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帳活要,做減法!

2020-09-10 熱點話題評論員

當債務糾紛產生後,債權方第一反應就是利用一切手段追償,這也是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正常行為。走上法庭後,不僅僅是爭輸贏,而是如何利用一場官司拿回「錢」。很多贏了官司的債權人僅僅拿回一張判決書!

判決書的作用是明確債權及履約義務,是對債權人債權合法性的肯定。也會依法對債務人進行追討,依法對債務人進行強執,迫使其還款。對於有錢不還或是有資產的均能有效解決,而對於一無所有的人,也就無法高效解決!最終只能等債務人有了財產才能執行到位。久而久之隨著債務人自身經濟狀況的惡化,或消積的心態,最終成「死帳」!

所以當債權人了解債務人的實際經濟狀況後,應提前規避或留下餘地去引導債務的走向避免進入「死胡同」。

個人之間的債務糾紛與金融機構的借貸糾紛,性質雖同,但在時間消耗與財力承受方面是個人損失不起的,因此個人債務不能用常規金融機構的操作方式:自身「畫個圈」,然後躺裡睡大覺。扔給法院去催討,其實在債務糾紛中,法院能做的就是調解,判決與執行!最終錢能否第一時間要回,還要看債權人畫的圈能否變小,再變小以靈活多變的形態把「死帳」盤活!

死帳活要的首要條件就是運用「生意人」思維去做減法!當你越走越累時(追討過程),適當丟棄一些物件(利益),才能走到目的地(達到目的)。

解決債務問題其本質就是利益的取捨!借貸的本質也就是一門生意!如果沒有經營思維,就不應該碰這門生意。很多人只知道把錢放出去,卻不知怎麼收!僅憑自己的主觀判斷+熟人效應,更依仗司法兜底就去幻想做一本萬利的金融買賣,實則可笑!專業金融機構況且不能100%,更何況一不懂風控二不懂經營,三沒實力承受虧損的個人。因此民間借貸糾紛層出不窮,不是騙子多了,而是有點錢想法就多了!

往往就因為如此,沒有生意人的思維方式,卻去行患得患失之事,所以協商不肯讓步,措失止損良機,憑自身的實力硬是把自己往死胡同逼,硬生生做出一筆「死帳」豈能甘心,不痛心疾首?

具備經營思維,才能理解「死帳」活要!才不會到最後被動轉變,耗費大把時間,時間成本的浪費才是最大的損失!

當你向一個生意人討價還價時,他考慮的不僅僅是單方面賺不賺錢的問題,更多的是如果滯銷品今天賣不了,往後更難賣,更不值錢,或是徹底報廢,那就損失慘重!

那麼你的「債權」就是天底下最大的「滯銷品」,除了你自己親手報廢,沒人能「接盤」!

想明白這些,或許才會認同以下做法:

①債務問題,只有協商再協商,讓步再讓步才能有效解決!(讓步即是做減法)

②協商貫穿整個糾紛的前後,訴前,訴後,執行中,均可再法官的住持下協商和解!整個過程保持做減法的思維方式。

③協商不應患得患失,越大讓步,收回帳的可能越大,不要讓滯銷品報廢在自己手上。

④協商時往往法官先讓債務人出方案,此時債權人不要在糾結得失,故意製造「門坎」來讓自己減少損失,而應該祛除阻礙做「減法」,考慮如何避免血本無歸。債務人能上庭當面協商,都是秉著大事化小的心態,還款意向也是最強烈的時候,如果此時不肯讓步,他只有無奈接受,明知不可能達到,寧可早些面對最壞結果,那麼主動還款意願消失,如果再遇其他狀況,或是消積應對,就會變「死帳」!

⑤既使達成和解,在履行過程中也會出現中斷現象,此時你主動詢問情況後,可以適當減免些,下期補上。或是暫停一兩期,對於整個要帳過程來講,影響不了什麼。反而你的以德報怨,會讓債務人看到希望,他如果有閒錢,不想成老賴,也會努力去履行!

⑥要帳不怕少,不怕時間長,就怕停了一分不還。哪怕起先困難,每月一百,每天50也是錢,不嫌少就有的討!有地方收帳,總比有帳無處收要好!要帳要靈活多種方式結合,不能對方一停就發飆,此時你對他講履行義務,講誠信道德,債務人都會覺得你可笑!

