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觀察與鏡鑑|拉貝後人緊急求援 中國藥企免費捐贈

2020-12-17 新華社客戶端

《參考消息》特別策劃:「戰疫:觀察與鏡鑑」專題報導之八十八

【原標題】拉貝後人緊急求援 中國藥企免費捐贈——中德友人續寫守望相助之情

文/本報駐杭州記者 屈凌燕 駐柏林記者 任珂

「中國人民一定會幫助我們」

南京大屠殺期間,德國人約翰·拉貝與多位國際友人合力組建「南京安全區」,拯救了大批中國人的生命。80多年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歐洲,約翰·拉貝的後人託馬斯·拉貝向中國緊急求援一種抗疫藥物。幾經周折,這批藥物已經送到託馬斯手上。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不久前分享了一個故事,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的託馬斯·拉貝醫生與他取得聯繫,提請中方為他所在的醫院和他本人及家人提供一種中國目前正在生產的藥物。

他的爺爺約翰·拉貝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1908年作為德國西門子公司代表來到中國。1937年,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西門子公司早早安排了撤離,但約翰·拉貝決定留在南京,並跟其他國際友人一起建立了安全區,大約20餘萬中國平民在此棲身避難。

1938年,約翰·拉貝回到德國並寫下《拉貝日記》,被公認為是近年來發現的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整的史料,成為揭露日軍暴行的鐵證。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在拉貝的家鄉德國,據德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11日晚間發布的數據,累計確診病例近12萬例。

託馬斯·拉貝在疫情暴發期間一直堅守在一線,他所在醫院急需一批抗疫藥品,這種藥品就是中國企業生產的法匹拉韋。

疫情當前,託馬斯·拉貝最先想到的是向中國求援,「相信中國人民一定會幫助我們」。

託馬斯·拉貝(右)與中國醫生一起為患者會診(羅鑫 攝)

「對國際友人永遠心懷敬意」

得到消息後,中國駐德大使館很快與國內取得聯繫,在工信部協調下,聯繫上中國唯一生產這種抗疫藥物的企業——浙江海正藥業。

「我們對曾經幫助過中國人的國際友人永遠心存敬意。」海正藥業黨委書記、董事長蔣國平介紹,3月21日,企業收到了國務院聯防聯控醫療物資保障組的調運單。拉貝先生求援10盒藥,也就是10人份的量。「我們當即決定要免費捐贈,並把捐贈量增加到40盒,在藥品的包裝盒裡面增加了英文說明書以及中國臨床使用的數據和經驗,希望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

這批藥品出廠很順利,最大的困難出現在運輸環節。海正藥業銷售部負責人李嶽說,疫情期間國際物流、快遞收寄困難,加上藥品必須符合航空管理要求,企業想盡辦法仍無計可施。最後在工信部、浙江省政府等各部門幫助下,藥品搭乘漢莎貨運的一趟班機從上海直飛德國,併到了託馬斯·拉貝醫生手上。

海正藥業研發的法匹拉韋2月15日獲批上市,是疫情期間第一個批准上市的對新冠肺炎具有潛在療效的藥物。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法匹拉韋能夠有效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病毒核酸載量。

跨越時空的情誼仍在延續

約翰·拉貝一直被世人緬懷紀念。2020年1月5日,拉貝逝世70周年。數十名中德友人到拉貝墓地祭拜,拜訪他生前最後的居所,並在那裡舉辦了一場小型追思會。

1月5日,在德國柏林,中德友人在拉貝生前最後的住所紀念拉貝逝世70周年。(任珂 攝)

拉貝葬在柏林西郊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墓園。每年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拉貝誕辰或逝世的日子,許多人都會到他的墓前獻花,擦拭那塊一部分用南京雨花石製成的墓碑。

中國人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感謝拉貝。1938年2月,拉貝乘船返回德國,由於發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演講,受到了德國當局的威脅,失去工作的拉貝只能靠變賣家當為生。到最後,一家人僅靠喝湯度日。

拉貝的處境傳到了中國,那些曾經被拉貝救助過的人們紛紛慷慨解囊,竭盡全力回報。他們集體募捐兌換了2000美元寄到德國,還節衣縮食買來奶粉、香腸等食品,通過各種渠道送到拉貝手中。這些錢和食品支撐拉貝家庭走過最困難的歲月。

婦科專家託馬斯·拉貝現年69歲,多年來,他與中國醫療機構積極開展合作,幫助中國在這一領域取得進步。2016年,託馬斯·拉貝將其祖父的2000多頁原始手稿日記全部捐贈給中央檔案館。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說,80多年過去了,中德友人之間這種守望相助的情誼仍在延續。

