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530萬成交的永樂青花梅瓶,來認識真正的蘇麻離青!

2021-01-19 澎湃新聞

在中國嘉德2020秋季拍賣會上,一件瓷器珍品——明永樂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以880萬元起拍,經過一番激烈角逐,最終以2530萬元的價格成交,其市場表現力不俗。

這尊明永樂青花梅瓶代表了明清景德鎮御窯瓷器的最高水準,其造型工整精緻,色調凝重古雅,絢麗鮮豔,體態優美俊秀,與同類永樂青花梅瓶相比較,其釉色更為滋潤潔淨,「蘇麻離青」錫斑點點的暈染效果恰到好處,體現了明清景德鎮御窯青花瓷作的最高水準。

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

H 29 cm

成交價:RMB 25,300,000

中國嘉德2020年秋季拍賣會

蘇麻離青推動了永宣青花的黃金時代

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御窯生產在前朝的基礎之上,取得了空前的發展,開創了明清御窯制瓷業的第一個高峰。永樂青花瓷器堪稱明清御窯之典範,備受追摹。凡藏家與研究者,皆以擁有永樂瓷器為榮。永樂青花也被譽為「最美青花」。究其原因,這一方面得益於帝王的重視,另一方面還得益於優質的青花原料「蘇麻離青」的再度傳入,相對於國產青料,蘇麻離青著色沉穩,發色濃麗,品質極高。

明永樂 青花輪花綬帶耳葫蘆扁瓶

H 25 cm

成交價:RMB 6,670,000

中國嘉德2020年春季拍賣會

何謂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又稱蘇泥麻青、蘇勃泥青、蘇泥勃青等,簡稱「蘇青」,是燒瓷器的時候往上畫的染料,通俗地說就是一種染色劑。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鈷,原產自波斯,元代傳入中國,漸用於元青花的燒制,明代由於鄭和七下西洋帶回大量的蘇麻離青礦料,遂大量用於永樂、宣德兩朝的青花官窯瓷器燒制中。

明永樂 青花海水葡萄紋折沿大盤

D 37.8 cm

成交價:RMB 8,625,000

中國嘉德2012年春季拍賣會

明代大學者陳繼儒在其《妮古錄》寫道:「宣廟窯器,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青花用蘇勃泥青。」由此可見蘇麻離青的貴重。

由於蘇麻離青具有含鐵量高而含錳量低的成分特性,所以在燒制過程中,常常被其類似藍寶石般鮮豔的青花發色所吸引,所謂」濃重青翠,色性安定「即是永宣青花瓷器一個重要的特點。

明宣德 青花地拔白卷草紋魚簍式尊

H 13.5 cm

成交價:RMB 11,500,000

中國嘉德2017年秋季拍賣會

由於在高溫的時候,蘇麻離青中的鐵元素會產生黑色的四氧化三鐵結晶斑,因此使用了蘇麻離青釉料的青花瓷器,花紋會產生一些斷斷續續的黑點結晶斑點,即「鐵鏽斑痕」,俗稱「錫光」。這也成為使用蘇麻離青燒制的青花瓷器特有的一個特點。

蘇麻離青還產生了一種類似於中國水墨畫暈染效果的現象,尤其以永樂朝青花瓷最明顯,這種效果,深受中國廣大瓷器愛好者和文人雅士的喜愛。

短暫C位的蘇麻離青和後世的繼承者們

現在國內外學者的一致共識是,元代中後期到明代早期(明永樂、宣德到成化早期)的青花瓷器燒制所用的染色劑皆是蘇麻離青,集大成者主要在永宣兩朝。在宣德中後時期,青花瓷就已逐漸開始使用國產青料,而在「空白期」三朝中,因「土木堡之變「導致政局過分不穩定,景德鎮青花瓷並未有新發展,進口料和國產料混搭使用,且大有國產料佔上風之勢。

成化年間,國產料的地位有了進一步提升,至正德朝,進口料的使用已衰落到極點,官窯中幾乎不見,主要是使用」平等青」和「石子青」等國產料。嘉靖後期,青花官窯器的開始使用「回青」,至清代康雍乾盛世,浙料後來者居上,成為康雍乾盛世的青花官窯瓷的重要青料。

明成化 青花獅子繡球紋碗

D 19 cm

成交價:RMB 2,310,000

中國嘉德2005年春季拍賣會

上圖這件青花瓷所用為「平等青」,所呈現的青花發色淡雅清麗,與明豔亮麗的蘇麻離青呈色風格迥異。

「平等青」產自於江西樂平,又稱「陂塘青」,是明中期景德鎮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呈色淡雅,與明代前期蘇麻離青料濃豔者迥然不同。《江西省大志》有「舊陂塘青產於本府樂平一方,嘉靖中樂平格殺遂塞」的記載,由此得知「平等青」使用時間約在成化到嘉靖中期。

