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將重啟調查林毅夫「叛逃案」 揭秘大陸對臺廣播工作

2021-01-08 觀察者網

臺灣「監察委員」葉耀鵬8月12日表示,他將重啟調查林毅夫「叛逃案」。林毅夫原名林正義,1979年在金門任馬山連連長時,以遊泳方式「叛逃」大陸,後改名為林毅夫。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大陸政協委員。臺灣「國防部」目前對林毅夫仍然堅持軍法通緝令,認定他是「統計中叛逃軍官,屬投敵連續犯,刑事責任永遠不會免除」。

《中國周刊》2013年第九期刊登文章《心戰》,講述20世紀50年代,為加強對臺宣傳,我廈門前線駐軍成立對金門有線廣播組,在角嶼島上對金門廣播,呼籲國民黨叛逃投誠。這場沒有硝煙的「心戰」,在大陸與臺灣之間持續38年。在此期間,有人遊向大陸,也有人奔向臺灣。角嶼島對敵有線廣播站廣播員戴鴻雁直到今天,仍會感慨「心戰」的威力巨大。他稱,「說得難聽一點,林毅夫當時就是聽我們的心戰廣播聽太多,『中毒』了,才遊泳投誠大陸。」

以下為全文內容:

「你不要做丟臉的事。」

這句話,廈門人戴鴻雁聽父親說過兩次。第一次是在1961年。高中沒畢業的戴鴻雁應徵入伍,正準備到廈門、金門對峙的最前線擔任「心戰」閩南語廣播員。多年後,戴鴻雁終於明白這句話的用意—父親怕水性太好的兒子叛逃投靠國民黨。

 廈門大嶝戰地觀光園中的一臺對臺廣播喇叭,如今成為兩岸遊客觀光景點。

戴父的階級成分不好,並因此屢遭不公。在參軍歡送會上,戴父演講時涕淚橫流:「我這個舊社會知識分子何德何能,我的兒子也能參軍為國效力!」

戴鴻雁的一生從此改變,情報與廣播成為他人生中的兩個關鍵詞。與他一起被改變命運的人共計五千人左右,他們隸屬於一個曾經的部隊番號:536部隊。這支部隊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對臺心戰部隊」。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從1953年到1991年,從彼此破口大罵到呼籲叛逃投誠,再到互相提醒對方「打雷下雨收衣服」,兩岸歷史不知不覺間已走過38年。

想起「心戰」,直到今天,戴鴻雁仍會感嘆其威力太大,「說得難聽一點,林毅夫當時就是聽我們的心戰廣播聽太多,『中毒』了,才遊泳投誠大陸。」

海上「上甘嶺」

「心戰」需要這樣一個戰場:敵我雙方長期穩固對峙,陣地間隔不太遠。廈門角嶼島與金門馬山陣地,距離最近處不過1800米,成為設立心戰廣播喇叭的最佳地點。

1953年春,從朝鮮戰場俘獲的美軍「九頭鳥」廣播器材運到廈門角嶼島,組建角嶼對敵有線廣播站的事被提上日程。「九頭鳥」是用九個小喇叭組成一座小喇叭牆,重達40多公斤。

兩岸心戰時期的宣傳畫報。

3月6日,第一個對敵有線廣播組—角嶼對敵廣播組宣告成立,四天後開始對大金門的國民黨軍廣播。兩年內,先後又有四個廣播組在廈門沿海建立,對大小金門形成合圍之勢。

角嶼島的喇叭響了不到半年,國民黨也弄來日本生產的大喇叭,安裝在正對角嶼的金門馬山,成立馬山廣播站。馬山廣播站招收的播音員也都是從大陸赴臺的專業播音員。字正腔圓,幾乎分辨不出來是臺灣廣播還是大陸廣播。

