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明永樂青花瓷都有這幾大特徵

2021-01-19 騰訊網

永樂時期社會安定,城市繁榮,特別是從南京遷都到北京後,修整運河,水上交通得到很好的發展,全國的發展更加迅速,加上永樂三年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促進了海內外貿易的發展,使國家快速走向富強,永樂時期瓷器的發展也深受影響,若你手上有珍貴藏品困於出手,想找正規拍賣平臺,有緣者可與大林聯繫壹捌捌,貳肆貳陸,伍捌柒壹如文物局老師鑑定藏品屬到代臻品,可免費送拍保利,嘉德,蘇富比,藏品前期涉及每件200鑑定門檻,接受不了勿擾!由於經濟文化的交流,這一時期一部分的瓷器遠銷海外,在瓷器燒造的器型紋飾等方面吸收了海外的文化特徵,更加快了瓷器的發展

一說到永樂瓷器,對很多人來說有很多故事,永樂在位二十多年,歷史不算太長,但是永樂時期很具有代表性,永樂瓷器在我國的陶瓷燒造史上佔有特殊地位,此時的鮮紅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獨樹一幟,成為明清兩代的典型,永樂青花瓷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玩瓷器收藏的能夠收藏到一件永樂青花,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永樂青花盛名已久,加之當時鄭和下西洋帶回的青料,更是將永樂青花呈色效果推上巔峰,早期時因永樂和宣德青花的器型、釉面、紋飾都較為接近,將它們放在一起統稱為"宣青",所以有"永宣不分家"的這一種說法,後面隨著對永樂、宣德瓷器風格的不斷深入研究,才將它們完全區分開來

早些年對於永樂青花的研究是相對較少的,永樂青花在過去也是比較珍奇的,所以很多精美的物件都被藏於深宮內苑之中,民間存量稀少,平時更是難以見到,好在這些年來社會發展進步較好,信息交流便捷,有幸見到那些精美的永樂青花

一、永樂青花使用的青料

永樂青花用的青料與洪武時期的青花瓷不同,洪武青花多是使用的國產青料,永樂時期的青花一般多採用進口的"蘇泥勃青(蘇麻離青)"這一種青料燒造,用這種青料燒造出的青花有自然的暈散現象,呈色青翠鮮豔,繪在瓷胎上,有深有淡,層次分明,濃處凝聚呈黑藍色、深藍色、黑褐色的錫光色,在瓷器上的效果如同在宣紙上繪水墨畫一樣,筆墨散暈,淋漓盡致有自然美,正因用"蘇麻離青"鈷料,燒造時有自然的暈散現象,致使人物面目不清,所以永樂青花紋飾中很少描繪人物,蘇麻離青屬高鐵低錳型鈷料,而國產鈷料為低鐵高錳型,二者在發色效果上有著顯著不同

永樂青花也有進口料和國產料相結合繪製燒造的器物,這類器物用淡色的國產料繪雲水一類的紋飾,濃色的進口料繪遊龍一類的紋飾,所繪製燒造的瓷器色澤對比鮮明,凸顯主題,在傳世品中也有不帶鐵鏽斑黑斑的,青花色澤極為幽雅美麗的瓷器,具體用的青花料還難以確定,應該是淘洗純度較高的國產鈷料和進口國產混合料

二、永樂青花的造型紋飾

永樂時期,隨著經濟繁榮和生活用品需求的多樣化,一改洪武時期瓷器燒制的風格,器型趨於中等,永樂時期絕少洪武那種特大器,開始偏向於實用,而不是洪武時期主要以陳設為主,永樂青花的造型工整精緻色調凝重古雅,絢麗鮮豔,體態優美俊秀,造型有碗、盤、碟、杯、瓶、壺、爐、罐等多種多樣,有的器型是來自於中西方文化交流而產出的,造型給人一種清秀、圓潤、靈巧之感

永樂青花紋飾疏朗秀麗、筆意自然,有關紋飾題材取材方面,前面也說到是因為所用青料的暈散現象顯著,會造成人物面貌模糊,所以少繪人物,多是大自然動植物,多樣而生動,紋飾多繪折枝菊、折枝蓮、折枝月季花、纏枝蓮、四季花卉等,繪畫工藝多是雙鉤填色工藝,繪筆使用小筆觸,常會出現深淺不一的顏色,由於這個時期的鈷料研磨不夠精細,紋飾的線條中常有鈷鐵的結晶斑,但不管是粗筆寫意還是細筆描摹,均給人以清秀之感,造型與繪畫渾然一體,有機結合,形成永樂青花瓷的獨特風格,雖然後代歷有仿製,但都會存在一定看差異

