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幹支紀年法的計算方法

2021-02-07 國學研修中心

【回復01,獲取國學研修中心詳細介紹;回復02,了解《幸福人生講座》公益課介紹】 

幹支紀年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紀年法。中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幹、支的順序排列組合,當天幹10個符號排了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了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幹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周而復始,即如民間所說的「六十年轉甲子」。   

 它的計算方法為:先計算天幹和地支的順序數,然後將兩個並在一起就是我們所要求的幹支年份。天幹的計算方法為:年份除以10得到的商不管,看餘數,若餘數為3,則為天幹的最後一位,即癸。若餘數不為3則要減去3,若餘數減去3得正,則按天幹順序數往下數,得數即為天幹順序數。若餘數減去3為負,則加上10得到的數即為天幹順序數。如:2012÷10=201……2  2-3=-1   -1+10=9按天幹順序數數到9即為壬。

地支的計算方法為: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餘數,若餘數為3,則為地支的最後一位,即亥。若餘數不為3則要減3,若餘數減去3為正,則按地支順序往下數,得數即為地支順序數,若餘數減去3為負,則加上12,得到的數即為地支順序數。如:2012÷12=167……8    8-3=5按地支順序數到5即為辰。最後把天幹和地支數合併起來即為所求的幹支年份,則2012年農曆為壬辰年。

 