另一種被廣泛用於明中期青花瓷器制的國產料叫做「石子青」,又稱「石青」,產於瑞州諸處,也就是今天江西的高安、宜豐和上高一帶,用它燒制的青花發色灰暗清淡,與之前濃豔明麗的蘇麻離青和淡雅的平等青都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性,但明清兩代民窯青花普遍採用此青料,所以在市場上,石青燒制的青花民窯器物十分常見。

明正德 青花龍紋盤

D 24.5 cm

成交價:RMB 575,000

中國嘉德2012年秋季拍賣會

上圖這件青花瓷的青花發色略呈灰藍,正是典型的國產青料「石子青」,所呈色澤與繪畫筆觸相應和,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嘉靖後期,「回青」開始盛行,萬曆《明會典》「土魯番」條曾有「嘉靖三十三年進貢回回青三百一十斤八兩」記載。就傳世品觀察,景德鎮御窯用「回青」燒制的青花瓷當始於明嘉靖間,隆慶、萬曆繼續使用。此料純然一色,藍中透紫,與蘇麻離青、平等青的色調不同。

明嘉靖 青花龍紋大罐

H 62 cm

成交價:RMB 2,645,000

中國嘉德2011年秋季拍賣會

嘉靖和萬曆兩朝,青花瓷燒制上多使用回青,至大明王朝晚期,天啟崇禎兩朝,青料的使用以普通的石子青為主,回青已經很少,發色灰暗,創新亦少,從青料和瓷器燒造上已能看出大明王朝風雨飄搖,衰落之勢已到。

清代官窯瓷器在康雍乾三代又有了長足發展,景德鎮官窯出現了復興跡象,清三代青花官窯瓷器燒制技術達到頂峰,青花瓷燒制的青料大多是國產的浙料。浙料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帶,也稱「浙青」,呈純正藍色,發色鮮翠。

清康熙 青花松竹梅紋鬥笠碗

D 22 cm

成交價:RMB 3,450,000

中國嘉德2013年春季拍賣會

康熙時期,景德鎮制瓷工匠純熟地掌握了珠明料和浙料的呈色技術,同時對胎釉原料精細淘煉和焙制,燒出了被譽為「翠毛藍」、「寶石藍」的康熙青花,這是一次更新技術的創造,在青花器製作史上應列為重要的一頁。

清康熙 青花萬壽筆筒

H 19.4 cm

成交價:RMB 3,220,000

中國嘉德2012年春季拍賣會

雍正時期宮廷制器有「仿舊須宗雅則,肇新亦有淵源」之原則,雍正皇帝品味頗高,雅好古物,故無論仿古器還是創新品,藝術水準極高。永宣瓷器蒼妍雄渾的品格最得雍正皇帝的青睞。

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紋抱月瓶

H 53.3 cm

成交價:RMB 6,900,000

中國嘉德2020年春季拍賣會

清代官窯瓷器在造型、紋樣、青料等方面均竭力模仿永樂之作,以著力點染來模仿蘇麻離青的結晶斑點效果,但過於均勻,只得形似,無法神似,清人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感嘆,「永窯......土埴細, 質尚厚,青花深翠,式樣精妙,若後來仿製者殊差!」

清乾隆 青花蒼龍教子雙螭耳扁壺

H 29.8 cm

成交價:RMB 28,000,000

中國嘉德2010年秋季拍賣會

青花官窯瓷器所用鈷料(青料)在元、明、清各朝各代使用的情況階段性的變化呈現了各個時期青花發色的不同風格。儘管清代官窯瓷再創中國古瓷器技藝之高峰,但蘇麻離青所帶給永樂青花那種獨具靜穆高貴的氣質,實為後世可望而不可及。