三、永樂青花的釉面底足

通常永樂青花的小件器物底足多施釉,釉底質地細膩、光滑,釉薄處泛黃色,厚處呈漿白色或閃青色,有些底釉開有細片紋,有的底釉呈波浪紋,還有的器物則為砂底,由於這個時期的胎土淘煉精細,所以沙底溫潤細密,足牆內直外坡,有時偶見有小塊鐵色斑點,摸之細膩滑潤,如糯米粉的感覺

這時期的底足採用平削的手法,足牆較寬,常見的器足有高深外撇式圈足、內牆外撇式淺圈足、裡直外收式圈足、齊平式圈足、外底邊角微有突出的齊平式圈足等,由於當時工具所限,大件器物底足修足並不十分規整,盤碗類內底面器壁與器底相接處有一周下凹,俗稱"月亮底",琢器類器物底足多是邊稜狀,削切痕明顯,圈足露胎處泛火石紅,足內牆多泛黃斑,由於當時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以發現接胎的痕跡,但永樂時期製作工藝是比較好的,所以接胎痕跡不明顯

永樂時期隨著燒造溫度的提高,這時期釉面以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淨為主要特徵,沒有橘皮釉紋,有少部分器物釉面開片,以脫胎器名傳於世,就青花瓷器的釉面來講,釉面青白程度比元代有所減弱,釉色多數是白中泛青,少量呈現潔白色,接近甜白釉的感覺,也有少量部位偶現蝦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地方多是白色或黃色,器物裡外釉面都是比較均勻的,釉面青白是因為釉料中摻有草木灰,並用木柴燒制所以會產生這種效果,這是明代傳統燒造方法造成的現象,現代瓷器的釉面成分及燒造工藝和明代不同,所以就沒有這種青白色的特徵

四、永樂青花的款識

永樂青花很多都是沒有款識的,只有極少數有"永樂年制"的年款,通常永樂青花紀年款識有三種:青花單線圈內繪團花,花心裡書四字篆書款,繪雙獅滾球的,在球心書寫年款,裡心書寫四字篆書,並以雙鴛鴦圍繞,其字體結構嚴謹、剛勁挺拔,折角處是圓角,起落筆處是尖狀,筆道渾厚圓潤,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器物繪龍紋或者花形圖記款的

後朝歷代皆有仿製永樂青花,歷代仿製字體寫法都不一樣,有青花寫款、陰文刻款、陽文刻款三種字體,款字外圍通常也都有加以紋飾,但線條硬直欠流暢,如果器物的裡部,底足或者口部書寫有四字楷書或六字楷、篆體正規永樂竹窯款識,那麼多數是後仿的,尤其是明代嘉靖、萬曆、代康熙、雍正,晚清,民國,所仿永樂款識最多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市場上歷來贗品滿地,鑑假容易鑑真難,大林認為看假只要抓住一條就可以作出明確結論,看真卻要謹小慎微,面面俱到,儘量抓住每一個細節,把所有可能出現疑點的地方都排除後,才能作出肯定結論