如果一開始債權人都能保持理性並理解的方式去處理,就不會有那麼多「死帳」!解決債務糾紛的唯一有效方式就是:雙方協商再協商,退讓再退讓!一旦執行未果,必是死帳無疑,如果起先沒這覺悟,執行後如果對方再協商,或是你主動協商均可挽回,且不可傲嬌的仰起頭,一副我是債權人我怕誰的姿態,其實你自以為的手段,不是過激違法,就是很難舉證。對一個半條命的人來說,一切的打擊與懲戒都沒用,讓他看到生的希望,才能讓他積極的配合!

相關焦點

  • 小公司要學會做管理減法
    一種是做加法。它是一種麻痺。很多領導人焦慮地跟我說,你看我的工作計劃很滿,我很忙,我也在盡心盡責,其實這是他們在迴避戰略問題。 一種是做減法。作為領導人,如果有10件事,只讓你選擇其中一件去做,你會非常痛苦,決斷力是創業者最稀缺的一種素質。 一個創業公司剛開始就花很多精力做管理是不對的。
  • 做減法如何?
    原文連結:《做減法如何?
  • 雅思詞彙的做加法與做減法
    這個工作有兩個方面,我們不妨稱之為「做減法」和「做加法」。   做加法的意義是補充我們所欠缺的詞彙。大量的實例告訴我們,具有大學英語CET6英語基礎的考生之中拿到已經成為出國基本要求的雅思閱讀6分甚至更高的分數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你沒有達到和CET6要求相當的詞彙量(教育部大綱要求為5,500),則可能需要在雅思考試之前進行一定的詞彙記憶工作突破詞彙障礙。
  • 疲於做加法的大學生們,人生要有減法教育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當今大學從學校到學生都在忙著做加法,卻少有靜下來做減法、叩問自己究竟需要什麼的時刻。一直以來,大學被期望成為使學生自由發展、拓展眼界、挖掘潛能、探索自我專長的知識殿堂。然而遺憾的是,儘管大學提供了數不盡的名師課堂、先進的技術、多元的機會供學生遨遊探索,但學生面對豐富的資源往往並不懂得怎樣取捨。
  • 斷舍離:成功的人,都在給生活做減法
    給生活做減法我們的父母輩、祖父母輩經歷過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對物質匱乏的恐懼植根於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潛意識中害怕需要用的時候缺少相應的物品。因此,家裡囤積了過量的衛生紙、洗衣液、棉被、牙膏、肥皂、購物袋......儘管家門口就有便利店,儘管大超市距離家也不過幾百米。
  • 學會做減法,提高文章的信息密度
    寫文章是一個先做加法,再做減法的過程。然後你回家照做,發現文章確實變得好多了。接下來才是難辦的部分,繼續減成三頁。」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內容供大於求的時代,讀者不會花更多的時間去看一篇無聊文章。 所以,總是想花很少的時間去了解更多的知識和內容,這樣那些信息密度大的文章,才會受到讀者的青睞。而要提高文章的信息密度,就需要學會做減法。
  • 賺錢就是要快、準、狠,學會做減法很重要!
    3、有始有終做了,就定個期限,不管中間發生什麼變故,一定要堅持做完,再考慮別的。很多事,今天看起來沒希望,也許明天就有了。4、減法和加法網際網路有一點不好,每天都能看到各種新項目,各種人賺錢,讓人覺得到處都是機會,吃著碗裡想著盆裡,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不長。在創業初期一定要做減法,減到極致。
  • 投資應該做「加法」還是「減法」
    □我要大類資產配置,所以我買了股基、指數基金、債券基金、海外QDII型、滬港深基金、黃金基金、商品基金。並不是購買了各類基金,就是資產配置了。面面俱到,反而賺不到錢。一定的資產配置能力,會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獲取更多的收益,還是要靠根據行情重倉一類資產,當然這風險很大且難。
  • 給孩子買東西,就是要做「減法」,越「簡單」越好!
    年紀輕的時候,買東西就愛挑花裡胡哨的買,顏值要高,各種黑科技成分也不能少,要的就是一個酷炫。 直到家裡多了寶寶之後,才真心覺得成分簡單才是王道。每次買東西都要仔細查看成分、配比、配料表,生怕不小心踩了雷,讓寶寶因為自己的疏忽遭了罪。