一場對壘攻心戲,正式開始。

1953年底,當時在28軍擔任文化教員的吳世澤因閩南話普通話都講得好,經歷層層審查後擔任角嶼廣播組廣播員,後來他也成為戴鴻雁的老師。

在戴鴻雁看來,「海上上甘嶺」,五個字不足以形容角嶼島的艱苦。

 戴鴻雁在最艱苦的角嶼島從事對敵廣播六年,曾為七大元帥到訪表演閩南語播音。

這個0.2平方公裡的小島上沒有淡水,沒有食物,沒有藥品,也基本沒有可用於建造工事的材料,一切必需品都靠補給船運來。角嶼島上由28軍的一個連隊駐守,廣播組最早時則與他們搭夥吃飯。一遇大風天無法走船,兩天吃完淡水後就只能幹熬。戴鴻雁至今仍記得用海水煮粥的味道,他把這種獨創的粥飲命名為「角嶼粥」。

 

 

廣播組剛上角嶼島時,住在一個挖出來的簡易地坑裡。播音員和組長四個人住不足八平米,還需放兩張桌子當工作檯。這是他們廣播、學習、吃飯、睡覺的唯一場所。另外三個機務人員則住在蘆葦搭蓋的棚子裡,常年與兩部轟鳴的發電機作伴。

 

在島上,如廁這一基本生存需要也與在其它地方很不同。沒有地方修建廁所,廣播組成員都趁著退潮跑到礁石上解決。慰問團醫療隊的女同志過來,角嶼的官兵才不得不臨時挖一些簡易廁所。在吳世澤和戴鴻雁看來,到海邊角落上大號後用海水洗屁股,其實幹淨又消毒,「完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作為最重要的「對敵」前線,金門一方面部署了國民黨陸軍三分之一的兵力,創造了駐軍密度的世界之最;另一方面,金門很快也建立心戰大隊與廈門隔空喊話。金門的心戰大隊設有物質空飄站和播音站。物質空飄是用大氣球將餅乾、薑糖、衣服和反共傳單等帶入大陸,傳單背後註明:保存本件,可用以證明反共心跡,享受各種優待。

兩岸的廣播站,理所應當成為兩岸炮兵「重點照顧」的對象。將對方喇叭打成啞巴,是立功條件。雙方廣播組也都把被摧毀後多久能復播,作為衡量戰鬥力和士氣的指標。

廣播一響,金門的炮彈就順著聲音打過來。白天有炮手專打喇叭,夜間看不清喇叭位置,敵人就先打照明彈,再找目標攻擊。如何保護喇叭,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吳世澤和隊友常會背著40多公斤重的「九頭鳥」,同金門的大炮打起「遊擊廣播戰」。

吳世澤仍記得1956年4月的一天,海上起大霧。這種天氣能見度低,一般無需對喇叭實施偽裝。吳世澤把喇叭放好後就下到播音地坑裡吃早飯。誰知吃飯的功夫裡卻又起大風,霧散雲開,喇叭被對方的望遠鏡看得清清楚楚。

上世紀50年代大陸進行對臺廣播

他丟下飯碗就往陣地上跑,戰友們也跟著向上衝,「當時想的就是寧可人受傷,喇叭不能壞。」他剛背起九頭鳥跳回地洞,一發炮彈緊接著落到剛剛放喇叭的位置,喇叭的音膜被震壞。晚兩三秒,吳世澤就被炸碎了。

工作高強度,飲食無保障,吳世澤有時會陷入恍惚。有一次他背著喇叭往回走,走啊走的一腳踩空跌倒在一個大彈坑,實在無力氣掙紮起來,居然就躺在彈坑熟睡一晚上。吳世澤說:「當時的部隊教育,就是最艱苦的地方最光榮。」

「六條保證」

相當長時間內,廈門金門之間只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敵我對打的炮聲,另一種是敵我對罵的廣播聲。炮聲一停,廣播就播音。

廈門廣播站罵對方「蔣匪」,金門廣播站回罵「共匪」;廈門的口號是「我們一定要把美帝國主義趕出臺灣」,金門的口號則是「我們一定要反攻大陸」……有一點則是共通的,彼此都罵對方「賣國」。

播音多以《解放軍進行曲》為啟始,由於喇叭功率高,氣勢就像下暴風雨一樣。廣播站的播音為杜絕出錯,多為錄播,平均每分鐘120個字。語速必須偏慢,再快則傳到金門後聽起來並不清晰。收聽體驗的調整,也是根據身在金門的地下黨的收聽反饋而進行。

