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幼兒如何安全飲食?通過這幾點,父母要做好表率

2020-12-23 可馨育兒說

文/可馨育兒

1-3個月的寶寶,雖然發育成長的速率比嬰兒階段要慢,但是依舊很快,活躍量大大增添,對營養的需求依然很多。寶寶幼兒期的智力發育也是特別關鍵的時期,且確保寶寶的營養需求更加重要。幼兒期的寶寶幾乎已經斷了乳,輔食慢慢成為寶寶的主食,所以要確保很多的營養素以及熱能量合適的給寶寶供應。

1-3歲幼兒如何安全飲食?通過這幾點,父母要做好表率

根據調查來說,幼兒期的寶寶營養不正當多半發生在2-3歲,所以要把此時寶寶的用食布置予以充足的重視。一般應保守以下的一些原則:

1、合理搭配飲食

主食多種多樣,並粗細互搭。副食品能做到葷和素調配,飲食中的營養素中間的比率要適合寶寶的需求。各樣的食品交換選取,可以達到多種不一樣的食物之中的營養素互相補充,還可以更換其他的口味,更好地興奮食物核心,引致胃部的胃液分泌,加強了食慾,讓寶寶更加輕易的去接受,進一步消化吸收與提升食品的應用率。此時,要重視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兩、數量的比例的比率要恰當。

2、選擇恰當的食物

對於已經斷了乳之後的有幼兒期寶寶,奶類食物是要被首選的。1-2歲的寶寶為每天喝500-600ml為益,2-3歲每天可以喝250-500ml。在此之外還要有一些瘦肉、雞、鴨和魚等等,為確保充分蛋白質以及能量的提供。為確保維生素A、維生素C、鋅等營養素的攝入,應該多吃些綠色的蔬菜、清新的水果、海帶、蝦、肝臟等。可馨育兒說,豆制的食品中含有蛋白質、鈣、鐵等營養素,應多多選擇。但是堅果類食品不適合幼兒寶寶食用。

3、烹製食物要合理

重視烹配方式,不但要確保營養,還要注重食品的色香味,可以吸引寶寶的食慾。還要跟隨著季節、氣候變化而改變食物樣式。幼兒寶寶的食物應該切碎煮爛,助於寶寶的吞咽、消化方便。魚肉應該把刺都去除了,還要把其他禽肉中的骨頭去掉,避除寶寶被其食物嗆到或傷到咽喉。花生米等有些較硬的食物應該先磨碎,磨成泥糊的形狀以便於寶寶食用,不會危其氣管。幼兒不宜吃那些油炸的食品,寶寶的口味最好是偏於清淡些的食物,更不能吃些具有刺激性的食品,比如一些性熱、味辛的的食物,也不建議吃太多的味精、色素、糖精等調味料。

這一時期的寶寶們是建設和培育些優良的餐飲習性是最佳的時候,如果這個時期寶寶用食不當,如果有不好的習慣養成了,往後要想把壞的習慣改過來就有些困難了。爸爸媽媽們應該為人師表,創造的良好的餐桌氣氛,養成守時、守點、定量供寶寶飲食的習慣,不偏食也不挑食的好習慣。寶寶吃飯時應有固定的場所、固定的餐具和桌椅,慢慢讓孩子自己去學著使用餐具,最終讓寶寶去獨立吃飯。