  • 親子英語:必須做減法,只須三句話
    那是因為,歐幾裡德做了一件事:對數學做減法,先把數學最簡化,把減法做到極致的極致。歐幾裡德的減法怎麼做?他根本不考慮任何具體的數學問題,什麼雞兔同籠,什麼一平米房產價值多少錢,什麼股票K 線圖,這些統統雞毛蒜皮,根本不值得耗費腦細胞。
  • 生活的減法
    有很長一段的時間裡,我們的生活都在一個加法裡度過
  • 租房軟體幾十款 APP開發要做「減法」
    隨著高校畢業季的臨近,不少畢業生除了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以外,還面臨一個重大任務:如何用最優惠的價格租到最合適的房子。於是,筆者打開某APP應用市場搜索「租房」,結果出現了幾十款租房軟體,其中有些軟體的評價有幾十萬條,有的卻僅有數百條。
  • 如何做對人生的減法,思維的加法?
    2先做人生的減法好在王媽媽大女兒在外幾年見了世面,於是和王媽媽說一定要讓家裡的小妹好好讀書,改變命運。之後,小妹上了大學,有了技能在外資企業工作。雖然小妹沒法和那個老闆比,但是卻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第一個減法:減掉低效率、低價值的事情去掉了低效、低價值的事情之後,我們的時間就會變得更加充裕,這個時候,問題又來,我們該咋用呢?
  • 計算機居然是用加法器做減法的!?動手做個減法器吧!
    用加法來算減法其實不難,比如說我要算10 - 8,那其實就是10 + (-8)嘛——你看,只要把原來的減數變成負數,減法就變成加法了吧?但是問題來了,我怎麼把減數變成負數呢?我們之前做的加法器只能處理4位二進位整數,範圍是0~15,根本就沒辦法表示負數啊!
  • 加法(時間做減法,人生做加法)
    經常看到朋友圈轉發這一段話:人生是在做減法。這段話從時間意義上表示我們的生命有限,過了一天,生命就少了一天的時間,且行且惜!好友紛紛點讚或感嘆時光易逝、人容易老!讀到這句話,感觸良多!不知不覺,已進入而立之年中段!
  • 施正文:房地產稅改革不光要做加法 也要做減法
    施正文:房地產稅改革不光要做加法 也要做減法 每日經濟新聞
  • 攝影構圖的核心技巧 - 不是三分法,也不是做減法
    錯誤說法1:攝影是一個做減法的藝術。修正:攝影既是減法,又是加法。其核心就在於我們要突出的主體和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會干擾主體、不符合主題的元素,我們要把他們從畫面中減掉。能襯託主體、有利於主題表達的元素,我們反而要把他們加到畫面之中。錯誤說法2:不要把拍攝的物體放在相機畫面正中央,而是要放在照片的三分之一處。
  • 攝影構圖的核心技巧不是三分法,也不是做減法!
    錯誤說法1:攝影是一個做減法的藝術。修正:攝影既是減法,又是加法。其核心就在於我們要突出的主體和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會干擾主體、不符合主題的元素,我們要把他們從畫面中減掉。能襯託主體、有利於主題表達的元素,我們反而要把他們加到畫面之中。
  • 素萬寢具,給人生做減法,給睡眠做加法
    晚上回家,沒做什麼事情,但還是感覺累得不行,仿佛身體和靈魂都被掏空。  大部分的人會將「休息」等同於「讓身體休息」,其實「身體疲憊」和「大腦疲憊」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相比起身體,我們大腦承擔了更多的工作和壓力。大腦的一天,精神滿滿應對8h工作,下班後,累得葛優躺,想著好好休息,找些事情放鬆一下吧!
  • 人到中年,要學會做減法
    減少」工作圈「,回歸家庭。早出晚歸、加班加點成為了常態;一日三餐或許都在外面解決,一年四季,真正的假期也屈指可數。可是真正靜下心來的時候,會生發出無限的愧疚:」自己被工作綁架了,根本無暇顧及家庭「。看看我們的愛人,也漸漸老了,甚至彼此開始稱呼對方為」老伴「了。可是,自己有多久沒有和對方好好地聊一次天,吃一回飯,逛一次街,回一次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