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矛盾、有衝突、有細節、有意義……怎樣挖掘法治人物背後鮮活的...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陳錄寧 劉躍 方圓

新形勢下,檢察機關該如何立足檢察本職工作,深入挖掘法治人物背後鮮活的故事?怎樣體現法治人物在新時期檢察工作中的專業精神?

9月18日,由方圓雜誌社、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檢察院主辦、赤峰市松山區檢察院承辦的「運用新思維,詮釋新理念——展現法治人物的專業精神」研討會在赤峰市成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檢察機關的80餘名代表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

多年來,法治人物的挖掘與宣傳,通常更多地注重其優秀品格,好人好事,在體現其專業精神方面始終欠缺,這距離張軍檢察長反覆強調的「用觸動人心的手法傳播檢察新理念」要求尚有差距。新時期,先進法治人物的挖掘與宣傳,要具備「大家」「工匠」精神,充分運用新思維、新理念,切實提高先進法治人物新聞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講好法治故事。

領導致辭

檢察日報社編委、方圓雜誌社社長孫麗介紹與會嘉賓並主持會議

王曉東

赤峰市委常委、副市長

這次主題研討會是展示草原城市魅力的窗口,也是踐行政法宣傳使命的平臺。檢察日報社、方圓雜誌社把準當前檢察宣傳工作脈搏,把加強法治人物宣傳、展示法治人物精神放在突出位置,必將更好地深化檢察宣傳內涵,推動政法新聞宣傳工作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新發展,同時也將觸動進一步鍛鍊政法隊伍、做好政法工作的新思路,推動政法工作、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鄭佳玫

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

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

開展法治人物選樹,以鮮活的人物事例引導和激勵人們樹立正義感和責任感,是弘揚法治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措施,是推動法治社會建設的具體行動。全面展示法治人物專業精神,對於厚植憲法精神、傳遞法治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方圓雜誌社舉辦這次研討會,將促進探索和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促進理解和貫徹張軍檢察長關於樹立檢察工作、檢察文化、檢察新聞宣傳三位一體理念,促進構築檢察幹警「精神長城」的信仰之基,本次會議所取得的成果將會成為法治人物宣傳新的指引,推動典型選樹工作邁向新臺階。

王守泉

檢察日報社黨委副書記、副總編輯

人物報導是一個傳統話題,但是本次會議把新思維、新理念、發掘打造人物的專業精神的理念融入進來,新時代的意義就凸顯出來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如何做好新時代的新聞宣傳有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張軍檢察長也多次要求做好檢察宣傳工作,他特別強調檢察日報要引領指導、督促檢察工作,我們要通過人物報導揚正氣,引潮流,促進推動各項工作追求極致,豐富檢察人的精神世界。法治人物寫作更是要直抵人心,打動人才能感染人,才能達到宣傳效果。要研究寫作技巧,潛心研究問題,走進基層採訪,才能寫出不愧時代的力作。

主題發言

李建平

赤峰市檢察院檢察長

新時代,檢察機關要順應時代之變,突破思維定式,培樹更多檢察楷模,充分展現法治人物的專業精神,更好地彰顯法治力量,讓法治人物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引領作用,讓更多的人民群眾了解、支持、信任檢察工作。

要守宣傳之魂,堅定不移地把舉旗幟、講政治擺在首位。當下國際形勢錯綜複雜,中華民族復興偉業重任在肩。要充分認識到,檢察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檢察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思想保證。檢察機關要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要強檢察之要,大力培樹立得住、叫得響、靠得牢的檢察楷模,不斷釋放法治正能量。時代呼喚英模,人民需要榜樣。先進法治人物的挖掘與宣傳,是弘揚法治正能量的必然要求,是落實政法宣傳工作重大任務的具體體現。

要乘時代之風,把接地氣、聚人氣、有內涵的法治人物送入群眾心坎。理念一新天地寬,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接地氣,用平實語言闡釋深刻道理,用平凡小事展現崇高精神。聚人氣,媒體融合發力,不斷創新傳播形態和傳播樣式。增內涵,融入地區文化底蘊,加強群眾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

主題研討

範偉

遼寧省檢察院宣傳處處長

我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選擇採寫法治人物:一是選擇的法治人物必須是新時代檢察工作新思想新理念的踐行者和引領者,他的事跡必須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必須具有大量的司法實踐作基礎,展現他的工作能力和影響力;法治人物身上要體現出超乎尋常的專業精神。