相關焦點

  • 4-6歲兒童如何安全餵養?遵循這4個飲食原則,家長做好表率
    文/可馨育兒幼兒的不斷成長,Ta已經進入到兒童期,其胃部容量也增大了不少,消化功能也慢慢走向成人化,但是,兒童的消化能力還不成熟,胃酸濃度低,腸道消化酶要比成人的含量少一些,消化能力也比成年人弱。4-6歲兒童如何安全餵養?遵循這4個飲食原則,家長做好表率1、飲食平衡兒童在4-6歲時,新陳代謝比較旺盛,也有較大活動量,需要的熱量達到1400-1700千卡。在攝入熱能方面也要加強飲食平衡,注意食物的全面性、多樣性,葷素配合,粗細搭配。
  • 1-2歲幼兒飲食調整,這六點飲食習慣要從小做好,別等將來後悔
    所以年輕的父母要儘早的給孩子品嘗多種口味的飯菜。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孩子大一些,吃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帶來生長發育的影響,還會帶來一些不良行為習慣。首先我們在一歲後要注重各種營養搭配,儘量滿足幼兒每天的各種維生素的需求量,如果孩子飲食正常又不偏食,通常食物中的元素是足夠滿足他的需要,但是營養的調配還需做以下變動。
  • 1-3歲幼兒如何健康飲食?這8種食品,寶寶最好少碰
    文/可馨育兒1-3歲的這個時期的寶寶脾胃不夠充足,他的消化腺生長還不夠完滿,有些消化酶排洩不足,消化能力比較弱,還有幼兒寶寶的腦神經發育不完善,能力調節不足,綜合來說,幼兒的嚼食功能與消化功能雖然比嬰兒期鞏固了很多,但是還是沒有成人健全。
  • 1—3歲幼兒飲食餵的好,可保終身無大病,孩子家長趕緊收藏
    孩子在1到3歲這個人生最關鍵可以,是奠定身體基本素質的關鍵時刻,但是這個階段除孩子本身先天性疾病除外,完全是由孩子的父母作主的。而這一切重中之重的又在於孩子的飲食。很多孩子兩三歲就開始不停的生病。一點小感冒就咳,發燒,流鼻涕等問題不斷。這些孩子絕大部分都存在這樣那樣的飲食上的問題。
  • 如何高效的給3歲孩子立規矩?心理學家:做好這幾點,媽媽很輕鬆
    導讀:如何高效的給3歲孩子立規矩?心理學家:做好這幾點,媽媽很輕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何高效的給3歲孩子立規矩?心理學家:做好這幾點,媽媽很輕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3歲幼兒飲食餵得好,可保終身無大病,孩子家長趕緊收藏
    孩子在1到3歲這個人生最關鍵可以,是奠定身體基本素質的關鍵時刻,但是這個階段除孩子本身先天性疾病除外,完全是由孩子的父母做主的。而這一切重中之重的又在於孩子的飲食。很多孩子兩三歲就開始不停地生病。一點小感冒就咳,發燒,流鼻涕等問題不斷。這些孩子絕大部分都存在這樣那樣的飲食上的問題。
  • 家長只要做好這幾點。就可讓孩子養成飲食好習慣
    該不該餵孩子吃飯,如何培養寶寶自主吃飯的好習慣,也成為擺在家長面前的一道坎。在孩子三歲前就應該讓孩子養成自主吃飯的好習慣了。這裡面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家長要如何去做才好呢呢?2、 為孩子準備好兒童餐桌椅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要為幼兒準備好舒適安全的兒童餐椅,把需要吃的食物一樣一樣的放在兒童餐盤裡,把餐盤放在餐椅上,孩子的餐椅要放在家長吃飯的餐桌旁
  • 3~6歲幼兒父母的親職教育需求及策略
    《教育部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2015〉10號)指出,要「不斷加強家庭教育工作,進一步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當下,構建有效的親職教育服務體系,為學前兒童家長提供長期、專業的指導,這一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本研究對3~6歲幼兒父母的親職教育需求進行調查,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可能的解決策略。
  • 如何喚醒3-8歲幼兒的數學思維?家長做好這幾點,數學啟蒙很簡單
    原來是數學思維並不是簡單的數數而已,而是以數學思維作為基礎,舉一反三學習其他知識便能夠事半功倍,可見數學思維對於孩子學習的重要性,要想讓孩子搶先站到起跑線上,幼兒的數學啟蒙工作很重要。一、什麼是幼兒的數學啟蒙呢?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寶寶3歲前,父母要「以孩子為中心」
    俗話說:「3歲看老」,指的是通過孩子的行為舉止來預估孩子將來是怎樣的人!更深層面,即一個人從小行為習慣會影響他的一生。那麼這句話究竟有何依據?3歲以內的寶寶又該如何科學教養?早教究竟應該怎麼做?但經過近幾年的研究發現,人在幼兒時期的的成長環境也是很重要的。上世紀80年代,英國的精神病學專家和教授們對1000名3歲幼兒做了一項觀察實驗,根據觀察這1000名幼兒的言行,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成為了證明「三歲看老」的有力證據。
  • 3歲幼兒應該如何看護?
    3歲幼兒正是調皮的階段,玩是他們的天性,爸爸媽媽應該鼓勵孩子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探索,去經歷,而不是處處都限制孩子,那就大錯特錯了,對於這麼大的幼兒來說,沒有絕對安全的環境,即使是四壁空空的房間,孩子也有磕到牆壁的可能,幼兒大腦神經系統正處於飛速發展階段,需要寶寶豐富的經歷和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寶寶缺乏生活經驗,生活體驗進步就緩慢。