刊於《參考消息》2020年4月13日第11版

編輯:沈丹琳

相關焦點

  • 是誰的後人,一個求援信息讓中國各方面緊急動員起來
    這個春天,當德國遇到了困難,拉貝的後人最先想到向中國緊急求援……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朱涵、屈凌燕、任珂、蔣芳近段時間,從南京、浙江等地發出的一批指定藥品、防護服、口罩等物資陸續抵達德國,第一時間緊急轉送至德國海德堡市一位名叫託馬斯·拉貝的醫生及其所在醫院。託馬斯·拉貝是約翰·拉貝的後人。
  • 政府緊急求援後,廣水物資捐贈電話響不停
    政府緊急求援後,廣水物資捐贈電話響不停 2月7日,湖北廣水市防控指揮部工作人員表示,今天不斷接到各地打來的捐贈電話,具體捐贈數字還在統計。
  • 求援!合肥發布緊急公告!
    緊急!!!一線防護用品已嚴重短缺尤其是醫用N95口罩已嚴重告急求援將手中的醫用防護級口罩(統稱醫用N95口罩)捐贈給一線醫護人員,政府為保障捐贈者有口罩用,將按照1:6的比例給捐贈者免費配發一次性醫用口罩。
  • 戰疫:觀察與鏡鑑|白俄羅斯女建築師來華復工記
    原標題:戰疫:觀察與鏡鑑 | 白俄羅斯女建築師來華復工記參考消息網5月12日報導(文/王金濤 劉恩黎 趙宇飛)轉機兩次、途經三國、跨越大半個歐亞大陸,白俄羅斯女建築師納塔利婭在經歷30多個小時的旅程後,終於回到了中國重慶
  • 戰疫:觀察與鏡鑑|與一座東方大都市共進退——外國人在上海的溫情...
    《參考消息》特別策劃:「戰疫:觀察與鏡鑑」專題報導之五十四【原標題】與一座東方大都市共進退——外國人在上海的溫情堅守文/本報駐上海記者 許曉青 何曦悅 吳宇中國農曆春節至今,有約10萬外國人「留守」上海,其中部分是專程回到上海,與這座國際大都市共進退。上海紐約大學常務副校長雷蒙(右二)疫情期間趕回上海捐贈物資。(許曉青 攝)防疫「洋外援」很忙「竟然是個『老外』!」
  • 戰疫:觀察與鏡鑑|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病例數據為何「走紅」
    《參考消息》特別策劃:「戰疫:觀察與鏡鑑」專題報導之七十九【原標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病例數據為何「走紅」文/本報駐紐約記者 興越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網站疫情交互式地圖截圖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疫情交互式地圖網站的介紹,1月22日起,由該校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CSSE)開發和維護的全球新冠肺炎病例地圖面向公眾開放,其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控中心、歐洲疾控中心、中國國家衛健委、「丁香園」網站、「一畝三分地」網站、世界實時統計數據網站worldometers.info以及各國政府和衛生部門
  • 這扇「拉貝之門」,曾是「生命之門」
    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攝  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覽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展覽複製了位於廣州路小粉橋1號拉貝故居內的「拉貝之門」,以此為展覽入口。83年前,就在這裡,拉貝戴著頭盔,聽著電話,冒著生命危險收容了前來避難的眾多中國難民,也留下了他聞名於世的《拉貝日記》。
  • 這扇「拉貝之門」,曾是「生命之門」_南報網
    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攝 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覽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展覽複製了位於廣州路小粉橋1號拉貝故居內的「拉貝之門」,以此為展覽入口。83年前,就在這裡,拉貝戴著頭盔,聽著電話,冒著生命危險收容了前來避難的眾多中國難民,也留下了他聞名於世的《拉貝日記》。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這扇「拉貝之門」,曾是「生命之門」
    83年前,就在這裡,拉貝戴著頭盔,聽著電話,冒著生命危險收容了前來避難的眾多中國難民,也留下了他聞名於世的《拉貝日記》。這扇大門也由此成為災難中人們的希望之門、生命之門。   完整展現拉貝從德國來到中國的經歷  進入「拉貝之門」,就是展覽的前言和3個主體部分,分別為「漢堡之子·中國之緣」「留在南京·伸以援手」「不忘拉貝·大愛永恆」。
  • 約翰·拉貝的後人:中國人民從不會忘記向朋友施以援手