二是採寫者需要具備專業的素養和能力,因為法治人物專訪突出強調的是人物的政治屬性和法治特徵,作為採寫者既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論素養,又要有足夠的檢察業務知識儲備。要在交流中深入採訪挖掘先進人物的事跡,發現人物的特質。

三是用好標題、導語,做好謀篇布局,標題和開篇沒有吸引力的文章是沒有競爭力的。在標題和開篇上下足功夫,整個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同時,也要深知概念和標籤成就不了人物的高度,只有真實的情感故事才能擊中讀者的共鳴點。

高宛梅

河南省南陽市檢察院

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

時代呼喚專業人才,社會需要專業精神。作為守護著公平正義大門的檢察機關,更需要典型的法治人物、一流的專業精神感召人、影響人、鼓舞人、服務人。

南陽市檢察機關堅持高標準政治站位,立足檢察實際,培育先進法治人物。在培育要求上,強化「三個突出」,即突出法治人物的時代特點,讓培育的法治人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突出法治人物的職業特點,讓培育的典型具有依法治國的代表性;突出法治人物的個性特點,讓典型具有可圈可學的閃光點。

同時,高標準運作,引領活用專業精神。一是強化述職述學,不斷加強所學知識的落實落地,切實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共享知識成果;二是強化用人標準,把專業化能力和專業精神作為選人用人的指揮棒;三是強化實踐引領,引導幹警在各自的工作領域中發揚「工匠精神」,不斷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做到術業有專攻。

劉軍寧

山西省臨猗縣檢察院檢察長

我深感廣大基層幹警有「三盼」:一盼檢察主流媒體在推出檢察「工匠」「大家」方面進一步發揮更大作用,通過對檢察「工匠」「大家」精準公正辦理案件和他們成長曆程的深度報導,詮釋他們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展現新時代檢察官良好形象,增強廣大幹警職業尊崇感、榮譽感和自豪感,為全國廣大檢察幹警樹立一批富有感染力、引導力、影響力和生命力的鮮活典型。

二盼檢察主流媒體在典型的樹立上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在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同時,充分彰顯法治精神;在報導視角上要認真回答司法實踐中遇到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起到答疑解惑、普法宣傳的目的;在故事體裁上要以故事為主體,深度挖掘反映有矛盾、有衝突、有細節、有意義,具可讀性、利於廣泛傳播的典型故事;在報導手段上,要善於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做到多角度、全方位宣傳,在繼續充分發揮紙媒作用的同時,重視利用抖音、自媒體等多種平臺,形成傳播檢察聲音合力,奏出時代最強音。

三盼檢察主流媒體能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在提高全社會法律素養方面進一步有更大作為。包括幫助廣大基層檢察官準確理解和把握法律精神,提高履職能力;提高全社會崇法、尊法、學法、守法和護法意識,增進人民群眾對檢察機關的理解,增強檢察公信力等。

趙曉明

赤峰市松山區檢察院檢察長

近來年,赤峰市松山區檢察院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隊伍建設理念,為幹警搭建平臺,激發乾事創業的檢察擔當;鼓勵幹警走上講臺,厚植心繫人民的檢察情懷;設立擂臺,塑造追求極致的專業精神,多角度激發成長潛力、提升工作能力,釋放檢察活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檢察隊伍,全院湧現了一批有溫度、有厚度、有情懷、有擔當的檢察幹警,成為頗有開採價值的法治人物富礦。「四大檢察」也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不斷顯現並正在形成頗具金磚意義的司法價值。助推「一號檢察建議」落實,凝聚各方力量,築起一道堅固的校園性侵防火牆;著力民事檢察更加精準、行政檢察實現案結事了政和;打造公益保護共同體,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公益訴訟檢察正在成為松山區檢察院的一張新名片。

老中輕三代檢察幹警在松山區大地上躬耕前行、默默堅守,用草原兒女的蒙古馬精神詮釋展現新時代檢察人的專業精神,一批優秀的法治人物正在這裡成長成才。小院落、大檢察,這些懷揣法治夢想的松山檢察人,正用時光丈量自己的那一片燦爛星空。

