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真修行,家裡就有一尊佛

2021-02-22 淨空法師

我們看到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成功不難,死了以後不到十年就完了。古人說守成不易,這個話是真話,你怎麼能守得住?如何能守住?佛經上有一句名言,只要你不退初心,你永遠不會失敗。你永遠記住你初發心那個時候,天天都是初發心那時候,你就永遠不會失敗。所以佛門諺語所說的,「學佛一年,佛在眼前」,那種真誠心、恭敬心、謙虛心,優點都顯示出來了。學佛兩年就鬆懈了,「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沒有了,學佛久了也變成老油條,這就是學佛為什麼會墮地獄。本來學佛都是天堂的,都是到極樂世界的,為什麼學佛到最後都到地獄去了?例子太多太多,我們看到、聽到、接觸到了能沒有感動嗎?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例子就在我們的周邊,不必親自看到,傳說、聽聞都是事實真相,不是假的,我們能不謹慎嗎?連《念力的秘密》裡頭都說,無論是有意無意,起心動念自己都要負責任。成敗的關鍵不在外頭,完全在自己,外面只是助緣;助緣它的比例十之二、三,自己起心動念要佔十之七、八。所以我們就知道,學佛、修道最重要的是什麼?保持初心,如何把初發心保持住,沒有一個不成就,而且決定是當生成就,尤其是淨土宗。一定要曉得,障道不在外,在自己。中國老祖宗說的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問題自然解答,就通了。如果說這個障礙在外面,那永遠不能突破,一切障礙決定在自己。這個道理很深,它是事實真相。很多人不知道,認為別人障我,沒這個道理。我念佛、我讀經、我研究經教,誰能障你?我講經有人障你,他是不是真障?沒有,看你的心態。如果處在這個境界裡面,沒有怨恨心,心平氣和,這是什麼?這是他提升了你的境界,他幫助你消業障。凡是遇到不順,總是自己的業障,你歡喜接受,感恩的心,你業障化解了,你境界提升了。沒障礙,逆增上緣,哪來的障礙?我們自己的功夫沒間斷,我們幫助眾生也沒間斷。所以知道所有一切障礙是自己,除自己之外誰都不能障礙你,天魔不能障礙你,煩惱不能障礙你。你全看破了,你把事實真相認識清楚了,遠離一切魔障,冤親債主統統化解了。無我就化解了,有我就很難化解。無我怎麼樣?他找不到你,你那個人在法界裡頭消失掉了,沒有了,他找不到你。有我他就找到你,無我就找不到。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他就找阿彌陀佛去了。我變成阿彌陀佛,他找到阿彌陀佛他就得度,好事!他跟我有緣,我得度他也得度了。這個道理要知道。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常生歡喜心,你說你的心情多舒暢、多快樂。我們今天起個念頭、說一句話、做一樁事情,跟過去有沒有關係?有關係。跟未來有沒有關係?有關係。這一樁事情,近代量子力學家在《念力的秘密》裡頭發現了,真有關係。過去做錯的事情,用現在的善心善念可以修改。有能力修改過去,當然就有能力支配未來。所以科學家提醒我們,起心動念要負責任,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換句話說,不應該起的念頭決定不能起,不應該說的話最好不說。於是我們看到真正修行人,他做得多,他說得少。這有很深的道理在裡頭,因為每個念頭都周遍法界,後頭出生無盡。有意無意一個惡念,可能傷害一些眾生,我們自己不知道,跟這些眾生結了怨,變成冤親債主,不知道什麼時候跟他結的怨,佛菩薩知道。現代科學家發現這個事實,我們相信了。在家人無論是富貴、是貧賤,沒有不造業的,天天在造業。業不乾淨,「染業」,不是「淨業」。在家的菩薩修「淨業」,真修行將來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像念佛法門,在家,不必出家。雖然在家,家裡面的一切生活隨緣,心裡頭清淨,樣樣隨順家庭、隨順社會大眾,心裏面一塵不染,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這是在家修的清淨心。七情五欲表面上是一樣,心理乾淨,沒有絲毫染著,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高明!那是家裡有一尊佛,一家人有福氣,能跟佛住在一起,佛常常示現榜樣給家人看。榜樣總而言之,就是樣樣看得開、樣樣放得下,不跟人計較,不跟人爭執。這就普度眾生,這就帶給眾生歡樂,化解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別人不能忍,你看他能忍;別人放不下,你看他全放下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全做到了。所謂「五濁惡世」,「濁」是染汙,染汙到非常嚴重叫「濁」,混濁。混濁裡頭第一個;看法錯誤了,「見濁」;想法錯誤了,「煩惱濁」,所思所想的沒有一樣不是煩惱;生活艱難困苦,有疾病、有生老病死,這「命濁」;還有五陰熾盛。因為這四種濁,這個時代就不好,大環境不好,大環境是染缸。我們生活在這個裡頭,要有能力統統不染;不能跟世間人一般知見;要遵從佛陀教誨;要有防身之法,不墮落,這就是持戒念佛求生淨土。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目標,我這一生來到人間幹什麼?就是要用這個人身去西方極樂世界,我的目標在此地,其它與我不相干。對人、對事、對物能讓,不爭。很簡單的生活環境就非常滿意了,快樂無比,這清淨之樂,所以法喜充滿。在這個時代,佛多次宣講,為眾生說淨宗法門。專講就是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專門介紹這樁事情,這世間難信之法。

