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更迭,周而復始,生命輪迴,有始有終,世界在有規律的變化,萬物亦在遵循著自身的節律。有序、平衡、波動,還是無序、失衡、異動,人體就是一個平衡的矛盾體,平衡有序則健康,失衡無序則疾病。
人體的重要生命體徵之一血壓更能體現這種變化,無時不在的血壓波動反映了人體的生理變化,有的變化驚心動魄,會造成致命的後果,有的變化悄無聲息,似甜蜜的殺手,抑或溫柔一刀。
如何讓無序的變化變得更有規律,變得更加有利於身心健康,讓血壓在合適的範圍內波動,尤其對於高血壓患者,其血壓波動更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合理幹預,以防止高血壓的併發症,並有效地保護心、腦、腎等靶器官免受損害。
血壓受各種內在或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不斷的變化,可以隨心率的變化而變,可以隨呼吸的變化而變,血壓在24小時內的波動與心率及交感神經的活動變化相一致。
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血壓表現為晝高夜低,長柄杓型的曲線變化。
即夜間血壓較低,白天血壓波動在較高水平,夜間2-3點血壓水平處於最低谷,至上午6-8點時血壓達到最高峰。
這種節律性變化是人體對生存環境的主動的適應性反應,對機體起積極保護作用。
同時血壓的波動受精神和身體活動的影響較大,夜班者的血壓24小時波動呈夜間高,晝間低的波動規律。1年為周期血壓波動呈冬季血壓高夏季血壓低的趨勢。
眾多睡眠質量差及熬夜者由於擾亂了晝夜節律,通過自主神經調節,使得夜間血壓高及夜間血壓下降緩慢,其中也不乏一些病理因素,如合併抑鬱、焦慮、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
甚至出現高血壓的併發症,才發現是夜間高血壓所致,但為時已晚,有些已是不可逆損害,如心力衰竭、腦卒中(包括腦出血、腦梗死)、高血壓腎病等。
在高血壓治療中,另一個應被重視的現象是血壓晨峰現象,即高血壓患者易發生晨起血壓過度增高。
有循證醫學證據表明,心臟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和出血性及缺血性腦卒中多發生在清晨和上午時段,約40%心肌梗死和29%心臟性猝死發生在清晨,控制晨峰血壓意義重大,降低血壓波動既能降低風險。
另外高血壓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差也是造成血壓波動不可忽視的因素,很多患者由於沒有症狀,往往自行停藥或者漏服藥物,致血壓控制率低。故平時應進行動態血壓監測,掌握血壓波動規律,並進行合理幹預,提高血壓控制率。
控制血壓波動,應選擇長效降壓藥物及平穩降壓,同時應注意調整給藥時間,使得藥物的作用有效時程能夠覆蓋夜間血壓增高和血壓晨峰,並注意降壓藥物應用的個體差異性,防止夜間血壓過低。
臨床常用的降壓藥物包括長效鈣拮抗劑、RAS阻斷劑、β受體阻斷劑等均可有效控制血壓波動,並有確切的重要靶器官保護作用。
優化降壓治療,幹預血壓合理波動,讓患者最大限度獲得最佳療效,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從而讓患者更多獲益,健康生活每一天。
圖片:源於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