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號)歷時21年,是明代國力強盛時期。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永樂朝前後期瓷器質量發生很大變化,永樂早期製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後期,而後期製品則與宣德早期相接。
明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 成交價格:138,301,200 RMB
永樂青花瓷主要用「蘇麻離青」做鈷料。陶瓷界有一句古話叫:「永宣不分」,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和永樂時期很接近,所以永樂和宣德的瓷器一起構成了青花瓷界的魁首。昌盛的永宣時期之後,9歲的正統帝登基。他長期依賴宦官,後來發生了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正統的弟弟景泰登基。景泰繼位後的第二年,正統被放回,但就當景泰皇帝病重之際,正統翻身而起、復闢帝位,這就是著名的奪門之變。在這樣一個三朝兩帝的混亂時期,瓷器鮮有發現。因此,正統、景泰、天順這三朝被學術界稱為「空白期」。
明太祖朱元璋在晚期的時候為了皇太孫建文帝解決了很多開國功臣。這也為燕王朱棣造反埋下了伏筆。
話說回來,咱們的燕王朱棣雖是反上位的,但是不能否認人家是勤政愛國的好明君。永樂朝的時候可是是明代國力強盛時期!在那個時候不管是軍事還是手工業都有一定的發展。我們的瓷器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明永樂 青花雙系扁壺 成交價格:116,748,000 RMB
大明永樂與宣德年間為弘化天朝聖德,遣鄭和七下西洋使得中外往來關係密切,往來開啟商貿,其中瓷器一項,深為當地貴族喜愛。至此明朝開始重視窯業,後更於珠山置御器廠,設有司專備窯事以供御用和賞賜。較比之元朝,永樂青花窯口更宏,技術精進,凡所出之品,為世之珍寶,其中各式瓷質大盤為當時重要賞賜瓷之一,為中外交流盛事之見證者。
一般永樂青花可以從胎釉、青料、紋飾、款識、氣泡五點來分辨。當然玩古玩最主要的還得多看館藏真品,牢記細節,認真對比。最好做筆記。
胎釉:一般說來,永樂圈足矮淺,由於胎土淘煉精細,白沙底溫潤細密,有足牆內直外坡,有時偶見有小塊鐵色斑點,呈糯米粉狀,摸之細膩滑潤。永樂時期的釉面以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淨為主要特徵,絕無橘皮釉紋。
青料:在用料上,永樂青花主要用「蘇麻離青」鈷料,燒造時有自然的暈散現象。青花發色濃豔,猶如寶石藍一般的光澤。
明永樂 青花雲龍紋扁壺 成交價格:101,959,000 RMB
紋飾:永樂青花圖案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紋飾疏朗秀麗、筆意自然,無論是粗筆寫意還是細筆描繪,均給人以清秀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畫面多留白地。圖畫花紋多為雙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筆塗抹的筆法,繪筆用小筆觸,往往出現深淺不一的顏色。圓器內外加花,並廣泛採用器心繪畫的裝飾手法。
款識:永樂青花瓷一般無款識,只有極少數有「永樂年制」的年款。
氣泡:宣德青花瓷窯溫較高,釉中有的氣泡破裂,在釉面形成橘皮紋。相反的永樂則較少這兩種現象。如果在一個青花瓷器上,具備以下多個微觀特徵,那麼這個瓷器是永樂或宣德就可以確定。有少量破口氣泡青花濃重處有大片黑色,氣泡硬朗,斑色老氣,有的有沙灘斑。
沙灘斑
青花濃重處有大片黑色
仿品瓷胎厚薄均勻,而真品較薄,迎光可看見釉面有不均勻現象;永樂青花壓手杯為歷代所仿,明萬曆時所仿的產品青花色豔而不濃豔,且器型略大於真品;清康熙、雍正時所仿的產品酷似真品,然而在胎釉上仍然帶有清代的風格;清同治、光緒時所仿的產品器型就要比永樂的大得多,並且胎體厚重,紋飾也比較粗糙。近現代的仿偽品往往忽略了其器足之外的一道貼地凸線。明永樂青花瓷的特點及鑑賞技巧圖解。
清代雍正、乾隆時期所仿的器物,青料中鐵鏽點色澤較淡,為黃褐色,浮於釉面而不沉著入裡,這點在實物鑑定中也是需要注意的。
明朝的永樂青花代表的是青花瓷器的藝術創作巔峰時代。在元代技術成熟的基礎上,從造型紋飾胎釉青花呈色上都給後世青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應該講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比較高一些。當然清朝的青花瓷器在明代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工藝製作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筆者寫此文章也是希望與大家多多的交流與學習,希望讀者有緣讀到本文。少費錢財,多購珍品。
明永樂 青花四季花卉紋扁壺 成交價格:121,900,000 R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