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街的由來你知道嗎?原來與舊時科舉考試「連中三元」有關!

2021-02-14 遷安信息港

隨著遷安市區規模的不斷擴大,遷安鎮劉季莊村從一個城區邊緣的村莊迅速成為市區的一部分,新闢街道三元街成了劉季莊村的代稱。

將街道命名為「三元」,是取舊時科舉考試「連中三元」之意。舊時科舉考試,鄉試第一名稱解元,會試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第一名稱狀元,三級考試連得第一名稱「連中三元」。「三元街」的命名就是期望這一寶地能借城市崛起的東風,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連中三元」。大三元街形成後,另幾條街也相繼形成,分別叫「金三元街」「中三元街」「小三元街」「匯三元街」,各三元街交匯的南北通道為「匯元路」。如今的各街,每個街口都矗立著一個高大的鐵製牌樓,雄偉壯觀,氣勢非凡。各三元街口牌樓上,鑲嵌著街(路)名,牌樓的兩柱配以相應的對聯。

大三元街的外聯為:「餐飲街美味佳餚店店都好,燕山路繁榮昌盛戶戶皆春。」內聯為:「信為首誠為五湖四海客,義當先廣納東西南北財。」

中三元街的外聯為:「陳列古今文房四寶,匯集中華文化精神。」內聯為:「心繫一村大開胸中市場,志達四海廣聚天下財源。」

小三元街的外聯為:「小三元互利互惠文明經商迎萬客,劉季莊樹誠樹信公平交易惠八方。」內聯為:「街曰小三元能做大筆生意,地處中心點可贏旺盛錢財。」

金三元街的外聯為:「建廈建房建橋路材料當由此購,裝樓裝 室裝廳堂物品不必它求。」內聯為:「精品街春風撲面千商雲集,文明村門庭若市百業鼎新。」

匯三元街的外聯為:「一街匯三元豔陽永照,萬象增百福紫氣長凝。」內聯為:「匯三元弘祖業無愧鴻儒故裡,據鋼城挹長橋堪稱鬧市新村。」

匯元路的外聯為:「匯元路家興業旺財源茂盛,劉季莊物阜民豐連中三元。」內聯為:「匯八方瑞氣充盈一路,聚四海嘉賓興旺三元。」

這樣,劉季莊「四街一路」便形成自己鮮明醒目又好記的特色,人們在三元街餐飲、購物、洗車都感到十分便捷。入夜,各條街道上華燈齊放,霓虹閃爍,萬紫千紅,形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根據劉熙民先生相關文章整理)  