阮陽

廣東省英德市檢察院檢察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何把專業人物之美通過宣傳得到傳播,一直是英德市檢察院思考的方向。近年來,我院秉持著「先修自身、激發活力,兼修宣傳、樹立榜樣」的整體思路,以落實機關黨建工作責任為主線,堅持以黨建帶團建、以黨建促業務的工作主題,在激發檢察隊伍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協同性,營造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良好氛圍,用工匠精神錘鍊過硬檢察隊伍的同時,運用線上線下媒體相結合的新思維、新方式,多方面、多維度展現檢察幹警的專業精神。

具體包括:一是開闢「微視頻」普法宣傳新途徑,註冊官方抖音帳號「英德檢察」,通過聘請專業團隊製作系列短視頻,展示優秀檢察官形象,並選擇有代表性、有教育意義的案例,以案說法,互動效果非常良好,達到了傳播正能量和宣傳教育的雙重效果。二是宣傳創新,利用微電影、動漫宣傳片手法直觀展示宣傳目的;三是藉助黨報、法治類媒體等「外腦」,最大限度運用對方的優勢平臺,發表有影響力的宣傳報導,彰顯檢察官的專業、體現檢察官的大愛,提升我院檢察形象。

劉紅立

四川省檢察院原政治部主任

新媒體時代豐富多樣的傳播手段和宣傳平臺,為法治人物走出法律圈、融入百姓圈提供了突破口和機會窗。以四川為例,近年來,四川檢察機關秉持「內聚人心、外樹形象」的思路,通過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有效疊加,加大對檢察優秀人物的關注、宣傳和培樹力度,以新方式、新載體、新效果,讓檢察人物綻放專業之美。

新方式,就是廣借力量織就檢察先進人物成長的搖籃。包括活動廣覆蓋,以大型宣傳評選發現優秀檢察人物;媒體全融合,多角度展現檢察人物專業品質;形式貼人性,以網絡互動增強檢察人物的親和力。新載體,就是層層提煉檢察先進人物的獨特內質。包括採訪推進深度,刻畫檢察人物的獨特之品;宣傳提升高度,彰顯檢察人物的英雄之氣;文學增加厚度,提煉檢察人物的精神之魂。新效果,就是抓好後續報導使檢察先進人物常駐人心。包括加強追蹤宣傳,讓檢察英模的事跡更加真實可感;做好重點宣傳,讓檢察英模的影響力持續深入;搞好特殊宣傳,讓檢察英模的精神長存常新。

檢察日報社黨委副書記、副總編輯王守泉

做研討總結

專家講座

研討會之後,一場文化盛宴繼續展開。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張清華,為與會人員講授「展現人物專業精神和專業之美」課程。