責任編校:曹璇月 江 超

審 核:餘 珺

監 制:黃 勝

文章來源:景德鎮瓷器

原標題:《從2530萬成交的永樂青花梅瓶,來認識真正的蘇麻離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讀懂文物:細談永樂青花,永樂青花的鑑定有這幾點特徵
    其次,筆者在拍賣和古董行業沉浸多年,策劃參與多場大型拍賣會,熟知天價藏品背後的運作和平臺的重要性,有想出手的藏家可與壹叄玖, 貳貳,壹玖叄,伍伍壹不成交不收費前期無任何費用鄭和下西洋帶回了燒造青花瓷所需的上等鈷料——「蘇麻離青」,極大地提升了永樂青花瓷的呈色效果。蘇麻離青料的暈散特徵明顯,如下圖。
  • 故宮典藏的永樂青花欣賞
    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蘇麻離青"。永樂青花青色濃豔,有暈散,有鐵鏽斑,有串珠縮聚現象。在故宮「萬紫千紅——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中有幾件永樂青花瓷,看看它們是不是都使用了蘇麻離青料。
  • 明代宣德青花白龍經典梅瓶鑑賞
    青花在元代隨著古波斯文化的引進發展,因為進口的蘇麻離青礦物質鈷料的使用,造就了很多優秀的藝術品收藏產品。蘇麻離青礦物質鈷料成就了青花的濃重色彩和活力。景德鎮優質的高嶺土也使明代制瓷工藝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古代制瓷工藝中,泥條盤築法是當時的普遍工藝。
  • 永樂青花為何是「中國最美青花」呢?
    永樂時期的釉面 以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淨為主要特徵,絕無橘皮釉紋。 青料:在用料上,永樂青花主要用「蘇麻離青」鈷料,燒造時有自然的暈散現象。青 花發色濃豔,猶如寶石藍一般的光澤。
  • 耿寶昌:永樂青花三大到代特徵,圖文真偽對比!「推薦」
    永樂青花盛名已久,當時鄭和下西洋所帶回的蘇麻離青更是將永樂青花呈色效果推上巔峰,這也是為何永樂青花瓷具有如此之高的收藏價值,如果真的能夠收藏到一件永樂青花,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 永樂青花的時代特徵
    永樂青花的時代特徵胎釉:一般說來,永樂圈足矮淺,由於胎土淘煉精細,白沙底溫潤細密,有足牆內直外坡,有時偶見有小塊鐵色斑點,呈糯米粉狀,摸之細膩滑潤。永樂時期的釉面以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淨為主要特徵,絕無橘皮釉紋。
  • 永樂青花鑑定要訣
    明永樂 青花花卉錦紋雙耳扁瓶永樂時期梅瓶線條更加流暢,底部較為豐滿。明永樂 青花園景花卉紋盤壓手杯,是永樂時期的名品,杯小而胎厚,圈足較寬,置於手中,有厚重感,明清歷代有仿製。梅瓶多平底,微有修胎痕,呈直角式小斜坡狀。永樂青花圖案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紋飾疏朗秀麗、筆意自然,無論是粗筆寫意還是細筆描繪,均給人以清秀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畫面多留白地。圖畫花紋多為雙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筆塗抹的筆法,繪筆用小筆觸,往往出現深淺不一的顏色。圓器內外加花,並廣泛採用器心繪畫的裝飾手法。
  • 耿寶昌:永樂青花鑑定四大基本細節,牢記這些特徵,讀懂文物
    對於永樂宣德青花瓷器文物的喜好,應該是每一個愛收藏的朋友心中的痛!筆者著文三百,卻很難下筆對於此時期的瓷器文物進行深刻的論寫,原因無他,王冠太貴,不堪其重!永樂宣德時期是我國瓷業生產的頂峰。遑論是否為西紅寶石入釉的鮮紅祭器,就是那種以蘇麻離青為飾的青花瓷文物,就已經是國之瑰寶,為世人珍視了。
  • 宣德青花瓷該怎麼辨別?有什麼特點?滿滿乾貨
    筆者之前寫過,每個朝代的青花瓷都是不一樣的青料,我們今天就重點來講講宣德的青花。宣德青花,承接了永樂青花瓷器的輝煌,由於鄭和在永樂期間多次下西洋帶回來了不少青花瓷彩繪所需要的蘇麻離青,所以早期宣德青花瓷都是採用進口材料燒制的。那也就是說我們得了解蘇麻離青到底有什麼特色。
  • 明永樂青花瓷拍賣價格,市場行情分析,明永樂青花瓷值多少錢?
    明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 成交價格:138,301,200 RMB 永樂青花瓷主要用「蘇麻離青較比之元朝,永樂青花窯口更宏,技術精進,凡所出之品,為世之珍寶,其中各式瓷質大盤為當時重要賞賜瓷之一,為中外交流盛事之見證者。 一般永樂青花可以從胎釉、青料、紋飾、款識、氣泡五點來分辨。當然玩古玩最主要的還得多看館藏真品,牢記細節,認真對比。最好做筆記。
  • 臺北故宮藏永樂青花瓷!