曾有一位普通話廣播員,一不小心把「棄暗投明」說成「棄明投暗」,結果被立刻關禁閉,查清祖宗三代後直接復員回家。後來廣播站有了監聽員和錄音設備,錄音後通過監聽沒有問題,才敢廣播。

早期的喇叭較少,後期越來越多。

新兵怕炮,老兵怕瞄。戴鴻雁剛入伍時聽炮響總害怕,後來習以為常,聽炮的聲音就能判斷出打炮的方位與去向,該吃飯繼續吃,該躲藏時也心裡有數。

對臺廣播也得看天吃飯。因播音條件有限,一旦海面狂風四起,聲音就無法傳到對岸。只要風力在三級以下,角嶼的廣播就日夜不停。

「有線廣播的特點是強迫性,喇叭一響,不聽也得聽。」戴鴻雁說。為避免喇叭過熱,每廣播一個小時多會讓喇叭休息幾分鐘,平均下來每天的廣播時間也接近23個小時。兩岸廣播戰的彼此喊話,就是廈金兩岸士兵的催眠曲與起床號。

每個廣播員最熟悉的廣播內容,莫過於對蔣軍起義投誠人員的「六大保證」:一、保證生命安全;二、不打、不罵、不侮辱;三、不沒收個人財產;四、傷病者給予治療;五、願回家者發給路費,願就業者幫助就業;六、起義投誠立功者給予獎勵。

吳世澤說,這些都是大白話,但都是起義投誠人員最關心的問題。

「國民黨官兵、金門的同胞,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對金門廣播現在開始……」按毛主席的話,對臺廣播要天天講,夜夜講,不聽不行。戴鴻雁回憶,一年365天,平均廣播280到300天,一天「六條保證」至少聽16遍。

後來戴鴻雁感到驚訝:國民黨士兵過來投誠,「六條保證」都背得滾瓜爛熟,「上岸張嘴第一句話就是『政策我很清楚』。」

而北方籍的士兵投誠,甚至已會用閩南話背誦六條保證,戴鴻雁笑著說,「他們整天在金門站崗,無聊得不得了,只聽廣播已經把閩南話學會了。」

廣播站運行經年,對臺廣播所產生的作用並不局限於宣傳投誠,有時也會參與到地下鬥爭中。戴鴻雁透露,只要接到電話要求24小時不停記錄敵人廣播內容,就說明有叛徒投敵;要求今晚幾點一定要廣播一首什麼歌曲,說明是給對面的地下黨發特定信號。具體歌曲對應什麼指令,則只有上級領導和地下黨才知道。

「湯麗珠攻勢」

戴鴻雁曾經無數次拿起望遠鏡看湯麗珠。

他有點想不明白:這是一個長發苗條的漂亮女人,為什麼一張嘴卻像潑婦罵街呢?

湯麗珠在金門馬山播音站播音已有段時間,她從1958年待到戴鴻雁上島還在,已堅持三年。其他金門的播音員通常四五個月就調走。從軍區獲得的情報顯示,她的父親是國民黨軍官,屬於去臺人員。

特殊人員,會得到私人定製的特殊待遇。戴鴻雁和他的戰友們特別發動了一場「湯麗珠攻勢」。

廣播組陸續獲得了湯麗珠大陸老家親戚的照片、故居的照片和老家的土特產……精心準備後,好戲開場。

「請國民黨馬山播音站播音員湯麗珠注意!」這句話用普通話重複12遍,又用閩南話重複12遍。

戴鴻雁接著說:「現在廣播你的姑姑給你的信……」接下來還有她的侄兒給她的講話錄音,並說明她的親人都還健在,「國民黨宣傳說你的家人都被殺光了,根本沒有這回事。他們現在還過著幸福的生活。」