相關焦點

  • 幹支紀年法的計算
    幹支紀年法的計算在歷史學習中,對於時間序列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紀年方法有很多,比較常用的有幹支紀年、皇帝年號紀年、民國紀年、公元紀年等等。由於紀年方法的多樣,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記不清一些重大事件的具體年份和先後順序。因此,認真了解歷史上的一些紀年法是必要的。幹支紀年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生產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科學紀年方法,其依據主要是天象和農時,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能找到相應的規律來理解就可以很輕鬆的掌握計算方法了。
  • 幹支紀年法的來歷及紀年方法
    「庚子」和「辛丑」都屬於中國古代的幹支紀年法 那麼幹支紀年法究竟源於何時,其誰創始,如何紀年?每當新春蒞臨,走親訪友之際,同仁相聚,促膝閒談之時,時不時要扯起這個話題。上下五千年,歷史萬萬千,由於年代久遠,歷來眾說紛紜。
  • 幹支紀年法,是如何紀年的?
    古時候中國以農為本,農業是國家的根基,為了發展農業,古代聖賢近取己身,遠取諸物,上觀天象,下察地裡,編出了一套幹支紀年法。幹支紀年法是我國古老的紀年方法,早在夏商時期就已使用,若探其淵源,則可以追溯到更早。幹、支原為竹木的主幹和枝條。
  • 【公元與幹支紀年換算法】
  • 奇妙的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也就是以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按照一定規則依次組合,每一組幹支代表一個周年,並且每個周年中的每月、每日都以此規則用某組幹支來表示。人們把這套用幹支來標註年月日的曆法稱為幹支紀年法。例如今天是2020年12月16日,幹支紀年法就是把這一天標註為庚子年戊子月癸巳日。
  • 2018年是戊戌年,不懂幹支紀年法的公務員考生快來學習一下吧!
    根據我國農曆的幹支紀年法,今年是戊戌年。在歷史事件中就常用到幹支紀年來命名,比如辛丑條約、庚子賠款、戊戌變法、甲午戰爭等,在公務員考試的常識部分和事業單位考試的公基部分也經常考到幹支紀年的相關知識,今天小指南就來說說幹支紀年到底是怎麼計算的?一、何為天幹地支?
  • 紫微鬥數:有趣的幹支紀年法
    隨著近些年國家對傳統文化的普及,大家對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也逐漸高漲。炎一受好友之邀,定期給幾個孩子講一些傳統文化,在講課中發現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都非常的高,並不牴觸,並且能跟他們在學校學的知識聯繫起來,學的都還不錯。今天炎一就分享一個「中華古歷-幹支紀年法」的應用。幹支紀年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紀時系統,它獨特之處就在於完全沒有用數字,就能完美的表達時間概念。
  • 幹支紀年曆
    1、天幹地支說到幹支紀年,首先要了解「幹支」,也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十天幹十二地支。2、幹支紀年法(幹支歷)將幹支裡面的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得到60個幹支紀年。將這60個幹支排序,60一個循環即為農曆中的一個紀年,也是農曆中的一甲子。
  • 幹支紀年法之前古代曾利用木星運行規律進行歲星紀年
    人們把周天分為十二分,稱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來紀年。因此,木星被稱為歲星,這種紀年法被稱為歲星紀年法。此法的起源年代還不清楚,但在春秋、戰國之交很盛行。因為當時諸侯割據,各國都用本國年號紀年,歲星紀年可以避免混亂和便於人民交往。《左傳》、《國語》中所載「歲在星紀」、「歲在析木」等大量記錄,就是用的歲星紀年法。
  • 從公元紀年如何快速推導出「甲子」「乙卯」等幹支紀年的方法
    其實他們大多用的是定樁法,他先在大腦裡定幾個樁,比如1984年是甲子年,2000年是己卯年。當你問1986年你出生哪一年是幹支年的哪一年。他就會「甲」+2= 「丙」,「子」+2=「寅」,1986年是丙寅年。
  • 玄學入門之幹支紀年法
    今天來說說幹支紀年的簡單方法,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幹支,幹支就是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幹支是陰陽五行觀念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細節,推斷吉兇體咎,交感變化及天人合一或天人感應的符號。幹支在中國歷史上佔有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
  • 公元和幹支紀年的換算
    家祭無忘告乃翁(你的)、今乃得之(才)、乃大丈夫也(是)、因山勢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時(於是)2020.11.28    上一篇說要寫幹支紀年和公元紀年的換算。m(_ _)m            幹支紀年法是中國曆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
  • 用數學的方法計算出幹支年份
    大家都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紀年方法,完整的紀年方法是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而成的。具體的完整算法比較複雜,現在用的新紀年法,舊的紀年法已不常用,但是我們的出生屬相還是一直用著,所以有時候和人交流的時候,知道年份如何快速的知道年份的屬相,為交流溝通創造了很多便利及記憶。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種生肖算法。第一步:年份÷12求餘數。如:2020÷12=168餘4.記住4.
  • 2018年是農曆戊戌狗年,中國傳統的幹支紀年法是怎麼排序的?
    曆法是人類用來記錄時間的方法,其基本構成有年、月、日等基本單位,曆法的出現是人類對於天象研究的結果,在古代人們對於月相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地球的自轉現象進行研究,制定了不同的曆法。古代曆法中相對比較知名的有:中國農曆、印度歷、猶太歷、伊斯蘭曆、瑪雅歷等等。
  • 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確定一個時間點需要八個字,比如2010年8月14日22點37分是庚寅、甲申、丙申、己亥。所以古代孩子出生時間也是用八個字表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生辰八字。古代很重視出生八字,孩子一生下來就看八字。為什麼以出生時間為準呢 ?因為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在按照一定的規律周流循環 ,這個規律在易學上被稱為運。
  • 中學歷史用到的幾種重要的紀年法與換算方法
    公元紀年法:當今世界通用紀年方法,公元,即公曆紀元,又稱西曆、西元,原稱基督紀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幹支紀年法:中國近代史常用幹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幹支紀年萌芽於漢初,用"天幹"和"地支"相配來紀年的方法,也記月、日、時。
  • 幹支紀年與公曆換算
    表一:六十幹支表該表於公元前後的推算均適用,具體的方法如下:1,求公元後某年(設為Y)的幹支。由於幹支紀年60年一循環,當Y÷60的餘數小於4時,需借幹支紀年的一個周期60之數,例如1981年除以60餘數為1,直接減4不夠減,加上60之後再減4等於57,查表一便知1981年為辛酉年。餘可類推。2,求公元前某年(設為X)的幹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餘數,再用57減去所得餘數,根據所得結果再查表一中對應的幹支,即為該年的幹支。
  • 如何算生辰八字(年月日時幹支的計算方法)?
    生辰八字,簡稱八字,是一個人出生時的幹支曆日期,用年、月、日、時四柱幹支來表示,每柱兩字,合共八個字,故稱。生辰八字在漢族民俗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那麼如何知道自己的或者他人的生辰八字呢?最簡單的方法是去查日曆、查萬年曆等,還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介紹一篇講計算四柱幹支的方法的文章。
  • 中國歷史上的四種紀年法
    這就是公元紀年法。 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與公元紀年相關的兩個概念是"世紀"和"年代"。每一個世紀為100年,從理論上講,公元1年~公元100年為一世紀,公元101年~公元200年為第二世紀,…….
  • 年輕人早已不明白的時間記法——幹支紀年法的前世今生
    這也說明在商朝時已經開始使用幹支紀日了。根據考證,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發生一次日食。這是中國使用幹支紀日的比較準確的證據。而使用皇帝年號紀年則是漢武帝時期太初年號。幹支在古代稱幹枝,好比樹幹和樹枝。幹支歷作為中國傳統曆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從未間斷。因此對研究歷史非常有幫助,非常容易推算歷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