謝謝你的閱讀,喜歡的可以點讚收藏加關注,後續還會持續更新

大家好,我是大林,一個只記得快樂和知識點的白衣少年

歡迎分享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明永樂青花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明永樂青花瓷器值多少錢?
    從永樂朝典型器看,由於燒成溫度較高,釉內氣泡較少,所以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樂器也有很多氣泡。永樂青花瓷器的釉,基本上為白中泛青色,少數器有開片。青花有暈散現象。永樂青花(包括其他品種)瓷器的製作,除大盤、扁瓶等少數大件器外,多數器物的底部均已施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時代特徵。器型:永樂朝器型多見梅瓶、玉壺春瓶、雙系扁瓶、深腹洗、大盤、大碗、碟、罐、高足杯及各式碗、盤、壓手杯等。
  • 讀懂文物:細談永樂青花,永樂青花的鑑定有這幾點特徵
    明永樂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號)歷時21年,我們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晚期的時候為了皇太孫建文帝解決了很多開國功臣。這也為燕王朱棣造反埋下了伏筆。
  • 明永樂青花瓷拍賣價格,市場行情分析,明永樂青花瓷值多少錢?
    胎釉:一般說來,永樂圈足矮淺,由於胎土淘煉精細,白沙底溫潤細密,有足牆內直外坡,有時偶見有小塊鐵色斑點,呈糯米粉狀,摸之細膩滑潤。永樂時期的釉面以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淨為主要特徵,絕無橘皮釉紋。 青料:在用料上,永樂青花主要用「蘇麻離青」鈷料,燒造時有自然的暈散現象。青花發色濃豔,猶如寶石藍一般的光澤。
  • 關於青花的20個專業術語,你知道幾個?
    1.青花青花瓷的簡稱,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燒制時以鈷為著色劑在坯體上描畫紋飾,然後施一層透明釉高溫燒成。鈷燒成後呈藍色,青在古代有藍色之意,故稱青花。至正時期(1341—1368)生產的青花瓷,以進口蘇麻離青為青料,發色濃豔、繪畫精密、胎厚體大,多外銷至西亞或作為祭祀禮器特供,器型多為罐、盤、瓶,且體量較大。人們遂將同一特徵的元青花命名為 「至正型」,通常意義上的元青花指的就是 「至正型」元青花,是最為價值連城,也是收藏界最炙手可熱的青花瓷。
  • 北京誠軒2020春季拍賣會重器: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紋蓮子碗
    在嚴謹的官窯管理制度下,永樂御瓷一改元青花粗獷豪放之風,造工變得更細膩、規整,無論是發色、紋飾、造型,都有重大的突破,為中國陶瓷史揭開蔚然新景象。明永樂此間,流行一種碗式—蓮子碗,也叫雞心碗,因碗底心有形如雞心狀突起而得名。
  • 宣德青花瓷該怎麼辨別?有什麼特點?滿滿乾貨
    筆者之前寫過,每個朝代的青花瓷都是不一樣的青料,我們今天就重點來講講宣德的青花。宣德青花,承接了永樂青花瓷器的輝煌,由於鄭和在永樂期間多次下西洋帶回來了不少青花瓷彩繪所需要的蘇麻離青,所以早期宣德青花瓷都是採用進口材料燒制的。那也就是說我們得了解蘇麻離青到底有什麼特色。
  • 看見文物|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
    青花海水紋香爐 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青花海水紋香爐,明永樂,高55.5釐米,口徑37.3釐米,足距38釐米。爐闊口,短頸,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兩朝天耳。內施白釉。外壁通體繪海水江崖紋。此器與青海省博物館藏「大明永樂年制」款銅爐器形相似。
  • 永樂青花的時代特徵
    永樂青花的時代特徵胎釉:一般說來,永樂圈足矮淺,由於胎土淘煉精細,白沙底溫潤細密,有足牆內直外坡,有時偶見有小塊鐵色斑點,呈糯米粉狀,摸之細膩滑潤。永樂時期的釉面以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淨為主要特徵,絕無橘皮釉紋。
  • 永樂青花為何是「中國最美青花」呢?
    「 非常時期,再多的錢再大的房,你也只能宅家無聊的發呆,而收藏人一家正在快樂地欣賞把玩,你收藏了數字而他卻藏了文化」---禪古茶人 永樂青花的時代特徵
  • 明永樂青花瓷器詳解
    由於此種有年款的傳世品之不能見到,所以除了一部分有宣德年款的青花器物,確定其為宣德時代所燒造外,其無年款的青花瓷器,就很難有一致的看法。永樂呢?還是洪武呢!也就是說l5世紀前三十年代呢?還是l4世紀後三十年代呢!
  • 瓷鑑 明永樂青花人物故事紋抱月瓶
    明代以青花為裝飾,結合抱月瓶自身獨特風格,將色彩與器形完美融於一體,使其發展成為陳設用的藝術品。抱月瓶以永宣時期最負盛名。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胎釉精細,青色濃豔明快,造型新穎多樣,紋飾優美生動,在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成為明、清兩代青花的典型。
