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

2020-08-13 無求品自高388

暑假到,可樂(外孫女)又可以參加夏令營了。我們家很注重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很小就帶著她到處跑。不光她爸爸媽媽,包括我們老兩口,只要有機會,如今快10歲的可樂已經被人譽為「小小旅行家」了。


不到4歲我就帶著她回湖南老家,坐火車、乘飛機她一點也不怯場,自己拖著小行李箱過安檢,機場地勤人員都誇她太厲害了,最厲害的還是她一個人獨自乘機。可樂姑姑在深圳,每年暑假她都要去姑姑家找表姐玩。她父母只能送或接單邊,還有返程去程就得讓她自己走了。

不到4歲的小可樂拖著拉杆箱,手持登機牌進安檢嘍


深圳航空有託運業務,未成年人購買全票價的半票就可以託運了。第一次託運她還只有5歲多(五歲以上才可託運),姑姑將她送到機場值機後 孩子就只能跟著空姐過安檢了。姑姑不舍都落淚,她跟沒事人似的淡定告別。姑姑發來視頻,我們看著覺得有點傷心掉淚,畢竟還小,獨自一人在飛機上要度過兩多小時呢。

這是個什麼東東,我怎麼看不懂


可樂有幾件這樣的黃馬甲


回來以後問她害怕嗎?她說剛剛離開姑姑有點,上了飛機就不怕了。一個人在飛機上看書,鄰座叔叔跟她說話她也不怎麼搭理(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叔叔讚揚她的勇氣膽量。第二次再託運她已經完全輕鬆自如了。


6歲帶她去馬來西亞,第一次出國她很激動,做足了思想準備。很小就給她買來地球儀,她能夠說出很多國家的名字,準確在地圖上找到要去的國家和地址。我每次回來寫遊記她也來看,然後自己也寫「流水帳」。最擅長畫畫的可樂,會把旅行中看到的,用畫筆畫下來。雖然很稚嫩但也還能看懂。



遺憾的是6歲的記憶存儲時間不長,馬來西亞的印象已經模糊不清。八歲她去臺灣就完全不一樣了,能夠幫大人看行李,入住旅館時,幾層樓都自己提行李(住民宿)。科技館,博物館流連忘返,如饑似渴地了解館藏歷史。

日月潭碼頭乘船自己拿行李


臺中住民宿自己拿行李上三樓


去香格裡拉、麗江,連茶馬古道博物館她都可以參觀1個多小時仔細觀看,不認識的字一定要問媽媽搞清楚。很多大人都不解,一個八歲的女孩怎麼會對博物館有興趣?今年春節前她爸爸帶她去北京,她說要將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作比較。

普達措觀雪景


一年級的旅行日記


茶馬古道博物館


回到旅館抓緊寫日記


香格裡拉機場


從去年開始,她很多生活方面的事情就不讓我們管了,她說要自己來。每年都要去貴州奶奶家,自己的行李早早就收拾,事先寫好清單,需要帶的物品一一列出來,然後一件一件放到箱子裡(因為每次旅行我都是這樣做的),今天她去彌勒參加畫廊組織的夏令營了,興奮的睡不著,一早自己提著行李媽媽送她去集合。


現在基本上隨便將她交給誰(家人朋友),她都不會發憷,很樂意離開家獨自與同學玩,相處。昨天去海洋館過夜睡帳篷,同伴同學(男)說是從未離開父母,家長不放心,可樂沒一點事。我們也很放手讓她自理獨立,有意識培養她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她媽媽由於工作性質都是上夜班多,我陪伴的日子,她會提各種各樣的甚至刁鑽的問題。奧特曼,機器人,太空飛船有的我確實回答不了。但是歷史地理常識我還是基本可以充當她的老師,還有就是度娘啊!實在回答不出的我就去搜索。


她爸爸媽媽相比學習成績,更看重可樂的生存能力,適應能力,做人的能力,這個我們觀點一致。學習從不過分強壓,成績中上就行,興趣班除了英語我們有點強制,畫畫是她自己從幼兒園以來就堅持的唯一興趣。其它就沒再學什麼了,每天寫完作業她可以畫畫,看書,偶爾看看電腦,去院子裡跟小朋友玩,她的童年生活還是比較寬鬆的。