「你是浙江金華人,你的阿姨做了你最喜歡吃的金華火腿,明天有一艘禮船漂過去金門,請你品嘗你老家的土特產。」

很快,湯麗珠被調離金門馬山播音站。

對敵廣播,非常注重做好金門士兵的調查研究,以增強編稿和播音的針對性。吳世澤稱之為「充分了解敵情」。了解到當前駐金門哪裡的人多,就組織哪裡的慰問團來錄節目播放。福州軍區聯絡部長期向廣播組提供金門駐地部隊指揮員的姓名籍貫等情況。而吳世澤在角嶼的播音堡中,長期掛有金門敵軍分布和人員構成的情報圖表。

駐紮福建的31軍有軍部招待所,戰俘招待所,也有起義人員招待所。起義人員之所以建專門招待所被保護起來,是怕被特務暗殺。戴鴻雁曾去起義人員招待所看望那些投誠的國民黨士兵。戴鴻雁只要一提「蔣介石」三字,那些投誠官兵立刻站起來立正—這已經成為國民黨士兵的條件反射。

戴鴻雁則馬上教育他們,我們提到毛主席,也不會搞這種形式主義。

他還曾見過一個被俘虜的國民黨士兵叫甘裕郎。甘在金門當兵時每天站崗,聽到火車的聲音就問班長:「這是什麼聲音?」班長支支吾吾,說:「我不知道。」

廈門有火車站,也已通鐵路。但在國民黨的宣傳中都說共產黨不會建鐵路,而且赴臺官兵的親屬都被殺光,窮得要命沒飯吃,三個人一條褲子……但甘裕郎真的在金門聽到了從廈門傳過來的火車聲,從那時他開始感覺到,共軍的宣傳可信,並最終投誠。

而小嶝島廣播站站長徐六保受到的特殊對待則出人意外,他因為國民黨針對他進行的廣播,而直接升官。徐六保畢業於南京郵電學院,是第一個從地方大學招收的專業人才。從1963年上小嶝島擔任廣播組機務員開始,一待23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徐六保紮根海島的事跡被總政發現,被樹為全軍模範。戴鴻雁透露,上面領導曾因此批評福州軍區,說「你們搞什麼?把一個老老實實知識分子丟在海島那麼久,這個人就是不會拍馬屁而已。」

通過收集大陸軍方的宣傳材料,金門馬山播音站顯然也知道了徐六保的名字。

「共軍廣播站站長徐六保同志,你為共產黨賣命,得了關節炎等一大堆病,我們對你很尊敬。共產黨只用你,不關心你。希望你,好好把握。」

1985年春節前後,馬山播音站開始對徐六保喊話。1986年4月,徐六保被調到胡裡山廣播總站當副站長,從小嶝島的正營級升為副團級。

當時小嶝鄉鄉長就對他開玩笑說:「徐站長,是國民黨幫助你提拔的。」

將兒的墳墓埋在角嶼島

心戰效果如此好,大陸也有官兵聽廣播「中毒」後叛逃到臺灣。但在廣播站服役過的近5000人中,卻無一叛逃。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奇蹟。

 

 

戴鴻雁的父母曾在他的服役期到過一次小嶝島,他們知道金門距離小嶝近,但看到後還是覺得近得嚇人,他們第二次囑咐戴鴻雁:「你不要做丟臉的事。」

 

廣播站的人怎麼才能不被腐蝕?戴鴻雁覺得,任何口頭教育都沒用,講多了還反感,「我的班組長來為我蓋被子,我一輩子都忘不了。上級只要關心自己的士兵,老百姓擁護你,這比什麼都重要。」

