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下午,由世界經合組織發起的PISA2018測試結果公布:在參與測試的79個國家和地區中,由中國的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組成的B-S-J-Z(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以高分奪得閱讀、數學、科學素養三項第一!!!
PISA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何這屆學生如此優秀,3項測試均排名第一?
在分析結果之前,我們先來講一講PISA是什麼。PISA是一種測試,一種評估,評估15歲學生的素養,每三年進行一次。在各國教育系統中,15周歲學生基本處於初三或高一階段,因此,PISA成為各國衡量基礎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窗口。
2018年的全球測評包括兩小時的電腦考試和35分鐘的背景問卷調查。
2018年評估領域
有人曾將PISA喻為「教育界的世界盃」競賽,中國孩子「奪冠」自然值得慶賀!
但有網友表示細讀了評估報告後表示:這是我們的孩子用全世界最長學習時間換來的「勝利」,抱歉我笑不出來!
為什麼會有這種觀點?這種看法合理嗎?一起來看測試報告結果:
一、我國四省市學生閱讀、數學、科學三項關鍵能力素養均居參測國家(地區)第一。
學生在閱讀、數學、科學三項關鍵能力素養上的平均成績分別為555分、591分、590分,在參測國家(地區)中均排名第一。我國四省市學生基本素養達標率為參測國家(地區)第一,高水平學生數量總數居於前列。其中: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基本素養達標率方面,我國四省市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上的能力表現達到基礎水平及以上的比例分別為94.8%、97.6%和97.9%,在參測國家(地區)中均排名第一。
單項素養高水平學生總數方面,參測國家(地區)數學素養達到高水平的學生,21.7%來自我國四省市,排名第一;參測國家(地區)閱讀素養達到高水平的學生,13.4%來自我國四省市,排名第二;參測國家(地區)科學素養達到高水平的學生,22.3%來自我國四省市,排名第二。
綜合素養高水平學生總數方面,PISA將3個領域素養表現均達到高水平的學生定義為全面發展的學生。我國四省市全面發展學生佔參測國家(地區)全面發展學生的比例為25.2%,排名第一。
二、我國四省市教育公平成效顯著,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城鄉在硬體公平上有所改善,但存在鄉鎮師資力量薄弱、城鄉教師教學技能差異大等問題。
硬體配置較充分,我國四省市學校硬體短缺指數為-0.27,硬體短缺程度低於63個參測國家(地區)。其中,城市學校為-0.35,鄉鎮學校為-0.20。
鄉鎮師資短缺問題較為嚴重,我國四省市師資短缺指數為0.75,高於OECD平均水平,在參測國家(地區)中排第3位。其中,城市學校為0.44,鄉鎮學校為0.98(指數為1是非常短缺)。
城鄉教師教學技能差異大,校際不均衡發展問題依然存在。我國四省市閱讀領域學生素養的校際差異比為42.0%,按照差異比從大到小排列,在參測國家(地區)中排第16位,屬教育質量高但校際差異大的區域。
三、教師教學方法較先進。
因材施教方面(適應性教學),我國四省市教師擅長使用適應性教學策略,適應性教學指數為0.38,在參測國家(地區)中排第4位。
教師支持學生方面,我國四省市95%以上的學生感受到老師給予支持,教師支持指數為0.36,在閱讀素養高分國家(地區)中處於較高的水平。
四、學生愛好閱讀。
閱讀興趣方面,我國四省市學生是參測國家(地區)中最喜愛閱讀的學生,閱讀興趣指數達0.97,排第1位。
閱讀範圍方面,我國四省市學生閱讀範圍廣,學生普遍涉獵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24.8%的學生每月多次閱讀兩種類型的讀物,19.2%的學生每月多次閱讀三種類型的讀物。
五、學生學習時間較長。
我國四省市學生平均校內課堂學習時間為31.8小時/周,按照學習時間長短排序,在參測國家(地區)中排第4位。
單項學習時間方面,我國四省市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上的平均學習時間分別為4.6小時/周、5.0小時/周、5.5小時/周,在參測國家(地區)中分別排第7位、第8位和第3位。
三項總學習時間方面,我國四省市學生閱讀、數學、科學三項上的學習時間較長,三項課時佔總課時數的47.6%,在參測國家(地區)中排第17位。
六、學生總體學習效率不高,學生幸福感偏低。
我國四省市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的學習效率分別為119.8分/小時、118.0分/小時、107.7分/小時,在參測國家(地區)中排名靠後,分列第44位、第46位、第54位。我國四省市學生的學校歸屬感指數為-0.19,滿意度平均分為6.64分,在參測國家(地區)中分別排第51位和第61位。
七、家長高度重視學生教育,學生家庭教育資源有保障,情感支持待提高。
家庭教育資源方面,我國四省市家庭教育資源指數為0.15,在參測國家(地區)中排第18位,超過了一些與我國四省市家庭經濟水平相當、或更高的國家(地區)。但我國四省市學生平均家庭經濟社會文化地位指數(ESCS)僅為-0.67,家庭經濟水平整體偏低,表明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非常高。
家長情感支持方面,我國四省市家長情感支持指數為-0.02,在參測國家(地區)中處於中等水平。
排名第一的背後,是高強度學習的辛酸
PISA報告顯示,雖然在PISA各項測試中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績,但中國學生的每周平均學習時長高達57小時。
這意味著,中國學生們每天投入8個多小時在學習上,每周7天不間斷,簡直是上班「996」的強度啊!這比同樣以高強度、高壓力著稱的新加坡和韓國每周還要多投入了5個多小時。
芬蘭、愛沙尼亞(位於上圖左上角舒適區)也排名前列,但其學習負擔明顯更小。芬蘭學生每周學習時長約36個小時,比中國學生少20多個小時;愛沙尼亞每周學習時長約43小時,比中國學生少10多個小時。
重回「第一」的背後,是不服輸的態度
2009年,我國首次參加PISA測試,上海作為代表一舉拿下三項第一的好成績,並在2012年的第二次PISA測試中再度三項奪魁,這震驚了教育界,引起了世界對中國基礎教育的高度關注。
但在2015年的測試中,由北京、上海、江蘇以及廣東(B-S-J-G,China)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僅取得了第10名,其中閱讀得分更是滑落到了第27位,引起一片譁然。
今年,我國重回「第一」的位置,但參與PISA測試的省份發生了變化,廣東替換成了浙江。
此外,在最新發布的報告《PISA 2018 Results:WHAT STUDENTS KNOW AND CAN DO(VOLUME I)》中,「你在PISA測試中付出了多少努力」一題也揭示了中國學生對PISA測評的重視程度及為之付出的努力。
中國學生在「PISA測試中付出了多少努力」一題中平均分數最高——9分。這說明了北京、上海、江蘇以及浙江(B-S-J-Z,China)參加測評的學生非常重視這場測試並全力以赴。好成績和我們不服輸、必爭第一的心態有關。
最後的話:
PISA測試的結果不是榮譽,也不是獎項,只是各國近年來的教育情況客觀分析,這個分析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國在這場測試中重回第一,結果值得慶祝。
但興奮之餘,我們必須明白,中國的基礎教育,全國範圍的教育,還任重道遠。
向世界各國取長補短,並向國內其他地區推廣現有的教育經驗,才是我們參與PISA的目的和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