,陶瓷器裡一直都有「青花貴宣德,彩瓷貴成化」的說法。只要一提起明代青花瓷,就不能不說宣德青花瓷。因為其身上的雍容大氣,是歷朝歷代難以比擬和超越的。
  • 說說青料,那些決定了青花瓷興衰的著色劑
    青料是青花瓷生產的必需原材料,屬於釉下高溫顏料。青料的質量和呈色控制技術決定了青花瓷的興衰和發展。青花瓷的釉下花紋是以氧化鈷料為著色劑來進行描繪裝飾的,大體分為含錳量高含鐵量低的國產青花料和含錳量低含鐵量高的進口青花料。國產的青花料主要有:平等青、石子青、浙青、珠明料;進口料則主要是蘇麻離青和回青料。
  • 景德鎮的傳統四大名瓷之一,被稱為中華瑰寶的青花瓷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進行繪畫裝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1300攝氏度還原焰高溫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顯得幽倩美觀,明淨素雅。
  • 永樂青花瓷鑑定這四個細節不可不知道,謹記這四點,和寶物說話
    關鍵詞:永樂青花瓷鑑定明永樂宣德時期是中國制瓷業的巔峰時期。不論是以西紅寶石入釉的鮮紅祭器,就是以蘇麻離青為飾的青花瓷物,這些都是奇葩,也是國之瑰寶,備受喜愛。在我國文物藝術史上極為出名,和宣德青花瓷一起並列稱為「宣青」。永樂青花瓷用麻倉土為胎,蘇麻離青當飾,具有濃厚的異國情調,是很珍貴的。雖然永樂朝長於宣德朝,但是永樂青花文物的存世量大少於宣德青花文物。因為沒有款識,名氣不夠宣德青花瓷大。但是永樂文物的精品,收藏和升值的潛力都很高。
  • 記住這些特徵,在明初民窯青花瓷鑑定方面,你就是半個專家
    我們平時在古玩店見到的瓷器除了假的之外,多是一些民窯器,青花瓷所佔比例最大,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明初民窯青花瓷,記住這些特徵,就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足以對付一些不太高明的仿品了,如果這些知識對你的胃口,可要認真看哦。
  • 青花瓷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呢?
    提到青花瓷,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特別的熟悉,但若是讓你說出個所以然來,相信很多人都詞窮了吧。大多數人,也許聽過青花瓷這個名字,可能大都來自於周杰倫的那首帶有中國風的歌曲《青花瓷》,那麼事實上,青花瓷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