當時漁民抓了螃蟹和魚,都會送給廣播組和連隊,讓他們改善夥食。戴鴻雁當時熟識的四個漁民,現在仍然有一位健在。

會說相聲的北京人邰寶林當時是少尉,也是角嶼廣播站的代理組長。廣播站要求每播一次「六條保證」,「正」字就寫一划,戴鴻雁字體難看,「正」字也寫不正。

邰寶林就握他手寫,紐扣掉了幫他縫。戴鴻雁縫東西不會收線,邰寶林也教他。

每逢戴鴻雁值班播音,他習慣把五六式衝鋒鎗放在手邊,身上還帶著兩顆手榴彈,槍口則始終對準地堡門的方向。

走出播音地堡20米就是大海。萬一金門的水鬼過來摸哨,戴鴻雁還能靠打槍為角嶼島上的駐軍發出信號。

離開角嶼島後,戴鴻雁曾在福建省公安廳工作多年,其中跟賴昌星共打交道七年。他去過紅樓,吃過飯到七點必走,不會參加其他活動。兩三次後,賴昌星再也不叫他去了。

後來賴昌星出事,戴鴻雁身邊的人被抓走不少。他至今將自己的堅定歸功於角嶼那些年槍林彈雨的磨練。這個只有0.2平方公裡的小島,在兩岸炮戰期間先後被上萬發炮彈轟炸。廣播堡周圍少說也落下大小炮彈三四千發,彈坑遍地。

賴昌星請吃飯,他端起碗,不知為什麼總想起自己用海水煮的「角嶼粥」。

在角嶼那幾年,金門什麼地方是假崗哨,哪個方向最安全,雷達死角在哪裡,戴鴻雁再清楚不過。他笑言,如果要投敵,沒有誰比我更方便更清楚。

有一次慰問團來島上唱《洪湖赤衛隊》,戴鴻雁拿著錄音機去記錄,想作為播音素材使用。當他聽到「娘啊,兒死後……將兒的墳墓向東方……」,眼淚突然掉下來。

後來他發現,其他專心聽演唱的戰士也開始流眼淚了,演唱者也流眼淚。戴鴻雁聽這些詞,內心已把唱詞默默改為「將兒的墳墓埋在角嶼島,讓兒看著臺灣升起紅太陽。」

七元帥到訪

晚上七點到十點,福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每年都有數次到角嶼島一號崗哨站崗。戴鴻雁站在播音地堡外還能看到他。

在他印象中,皮定均非常愛釣魚,有一次還在白天,國民黨望遠鏡看得見的情況下在海邊釣魚。魚咬鉤了,皮定均也不收線。

金門的守軍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福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會經常到距離他們近在咫尺的角嶼島釣魚。

司令員是播音員戴鴻雁見過的「大官」,命運讓他見到了七個更大的「大官」。

1962年夏天,戴鴻雁接到命令到廈門胡裡山炮臺(廈門對臺廣播站總部)報到,理由是:你長期在角嶼島很辛苦,是五好戰士,出島休整一下。戴鴻雁知道,肯定是有重要接待任務了。

做廣播員的戴鴻雁從來沒出過晨操。別的士兵起來練身體,戴鴻雁起床則練嗓子。但之前在角嶼島時,他已被開始要求練走正步,練了幾個月。對臺廣播站基本不接待地方領導,大軍區副司令員、副政委以上領導才接待。

直到接待前一天,戴鴻雁才聽到「羅總長要來」,羅總長是時任總參謀長的羅瑞卿。戴鴻雁對羅瑞卿的第一印象是個子高,氣勢逼人。他看過廣播組的播音後指示:「你們一定要自然,有的人敢看我,有的不要怕得不敢看我。」

戴鴻雁明白,這次肯定是中央或軍委的大領導要來。

第二天七點半,胡裡山周邊已全部戒嚴,每隔十米有一個士兵端刺刀站崗。九點鐘,羅瑞卿、皮定均先到,廈門市公安局並未進入現場,負責外圍警戒。

「下來了。」戴鴻雁聽胡裡山廣播電臺總站播音室的門衛說了這麼一句。

正在此時卻出現意外。

胡裡山廣播站大門口一位崗哨不知腦袋犯什麼暈,攔住了走在最前面的羅瑞卿,問「首長你們是哪裡來的?」

訓練半年,福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無論如何想不到會出這種紕漏。戴鴻雁回憶,皮司令當時直接把崗哨拉到一邊,雙手左右開弓後腳再踹上身,然後怒喝:「叫你們連長出來站崗!」

羅瑞卿隨即下令,崗哨全部撤換成帶來的人,負責端茶的人也全部撤走。這只是開始。接待室裡的桌椅也被撤換成他們帶來的,開水也從元帥隨從帶來的二十多隻水瓶裡倒出來,地上則有自帶的二十個臉盆一字排開。

