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10天感染沙門氏菌,並發敗血症,疑是家長餵奶未洗手惹禍

2020-11-01 兒科醫生王志新


家長注意!這個月臺灣林口長庚醫院收治3名1歲以下,因嚴重沙門氏菌腸炎而住院的病例,其中,年紀最小僅出生10天,並出現了壞死性腸炎、腸穿孔、腹膜炎以及敗血症等併發症,性命垂危。沙門氏菌較多的地在豬肉、雞肉等未煮的肉品被檢驗出來,家長給嬰兒餵奶前一定要徹底洗手。

沙門氏菌腸炎常常發生在夏天,對於臺灣而言,每年7月到10月是沙門氏菌感染的高發季節,通常是因為生食或吃了未煮熟受汙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起,大都表現為急性腸胃發炎。 5歲以下幼兒是易感,尤其是1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

一般病患感染後,6至72小時會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頭痛、腹部絞痛和腹瀉等症狀,有時糞便會帶有黏液和血絲,一般健康成人和年齡較大兒童發生沙門氏菌腸炎大多會自行痊癒。

但若是嬰幼兒、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則可能產生如敗血症、肺炎、骨髓炎、腦膜炎或是腸穿孔等,未及時救治恐有生命危險。

研究發現,雞、鴨等家是沙門氏菌的主要宿主之一,沙門氏菌更常在豬肉、雞肉等未經烹煮的肉品上檢出,再由這些肉品直接或間接造成一般人的感染。

不過,嬰幼兒主要營養來源是母乳或配方奶,因此臺灣的研究團隊推估可能的原因是家長處理肉品後沒有徹底清潔雙手,或是處理肉類和水果蔬菜類的砧板和刀具沒有分開使用,造成其他食材和廚房環境汙染,因此用了帶菌的手或者在帶菌的環境下調製配方奶,或是準備副食品給幼童吃,就有可能沾上沙門氏菌,導致嬰幼兒得到沙門氏菌感染。