相關焦點

  • 三元及第(連中三元)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連中三元」有幾人連中三元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中國古代所有讀書人獲得過這一稱號者也寥寥無幾。查閱資料你會發現,對於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人數記載各有不一,有說一共17位(文科14位;武科3位),也有說一共20位(文科16位;武科4位)。
  • 科舉考試中的最高成就連中三元, 歷史上共計有17名才子連中三元
    解釋「連中三元」前,先簡單了解古代的科舉考試制度:科舉考試是從府、州、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後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考秀才是初級考試,俗稱「小考」。由於童試在古代是基層考試,所以其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鄉試才是科舉正式考試的開始。鄉試是正式科考的第一關。按規定每三年一科。遇上皇帝喜慶亦會下詔加開,稱為「恩科」。鄉試在省城進行,考期在八月,分三場,又稱「秋試」、「秋闈」。
  • 史上科舉「連中三元」傳說人物都是什麼樣的
    科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考試選拔制度,從隋朝延至到清朝一直是朝廷用來選拔官員的一種方式,在科舉制度中有一種傳說的級位,那就是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拿得第一名「連中三元」,歷史中「連中三元」的人物更是寥寥無幾,能連中三元者都在當時朝代有著重要的地位,甚至拿到今天都是「傳說級」人物。
  • 寧遊記 | 曾經「連中三元」的三元巷,如今變身美食街
    寧遊記 | 曾經「連中三元」的三元巷,如今變身美食街 2019-08-21 0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史上有多少位「連中三元」的奇才?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科舉制度分三級考試,中試者的第一名分別給以「解元」、「會元」、「狀元」的頭街,如應試舉子在三級考試中,連取三個第一名,即所謂「連中三元」,這在封建社會是無上的榮寵。狀元是中國科舉金字塔的頂尖人物,就是進士的第一名。考中狀元就意味著「一舉成名天下知」。古代的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辦一次,三年中只產生一名狀元,可見考取狀元是相當艱難的。倘若沒有超人的才華、堅強的毅力、健康的體魄,高中狀元是不可能的。從隋代到清朝的1300多年科舉史裡,共產生文狀元596名,武狀元182名。
  • 三元及第是何含義?1200多年科舉史中竟只有16人獲此稱號?
    而對於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而言,連中三元無疑是最大的殊榮,人們對於連中解元、會元、狀元的考生,也會給予無限的誇讚,"三元及第"的說法也由此而來,不過三元及第的難度可不小。從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前後一千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只有16位學子摘得此項桂冠。
  • 連中三元有多難?中國歷史上只有21位三元及第
    我們經常會在古裝影視劇中,看到一些考取科舉的書生,期待能連中三元。那麼到底是什麼是連中三元。 連中三元」是用於形容古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情況,指某個考生參加考試過程中,在鄉試、會試、殿試三次考試中均考得第一名,接連考得「解元」、「會元」、「狀元」。
  • 如何「連中三元」?
    明清時期國家的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
  • 事業單位:科舉有關成語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科舉有關常識是考試的重要內容。科舉制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考試制度,同時產生了許多與之相關的成語。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總結與科舉有關的較為常見的成語。一、知識介紹(一)科舉制形成過程簡介科舉制持續了1300多年,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制度。隋文帝時,開始分科考試選拔官員。
  • 考試得第一就是狀元?「連中三元」得有多牛!
    有個成語叫「連中三元」,什麼意思呢?是說一個人在鄉試、會試、殿試這三級科舉考試中都考中第一名,這是絕對的學霸!在中國歷代產生的592名狀元中,能夠連中三元者只有區區17人。如今在高考之後,各省都要曬曬本省的狀元,甚至於城市、學校、乃至班級的第一名也都叫狀元,表達對成績優異者的讚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濫用名詞,真真把狀元這個光榮稱號辱沒了。要知道在科舉時代,得狀元真是太難了!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科舉有關成語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科舉有關成語 2020年甘肅三支一扶考試招募1600人公告已發布,考試時間為7月26日,三支一扶考試內容主要主要是公共基礎知識,包括時事、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扶貧、科技、人文、計算機應用、公文寫作等方面,下面
  • 明朝三元及第有哪些人?其中一人被公認,另兩人爭議極大
    明朝是一個非常重視科舉考試的朝代,絕大部分人想要做官都必須參加科舉考試,想要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非常不容易,進士及第更是一個人走向人生巔峰的時候,而想要在鄉試、會試、廷試中取得三元及第好成績,則更是舉世矚目。不過儘管這樣困難,依舊有人做好,光是明朝都不僅僅出現一個這樣的人。
  • 《科舉制度》的十大考點清單
    科舉考試的程序如下:1.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秀才分為三等,成績最好的稱為「稟生」,國家會按月發給他糧食,一生旱澇保收、寢食無憂。2.鄉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如果考上了舉人,國家按月發放銀子,可免稅賦,遇縣官不必下跪。
  • 「連中六元」有多難,在我國科舉史上,只有一個人真正做到了!
    而且不是每一個讀書人都有資格上京趕考的,你必須去獲取這資格,想要獲取這資格,你又必須通過縣試,府試,院試,鄉試的考核。你才有資格參加會試,然後競逐最後的殿試。在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當中,有一個說法叫做連中三元,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所謂連中三元,是指一個人在鄉試、會試和殿試當中,都取得了第一。
  • 一千三百年的科舉,「連中六元」的只有這一位,卻被誅九族
    中國古代的選拔人才,最重要的當數科舉制,從隋唐創立科舉以來,到清光緒年間廢除,科舉制實行了1300年。清代科舉制度,分三級考試,中試者的第一名分別給以「解元」、「會元」、「狀元」的頭街,如應試舉子在三級考試中,連取三個第一名,即所謂「連中三元」,這在封建社會是無上的榮寵。
  • 連中三元在歷史上本屬罕見,但此人卻連中六元,刷新了科舉的記錄
    在封建專制時代,科舉史上連中三元的人並不多見,一個朝代能出個一兩個已經就很罕見了。然而清時期卻出現了一個「超級學霸」——錢棨,他被稱為「六元狀元」。在中國歷史上,連中六元的只有兩人,還有一位是明代的黃觀,但是他的功名後被朱棣革除,因此,只剩下錢棨一人。
  • 科考奇才黃觀:別人「連中三元」都驚為天人,他卻「連中六元」!
    有句成語,叫「連中三元」,意思是指在科舉考試中,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考中了第一名。明清時期,鄉試第一名稱「解元」,會試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三場均奪冠故稱「連中三元」。「連中三元」又稱「三元及第」。 但凡有過考試經歷的人都知道,考試不僅拼實力,有時還得拼運氣,準備的內容對口了,成績就會更好,如果題出偏了,平時學習優秀的同學也會有馬失前蹄的遺憾,所以,考試看似公平,但也是充滿變數的,所以,場場能拿第一的考霸,真心不易。
  • 古代連中三元是什麼意思,那麼都有誰得此殊榮?
    所以,三次都考第一名的人,叫三元及第。這放在現在,就是一個人從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每一次大考都是第一名。總之,這是一種很牛逼的存在,在中國科舉制度興起之後,近千年間,也只有17人三元及第。而這17人中,也只有14人三元及第。他們分別是:一、唐朝1、崔元翰,名鵬,字以行,博陵人。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科狀元。
  • 成語中識科舉
    科舉考試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博大精深。這裡僅選取和科舉考試相關的幾個成語,我們來一次管中窺豹  (禮部會試所用封條)金榜題名:金榜,科舉時代稱殿試揭曉的榜。因為殿試考試後公布成績用的紙是黃色的,所以稱金榜。題名:寫上名字。指科舉考中。現形容考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