直到此時,戴鴻雁還不知道是七個元帥來視察。

他拿眼角向上掃,第一個認出來的是陳毅元帥,其次是賀龍。戴鴻雁看過陳毅的照片,賀龍則有標誌性的小鬍子。除了朱德、彭德懷、林彪,七個元帥全部到場。

剛開始是一位女播音員先表演,戴鴻雁站在她旁邊,還沒發聲,他的手和腳都開始不停發抖。這是他唯一一次站著播音,而且是表演性的。

他熟識的一位上級過來說,平時怎麼做,現在就怎麼做。戴鴻雁慢慢平靜下來。

女播音員用普通話播「六大保證」,戴鴻雁用閩南話播。七大元帥聽到閩南話的播音時,戴鴻雁明顯能感受到他們的好奇。整個表演過程不超過三分鐘。

31軍聯絡處處長王泉激後來告訴戴鴻雁,朱德曾說「我一定要去,我這輩子不一定能解放臺灣,但一定要到最前線去看一看。」

但他的專車到廈門大學附近仍被攔住,他畢竟是朱老總,「去七個已經有很大風險,萬一走漏風聲,後果不敢想。」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當天,中國國防部長徐向前在人民日報報眉發表聲明,宣布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此後兩岸廣播人情味越來越濃,互相播報天氣、提醒對方下雨記得收衣服都成為慣常播報內容。

雙方稱呼也開始不一樣。最早是「蔣匪軍」,在此之前對方為「蔣軍官兵弟兄們」,後來改稱為「親愛的國民黨軍官兵弟兄們,親愛的金門同胞們」。而播音的風格、語氣也有很大改變,「清晰、自然、親切、動聽」成為對播音員的播音要求。