精選老法師墨寶12幅,凝聚中華古聖先賢智慧,在老法師書法及儒釋道法語智慧薰習下,達到一種身心安寧的狀態,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頤養性情。

聖賢之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內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外王。

吉祥如意是果報,修福積德是因行,這個對聯有因有果。

念佛人真正做到善惡念頭都不起,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這才叫老實。老實人沒有一個不作佛的,他這一生就成佛!

我們自己能認真努力的去修學,能使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種常住世間,法水長流、正法久住,利益廣大的眾生,佛的法緣不間斷。

佛法興隆就是佛陀教育普及,佛陀教育普及人心就向善。世間善人多,這個社會就和諧,福國佑民,眾生就有福!這是佛陀教育推行的成就。

如何報恩?唯有依教修行,這才是真正報佛恩!

中國古聖先賢也有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倫常八德,五倫、五常。特別是五常,主要的標準,仁義禮智信。仁是什麼?愛人,仁慈博愛。你要愛人,愛人你就不會怨恨人。那些障礙我們,毀謗的、陷害的、找麻煩的,要原諒他。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待人接物,要真誠、要恭敬、要謙虛、要和睦

《易經》開宗明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書經》所記載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

真正去修慈悲喜舍,要捨得清淨,這是決定有把握一生當中圓滿成就!菩薩要成佛度眾生,沒有福報怎麼行?所以要福慧雙修,要福慧圓滿!

六和敬是我們在團體中最重要的相處之道,如果相處都能遵循六和敬,然後再擴充到這個社會,就天下太平了。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信願念佛 求生淨土

印光大師傳心法印。他教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十六個字確實是老人一生行誼的寫照,我們要想學印光法師,就學這十六個字,簡單明了。這十六個字,前面兩句話是中國傳統文化,後面兩句話是大乘佛法,把老祖宗東西跟佛大乘集成一體,用這十六個字。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南無阿彌陀佛

