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判性思維》掌握一種思想技能
我們經常聽過這個詞「批判性思維」,學校的老師們也總是說要讓我們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不能人云亦云。而且在我們這個時代信息的洪流每天都在向我們撲面而來,並且其中夾雜了很多謠言並且很容易被識破,但是依舊每天有很多人交著智商稅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我們應該怎樣獲得這項技能呢?
-
批判性思維是需要有意識培養的
由於受文化傳統積澱的影響,我國在政治、經濟、科學、人口、教育制度等方面形成了一種社會獨特的大文化背景起源於西方文化背景的批判性思維運動要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發展,存在一定的文化障礙是必然的。但是,這並不是說批判性思維運動只是對西方適用的,它不可能與中國文化相兼容,而只說明在中國推動批判性思維運動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需要人們付出更大的努力。批判性思維作為一種思維形式,在我國歷史上古已有之。
-
為什麼孩子需要批判性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就是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考方式他們通常不會只思考一種解決方案,而會想出不同的解決辦法。再評估每個方案的優劣,最後著手執行一個最有優勢的方案。一個擁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習慣性的反思執行過程和評估成果;甚至思考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或是新的知識點。
-
批判性思維專題|張建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演繹邏輯之根
經過多年探索與討論,關於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均須強化批判性(審辨性)思維能力與素養培育,已逐漸達成社會共識。近年關於「核心素養」的討論,也使這一共識得以彰顯。鑑於邏輯與批判性思維的密切關聯,這種新的發展態勢為進一步強化我國邏輯基礎教育提供了新的有利條件。
-
批判性思維修煉書籍2-《批判性思維工具》
我讀過的第二本批判性思維方面的書是《批判性思維工具》,這本書的作者是理察·保羅和琳達·埃爾德。《批判性思維工具》一書的核心內容,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要成為一名批判性的思考者,就需要將9個思維標準,應用到8個思維元素中,發展出特定的7個思維特質,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名高級的思考者,甚至是完善的思考者。這是一個高度概括的總結。
-
批判性思維與語言教學相融合
例如,在閱讀板塊,學生需要閱讀大量的文學文本和信息文本,標準給出了相應的閱讀書目;在語言板塊,標準對於學生在每個年級應掌握的英語語法都有具體說明。標準中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三,標準中提到,在經歷了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後,學生應具備7種品質:獨立性、掌握紮實學科知識、能夠應對來自工作和學習的各種需求、具有理解與批評力、重視證據、懂信息技術、理解其他文化。這七項與批判性思維的內涵有所重疊。「獨立性」和「理解與批評力」可以看作是批判性思維所涵蓋的人格品質。而「重視證據」則屬於批判性思維的技能要求。
-
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
美國批判性思維領域領軍人物彼得·范西昂撰寫的《批判性思維:它是什麼,為何重要》一文指出:批判性思維即便不是一個理性和民主社會的本質,也是其基礎。如果人們放棄批判性思維,想像一下,有這樣一群公民,他們不關心事實,不願權衡利弊,或者即使有這個動力,也沒有這個腦力去做;想像一下,你自己、你的朋友和家人的性命都掌握在這樣的法官手中,他們憑偏見和陳規支配決定,他們不審查證據,對理性探究不感興趣,也不知道如何進行評估或推理……我們有理由推斷,這樣一個社會將會是一個非理性、非民主的社會。
-
如何通過閱讀來掌握批判性思維?(上)
延伸閱讀:如何通過閱讀來掌握批判性思維?(下)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僅僅通過系統化你的閱讀行為,不需要其他額外的功夫,就能完全掌握你所閱讀的一切呢? 掌握閱讀是一項關鍵技能,它能讓你批判性地、清晰地思考任何主題。批判性地思考任何問題都會讓你從一個追隨者的新手角色變成一名專家,一名影響者。
-
批判性思維教學
對於絕大多數高中政治教師而言,對「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並不會覺得陌生,但是對這一概念有如此全面的理解並把它作為學生的一種能力和素養,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有意識的去培養,卻不是每個政治課教師都能夠做得到的。這一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最大的益,便是讓我深刻認識到,學校教育,無論是從個體還是從社會出發,都必須把批判性思維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上)
或許你可以了解一下「CriticalThinking" —— [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以一種合理的、反思的、心靈開放的方式進行思考,從而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邏輯嚴謹地推理、合理地論證,以及培養思辨精神。
