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成功不難,死了以後不到十年就完了。古人說守成不易,這個話是真話,你怎麼能守得住?如何能守住?
佛經上有一句名言,只要你不退初心,你永遠不會失敗。你永遠記住你初發心那個時候,天天都是初發心那時候,你就永遠不會失敗。所以佛門諺語所說的,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那種真誠心、恭敬心、謙虛心,優點都顯示出來了。學佛兩年就鬆懈了,「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沒有了,學佛久了也變成老油條,這就是學佛為什麼會墮地獄。本來學佛都是天堂的,都是到極樂世界的,為什麼學佛到最後都到地獄去了?例子太多太多,我們看到、聽到、接觸到了能沒有感動嗎?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例子就在我們的周邊,不必親自看到,傳說、聽聞都是事實真相,不是假的,我們能不謹慎嗎?連《念力的秘密》裡頭都說,無論是有意無意,
起心動念自己都要負責任。成敗的關鍵不在外頭,完全在自己,外面只是助緣;助緣它的比例十之二、三,自己起心動念要佔十之七、八。所以我們就知道,學佛、修道最重要的是什麼?保持初心,如何把初發心保持住,沒有一個不成就,而且決定是當生成就,尤其是淨土宗。一定要曉得,障道不在外,在自己。中國老祖宗說的一句話,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問題自然解答,就通了。如果說這個障礙在外面,那永遠不能突破,一切障礙決定在自己。這個道理很深,它是事實真相。很多人不知道,認為別人障我,沒這個道理。我念佛、我讀經、我研究經教,誰能障你?我講經有人障你,他是不是真障?沒有,看你的心態。
如果處在這個境界裡面,沒有怨恨心,心平氣和,這是什麼?這是他提升了你的境界,他幫助你消業障。凡是遇到不順,總是自己的業障,你歡喜接受,感恩的心,你業障化解了,你境界提升了。沒障礙,逆增上緣,哪來的障礙?我們自己的功夫沒間斷,我們幫助眾生也沒間斷。所以知道所有一切障礙是自己,除自己之外誰都不能障礙你,天魔不能障礙你,煩惱不能障礙你。你全看破了,你把事實真相認識清楚了,遠離一切魔障,冤親債主統統化解了。無我就化解了,有我就很難化解。無我怎麼樣?他找不到你,你那個人在法界裡頭消失掉了,沒有了,他找不到你。有我他就找到你,無我就找不到。
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他就找阿彌陀佛去了。我變成阿彌陀佛,他找到阿彌陀佛他就得度,好事!他跟我有緣,我得度他也得度了。這個道理要知道。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常生歡喜心,你說你的心情多舒暢、多快樂。我們今天起個念頭、說一句話、做一樁事情,跟過去有沒有關係?有關係。跟未來有沒有關係?有關係。這一樁事情,近代量子力學家在《念力的秘密》裡頭發現了,真有關係。
過去做錯的事情,用現在的善心善念可以修改。有能力修改過去,當然就有能力支配未來。所以科學家提醒我們,起心動念要負責任,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換句話說,不應該起的念頭決定不能起,不應該說的話最好不說。於是我們看到真正修行人,他做得多,他說得少。這有很深的道理在裡頭,因為每個念頭都周遍法界,後頭出生無盡。有意無意一個惡念,可能傷害一些眾生,我們自己不知道,跟這些眾生結了怨,變成冤親債主,不知道什麼時候跟他結的怨,佛菩薩知道。現代科學家發現這個事實,我們相信了。
在家人無論是富貴、是貧賤,沒有不造業的,天天在造業。業不乾淨,「染業」,不是「淨業」。在家的菩薩修「淨業」,真修行將來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像念佛法門,在家,不必出家。雖然在家,家裡面的一切生活隨緣,心裡頭清淨,樣樣隨順家庭、隨順社會大眾,心裏面一塵不染,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這是在家修的清淨心。七情五欲表面上是一樣,心理乾淨,沒有絲毫染著,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高明!那是家裡有一尊佛,一家人有福氣,能跟佛住在一起,佛常常示現榜樣給家人看。榜樣總而言之,
就是樣樣看得開、樣樣放得下,不跟人計較,不跟人爭執。這就普度眾生,這就帶給眾生歡樂,化解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別人不能忍,你看他能忍;別人放不下,你看他全放下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全做到了。所謂「五濁惡世」,「濁」是染汙,染汙到非常嚴重叫「濁」,混濁。混濁裡頭第一個;看法錯誤了,「見濁」;想法錯誤了,「煩惱濁」,所思所想的沒有一樣不是煩惱;生活艱難困苦,有疾病、有生老病死,這「命濁」;還有五陰熾盛。因為這四種濁,這個時代就不好,大環境不好,大環境是染缸。我們生活在這個裡頭,要有能力統統不染;不能跟世間人一般知見;要遵從佛陀教誨;要有防身之法,不墮落,這就是持戒念佛求生淨土。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目標,我這一生來到人間幹什麼?就是要用這個人身去西方極樂世界,我的目標在此地,其它與我不相干。對人、對事、對物能讓,不爭。很簡單的生活環境就非常滿意了,快樂無比,這清淨之樂,所以法喜充滿。在這個時代,佛多次宣講,為眾生說淨宗法門。專講就是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專門介紹這樁事情,這世間難信之法。
精選老法師墨寶12幅,凝聚中華古聖先賢智慧,在老法師書法及儒釋道法語智慧薰習下,達到一種身心安寧的狀態,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頤養性情。
聖賢之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內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外王。
吉祥如意是果報,修福積德是因行,這個對聯有因有果。
念佛人真正做到善惡念頭都不起,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這才叫老實。老實人沒有一個不作佛的,他這一生就成佛!
我們自己能認真努力的去修學,能使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種常住世間,法水長流、正法久住,利益廣大的眾生,佛的法緣不間斷。
佛法興隆就是佛陀教育普及,佛陀教育普及人心就向善。世間善人多,這個社會就和諧,福國佑民,眾生就有福!這是佛陀教育推行的成就。
如何報恩?唯有依教修行,這才是真正報佛恩!
中國古聖先賢也有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倫常八德,五倫、五常。特別是五常,主要的標準,仁義禮智信。仁是什麼?愛人,仁慈博愛。你要愛人,愛人你就不會怨恨人。那些障礙我們,毀謗的、陷害的、找麻煩的,要原諒他。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待人接物,要真誠、要恭敬、要謙虛、要和睦
《易經》開宗明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書經》所記載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
真正去修慈悲喜舍,要捨得清淨,這是決定有把握一生當中圓滿成就!菩薩要成佛度眾生,沒有福報怎麼行?所以要福慧雙修,要福慧圓滿!
六和敬是我們在團體中最重要的相處之道,如果相處都能遵循六和敬,然後再擴充到這個社會,就天下太平了。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信願念佛 求生淨土
印光大師傳心法印。他教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十六個字確實是老人一生行誼的寫照,我們要想學印光法師,就學這十六個字,簡單明了。這十六個字,前面兩句話是中國傳統文化,後面兩句話是大乘佛法,把老祖宗東西跟佛大乘集成一體,用這十六個字。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南無阿彌陀佛
成佛的秘訣,是什麼?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是秘訣,一切眾生成佛的秘訣。
發菩提心就是信願,一向專念就是行,所謂淨土三資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