整個80年代,金門馬山播音站則有一個殺手鐧一樣的節目內容,叫「鄧麗君」。

1991年4月23日,廈門對臺有線廣播完成了最後一次播音。第二天起,喧囂了38年的廣播站從此沉默。

相關焦點

  • 臺修改「軍審法」 林毅夫「叛逃案」各方盼解套
    林毅夫案移交案發地金門 臺「軍審法」去年修法後,1月13日進行第二階段移撥作業,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被軍方依「投敵叛逃罪」通緝的世界銀行前副總裁林毅夫,其案件被移交到案發地金門高等法院分檢察署處理。 據悉,金門高分檢除檢察長外,只有一名吳姓檢察官,林案將由吳檢察官承接,吳也需要一段時間查看相關卷證、深入研究相關法令後,才能進一步說明。 林案移送司法機關後,因其涉犯臺灣「軍法」中「投敵叛逃罪」,規定將由二審檢察機關處理;林的戶籍地雖然在宜蘭,但「軍法」修正後,軍地各方達成共識,案件以「犯罪地」為原則,將林案由金門高分檢負責。
  • 金門分院檢察署發表聲明 林毅夫案留下變數
    2002年林毅夫在臺灣的老父過世,林和女兒只能在北大遙祭  臺灣「軍事審判法」去年「修法」,今天進行第二階段移撥作業,將軍事案件及受刑人、羈押人員移往地方司法機關,涉及「叛逃罪」的7個案件也全部移交,包括世界銀行前副總裁林毅夫案。
  • 1979年,林毅夫「叛逃」臺灣遊回大陸,後讀經濟學成中科院院士
    品學兼優的林毅夫本來可以順利地結束他大學四年的生活,但誰也沒有料到,大學期間的一次軍訓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那次軍訓結束後,經過了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林毅夫便決定放棄繼續在臺大學習的機會,轉身考入了陸軍軍校的步兵專業。
  • 大陸惠臺措施不斷 英媒:將現「脫臺者」浪潮
    提及大陸不斷祭出「惠臺措施」,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剛畢業的年輕人選擇赴陸尋找機會,不少高中生也將大陸的大學作為第一志願。文章關注到,BBC中文網28日的報導提到了這樣一個詞:「脫臺者」。該報導用「脫臺者」指代那些離開臺灣,在大陸設籍定居的臺灣人。
  • 林毅夫原是臺灣金門駐軍 當年抱兩籃球遊到大陸
    林毅夫當年抱籃球遊到大陸     1979年5月16日夜,隻身抱兩個籃球從金門遊到2000米外的廈門     在中國經濟學界,能用「傳奇」二字形容而決無誇大的學者,莫過於可能出任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林毅夫。
  • 綠媒炒作林毅夫夫人「秘訪臺灣」
    【文/觀察者網史雨軒】1975年,特殊教育學家陳雲英與林毅夫相識結婚,1979年5月16日,心向祖國的林毅夫,從金門泅渡2公裡至廈門,從臺灣地區投奔來大陸。1月15日《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臺灣同學會會長陳雲英發言(圖片來源:中新網)林毅夫,陳雲英夫婦於2008年,「兩個籃球」玩笑即此時所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1月28日,親綠媒體《自由時報》以「林毅夫之妻密訪臺灣
  • 大陸為什麼有人叛逃臺灣?
    對岸不斷傳來情報,表明解放軍有意在1950年夏季攻臺,戰鼓一天天逼近,臺灣方面的軍備卻無力應對,讓島上的軍政界人士緊張不已。中國大陸的注意力突然從解放臺灣變為抗美援朝老蔣是不是要喜出望外?然而這暴動僅僅是開始,隨著中蘇朝催促要求遣返全部戰俘的時日逼近,變節者的行動更加失控,頻頻虐殺親共者,甚至將人開膛破肚,向美國人顯示他們已無路可退。因為這些變節者知道一旦被送回大陸,等待他們的將是軍事法庭的重刑。
  • 蔡英文是大陸在中國臺灣的潛伏臥底?臺「調查局」:假消息
    原標題:拼命甩鍋給大陸!臺當局要求下架「蔡英文是大陸臥底」消息【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就在島內選舉緊張時刻,臺「調查局」21日又公布兩起涉及大陸的所謂針對蔡英文的「假消息」。據臺灣「中央社」21日報導,臺「調查局」當天發布新聞稿稱,「假訊息防治中心」今年8月調查兩起假信息案:一是臉書用戶轉傳蔡英文賣臺證據視頻,不實指控當局賣臺給日本政府;另一起是臉書發布「蔡英文總統為中國共產黨培植在臺潛伏臥底人才」等信息。報導稱,「調查局」將發函臉書在臺分公司要求下架。
  • 臺籍代表:生於臺灣 願歸於大陸
    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70年代末,林毅夫從金門島「泅海而歸」,大陸很多人對此都有所耳聞,這也讓其夫人陳雲英走到哪裡都是兩岸媒體關注的焦點。1953年出生於臺北市的陳雲英,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與同在臺灣長大的林毅夫結婚。當時,陳雲英在中學教書,林毅夫則是一名軍官。
  • 臺籍代表陳雲英:只要到大陸來看一次,很多謠言就不攻自破了
    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70年代末,林毅夫從金門島「泅海而歸」,大陸很多人對此都有所耳聞,這也讓其夫人陳雲英走到哪裡都是兩岸媒體關注的焦點。1953年出生於臺北市的陳雲英,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與同在臺灣長大的林毅夫結婚。當時,陳雲英在中學教書,林毅夫則是一名軍官。