  • 寶寶「食」商高低,取決於父母的飲食習慣,父母一定要記住這幾點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導致現社會兒童餐飲文化出現一定的畸形,因為現在的小孩在面對著,我們所沒經歷過的誘惑的時代,兒童飲食似乎向著高脂高糖的飲食文化上越走越近,因為在人類的基因史上脂肪和甜食一直都是好東西。在人類的認識上脂肪可以帶來安全感,甜食可以帶來愉悅感,這都是人類所不能抗拒的天性,對於成人來說是如此,那更不用提對誘惑沒有抵抗力的幼兒。
  • 幼兒防走失安全教育很重要!這幾點知識,家長趁早教會孩子
    因此,家長在帶著幼兒出去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行動,不要粗心大意把孩子弄丟了。除此之外,家長也要及時教導孩子一些必要的知識,做好預防工作。如此,再帶孩子出去就不用那麼費心了,即使孩子不小心走丟了,他也會知道如何應對當前的狀況。那麼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哪些必要的防走丟知識呢? 幼兒防走失安全教育很重要!
  • 如何避免寶寶上幼兒園就生病?關鍵3歲前的餵養,父母要注意這些
    就像一顆嫩苗兒的3歲寶寶,在夏秋交替的九月,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有的心理上不適應,有的免疫力不夠強,於是,一部分體質強壯些的寶寶順順噹噹的度過了適應期,還有些寶寶則開學幾天就感冒咳嗽、發燒了,心疼這些寶寶哦。那麼,如何儘量避免發生這樣的情況呢?寶寶的身體免疫力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增強的,關鍵是3歲前的餵養要得當。
  • 如何在孩子幼兒時期做好食育工作
    食育是一種飲食行為教育。學前教育中的食育是對幼兒進行飲食觀念、膳食營養知識和飲食衛生安全等營養知識的傳授。飲食一直是幼兒園及家長非常關注的話題。幼兒園和家庭都應當重視對幼兒進行飲食教育。處於3至6歲時期的幼兒,是身體發展的關鍵時期,身體的茁壯成長與科學健康飲食息息相關。如何激發幼兒對飲食的興趣,體驗飲食的樂趣,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障幼兒身體健康和膳食均衡一直是幼兒園老師探討的課題。
  • 如何提升1-2歲寶寶的動作、語言和心智發展?看看這4點建議
    內容提綱:1-2歲階段,父母如何更好地幫助寶寶動作、語言和心智發展?1歲的寶寶應該喝鮮奶還是奶粉?怎麼幫助寶寶平穩過渡&34;的磨人階段?來跟著我一起往下看吧!1-2歲的小朋友,總有無窮無盡的精力,這個階段的幼兒需要均衡而充足的營養來打好基礎,以接觸和認識身邊的人與事,讓身心可以全面發展。活躍的性格,令幼兒進食時偶有精神不集中的情況,較容易造成偏食,導致營養不良。中國營養學會建議,1-2歲幼兒每日應餵給不少於350ml的液體奶,幫助幼兒健康成長。
  • 教育部為幼兒成長設標準 5歲學會說出家庭住址
    政府希望通過這部《指南》有效轉變公眾的教育觀念,防止和克服「小學化」傾向。  數說  3歲學會不跟陌生人走  在拐帶等公共事件廣為關注的背景下,幼兒安全問題仍是關注重點,希望他們能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比如3-4歲的孩子要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 2-3歲幼兒飲食如何安排?許多家長都做錯了,這些知識點建議收藏
    面對其他媽媽的疑惑,於是我細心地給她上了一期「關於2歲以上幼兒的飲食課」,儘量避免一些餵養雷區。2-3歲幼兒應該要怎麼吃才能健康成長,並且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建議養成餐後、睡前喝配方奶的習慣雖然配方奶可以讓寶寶空腹去喝,但是2歲以上的寶寶飲食還有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健康飲食習慣的培養,所以我們可以開始著手培養寶寶餐後以及睡覺前喝奶的好習慣,要知道寶寶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喝鮮牛奶就不可以空腹來喝,容易腹瀉拉肚子。
  • 孩子3歲前,這5大習慣父母要「狠心」幫娃養成,將來更容易出息
    其實這是因為作為爸媽的我們,沒有給孩子養成習慣,比如說平時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不認真吃飯、不想睡覺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糾正起來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寶寶3歲前,這5大習慣要堅持養成
  • 食育:如何在孩子幼兒時期做好食育工作
    食育是一種飲食行為教育。學前教育中的食育是對幼兒進行飲食觀念、膳食營養知識和飲食衛生安全等營養知識的傳授。飲食一直是幼兒園及家長非常關注的話題。幼兒園和家庭都應當重視對幼兒進行飲食教育。處於3至6歲時期的幼兒,是身體發展的關鍵時期,身體的茁壯成長與科學健康飲食息息相關。如何激發幼兒對飲食的興趣,體驗飲食的樂趣,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障幼兒身體健康和膳食均衡一直是幼兒園老師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