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叫「高纖」果凍,但是吃完以後才發現裡面沒有纖維。日前,成都市民李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怪事。
「高纖」果凍忽悠人「我就是衝著『高纖』二字去買的,結果吃完後一看包裝,壓根就沒有纖維!這不明擺著忽悠人嘛!」李先生表示,7月18日他在成都百佳超市富臨分店購買了蠟筆小新(福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袋蠟筆小新果凍,後來發現其中的高纖果凍既沒有標明高纖的含量,配料表上也沒有高纖的物質。「高纖應當是含量很高的膳食纖維。」李先生認為,產品既然標明「高纖」二字,就應該含有膳食纖維。
「高纖」只是商品名稱?
那麼,究竟什麼是「高纖」果凍?8月2日,記者在蠟筆小新(福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的網頁上看到,該公司對「高纖」果凍有如下介紹:「以15g各種果味型為主,其可溶性固形物達15%以上。產品形式多樣化,是與軟糖相似的一種普通大眾化產品,部分產品添加營養強化劑(如:雙岐因子),有助人體身體健康改善腸道有益菌生長。」至於「高纖」果凍的概念,網頁內容中卻並沒有涉及。
而蠟筆小新(福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在7月22日的一份公開聲明中表示,「高纖果凍」是該公司果凍產品名稱之一,公司在1997年成立的時候開始就使用「高纖果凍」作為該產品的產品名稱。
隨後,記者撥通了該公司技術總監助理鄭小姐的手機。「這款產品裡面不含纖維,『高纖』果凍只是產品的名稱。」鄭小姐告訴記者,這款果凍屬於果味型果凍,裡面沒有任何營養成分,因此不用將其標註出來。「那究竟什麼是高纖果凍?」記者問。「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界定,這是企業根據產品發展需要提出的概念。」鄭小姐表示。
據了解,強制性國家標準《果凍》(GB19833-2005)中按照原料分類,將果凍分為果味型、果汁型、果肉型等,將果味型果凍界定為「果汁含量低於15%的產品」,並沒有對「高纖」果凍作出明確的規範。
「高纖」屬擦邊球既然沒有纖維,又為何叫「高纖」?「我們在原料裡面添加了諸如卡拉膠等物質,卡拉膠裡含有部分纖維,具有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基本特性。」鄭小姐對記者說,由於其含量很少,根本達不到可以標註的標準,並且國家標準沒有強制要求,就沒有標識出來。「當時設計名稱時欠缺考慮。」鄭小姐坦承,產品名稱確實存在欠妥之處,她將向公司高層匯報,以便儘快妥善處理此事。
蠟筆小新(福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在公開表態時認為,「高纖」名稱符合GB7718《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中5.1.1(食品名稱)的5.1.1.2條款規定。而記者注意到,GB7718《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中5.1.1(食品名稱)的5.1.1.2條款規定:可以標識「新創名稱」、「奇特名稱」、「音譯名稱」等,但應在所示名稱的鄰近部位標識另一個名稱或等效名稱。而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第五條則規定,營養成分表中可以標識的營養成分為水分、營養素和膳食纖維等。「這是廠家打擦邊球的做法。」成都市衛生局均衡營養進社區專家組成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教授李健告訴記者,這是利用商標名字的隱射和寓意,造成消費者的聯想,涉嫌違反《商標法》。
「果汁和果肉製成的果凍,保留了原料中的大部分營養物質,如礦物質、可溶性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等,但在生產加工中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失。」他提醒消費者,「少量食用果凍對身體影響不大,但不要過分關注廠家宣傳的各類健康概念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