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他的生物鐘還沒有調節過來,寶爸寶媽也不用太著急,因為寶寶在母體裡面不分晝夜,想睡就睡,寶寶出生以後,他也不知道什麼是白天,什麼是黑夜,寶寶每天大概需要20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正常情況下,寶寶在出生後一段時間後,自己就會逐漸養成白天醒著的時間長,夜裡睡眠時間長的作息規律,但有的寶寶就會恰恰相反,可能白天睡眠時間長,夜裡睡眠時間短,如果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寶寶的生理物鍾還是調節不過來,寶爸寶媽可以人為給他調節。
睡眠黑白顛倒,會影響寶寶的發育生長,長久如此還會導致寶寶反應遲鈍、記憶力差等問題,而且還容易生病;並且也會影響大人的休息,那麼寶寶睡反覺該怎麼糾正呢?
1、讓寶寶適應晝夜更替
首先環境的光照調節很重要,不少父母認為,新生兒怕黑,會給他在床頭留一盞燈,這看來似乎很溫馨的畫面,但是實際上卻隱含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任何人工光源都會產生一種微妙的光壓力,這種光壓力的長期存在,會使人尤其是嬰幼兒表現得躁動不安、情緒不寧,以致難於成眠。同時,讓新生兒久在燈光下睡覺,進而影響網狀激活系統,就會使他們每次睡眠的時間縮短,睡眠深度變淺而容易驚醒,而且長期在燈光下睡覺,光線對眼睛的刺激會持續不斷,眼睛和睫狀肌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這對於嬰幼兒來說,極易造成視網膜的損害,影響其視力的正常發育。
如果要幫助寶寶識別白天和黑夜,建議媽媽們在白天儘量讓家中保持明亮,在寶寶醒著的時候,播放一些音樂,到了晚上把家裡的燈光調暗或者關閉,儘量保持環境安靜,讓寶寶產生對夜晚的認知,這樣寶寶就會逐漸明白光線暗的時候要睡覺,光線亮的時候要活動,逐漸形成與大人一致的作息規律。
2、寶寶睡覺時間要合理的把控好
寶寶每天只需要睡18到20個小時的時間,白天餵奶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吃八成或者九成飽,他不哭也不鬧,寶爸寶媽可以多陪寶寶玩一會,白天的睡覺時間,一次不要超過3-4小時,爸爸媽媽可以輕撫寶寶的臉頰,或者輕拍寶寶的腳心把寶寶弄清醒,到了下午5-6點鐘後,就不要讓寶寶睡覺了,寶爸寶媽可以多和寶寶說說話或者是用玩具來吸引他,儘量讓寶寶興奮起來,到了晚上給寶寶洗澡的時間,可以改到睡前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然後給寶寶餵飽,等寶寶進入深睡眠,這樣幫助他慢慢調整過來,使寶寶的心情放鬆,累了自然也就睡得香了。
對於嚴重缺少睡眠的寶寶,可以先提高他的睡眠質量,再去考慮改善睡眠的時間和方式,多增加寶寶日間的活動量和日照,降低夜間的光線,循序漸進就可以了,如果突然減少日間睡眠有可能會加劇寶寶神經疲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