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平廠房被認定違建強拆,信賴利益該如何保護?

2021-01-12 北京即明律師事務所

2011年廣西柳州的王先生承包了鄉鎮政府20畝國有工業用地建了廠房。當時經過了環保、規劃等部門的審批,相關手續都有辦理。但是今年8月份縣國土局下發了違建認定通知書,認定王先生的廠房未辦理國有土地證屬於違章建築要求自行拆除。通知書發下來讓王先生一頭霧水,因為當初是鎮政府招商引資鼓勵其建廠的。當時鎮政府告知不需要辦理土地證,而且還配合王先生把其他相關手續都辦理了。怎麼現在縣國土局突然發文說自己的廠房是違章建築呢?

帶著疑問王先生通過網上諮詢找到了我們即明拆遷律師團。對於王先生的廠房我們認為不能直接認定為違章建築。理由如下:

違建認定的抗辯事由之一,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五條的規定,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登記申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確認使用權。

從法律規定來看,的確王先生未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廠房未達到合法建築的法定要件。但是對於違建的認定,不僅要看是否有合法證件,還要考慮無證的形成原因。本案中王先生基於對政府的信賴,在鎮政府招商引資政策的鼓勵下選擇建廠經營,無證的原因並不是王先生個人造成的,而是鎮政府承諾不需要辦證導致的,所以王先生可以基於行政法上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抗辯,堅持自己的廠房是合法建築。

違建認定的抗辯事由之二,輕微違建可不拆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四條

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尚可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無法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並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王先生的廠房所佔用的是國有工業用地,辦理了規劃許可,也經過了環保審核,也有合法的營業執照,缺少土地證的的主要原因在於鎮政府的承諾不需要辦理土地證。客觀上是符合規劃和用地條件的,所以違章情形不屬於嚴重的範圍,可以申請補辦國有土地使用證。

