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傳承五千年的泱泱大國,三藏從小受長輩影響,對傳統文化痴迷甚重。歷來也就是最喜歡瓷器收藏,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才知道自己仍是滄海一粟,畢竟瓷器收藏學無止境,一說到永樂瓷器,對很多藏友來講也是有很多的故事。永樂在位二十多年,說實話,歷史並不太長,但是在這二十多年裡卻能讓歷史寫下永樂大帝的名字,足以可見此時的社會在永樂帝的領導下發展有多高。此時的鮮紅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更是獨樹一幟,在我國的陶瓷燒造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後成為明清兩代的瓷器經典。
收藏學的是歷史文化與內涵,當我們了解歷史的時候,才知道我們的祖先在歷史的長河裡留下的智慧與知識。在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與復興的同時,國家不僅是重視收藏,更是鼓勵我們民間個人收藏,收藏的同時也是對文物對歷史的保護,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這些瑰寶。收藏同樣也是社會積聚財富與投資之道。永樂青花盛名已久,當時鄭和下西洋所帶回的蘇麻離青更是將永樂青花呈色效果推上巔峰,這也是為何永樂青花瓷具有如此之高的收藏價值,如果真的能夠收藏到一件永樂青花,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明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 成交價: 16,866.00萬
此件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更是以16,866.00萬天價成交,更是說明近幾年永樂青花價值之高!永樂青花三藏也寫過很多鑑定知識,很多藏友也跟三藏說有很大受益,在此三藏不敢居功,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於出手,想找正規平臺參加拍賣,有緣者可與筆者聯絡壹玖捌,陸陸玖伍,貳叄伍零不成交無任何前期費用能幫助到廣大藏友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不過是隨手一筆,如有不足還請指教!今天我們用圖片直觀的來看看真品與仿品之間到底差在哪!
一,青料
仿明代古瓷最多的當屬於清三代,且此時的仿古瓷稱之為一絕,為何?這是因為清三代的皇帝都喜愛永宣時期的瓷器,尤其是康雍兩朝,獨鍾愛此時的瓷器,對制瓷這方面更是要求嚴格,所以對此時的瓷器都花費很大精力去製作。另因有的器物上落有清代的帝王年號款,時代特徵明確,故給仿永樂青花斷代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對於那些不帶清代帝王年號款的仿永樂青花則需要格外注意,應採用胎、釉、彩、造型、工藝等多方面結合的綜合鑑定方法進行判斷與評價。如下圖
永樂時的蘇青最大的特點就是暈散及吃胎特徵,在瓷器上燒造出來的青花有自然的暈散現象,這種現象就像宣紙上繪水墨畫一樣,筆墨散暈,淋漓盡致有自然美。在瓷器上呈色猶如濃豔的藍寶石,有深有淡,層次分明,且深濃處凝聚呈黑藍色或深藍色或黑褐色的錫光色。用手撫摸之有凹凸不平感
青花纏枝花紋罐,明永樂
二,款識
據史書記載,真正開始在瓷器上冠以帝王年號款方式的就是在永樂時期,但本來留的款識比較少,而流傳來的一些傳世品更是稀有,據三藏所了解永樂官窯青花瓷器中署款的並不常見,現在所能見到的也就壓手杯有署款,以圖案花紋圍繞"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在器物底心。筆道折角為圓角,給人感覺渾厚圓潤,卻又不失嚴謹。
民國時期亦因仿古風氣興盛而燒造有仿永樂青花瓷。民國仿永樂青花除了造型、紋飾、工藝上的模仿外,還刻意模寫「大明永樂年制」款,顯得畫蛇添足。
三,胎釉
永樂時期的修足特徵一般採用平削的手法,所以足牆較寬,一般常見的器足有高深外撇式圈足、內牆外撇式淺圈足、裡直外收式圈足、齊平式圈足、外底邊角微有突出的齊平式圈足等大件器物。面以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淨為主要特徵。
而新仿的永樂青花如下圖,修足工藝與當時本朝的不一樣,這個時候才用的是清代典型的修足工藝——泥鰍背。而且胎質因為太過細膩反而有點像塑料一樣的質感,與永樂本朝的粉質的細膩不一樣。
如何在收藏永樂青花瓷器時去辨別真假和年代,三藏從來就不覺得這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沒有人能隨便成功,一步登天,這都是需要長年累月的經驗和學習交流,而且現在技術越來越發達,有一些仿品仿得讓人撲朔迷離。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己有了好的辨別真假古玩的知識和能力才能在收藏投資過程中得到真正的樂趣且還能賺取到最大的經濟利益。三藏說出一點自己所結,如能幫助到各位藏友自是最好不過,拳拳之意,不足掛齒,不過希望能交到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