成佛的秘訣,是什麼?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是秘訣,一切眾生成佛的秘訣。

發菩提心就是信願,一向專念就是行,所謂淨土三資糧。



相關焦點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一尊偉大但不被了解的佛
    學佛後才知道,阿彌陀佛是一尊偉大的佛,是萬佛之王。我們如果僅僅把阿彌陀佛作為一尊佛的名字來理解,那麼對阿彌陀佛的了解就太淺薄和無知了。非但不信佛的人對阿彌陀佛不甚了解,就是佛弟子,說起阿彌陀佛,大都也是一知半解,不解究竟,這不能不說是當今佛弟子最大的缺憾。我們看《往生論注》是怎麼讚嘆阿彌陀佛的。
  • 在家供佛早晚都得上香嗎?家中供佛有什麼禁忌?
    在家供佛是不是早晚都得上香?  答:這個沒有嚴格的規定,但是如果條件許可有時間的話,早晚應該上香,這樣做的就會比較圓滿,有始有終。如果條件或者時間不許可的話,只要早上起來,首先自己洗刷乾淨,然後給佛菩薩換一杯淨水,燒一枝或者三枝香,拜三拜也就行了。
  • 世上真的有佛嗎?佛到底在哪兒?看完就明白了!
    應該不少人從小都有跟父母到寺院燒香拜佛的經歷,也許到現在都不太明白,為什麼要拜佛?拜佛的意義是什麼?有用嗎?佛到底在哪兒?一連串的問號縈繞在心頭。許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往往易將其與迷信劃等號,這就非常無知了。
  • 佛前拜懺的功德利益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在世間生活、修行,難免會犯錯,而懺悔是佛陀賦予我們的改過自新的無上良藥。有了懺悔,犯錯者才能免於久處罪惡中,從而解脫,得生快樂。我們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要經常地反省自己、剖析自己,時刻檢查自己的言行,懂得發現自己的不足,通過懺悔的方式,來淨化自己的心靈。懺悔具體是什麼意思?
  • 在家設小佛堂是迷信嗎?有什麼好處?
    現實之中,有些人在家裡設有小佛堂,這是迷信嗎?它有什麼好處?可以說對於不了解它的作用的人來說,可能認為有迷信成分,但對於在家設小佛堂的人來,它的意義非同一般。對於生活忙碌的我們來說,不能每天都到寺院親近三寶,在家中設立一個小佛堂,是為了時時提醒我們以佛為榜樣,起到見賢思齊的作用;因為家裡有個小佛堂的存在,更能讓人生起對三寶的恭敬肅穆之心,每天都能看到佛菩薩像,起到時時警示的作用,每當看到佛像的時候,都會把心安住在佛法上,時常薰陶。
  • 在家拜佛和在寺院拜佛有區別嗎?作為一個佛弟子該如何選擇?
    拜佛的功德利益,印光大師曾說過:「欲得佛法真實利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因此拜佛最關鍵的還是需要自己恭敬。◇關於拜佛◇1.有人覺得有的地方佛菩薩比較靈驗,而有的地方卻一般,到底哪裡的佛菩薩好呢?
  • 佛說:修行先修心,心自在常自在
    按佛教的說法,修行成佛、得到涅槃的法門有八萬四千,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歸根結底,不外乎「不二」兩字,那就是信念信心,向內而求、自淨其意,那麼八萬四千法門,不管哪一條都可以修成佛、菩薩。信念在大乘經典《大般涅槃經》裡面,摩訶迦葉尊者就曾向佛陀發問:「世尊,如佛所說,畢竟者即是涅槃,那麼怎麼修行到涅槃呢?」
  • 《金剛經》:在家修行佛法的8條建議,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
    前言對於修行和學佛,很多人都有所誤解,認為必須要清心寡欲,遠離世俗,甚至到寺廟去。實際上,"生活處處都有禪",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進行自己的修行。這其實是一種智慧、健康的生活態度。那麼,在家應該怎麼學佛?關於修行有哪些建議?
  • 學佛需正信,在家修行的7條假禁忌,你中了幾條?
    佛法裡面講信、解、行、證:信,就是要對三寶具有正信;解,就是對佛法義理獲得正解;行,意思要依法修行;證,通過修行而求得證果。尤其在家裡,如果燃燒的香棒不及時清理的話,很容易引發火災。同時家裡空間有限,煙霧繚繞也會造成空氣流通不暢,對人健康不利,對佛像也是不虔誠的表現。第二:女眾生理期期間,不可入寺拜佛這種說法就更荒謬了。有人認為生理期的女性進入神鬼的宗祠、廟宇、殿堂,可能引起不良的後果。
  • 阿姨對古董一竅不通,帶一尊「藥師佛」鑑寶,專家卻說:精品之作
    在一檔鑑寶類節目中就曾出現了類似情況,一位阿姨帶著一尊「佛像」來到節目現場,目的就是為了弄清楚它的淵源;既然是鑑寶節目,現場少不了圈裡的「行家」,其看物的角度也多從價值出發。就聽「阿姨」講述自己與佛像的日常,言談間似乎對文物、收藏一竅不通;據她講述,自己與佛法有緣,雖不是什麼富貴之家,但丈夫、兒女皆是和善之人,因此也無人反對她「焚香禮佛」。