  • 總臺對臺廣播第一代閩南話播音員李玲虹辭世,享年94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廈門節目製作室微信公號「 你好臺灣」10月16日消息,2020年10月12日凌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對臺灣廣播第一代閩南話播音員李玲虹(播音名:李華)在家中安然辭世,享年94歲。她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對臺廣播事業和對臺交流工作。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領導委託,總臺港澳臺中心負責人慰問了她的家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謹以此文紀念李玲虹女士。
  • 愛國學者林毅夫從臺灣遊泳回到大陸,不求榮華富貴,只因心懷家國
    」如今,臺灣雖然回歸了大陸,但與大陸是分權而治,也時常面臨對立的邊緣,離真正的統一還比較遙遠,這也是中華兒女的肩上重任。兩岸未能實現真正的統一,團聚對於分居兩岸的一家人亦是奢望。本人的主人公——林毅夫就是如此。
  • 臺當局宣布破「共諜」案當晚,涉案人反嗆:我是臺灣派到大陸的大特務!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民進黨當局昨日(20日)高調公布的「共諜」案出現反轉?據多家臺媒21日報導,涉案3名臺「軍情局」退役將校昨日被約談,其中涉案退役上校張超然昨日深夜向媒體否認自己被大陸國安人員吸收,他還稱,自己「赫赫有名」,「我有去大陸,我是臺灣第一個特務」。
  • 陸生在臺涉「共諜案」被羈押
    曾在臺灣政治大學就讀的中國大陸男子周泓旭被檢調單位指控受國臺辦之令於臺灣發展間諜組織,昨天被以違反《國家安全法》向法院聲請羈押獲準。這是首位曾在臺灣求學的陸生涉入共諜案。臺灣總統府不願評論司法個案,臺陸委會和教育部都表示,尊重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但強調此為個案,不會影響兩岸交流與對陸招生事宜。
  • ...李玲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灣|閩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蔡子民
    2020年10月12日凌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對臺灣廣播第一代閩南話播音員李玲虹(播音名:李華)在家中安然辭世,享年94歲。她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對臺廣播事業和對臺交流工作。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領導委託,總臺港澳臺中心負責人慰問了她的家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謹以此文紀念李玲虹女士。
  • 臺當局「闢謠」大陸臥底蔡英文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常被大陸網友拿來調侃的「蔡英文是我方潛伏在臺臥底」一事,21日竟被臺「調查局」一本正經地駁斥稱這是「假消息」,並呼籲臺民眾勿任意轉發。在島內選舉緊張之際,臺「調查局」21日發布新聞稿表示,他們在社交媒體臉書上查獲兩條「假消息」:一則是臉書粉絲頁「玉山腳下」發布的一段視頻,主持人「希達」在影片中指控蔡英文將臺灣賣給日本和美國;另一則是臉書用戶發布的「蔡英文為中國共產黨培植在臺灣潛伏臥底人才」的消息。
  • 呂秀蓮:319槍擊案槍手有共犯 應重啟調查(圖)
    呂秀蓮(右)18日在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舉行記者會,公布一名319槍擊案秘密證人說詞表示,槍手有共犯,要求新任「最高檢檢察總長」重啟調查。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李柏濤】呂秀蓮18日公布一名319槍擊案秘密證人說詞表示,319槍擊案槍手有共犯,要求新任的臺「最高檢檢察總長」重啟調查。
  • 肯亞將臺詐騙犯遣送大陸 島內一窩蜂要求「放人」
    臺灣「華視新聞」稱,夏立言表達了臺方立場,希望派員赴陸了解,望陸方將人交還。張志軍響應,要跟相關部門協調再答覆。同日,臺「法務部」稱,大陸公安部歡迎臺方派員前往協商,但還有內部程序要處理,相關細節還要協商。肯亞遣送事件整個過程還有許多疑點。按臺灣媒體報導,大致脈絡是這樣的,肯亞警方前年底調查首都奈洛比近郊一起華人命案,查出77名華人涉及電信詐騙案,其中28名臺灣人。
  • 真調會質疑三一九案結案報告 要求重啟調查
    真調會質疑三一九案結案報告 要求重啟調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6日 10:20 來源:     臺海網7月26日訊 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委員會昨天拜會臺灣「檢察總長」陳聰明,以九大疑點質疑三一九案結案報告,要求重啟調查。
  • 39年前,他遊過臺灣海峽到大陸,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當時,臺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聯合報》,將林毅夫作為典型進行報導,評選他為「十大傑出青年」。一下子,全臺灣都知道了「臺大學子棄筆從戎」,他甚至被當作國軍召募新血廣為宣傳的「大人物」。模範「青年軍官」林毅夫轉學到「陸軍官校」,名字也由林正義改為林正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