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如何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回顧我們團隊這些年來的創作,最核心的理念還是從創作的本體出發,不斷適應市場的同時不放棄原有的堅持。這些創作,一方面繼承自魯劇的創作傳統,以豐厚的地域文化和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為底蘊,在選題上幾乎涵蓋了中國100多年來的每一個重要歷史轉折時期的百姓生活,用《闖關東》《生死線》《戰長沙》《北平無戰事》《知青》《父母愛情》《溫州一家人》等十餘部作品,最大限度地再現了一個世紀的集體回憶,打通了歷史、現實和未來的內在精神聯繫;一方面有對於新時期新形勢之下電視劇選題的思考,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和多元、多變的新時代生活,電視劇創作也要不斷尋找更本真、更藝術的書寫和表達。
我們面對每一部作品,都有著一以貫之的原則,《閩寧鎮》的創作周期雖然比較短,但是仍然把一半的時間,都用在了尋找方向、打磨大綱上。主創團隊用了很多時間進行調研、採訪,跟福建和寧夏的幹部、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從商人員、村民們對話,不斷受到心靈的衝擊,這些親歷者、受益者的群體記憶和個人經歷太鮮活了,讓我們越來越深刻地理解了閩寧鎮這個選題的合理性、實踐性、發展性,在創作中把共情做到了極致。就是這些堅韌不拔的人民,讓整個移民工程、扶貧工程得以實現,這就是我們找到的宏大命題和落地創作的交集點,站在土地上,身處人民中間,力量會自然迸發。我們的劇就是從個體的成長和經歷入手,展現「閩寧模式」的發展,調動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共情,講述希望和發展這個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永恆命題。我們希望把平民視角、國家敘事、國際表達整合在這部劇裡,把閩寧鎮這個題材的現實意義發揮到最大化。作為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文藝工作者,我們更應當勇於承擔起記錄歷史、反映時代、傳播文明的重任。
(作者:侯鴻亮,系製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