    約翰·拉貝的後人接受中方捐贈抗疫物資 「中國人民從不會忘記向朋友施以援手」近日,中國駐德國大使館臨時工作組從柏林出發,驅車近700公裡抵達海德堡,將來自中國南京的口罩、抗疫藥品和防護服,送給託馬斯·拉貝和海德堡市政府。
  • 拉貝、馬吉等「南京恩人」的後代重訪故地憶先人——「我們不能...
    約翰·拉貝的後人從德國來了,約翰·馬吉的後人從英國和澳大利亞來了,理察·布萊迪的後人從加拿大來了……7月1日上午,和平大鐘的鐘聲迴蕩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廣場,紫金草國際和平夏令營正式開營,館長張建軍對4個家庭的11位國際友人說:「歡迎各位家人回到南京。」
  • 2億隻口罩系紗布所制,泰國緊急求援中國!還盼望放寬原材料出口
    眾所周知,目前中國情況已經基本控制住了。然而,國外疫情卻開始嚴重起來。在此情況下,海外輸入病例風險極大,為此中國出臺了為友好國家提供幫助的政策,決定攜手全球,共抗疫情。在中國的大國風範之下,許多國家紛紛向中國「取經」,還希望獲得中國的援助。近日,泰國也扛不住了,也開口向中國求援。
  • 中國留學人員援助國內抗擊疫情紀實:北大法國校友會開啟「高能戰疫...
    為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奉獻心力,已經成為海外華人華僑和留學人員組織的共同心願。在這場艱苦的「戰疫」中,他們身在海外,心繫祖國,不僅用愛守護著祖國,還用實際行動表達著他們時刻與祖國同在。為此,環球網與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共同推出《中華好兒女——海外華人華僑及留學人員援助中國抗擊疫情紀實》系列報導,講述海外華人華僑、留學人員組織與祖國共同「戰疫」的感人故事,見證他們在抗擊疫情中的每一份心力與付出。有愛不懼風來急,風雨過後是晴天。
  • 戰疫:觀察與鏡鑑|義大利抗疫前線遭遇醫者之殤
    《參考消息》特別策劃:「戰疫:觀察與鏡鑑」專題報導之九十一【原標題】上百醫生殉職上萬醫護感染 義大利抗疫前線遭遇醫者之殤文/本報駐羅馬記者 劉詠秋一個月之間,義大利遭遇慘烈的醫者之殤
  • 加班生產、捐款捐物,三水製造走向戰疫前線
    「萬能的朋友圈,求援用於醫用口罩生產的原材料,熔噴布、鼻梁條……」昨日,惠生科技總經理汪宏偉在微信朋友圈發出一條求助信息。為支持疫情防控的醫用物資保供戰,這家醫療耗材生產企業從大年初二開始,組織一線工人加班加點,實現醫用隔離面罩出廠一批交付一批。
  • 「南京好人」約翰·拉貝後人:「德中兩國人民患難見真情」
    中新社柏林10月20日電題:「南京好人」約翰·拉貝後人:「德中兩國人民患難見真情」
  • 川普求援診斷試劑 韓國回應:可以給 有個前提
    24日,川普緊急致電文在寅,求援醫療設備。(KBS)【海外網3月25日|戰疫全時區】據韓聯社25日報導,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本部長鄭銀敬當天表示,據她所知,美國總統川普請求韓國支援的醫療物資,是新冠病毒診斷試劑。在不影響國內防疫的前提下,可以支援美國。
  • 「不可忘卻的記憶」閱讀尋訪行動走進拉貝故居 銘記暴行中的善舉...
    對他們的人道精神和無畏義舉,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約翰·拉貝先生當年以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的身份,不僅記下了自己的觀察、體驗與思考,而且徵引了一批當時的文獻,收納了多張歷史照片。《拉貝日記》被視作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之一,向國際傳播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 ...記憶」閱讀尋訪行動走進拉貝故居 銘記暴行中的善舉,呼喚世界和平
    對他們的人道精神和無畏義舉,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本次活動舉辦地——拉貝故居也是當時南京國際安全區的一處難民收容所,有超過600名難民在這裡得到救助。約翰·拉貝先生當年以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的身份,不僅記下了自己的觀察、體驗與思考,而且徵引了一批當時的文獻,收納了多張歷史照片。
  • 公益戰疫:各行業企業公益捐贈報導之六
    同時,平臺主播也主動通過各種途徑向疫區捐贈了近200萬元的善款和物資。1月24日,紫光以及旗下新華三集團啟動緊急援助項目,向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捐贈火神山醫院所需的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產品設備,並負責實施部署、現場運維和提供不間斷的遠程運維服務。1月27日,紫光以及新華三集團向雷神山醫院捐贈產品設備,與火神山醫院所採用的設計方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