像王先生這種情況,經過招商引資享受政府優惠政策建廠經營的,有些手續沒有補齊的現象不少,當初政府為了地方經濟發展吸引企業入駐本地,如今卻以手續不齊全為理由認定違建要求強制拆除,是不合理的。像王先生這種情況可以向縣國土局申請行政複議,提出補辦手續申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企業無手續廠房就面臨被強拆了,違建廠房被強拆就不能維權嗎?
    在實踐中,一些企業的廠房並沒有合法手續,嚴格意義上來講就是違章建築,一般情況下,沒有相關部門進行管理,企業也就一直用了下去。但如若發生拆遷行為或者違建整治工作,企業沒有合法手續的廠房就面臨被強拆了,違建廠房被強拆就不能維權嗎?
  • 招商引資的廠房被認定為違建,補償又該如何爭取呢?
    北京徵地拆遷維權團隊前兩天京師徵拆維權律師團接待了來自山東菏澤的一位企業家,該企業主在1998年通過鎮政府招商引資,建成了一家佔地面積近萬平米的板房廠。今年的9月份左右地方的相關部門將其在國有土地上的建築認定為違建,對上萬平方的廠房也只是給予幾百元一平的徵收補償標準。
  • 違建受3大法律原則保護,不能說見違建就拆,強拆涉嫌違法
    但處理違建問題,不能是平時無作為,一拆遷就瘋狂打擊。在拆遷的過程中,更不能惡意的去認定違建,有些房屋因為歷史原因或當時制度原因存在違規的行為,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違建,把它們當違建拆,其實是在濫用職權,執意要打擊,對百姓來說顯然不公平。
  • 一拆遷就變違建?村民300多平米房屋被強拆該如何維權
    徵收拆遷中,很多被徵收人可能會遇到「違法建築」這個提法,進而擔心自己的房屋被認定違建後白白被拆掉。其實很多情況下所謂的「違建不補」是一個偽命題,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據理力爭。今天京平律師和大家一起看一個真實的案例,周先生取得房產證的房屋被認定為違法建築並被強拆,他第一時間委託律師維權,不料起訴後,拆除方又提出周先生的房產證是虛假的,強拆合法。那麼周先生如何維權呢?
  • 廠房被強拆申請賠償五千萬,為此一直告到最高院……
    2011年11月22日,鎮政府出具《情況說明》,並於2016年7-10月,分三次對公司的涉案廠房進行強制拆除。對此強拆行為,陳先生起訴,法院判決該強拆行為違法。最高院認為,關於涉案廠房的損失賠償,原審法院認定公司提供的協議書、確認函等證據並非合法產權憑證是正確的,但未充分考慮涉案建築物在當地特定時期和政策背景下的特殊性,對公司在其信賴利益範圍內的相應投入、產生的損失未予綜合考量和保護,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精神,應予糾正。
  • 眾多廠房拆遷案件中最常見的三種情形
    」的財產權利,查處企業的違建廠房也是如此!有些明面上似乎屬於違建的廠房,其實並不應該被認定為違建。史律師以辦理眾多廠房拆遷案件中最常見的三種情形進行解讀!一、廠房建成年代較早,當時還未出臺現行的相關城鄉規劃法律,不要求辦理現在需要的一系列審批手續。
  • 就算違建房屋也不能違法強拆!更不用說不是違建房了
    那麼在實踐中,徵收方或者村委會可以隨便指著房屋就說是違建嗎?違建就應該違法強拆嗎?我將通過孫先生的親身經歷為大家進行解讀。,後續孫先生將該廠房用於農副食品的加工。同年11月,孫先生收到了村委會作出的《責令限期拆除決定》,孫先生這下就迷糊了,跟當地群眾一打聽,才恍然大悟,原來村委會是將自己的廠房認定為違法建築了。剛明白事情的起因經過的孫先生在回到廠房後就傻眼了,自己的廠房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後來調取監控錄像才知道,原來村委會在自己不在廠房的這段時間內,召集了一大批農民工,對自己的廠房實施了強拆行為。
  • 在徵地拆遷中,即使是違建也不能違法強拆!更不用說不是違建了
    那麼在實踐中,徵收方或者村委會可以隨便指著房屋就說是違建嗎?違建就應該違法強拆嗎?我將通過孫先生的親身經歷為大家進行解讀。,後續孫先生將該廠房用於農副食品的加工。同年11月,孫先生收到了村委會作出的《責令限期拆除決定》,孫先生這下就迷糊了,跟當地群眾一打聽,才恍然大悟,原來村委會是將自己的廠房認定為違法建築了。剛明白事情的起因經過的孫先生在回到廠房後就傻眼了,自己的廠房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後來調取監控錄像才知道,原來村委會在自己不在廠房的這段時間內,召集了一大批農民工,對自己的廠房實施了強拆行為。
  • 違建被強拆,能否獲得補償?
    違建被強拆,能否獲得補償?有位網友在知乎上提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房子違建,現在下令拆除,這個應該有些補償才能拆除吧,不能強拆吧,我應該怎麼辦呢?」下面小編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解答。首先,我們得確定違建是事實上的違建,還是行政機關「口中」的違建,所以何為違建就很重要。
  • 7類房屋不屬違章建築,一刀切認定違建或強拆,將要承擔法律責任
    在實踐中,違建拆除的亂象並不少見,"拆遷促進拆遷"屢禁不止。我律師提醒大家,有些房屋看起來像違章建築,卻並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是違建,有很多房屋是可以通過補辦手續後就能成為合法建築。這些房屋在徵收拆遷過程中不應被視為違章建築,也不應隨意被強行拆除;如果要拆除,則應得到公平的補償,違法強拆將擔負法律責任。如果你家的房屋因以下7種情況而被懷疑是違章建築,千萬不要放棄維護自己的權利。