張清華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

編輯丨肖玲燕 設計丨劉巖

記者丨陳錄寧

攝影丨劉躍

歡迎訂閱2021年《方圓》

原標題:《有矛盾、有衝突、有細節、有意義……怎樣挖掘法治人物背後鮮活的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書寫一個故事,是不是一定要有矛盾衝突?
    作文老師們把矛盾衝突作為故事的標配(開頭+結尾+矛盾衝突)加以強調,似乎把故事定性為討好觀眾(讀者)。這樣太刻板,也太沒誠意了。那麼,到底什麼是矛盾衝突?故事是不是必須有矛盾衝突?古人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我們可以理解的是,故事既然是絕不憑空說教的生活畫卷,那麼展示這幅畫卷(講故事)就是要花時間的。
  • 馬民虎:國家網絡空間「法治路線圖」需處理好的五大矛盾
    剛剛召開的四中全會,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審時度勢、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改革發展的戰略定力,又要敏銳把握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以釘釘子精神,繼續做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工作。為此,我們必須梳理國家網絡空間立法需要處理好的主要矛盾,並具體化、路徑化網絡空間「法治路線圖」。
  • 細節,讓人物鮮活起來——「劉春文微格作文訓練指導」課堂實錄
    有什麼好辦法呢?二、入格——規範訓練師:教材是很好的範本,是我們寫作借鑑的範本。今天老師帶領大家走進的是《細節,讓人物鮮活起來——八下第一單元微格作文訓練指導》,本單元所選的課文,有的是回憶錄,有的是傳記,講述的是作者一段難忘的人生歷程,它們會讓我們體悟到人生奮鬥的意義,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與溫情。
  • 運用細節凸顯人物報導的表現力
    具體來說,「核心場景」主要特點有:一是要綜合表現,不要平鋪直敘;二是要凸顯人物的性格特點。只有用鮮活的文字表現出人物栩栩如生的性格特點的細節,才能稱為「核心場景」。這樣的細節,才能形成一種空間、一種氛圍、一種場域、一種獨特的氣質,由此支撐起整篇稿件,點亮人物形象。
  • 《奧賽羅》悲劇人物背後有什麼現實意義?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才能深刻體會《奧賽羅》中各個人物鮮活的性格特點,所用的語言之精妙,如何相互作用於人物,怎樣被情節推動一步一步走向悲劇...揣摩伊莉莎白時代下的悲劇人物——《奧賽羅》莎翁筆下的悲劇通常由當時的社會時代背景和人物自身性格的局限性所釀造,筆下的主人公從來都不是完美的,但絕對有高貴的品格,這樣才能對比體現出最後的痛苦與悲愴,極具有現實意義。
  • 從鮮活人物中挖掘宏大命題
    這些創作,一方面繼承自魯劇的創作傳統,以豐厚的地域文化和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為底蘊,在選題上幾乎涵蓋了中國100多年來的每一個重要歷史轉折時期的百姓生活,用《闖關東》《生死線》《戰長沙》《北平無戰事》《知青》《父母愛情》《溫州一家人》等十餘部作品,最大限度地再現了一個世紀的集體回憶,打通了歷史、現實和未來的內在精神聯繫;一方面有對於新時期新形勢之下電視劇選題的思考,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和多元、多變的新時代生活
  • 文化與心理對話:《衝突背後的衝突》你所不了解的精神世界
    文化與心理對話:《衝突背後的衝突》你所不了解的精神世界 博採眾長匠心具,書韻飄香詩意濃。2020年10月11日,由終南心理和陝西省人民醫院心理科聯合主辦的「文化與心理對話:『成為自我』暨《衝突背後的衝突》新書首發儀式」在西安西高新創客街區喜馬拉雅萬物聲進行。西安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孫維擔任本次活動主持。
  • 初讀《衝突背後的衝突》
    看張天布的《衝突背後的衝突》這本書,剛看了序言和第一章。通過看書,才明白自體、客體、孩子-父親-母親三角關係都屬於精神分析領域。對於精神分析自成一體的話術,我覺得對我來說還是挺不好理解的,但是有時候也會有一種可以言說的喜悅。就是通過某種關係模型的分析,能夠描繪出人的某種思維和行為模式。但是,這本書似乎是想用俄狄浦斯三角關係,解釋普遍的人的內心的衝突與複雜關係,我覺得還是有些局限的。前幾天在頭腦中思考著,人的被塑造與自我塑造的過程。
  • 講述你所不了解的精神世界,《衝突背後的衝突》新書首發式舉行
    10月11日,由終南心理和陝西省人民醫院心理科聯合主辦的「文化與心理對話:『成為自我』暨《衝突背後的衝突》新書首發儀式」在西安西高新創客街區喜馬拉雅萬物聲進行,西安廣播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孫維擔任本次活動主持。
  • 法治天下 | 夜晚出租屋中,女孩遭遇怪異搶劫,身邊人變成劫匪,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恩怨糾葛?