  • 文物說:明代青花碗大觀
    御窯廠的建立,奠定了日後景德鎮的瓷都地位。洪武朝青花可能是受到朝代更迭時戰亂的影響,質量下滑,青料晦暗混沌,畫意侷促無力、造型紋飾貧乏,構圖布局凋零稀落。相對元青花,洪武青花顯得有些孱弱乏力。二、明永樂青花雙龍趕珠紋碗明代永樂朝歷時21年,是明代國力的強盛時期。
  • 你好歷史——國際寶藏系列之「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
    從新冠疫情到澳洲的森林大火,再有非洲的蝗災與南極刷新紀錄的高溫,一年時間的紛紛擾擾,讓整個世界都處在混亂之中。我們經歷了太多第一次,而且再也不希望再度經歷。和平年代的動蕩雖沒有硝煙四起,卻不斷敲打著小心翼翼維持的秩序。此刻,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團結。在故宮就有一件這樣的器物,承載著動蕩時代的歷史與國家安定的期望,時刻提醒著我們,天下安定,重在合作。
  • 明永樂「熱水瓶」亮相央視 荒謬藏品為何受追捧-熱水瓶 封條 青花...
    央視驚現明永樂青花「熱水瓶」 造假者利用「故宮」包裝來迷惑收藏者   在上周六晚上播出的《尋寶——走進晉江》欄目中,驚現明永樂青花「熱水瓶」,底款:明成祖內閣司禮太監御寶,大明永樂六年戊子秋。當有關專家指出這件所謂的官窯瓷器時,持寶人還不願相信。其實不僅是青花「熱水瓶」,目前網上還出現了青花「電視機」、「衝鋒鎗」等等。其中有的固然是網友的惡搞,但也不乏確實出現在收藏市場上的贗品。  在目前全民收藏熱的市場環境下,許多初學者一開始為利所動,沒有重視書本知識,盲目投資,許多較為低級的贗品,甚至是一眼就能看出是真假的東西,被一些人視為「國寶」而收藏。
  • 明永樂青花梅瓶拍賣價創紀錄
    10月5日拍攝的明永樂年間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高36.5 cm),以1.6866億港元成交。  當日,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秋季拍賣會,其中「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二」專場拍賣中,明永樂年間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1.6866億港元成交,拍前估價為8000萬至1億2000萬港元,刷新明代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 明永樂青花折枝果紋抱月瓶
    左邊是香港著名的收藏家天民樓樓主葛師科老爺子收藏的永樂青花折沿洗的局部,右邊是館藏永樂青花一束蓮大盤的局部。特別添加的黃色圈子裡就是暈散,像毛刺兒,葛老爺子這件永樂青花發色不太好,有點暗淡,不知道是不是照片的原因,但是非常開門。燒制青花瓷的火溫必須在1300℃以上,如果火溫不到,或者淘洗不乾淨,都會出現青花發色不到位。
  • 耿寶昌:永樂青花三大到代特徵,圖文真偽對比!「推薦」
    歷來也就是最喜歡瓷器收藏,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才知道自己仍是滄海一粟,畢竟瓷器收藏學無止境,一說到永樂瓷器,對很多藏友來講也是有很多的故事。永樂在位二十多年,說實話,歷史並不太長,但是在這二十多年裡卻能讓歷史寫下永樂大帝的名字,足以可見此時的社會在永樂帝的領導下發展有多高。此時的鮮紅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更是獨樹一幟,在我國的陶瓷燒造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後成為明清兩代的瓷器經典。
  • 永樂青花鑑定要訣
    明永樂 青花阿拉伯文盤座(無擋尊)除此之外,這一時期新創的器型還有抱月瓶、天球瓶、八方燭臺等。碗、盤類器的內壁與底面銜接處有弦紋一周;器心內凹外凸,呈塌底狀。明永樂 青花花卉紋八方燭臺常見器足有以下幾種:高深外撇式圈足。內牆外撇式淺圈足,裹直外收式圈足,齊平式圈足,外底邊角微有突出的齊平圈足,圈足露胎處多泛火石紅斑。
  • 明永樂瓷器,開啟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永樂青花端莊秀美,器物線條非常柔美流暢。講究修胎,器形十分規整。瓷胎由於注意淘煉,胎質純,含雜質少,胎質細膩,胎色潔白,胎體厚薄適度,靈巧凝重,較之洪武朝普遍輕薄一些。大盤、瓶、罐等為細砂底,無釉,白色,有小塊鐵色斑,呈糯米粉狀,摸之細膩滑潤。也有釉底,釉底白釉勻淨,釉薄處泛黃色,厚處呈漿白色或閃青白色,有些底釉開有細片紋。小器底足多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紋,細瓷底足平切,足跟較窄。
  • 明代早期青花瓷器為何那麼貴:看了就知道
    永樂一朝窯事興盛,上承宋元,中澤宣成,下啟康乾,為有明一代官窯瓷器藝術之典範,開創之功甚偉,集古今之菁華,融中外之風格,雋品迭出,其中青花一項,尤為精絕,色澤深翠,式樣精妙,明代文人品評甚高,謂之「發古未有之名品」「其價幾與宋器埒矣」,備受後世推崇,本件「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即為永樂御窯之無上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