  • 面臨強拆,究竟什麼樣的建築會被強拆?違建就一定要被強拆嗎?
    部分地方的行政機關為了在徵收土地中提高拆遷效率、降低拆遷成本,將當事人的房屋認定為「違章建築」。隨之「以拆違代拆遷」的模式就成了徵收拆遷中最常見的方式,用較低的補償費用甚至是零補償迫使當事人妥協,被拆遷人房屋「被違建」,面臨強拆,究竟什麼樣的建築屬於違建?違建就一定要被強拆嗎?
  • 2020年法律規定,違章建築全面停止強拆,誰違反強拆誰擔責任
    建築是否屬於違建,是否應該強制拆除,是需要綜合考慮的複雜問題,行政機關在行使違建房屋的拆除權力和其他涉及公民利益的事項時,應當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合理,合法地判斷和處理。2020年查處違章建築,應要全面停止粗暴式強拆,違法強拆要擔責。
  • 如果房子就要被強拆了,被拆遷人該如何力所能及的維權?
    而大多數被拆遷人掌握的法律知識不充分,法律意識薄弱,一旦遭遇強拆,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甚至因為錯誤的回擊方式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那麼,如果真要面臨強拆了,被拆遷人能做什麼來保護權益或挽回損失。
  • 房主沒有及時提供證據證明房屋合法 就被以違建強拆
    拆遷中,拆遷方在認定違建中的一個常規做法就是,要求你提供相關證件,證明自己的房屋合法,如果沒有按期提交,就會下達違建認定通知書和限期拆除通知書。但是,實踐中,老百姓的法律意識不強,認為自己只要佔有房屋,房屋就是自己的,再加之居住使用多年,也沒有出問題,自然對於一些權屬證明不放在心上,沒有及時辦理。而拆遷方,也就以此為突破,達到以拆違代拆遷,壓低補償的目的。
  • 2021年老廠房「違建」問題,看這篇就夠了,建議收藏
    在過去前幾年,各個地方在爭創無違建城市,關停了一些企業,有些原來是屬於招商引資的老企業也面臨著大面積的拆遷,尤其是在工業園區的這種企業有很多,當初是先建設投產,然後辦理相關手續,但是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辦理相關證件。後來,因為環境保護等原因,這類企業就面臨著整改。好多企業的廠房被稱「違建」,在這種情形下,行政管轄區內的工業園區,大面積的違建如何處理呢?
  • 「違建」應該由誰來認定,是否一定要拆除?聽聽律師怎麼說
    那麼對於違建應該由誰認定,是否一定要拆除?楹庭律師通過案例跟大家講解下相關法規。,2003年建設了1.1萬平的建築,2014年城市管理部門對該廠的房屋要求作出了核查通知,下達了限期拆除通知。後來涉案房屋被予以了強制拆除,該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了訴訟。
  • 預防違建強拆,法理、實務、權利保護!史律師送上「三大法寶」!
    在徵地拆遷案件中,「強拆」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特別是對於因歷史遺留問題,一些無證房屋直接被認定為違建而直接遭遇強拆。面對這種問題,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史西寧律師給大家送上三大法寶,幫助被拆遷人預防強拆:
  • 空地上突然冒出1000㎡違建廠房?裡水依法強制拆除!
    空地上突然冒出1000㎡違建廠房?裡水依法強制拆除!裏水鎮對洲村社區內的一處違建廠房開展強制拆除行動12月1日,裏水鎮對洲村社區內的一處違建廠房開展強制拆除行動。
  • 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概念與適用前提
    ,該原則逐漸被推廣至適用於整個行政法領域,同時也滲透到了法律事實的認定、行政法律規範的適用以及行政行為的變動等行政程序全過程。在當前的中國,突出對公眾的信賴利益保護,是樹立政府權威,打造誠信政府的重要前提,也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應有之義。因此,如何理解與適用信賴利益保護原則,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概念     信賴利益保護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準確、真實。
  • 南莊6000㎡佔用農地違建被拆
    為嚴厲整治農村土地亂佔、亂賣、亂租的「三亂」行為,日前,禪城區南莊鎮組織鎮查違大隊、公安等單位對溶洲星石村的違法搭建進行拆除,拆除違建14處,面積達6000平方米。在現場走訪後,執法人員更發現在這片18畝的一般農用地上存在違法簡易廠房和倉庫達14個之多,堆放的耐火磚材料佔地達2000平方米。這些廠房和倉庫均沒有取得任何審批,僅使用磚塊、竹子和鐵皮搭建而成,未構建任何承重結構,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執法人員當即找到在現場當事人,開出法律文書,責令限期整改,但多位當事人以對土地情況不知情為由拒絕配合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