    後世很多學者認為,永樂時期的青花瓷採用的青花料「蘇麻離青」,就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 後世學者將「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簡稱為「永宣青花」,其青花瓷的成就登峰造極,達到整個明代乃至於明清時期的藝術巔峰。 眾所周知,臺北故宮藏有大量的歷朝歷代藝術瑰寶,其中許多精品是世界第一流的水準。臺北故宮的明代永樂時期青花瓷收藏也是重器連連、蔚為可觀。本文就此作簡要賞析:
  • 曠古奇珍之永樂青花瓷
    在浩瀚的中華瓷器史上,明代的永樂青花以高貴典雅的氣質,成為了青花瓷中的曠古奇珍。在明朝初期的青花瓷上,還保留著元青花粗獷、敦厚的形態,又如同太祖朱元璋的性格一般,樸素中帶有豪放。在永樂皇帝登基之後,大明王朝國力呈現出上升之勢。積澱了三十餘年制瓷經驗的御器廠銳意創新,使永樂青花瓷展現出了高貴典雅的氣質。
  • 世界上最貴的3件青花瓷器,3件拍賣價格都過億,1件超7億!
    本文介紹的這3件世界上最貴的青花瓷器排行第1和第2的都是元青花人物故事瓷,3件拍賣價格都過億,加起來價值超過11億,最高的1件價值7億多。第3、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 拍賣時間:2011 成交價格:1.6866億港元(約1.48億人民幣) 這件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刷新了明代瓷器世界拍賣記錄。明永樂的青花瓷採用的是進口的蘇麻離青料,非常珍貴,堪稱中國瓷器巔峰。
  • 臺北故宮永樂帝最愛的瓷器,你一定要看看!
    明朝永樂時期的瓷器藝術獨創與多元兼具,堪稱東亞工藝美術史的高峰。「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這些合於永樂皇帝心意的瓷器,經過六百年歲月的洗禮,更顯寶貴。
  • 真正的蘇麻離青是什麼樣的,揭秘三種假蘇料,你不得不看的好文
    關鍵詞:蘇麻離青料作偽方法元青花和一些宣德青花一樣用的料是大名鼎鼎的「蘇麻離青料」,用蘇料煉出的青花瓷其呈色都要比別的國產青料更加鮮豔欲滴,就好像是以前用的藍黑墨水中再混入純藍墨水的感覺。燒制蘇麻離青需要有很好的溫控手段,要求很高,一次性燒成燒好的蘇麻離青青花都會有瑕疵出現,這個瑕疵就是我們一直說的「鐵鏽斑痕」,這是因為蘇料裡含鐵元素沒有完全融化形成的緣故。鑑別元代瓷器和明宣德瓷器的標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蘇麻離青的鐵鏽斑,而這也是作假者一直費盡心思千方百計來做的斑痕。
  •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永樂時期瓷器圖錄(一)
    青花纏枝蓮紋梅瓶     瓶小口, 圓唇, 短頸, 豐肩, 圓腹下收. 通體青花裝飾, 肩部飾忍冬紋, 腹部繪纏枝蓮紋, 脛部為析枝花卉紋。蓮花在佛教藝術中被奉為"佛門聖花"。此器造型雋秀, 胎體輕薄, 胎質潔白細膩, 釉面光潤, 青花採用"蘇麻離青"料, 色調清雅明朗, 紋飾描繪盤曲迂迴, 瀟灑自然, 線條舒展柔美, 為永樂青花瓷的代表作。
  • 所見即所有:鑑賞明永樂青花瓷的珍、精、稀(附高清圖)
    青料 永樂青花發色濃豔,猶如寶石藍一般的光澤。 鄭和自1405年開始數次出使西洋,在其自異域帶回的大量稀世珍物中,僅用於瓷器燒制的礦物質就有多種, 除「蘇麻離青」外,還包括用於配製彩釉的紫非、紫礦、胭脂石等。
  • 永樂青花無擋尊賞析
    青花顏色深沉,有暈散現象。此器是受外來影響的新器型,估計應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舉行禮拜活動的用具之一。明永樂年間,青花瓷器經過洪武朝短暫的低潮後又迅猛發展,出現了自元末青花瓷成熟以來的第二個高峰。這一時期,青花瓷器無論產量還是質量都達到了一個新水平,被稱為青花瓷器的「黃金時期」。它一改元青花繁密、雄健的格調,呈現出濃豔、凝重、古樸、典雅的藝術風採。
  • 明代早期青花瓷器為何那麼貴:看了就知道
    永樂一朝窯事興盛,上承宋元,中澤宣成,下啟康乾,為有明一代官窯瓷器藝術之典範,開創之功甚偉,集古今之菁華,融中外之風格,雋品迭出,其中青花一項,尤為精絕,色澤深翠,式樣精妙,明代文人品評甚高,謂之「發古未有之名品」「其價幾與宋器埒矣」,備受後世推崇,本件「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即為永樂御窯之無上雋品。
  • 那些年夢寐以求的「永樂青花」TOP20排行榜
    青花用料為蘇泥勃青,因有「滲青」、「散渾」之特性,青色鮮豔,偶因滲青而有濃暗斑點,有水墨畫之風韻,加以運筆瀟灑,氣勢凌然,在黑色結晶斑映襯下,彰顯出色澤清晰明快的特點。從已知的資料看,永樂青花四季花卉紋扁壺,在江蘇揚州市博物館收藏一件,景德鎮考古研究所在珠山御窯廠遺址中發現永樂青花四季花卉紋扁壺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