-
批判性思維專題|張建軍:高階認知視域下的批判性思維教學與研究
加強邏輯基礎教學是推進批判性思維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邏輯基礎教學中亦應強化批判性思維視角。關鍵詞:批判性思維、高階認知、應用邏輯批判性思維教學與研究在我國學界的興起,為認識與發揮邏輯的社會文化功能提供了新的條件。但是關於「邏輯應用」理念上的一些分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這種作用的發揮。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教育:理念篇 |開卷有益
在現代科學出現之前,知識主要是人文知識和實用知識。在現代科學出現之後,知識更多體現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以及各類應用知識。在應試教育中,知識被濃縮為「知識點」,就是那些關鍵概念和公式,那些在考題中會出現,在評卷中評審人會去努力尋找的關鍵詞或關鍵內容。事實上,知識是現代性的重要特徵。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說明了在現代社會中,知識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
聊聊「批判性思維」的教育實現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在現代社會中,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被普遍認為是教育的目標之一。因為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才能夠批判地思考和分析問題,尋找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並承擔社會責任,而這些人才正是現代社會所急缺的人才。就目前來看,我國的教育對於批判性思維的強調是不足的。對此,讓我們先來看看發生在美國的一個小事件。
-
國內外學者對批判性思維在語言學習中運用的研究
批判性思維是現在的學生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現在主張的教育改革,提倡素質教育,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英語學習中,也十分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許多教材中也有許多環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
圖解:批判性思維
本書從批判性思維的角度講述提問技能,讓你換個思維方式,找到你真正需要的東西。十大關鍵問題分別解釋:精彩書評★這本《學會提問》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批判性思維讀物,很出色地完成了傳授批判性提問的技能這一目標,既簡潔又全面,實踐指導性強,會對同學們提供很大的幫助。
-
6項你必須要掌握的批判性思維技巧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即使你想成為一個更好的批評思想家,也很難改進你無法定義的東西。批判性思維是對問題或情況的分析以及與之相關的事實,數據或證據。理想情況下,批判性思維應客觀地進行,意義不受個人感受,觀點或偏見的影響 - 並且它只關注事實信息。
-
陳波:批判性思維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20世紀40年代,批判性思維被用於標示美國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教育領域興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批判性思維運動』;20世紀80年代,批判性思維成為教育改革的焦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教育的各層次都將批判性思維作為教育和教學的基本目標。」[1]2.指現代社會中合格公民和創新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氣質,一種人生態度,一種思維傾向。
-
《走出思維的誤區》批判性思維指南
批判性思維包括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學會運用批判性思維有哪些好處,我們又該通過怎樣的練習來學會掌握批判性思維。現在都說我們當下生活的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都非常豐富。但是同時這麼多的信息也導致了我們的意識經常陷於專家、政客、媒體還有公眾號的圍攻之中,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欺騙、被洗腦、被操縱。
-
創新離不開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可以理解為,為決定信什麼或做什麼而進行正確決策的思維。一般認為,批判性思維由認知技能和情感意向構成。前者包括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和自我調控;後者又稱批判精神,包括求真、思想開放、分析性、系統性、質疑、自信和好奇等。面對日常生活中五花八門的問題,人們時時需要進行正確思考並作出行動。
-
深度|為什麼,我們人人都應該掌握批判性思維?
但是想得淺,就只會被「大眾聲音」所推著走,至於推向何方,這不是我們所需要去思考的。而想得淺的背後,常常並不是說不會思考了,而是長久累積下的「淺思考」,讓自身的思維習慣被定式化,長此以往,便不再願意思考。而什麼又是思維定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