可樂的素描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要把這項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一.家長一定要有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家長愛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但要用正確的方法來愛孩子,不要溺愛。
  • 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一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幸福。自理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孩子融入社會、集體,同時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3歲左右,孩子就有了「我」的概念,這是孩子獨立意識的萌芽。
  •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開學第一天,寧波一小學為學生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其中,每個學生的餐盤裡都盛有三隻肥美的大蝦。然而,很多孩子看到蝦竟「無動於衷」——原來,有半數孩子不會剝蝦。只能在臉上寫滿「明明很想吃」表情,卻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自理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生活自理能力簡單來說呢,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對於小班孩子來說,需要逐漸掌握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在幫助下穿脫衣服、鞋襪、獨立進餐、自己洗手、收拾玩具等等,甚至是嘗試簡單的家務,比如擦桌子、擺放碗筷、幫爸爸媽媽拿東西等。
  • 【幼兒園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有助於孩子形成獨立意識,並順暢融入集體生活。在幼兒園,孩子需要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這些方面家長鞭長莫及,孩子只能學會自己解決。事實上,孩子在3歲左右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生活能力,並不需要家長和老師過多介入。培養自理能力能夠增強孩子的責任心,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 錢志亮: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大約有70%的孩子因為自理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和表達能力不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所以,在孩子上學以前,家長們應該先幫孩子做好自理能力上的培養,知識的儲備倒是次要的。在獨生子女道德缺點的自我評價中,20.4%的孩子明確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孩子「做事依賴別人」;28.0%的孩子「很少幫助家長幹活」;15.1%的孩子「缺少保護自己的能力」。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關鍵時期是什麼?如何培養一個獨立的孩子
    什麼是自理能力?自理能力 ,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實際的動手操作不但能鍛鍊孩子的手指靈活性、動作協調性,促進孩子智力發展,還能促進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對孩子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需要從哪幾方面入手?
    「三歲看大,七歲知老」,人的行為習慣就是從小養成的,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在於早期的培養。那麼,我們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這是我們作為家長值得探討的問題。1、 家長一定要有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怎麼培養呢
    自理能力 ,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實際的動手操作不但能鍛鍊孩子的手指靈活性、動作協調性,促進孩子智力發展,還能促進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對孩子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怎麼培養呢?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老師、家長看過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簡單說來,應該從這兩大方面進行.蒙臺梭利說:「我看過了,我忘記了;我聽過了,我記不清了;我做過了,我就記住了」,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幼兒進行能力的培養,但是無論採取何種方法,都要落實到孩子的親身實踐上.
  •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從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開始
    當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家長很容易把關注的重點聚集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認為其他都微不足道,但其實小學階段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階段。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更容易結交朋友,更受歡迎。
  • 怎樣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夠獨立料理自己的生活,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學會的一個環節。  不能做到生活獨立自理,孩子就會一直依賴父母。這樣的孩子並不具有競爭力,一旦脫離了父母的扶持,孩子將驚慌失措,不能將生活正常進行下去。
  • 神童魏永康因生活不能自理被退學!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必要
    毫無自理能力的他甚至還曾冬天穿著單衣拖鞋到天安門閒逛。然而,中科院的獨立研究模式依舊令他難以適應。被退學後,他幾乎崩潰,母親也後悔不及。可是,這又怪誰呢?一、當下孩子最缺乏的能力——自我管理我們這一代家長因為自己小時候吃過許多生活的苦,有了孩子後就不忍心讓他們像當初的自己一樣。
  • 培養幼兒受益終身的自理能力
    幼兒需要從學習自理能力開始,為今後的獨立生活打下基礎,自理能力是幼兒適應社會生活必備的重要能力。很多家長放不開手腳,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再幹不遲;或認為樹大自直,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裡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使得在幼兒園養成的良好習慣半途而廢,這無形中加大了教師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難度,更延誤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持續的發展。
  •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由此可見: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對於學生的成人、成才、成功來說,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現代社會呼喚自我教育能力,現代教育理論尊崇自我教育能力。「教師為了不教」。教育不是教師的專利,學生的成長,最終要依賴學生自我教育機制的形成。讓學生主動發展,讓學生承擔起自我教育的任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對入園後生活有哪些好處?
    作者:寶寶知道 任淑一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就是如何在幼兒期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說到自理能力,各位家長一定都明白,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獨立完成的良好的飲食、睡眠、排洩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專家也曾經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 孩子自理能力差?很可能是家長忽略這一能力的培養,別錯怪孩子!
    上個周末和我去參加一個媽媽座談會,其實也就是幾個媽媽圍繞孩子分享一下育兒經。期間有一個媽媽就問道關於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問題,"我家孩子今年6歲了,其他方面對挺好的,就是自理能力不太好,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嗎?""是啊,我家孩子也是這樣,不願意自己動手,很多同齡的小夥伴都可以做的很好,他偏偏就要依賴你的幫助,更過分的還是他根本就不動手就像交給你完成。"
  • 寶寶的成長從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開始
    一、什麼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承擔或料理自己的生活,使日常生活得以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按照正常的發展規律,滿3歲的孩子吃喝拉撒睡已經能夠自理,但由於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帶孩子的方式問題,導致如今很多孩子的自理能力發展嚴重滯後。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做不到,別人能做到?
  •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兒教師招聘結構化面試考試中,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也是經常出現的一類面試考題。下面中公專家將為廣大考生詳細介紹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以便有效幫助考生在結構化面試中應對這一類問題。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通俗的理解,可以引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師的一句話來解釋,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