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青花瓷如何鑑定?想必收藏愛好者都已有所了解,明永樂青花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永樂時期瓷器在我國的陶瓷工藝史上,此時的鮮紅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獨樹一幟,佔有特殊地位,成為明清兩代的典型,那麼讓我們首先了解一下永樂青花瓷。
明永樂青花枇杷綬帶鳥紋大盤
故宮藏明永樂青花玉壺春瓶
永樂青花瓷器的造型清秀、圓潤、靈巧。青花器造型工整精緻色調凝重古雅,絢麗鮮豔,體態優美俊秀,用進口「蘇泥勃青料」,燒造時有自然的暈散,形成濃重凝聚的結晶斑點,呈凸凹不平狀。永樂青花端莊秀美,器物線條非常柔美流暢。講究修胎,器形十分規整。瓷胎由於注意淘煉,胎質純,含雜質少,胎質細膩,胎色潔白,胎體厚薄適度,靈巧凝重,較之洪武朝普遍輕薄一些。永樂時期由於燒造溫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淨,絕無橘皮釉紋,有少部分器物釉面開片,以脫胎器名傳於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現潔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廢后處閃現蝦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處大多為白色或黃色,器物裡外釉面較均勻。由於工藝技術的改變和政治上的改朝換代並不是同步的,因此永樂和洪武晚期,以及部分宣德瓷器的區分是比較困難的,但從一般掌握的現象看,盛世收藏小編幫藏友們大致列出下述幾點:
故宮藏明永樂青花雙耳葫蘆式扁瓶
故宮藏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花澆
明永樂青花瓷如何鑑定第一點:某些特殊器型可視為始於或盛行於永樂期,如瓢形扁壺、抱月瓶、大天球瓶、單面扁壺、雙系(或三系、四系)蓋罐、花澆、壓手杯、尖底蓮子碗等。盤、碗之類撇口器的口沿極薄,手撫之較尖而無圓渾感。
明永樂青花瓷如何鑑定第二點:出現極白的細砂底,撫摸有極細膩如糯米粉的感覺。細瓷底足平削,底釉有的呈波浪紋。
明永樂青花瓷如何鑑定第三點:白瓷器底聚釉處,呈水綠色特別明顯。甜白器盤、碗的底部胎體稍厚,並不全部透亮,凡器底部全透者,非永樂甜白半脫胎器,應屬後仿品。
明永樂青花瓷如何鑑定第四點:青花器釉面肥亮,釉色多數發青,青花有的有暈散現象,青花有鐵斑,塗繪部分有不同深淺的筆觸感。多見纏枝四季花和折枝瓜果為主題紋飾的裝飾圖案。
明永樂青花瓷如何鑑定第五點:玉壺春瓶唇口內外沿,往往有稍厚的釉層,而呈淡青色的流淌斑塊。永樂款式只有「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字體自然,凡特別規矩而呆板者要注意其時代。
明永樂青花瓷如何鑑定第六點:永樂瓷的氣泡一般均有大小不同,以30倍顯微鏡觀察,凡氣泡一律大小者,要特別注意其時代。永樂瓷與宣德瓷相比,凡相同的器物,永樂薄、宣德厚;永窯輕、宜窯重。甜白瓷的底足聚釉處,永窯比宣窯更顯水綠色;青花器的釉面永窯比宣窯更顯肥厚感。
(責編:潘佳佳、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