因此為了預防幼兒得到沙門氏菌感染,家長要加強洗手,尤其是烹調食物與用餐前,包含餵食嬰幼兒前;購買肉品回家應立即處理,並以適度溫度保存;砧板刀具應區分生熟食外,也要區分肉品與蔬果類專用;雞蛋、肉品應徹底煮熟後再食用,避免使用未消毒或未煮過的水源如井水或礦泉水等;嬰幼兒若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徵應儘速就醫。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生不滿10天感染沙門氏菌,不是奶粉惹的禍,而是媽媽沒洗手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兒科醫生聊天時,她說最近接診了好幾個感染沙門氏菌的嬰兒,都不是奶粉引起的,而是因為媽媽缺乏育兒經驗導致的。案例一在她接診的3個寶寶中,有一個新生兒剛出生10天就感染了沙門氏菌,病情還非常嚴重。
  • 寶寶剛出生10天感染沙門氏菌,不是奶粉惹的禍,而是媽媽沒洗手
    一提起沙門氏菌,有寶寶的媽媽都會大驚失色,肯定會認為是哪家奶粉又出了質量問題。其實,沙門氏菌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菌,廣泛地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兒科醫生聊天時,她說最近接診了好幾個感染沙門氏菌的嬰兒,都不是奶粉引起的,而是因為媽媽缺乏育兒經驗導致的。
  • 夏季如何避免沙門氏菌感染
    夏季如何避免沙門氏菌感染  王磊  近期,美國發生沙門氏菌感染事件。分布在40多個州的1500餘人感染了這種細菌並出現發熱、腹瀉、腸絞痛等症狀。沙門氏菌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菌種,我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有70%到80%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那麼究竟什麼是沙門氏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避免和預防被這種細菌感染呢?
  • 當心沙門氏菌腸炎!
    一般父母大概都知道沙門氏菌感染會讓寶寶腸胃腹瀉,但若是沙門氏菌感染在剛出生不久小於三個月大的寶寶,因為寶寶的免疫力較低,吃到含有沙門氏桿菌的食品或是奶粉,除了血便外,還可能會並發脫水、休克,甚至是敗血症。2、血便一定是細菌性腸炎嗎?
  • 深圳家長注意!一幼兒園師生感染沙門氏菌,保護孩子要這樣做
    隨著新學期的開始,學校師生都已經陸續返校,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又成為各位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官網截圖 這起幼兒園沙門氏菌感染事件,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沙門氏菌是什麼」「如何避免感染沙門氏菌」?
  • 每年超1億人感染沙門氏菌 它有何危害
    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細菌,而沙門氏菌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那麼你了解沙門氏菌嗎?你知道它是如何傳播的嗎?  全球每年有超過1億人感染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Salmonella)是一類親緣關係很近的細菌的總稱,分類學中叫屬,沙門氏菌屬。1885年,一個叫沙門(Salmon)的人在一場豬霍亂中發現了這類細菌。
  • 造成48人食物中毒,嚴重時可致死的沙門氏菌感染該如何預防?
    造成48人食物中毒,嚴重時可致死的沙門氏菌感染該如何預防?沙門氏菌也可以通過糞口途徑發生人傳人,例如接觸、照顧沙門氏菌病患者後未做好清潔致使被感染。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接觸被感染沙門氏菌的動物(包括寵物),人類也會發病,但被沙門氏菌感染的動物本身卻往往不會出現疾病症狀。04感染沙門氏菌有哪些症狀?
  • 美國沙門氏菌感染者達100人 疑因食用某品牌麥片
    摘要:據美國CNN網站消息,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周四(12日)表示,又有27人因感染沙門氏菌病而生病。此次疫情直到6月才公布,但自3月份以來,感染人數已增加到100人。
  • 「關注」了解沙門氏菌,防止「病從口入」!
    11月13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報告1起一般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珠海報告的一起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發病48例,無死亡。了解沙門氏菌,防止「病從口入」沙門氏菌病是最常見的食源性疾病之一,在我國細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門氏菌引起。
  • 感染沙門氏菌該怎麼辦?一圖教你如何預防
    原標題:感染沙門氏菌該怎麼辦?一圖教你如何預防深圳商報2019年09月30日訊 近段時間以來,國內部分地區發生了兒童因食用了不規範操作的食物感染腸炎沙門氏菌的病例,引發了家長的擔憂,沙門氏菌究竟為何物,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和預防呢?
  • 英18歲女孩感染敗血症 心臟驟停兩次
    英國每年大約有12.3萬例敗血症,約有3.7萬人死於這種疾病。那些免疫力低下、遭受嚴重疾病或創傷,以及剛剛做過手術的人更容易被感染。那麼你知道如何預防敗血症嗎?  英18歲女孩感染敗血症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2日報導,近日,英國一位來自什羅普郡的18歲女孩正靠著呼吸機維持生命,此前她以為自己只是得了感冒,誰料到竟是致命的敗血症
  • 寶寶兩個月大遊泳染敗血症 嬰兒遊泳小心細菌感染
    (資料圖片)  兩個月大的寶寶因遊泳染敗血症引關注  嬰兒遊泳須小心細菌感染  如今,嬰兒遊泳已經成為嬰兒時尚運動之一。很多孩子剛出生不久,父母就帶著孩子去體驗這項寶寶保健運動。南寧市民梁女士說:「聽說嬰兒遊泳對孩子的身體和智力開發都有好處,從寶寶三個月大開始,我每周至少帶他去遊泳一次。」
  • 冰箱裡的東西還在隨便放嗎,每年超1億人感染它,小心沙門氏菌
    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細菌,而沙門氏菌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那麼你知道嗎?全球每年超1億人感染沙門氏菌,其中大多數人會在短期內自行恢復,但也有大約15.5萬人會死亡。所以,今天我們特地給大家介紹一下沙門氏菌。沙門氏菌是誰?
  • 新生兒敗血症,時刻威脅著孩子的生命,還請為孩子的健康之路點燈
    導語:我國一項針對新生兒疾病病種的較大規模調查指出新生兒敗血症的發病率約為5%,病死率在發展中國家為30%~50%,而發達國家發病率約為2%,死亡率在10%~20%。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自身基礎情況差,各臟器功能發育不完善,免疫系統不成熟,抵抗力差,住院時間相對較長,佔敗血症發病人群多數。
  • 成都一幼兒園34名師生發熱腹瀉,沙門氏菌感染會危及生命嗎?
    經臨床診斷,30名幼兒中,11人上呼吸道感染,4人扁桃體炎,5人急性胃腸炎,2人腹瀉待診,2人細菌感染,6人未就診;4名教師中,1人細菌感染,3人上呼吸道感染。有家長表示,自己是在9月2日下午接到園方電話,說孩子發燒了,讓家長接回家。剛開始以為是個案,就沒在意。
  • 解釋為什麼洋蔥等植物會引起美國沙門氏菌疫情
    沙門氏菌病是指由各種類型沙門氏菌所引起的對人類、家畜以及野生禽獸不同形式的總稱。感染沙門氏菌的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汙染食品,可使人發生食物中毒。據統計在世界各國的種類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國內陸地區也以沙門氏菌為首位。
  • 成都金蘋果幼稚園道歉的背後,嫌犯「沙門氏菌」到底什麼來頭?
    據一名家長向澎湃新聞介紹,他家孩子今年才2兩歲多,9月1日開學,9月2日晚上8點左右,他家孩子開始發燒,第二天出現了拉肚子的症狀。 9月5日,針對網傳「金蘋果龍灣半島幼稚園十名幼童出現發燒腹瀉症狀,疑與食物有關」一事,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發布通報。
  • 美國、加拿大暴發沙門氏菌感染,它是導致腹瀉的重要元兇!
    WHO 日前,美國和加拿大暴發沙門氏菌感染。而在很多西方國家,由於飲食習慣等原因,蔬菜等食物引起的感染亦十分嚴重。同時,它也可以從動物(貓、狗、鳥等寵物和烏龜等爬行類動物)身上傳播給人。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也可通過糞口途徑進行。 而食源性疾病造成的負擔是巨大的:每年幾乎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患病,損失3300萬個健康的生命年。
  • 臺灣增2例新生兒感染腸病毒 官方稽查月子中心
    中新網6月13日電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腸病毒就診人次持續攀升,上周新增2例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其中1例死亡,使得今年已累積6例新生兒腸病毒併發重症,有2例死亡。
  • 龍鳳胎入住廣西一月子會所被感染,診斷為新生兒敗血症,法院判決來了
    事件:入住月子會所 兩嬰兒被感染3月14日下午,陳女士對記者說,2018年5月29日,她與南寧愛寶貝母嬰月子會所江景店籤訂協議書,委託該會所為她提供全面的母嬰護理服務。之後,她全款支付30天的月子護理套餐費,預定「8909」號產後康復住房。▲南寧愛寶貝母嬰月子會所江景店位於江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