  • 有4種人佛在世也沒法渡,不是佛不渡,有兩個故事結果截然相反
    有4種人佛在世也沒法渡,不是佛不渡,有兩個故事結果截然相反。有兩句話,「佛渡有緣人」和「佛不渡無緣之人」。怎麼會出現這兩種情況呢,不是佛的問題,而是眾生的問題。按佛說的去做去修行,就是依教奉行,這就是佛渡有緣人。
  • 泰國也有「念佛修行」——yitiposo佛隨念的特別用法
    泰國也有"念佛修行"——yitiposo佛隨念得特別用法一提到國內的佛教信徒,大家腦海裡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念佛老太太。甚至於淨土宗的影響力遠渡日本,越南(雖然在日本被搞得荒腔走板,日本搞出來個本願宗,鼓吹只要有信心,一心念佛,哪怕壞事做盡都能託生阿彌陀佛淨土,結果本願宗的信徒殺人放火搶地盤,啥壞事都幹得出來,壞事幹完了,晚上蹲家裡念佛,祈願入極樂世界)幾乎輻射到了整個東亞文化圈(奇怪的是洋大人對淨土宗倒是沒啥興趣,估計是洋人喜歡具有神秘儀式感的東方宗教的緣故)。
  • 在家念佛的講究!
    一心不亂地執持名號《佛說阿彌陀經》文中常說執持名號,第一執持要通達和徹底真正的理解他的涵義,其二,皈依信受,全心全意得我靠著這個名號,結合兩方面融匯貫通。想要做到「一」,就必須要專注正境,就是要專注到一個正定中正的境界,而非專注在某個妄念當中,如果能始終保持在一個正的狀態,一個雜念都不產生,修行的方向就對了。行、走、坐、臥、唯此一念,念念相續無有斷絕。對於諸多的事情我們事一心理一心的,理解佛陀的要解,念念佛號沒有一絲的妄想和邪念。保持心中的一絲不亂的狀態。
  • 泰國佛牌掩面佛,泰國掩面佛牌的寓意
    關於掩面佛有這樣一個傳說,佛祖身邊有一名弟子,名:拍馬哈格咋也納,非常的聰敏。樣貌也與佛祖有點相似,人緣很好,長相俊良所以很多人都喜歡他,因此也有許多誤認他就是佛祖。這樣對修行造成了阻礙,有些女善信也看上他的外表並加以款待,後來外間說他與女子有染犯了佛門重戒,為避免不在出現閒言閒語的傳言,變利用神力將容貌變化,變得醜陋矮小、肥胖。但還是無法令善信改變對他的熱愛。所以他唯有把自己的雙目長期合上不理會其他人對他的態度和閒語,一心修行,因此才了拍必打的俗稱。掩面佛有多手和兩手的區分,剁手也叫bida mahaoh。
  • 佛教:家裡設佛堂,這幾點禁忌,千萬要注意!
    但是有很多信眾因為受工作或者學業的限制,沒有太多時間到寺院裡定時上早晚課,這時候在家裡設置小佛堂就非常方便了,不用來回奔波。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家裡設置佛堂應注意的幾點禁忌,希望大家能從中受益。
  • 中國唯一「樹抱佛」古樟樹中藏著一尊佛像,至今沒有合理解釋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近幾年,旅遊業的迅速發展,讓全國人民可以看遍全世界的風景,在這過程中,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奇特的現象,在我國就有一棵大樹裡藏著一個佛像,很是奇怪,大家說這種現象叫「樹抱佛」。還有一處就是我們說的「樹抱佛」的地方,這裡有一顆近千年的古樟樹,從樹縫處可以看到一尊60多公分的迷塑佛像在裡面,因為這種奇特的現象,也讓這個村莊成了一處特別受歡迎的景點。讓人感到好奇的是,為什麼樹裡會有一尊佛像那?
  • 佛挑選的十大弟子,其實是弘法的需要,又是佛要從中啟發你的修行
    在大迦葉和阿難的分析文章中,妙色蓮花確實有分別心對待,主要還是發掘到了各自的不同。也因為心中喜歡阿難尊者,所以有失公正。再次懺悔。弘法利生,宣揚佛法,必須要嚴謹,不足之處,同修們多指點。妙色蓮花也希望能有一些獨特的思考,寫出有價值的文章,來利於我們理解佛法,深入經藏,啟發修行。這是發心,也是此篇的緣起。
  • 你關在家念幾句佛,你對社會有什麼好處?
    由此可知,我們懂得這個原理,佛發射出來的光波是一;   佛發出來的音也是平的,也沒有波浪,所以「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但是眾生發出去這個波它有波浪,跟佛的波一接觸,佛的波浪也就跟隨著眾生波浪,恆順眾生。   但是眾生跟佛的波浪接觸當中,他就有領悟,幫助眾生開智能,原理在此地。   然後你才曉得今天這個世界這麼亂,眾生這麼苦,大家心發出來的波是什麼?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凌雲天下奇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凌雲山在四川樂山縣,從樂山東門乘汽艇可直抵樂山大佛旁。大佛為依凌雲山棲鸞峰斷崖鑿成的一尊彌坐像,故又名凌雲大佛。大佛高與山齊,腳踏大江,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