    民警接到報警後,根據現場的勘查和小謝的回憶的案發細節,認為小謝的男朋友杜高陽有高度嫌疑身邊人變成劫匪,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恩怨糾葛?今日19:30《法治天下》為您講述《親密的劫匪》。看法官以案說法講述審理故事看調與判結合盡顯司法為民看情理法交融展示東方智慧盡在《法治天下
  • 兩種有意義的人生態度,你是哪種?
    科學欲將這矛盾創新的宇宙也化作有秩序、有法律、有禮教的大結構,像我們理想的人類社會一樣,然後我們更覺安然。然而人類史上向來就有一些不安分的詩人、藝術家、先知、哲學家等,偏要化腐朽為神奇、在平凡中驚異,在人生的喜劇裡發現悲劇,在和諧的秩序裡指出矛盾,或者以超脫的態度守著一種「幽默」。
  • 怎樣畫線框圖才有意義
    遇到這種情況,設計師可以嘗試主動解釋為什麼要畫線框圖、它對我們的產品有什麼好處、怎樣節省開發成本?三、為什麼要畫線框圖?1. 幫助團隊確認工作內容線框圖允許設計師用可視化的方式快速創建產品原型,並向團隊展示哪裡需要修訂,界面有哪些,上面有什么元素和控制項,它們是怎麼交互的。
  • 羅傑·拜倫:每一個細節都應該有用途、有意義
    因為我已經拍了五十年的照片,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垃圾照片產生,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大家也不知道要拿它們幹什麼,就只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對我來說,質量要遠勝於數量。日報:也就是說你必須要有一個特殊的場景,而不是隨手拍下什麼?拜倫:對。我二三十歲的時候曾經專門為某雜誌拍過一陣子街頭攝影,每天拿著相機到處亂晃,根本無法集中精力來做任何事。
  • 淺談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一、法治思維方式在改革、發展與穩定關係中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這一全新論述,從價值觀和方法論的高度,提出了改革、發展與穩定難題的破解之道。  (一)法治思維是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
  • 好的產品故事應該有怎樣的結構?
    好的產品故事應該有怎樣的結構?首先要有目標受眾。了解產品的受眾,產品的受眾也是故事的受眾。人物採取的行動行動的產生的後果危機下的抉擇高潮結果根據你自己的產品的特點,(衝突)張瑞敏卻說:如果把這76臺冰箱處理了,那麼你們就仍然會生產有質量問題的冰箱,我們堅決不能允許有質量問題的冰箱流向市場。說完,他親自掄起大錘砸了第一個冰箱。這件事情給職工們很大的震撼,然後由此海爾誕生了一條產品理念,那就是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高潮)從此海爾冰箱等於質量優質的代表。
  • 劉慈欣:科學和倫理是有衝突的
    搜狐文化:我小的時候看一些科幻,科學和倫理之間有時候會有某種衝突,比如克隆、生化武器這一類的。您怎麼看待這種衝突?  劉慈欣:科學和倫理肯定是有衝突的,因為人類的倫理道德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看人類的發展歷史就知道了,它能適應不同的環境。隨著科學的發展、技術的發展,不同的技術環境產生不同的倫理道德。
  • 愛人人恆愛 邊寫邊流淚:《人民日報》兩個先進人物通訊報導何以...
    兩位生動鮮活的人物,通過《人民日報》幾篇人物通訊的動情呈現,震撼了讀者的心靈。先進人物通訊,如同鮮明旗幟,可以回答當下社會追問。 這兩個典型,緊扣人民至上、不忘初心、從嚴治黨的當代中國主題。高尚品格背後的大愛至誠、無私精神背後的黨性本色、36年鑿出一條生命之渠背後的脫貧攻堅,都與時代背景相契合,以小人物為象,與大時代共振,為改革克難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 京華時報:以法治實現「有恆產者有恆心」
    原標題:以法治實現「有恆產者有恆心」   有恆產者有恆心,經濟主體財產權的有效保障和實現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這是中央首次在產權保護領域出臺專門文件。
  • 《衝突背後的衝突》童年的一切,成年後的幸福種子或者衝突的地雷
    千百年來俄狄浦斯一直被視作「命運悲劇人物」的典型代表,心理學上將俄狄浦斯情結稱作「戀母情結」。這些內心經驗的矛盾配對關係,都可能被投射在一個孩子與父親和母親的三角關係中。我們可以藉助三角關係中的象徵內容來探討個人內心複雜的情感經驗。[2]「俄狄浦斯三角」是「俄狄浦斯情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俄狄浦斯情結」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中最重要的主題,討論的是「孩子-父親-母親」之間的關係衝突。
  • 《有愛就有家》熱播 重拾愛與家的溫暖
    強大陣容演繹親情回歸主題《有愛就有家》以一貧一富兩個現代家庭為背景,講述了三代人之間的恩怨、離合、成長及諒解的生活故事。該劇要表現的不單是「家」的深意,更多的是人物內心的成長曆程和感悟,是他們發現和尋找自我的過程。出品人李洪,在接受採訪中表示,張濤從2007年入影視行業擔任製片主任、發行人、製片人、監製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