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高校出臺誤人子弟14條標準 教師稱壓力太大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本報訊(記者何輝通訊員朱建華王偉)很多人經常會說「誤人子弟」,但究竟哪些行為屬於「誤人子弟」呢?昨日,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出臺教師「誤人子弟」的14條評判標準,在全校教師中引發熱議。

三次「觸規」將被解聘

這14條「誤人子弟」評判標準,涉及教學的方方面面。如諷刺、挖苦學生,上課照本宣科、整堂課以放錄像代替教學、批改作業寫一個「閱」字了事、教學內容陳舊、對實驗過程不熟悉、指導實習不認真、教學出現常識性錯誤等,凡是涉及一條,均會被認為「誤人子弟」。

該校規定,教師一學年出現一次「誤人子弟」行為,期末考核降一檔,並由學院領導談話一次;出現兩次,期末考核降兩檔,並由教務處談話一次;出現三次,期末考核「一票否決」,或調離教學崗位,或者校方與其解除勞動聘用合同。

「當老師越來越難了」

該校此次教師「誤人子弟」14條評判標準的出臺,讓全校近千名教師也再次感到「獨立學院的門檻越來越高、在獨立學院當老師也越來越難」。

該校教務處副處長王淑華介紹,制定這個評判標準前,曾想向省內外的高校借鑑一下,但整個國內高校都沒有這方面現成的標準可以參考。

王淑華稱,教師可以把「14條」評判標準作為教學警示,但也不必太過於放在心上,校方對任何教師「誤人子弟」行為的認定,都會非常嚴肅和認真,都會經過慎重的調查和研究,不會輕易下結論。

「14條」規定引發熱議

昨日下午,中南分校工會組織16位教師對校方出臺的「誤人子弟」14條等進行了討論,現場氣氛甚是熱烈。不少教師在持贊成態度的同時,也都稱「這讓自己感到壓力很大」。

文法學院的張老師稱,「看到這14條後,我一直對照自己是否『誤人子弟』。對自己而言,儘管出現誤人子弟的概率只有萬分之一,但一旦出現,學校的處理則過於嚴厲」。

「14條的出臺,讓自己的壓力非常大」,一青年教師稱。也有老教師說,「如果自己講了一輩子課,最後在中南分校成了『誤人子弟』的教師,將顏面喪盡。」(本文來源:長江商報)

相關焦點

  • 日本留過學的大學教師用低俗圖文講授日語被罰,網友:誤人子弟
    日前,教育部曝光違反教師職業道德十大典型問題,其中,三峽大學日語教研室主任郎某某利用低俗、不雅的文字講授,影響惡劣。 資料顯示,2020年9月,郎某某利用低俗、下流的圖文在學校講授日語課程,影響惡劣。郎某某的行為違反了《新時期高校教師職業十大行為準則》第三條規定。
  • 弘揚「告密文化」是誤人子弟
    弘揚「告密文化」是誤人子弟 2008年12月05日 14:34 來源:瀋陽晚報 發表評論 背景閱讀:湖北大學某班級男女學生「人盯人」計劃引爭議  在封建社會,統治者鼓勵人與人之間互相告發
  • 武漢大學教師聘任改革「非升即走」熱議背後
    該網帖稱:「2018年是武漢大學在2015年推出所謂『3+3』聘期制教師制度的第一個考核期,結果在第一個3年工作考核期後,網絡曝光只有4人通過評審,進入武漢大學的正式教師編制,而沒有通過考核的特聘副研究員等則面臨沒有薪水的失業狀態。」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來到武漢大學,對此進行了調查。
  • 教育部警告的3個大學專業,高校紛紛撤銷,不要再被誤人子弟
    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唯盡知己之所短而後能取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長而後能收人之長。——魏源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都是逐漸上漲,很多人都明白了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參加高考的人數越來越多,高校也是不斷地擴招,有些高校為了更好的擴大,就引進了一些不入流的專業,聽上去非常高大上,其實畢業並沒有什麼用武之地,這三個專業已經被教育部警告,很多高校已經陸續撤銷,現在知道還不晚!
  • 一個教師五個娃 紮根偏僻村小 「絕不誤人子弟」是他的一生信條
    子承父業紮根鄉村「絕不誤人子弟」成為信條2001年,張永康成為一名鄉村教師。他的職業選擇,來自做了一輩子鄉村教師的父親。「當時本以為會被分配到鎮上做後勤,或者去當個司機。」父親出言點醒:「當教師最不能做的就是誤人子弟,都是辛苦掙錢交學費,必須對得起孩子和家長。」「絕不誤人子弟」的信念,也從此深深印刻在張永康腦海中。拼音讀不準,張永康乾脆把自己變成學生。晚上,預習第二天的漢語拼音授課內容;第二天,提前一個小時左右來到學校,讓老教師逐一糾正發音和聲調。發音正確了,舌頭熟練了,張永康才來到教室教課。「幹一行,就要幹好,決不能糊弄。」
  • 一個教師五個娃 紮根偏僻村小「絕不誤人子弟」是他的一生信條
    子承父業紮根鄉村「絕不誤人子弟」成為信條2001年,張永康成為一名鄉村教師。他的職業選擇,來自做了一輩子鄉村教師的父親。「當時本以為會被分配到鎮上做後勤,或者去當個司機。」2000年,張永康從部隊退伍後,對未來的規劃充滿期待。
  • 教育部人社部出臺監管辦法 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
    教育部人社部出臺監管辦法 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 2017-11-14 02:06:08來源:新京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羨 2017年11月14日 02:06
  • 詩詞配菜名網絡熱傳 評論稱胡亂篡改誤人子弟
    詩詞配菜名網絡熱傳 評論稱胡亂篡改誤人子弟   皇城根下的夢想  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加入古詩詞元素的菜譜無形中幫古代詩歌完成了一種正向的「炒作」,讓很多平時很少接觸詩歌的人對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甚至在這種熱炒之後,也激發了一些人對古代詩歌的探究,這沒什麼不好。  綠意飄飛  如此「改編」,只是寂寞網民的又一次集體狂歡。
  • 師者|「盲人」教師文軒:背下教材教書,沒有因失明誤人子弟
    「我沒有因為失明而誤人子弟。」文軒說。背下六本教材,「閉眼」教書文軒生於利川農村,因家境貧寒,深知教育方能改變命運和家鄉境況,打小嚮往「傳道授業」的教師職業。1982年,文軒得償所願,從利川師專歷史專業畢業,進入團堡初中成為一名語文教師,隨後又獲得了湖北大學函授本科學位。
  • 「壓力山大」,教師們的心理健康誰人懂?
    中新網9月10日電 (劉大煒 李晗雪)今天,很多人會對老師說「您辛苦了」,而平時我們卻很容易忽略,老師們也有疲倦的時候。在很多人眼中,教師活潑開朗,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隨時傾聽學生家長的困擾,耐心值max;總是正能量滿滿,為學生排憂解難。再加上收入穩定,一年有很多假期,令很多人羨慕。可是,老師們沒有表現出來,不代表他們沒有壓力和疲憊。
  • —高校電子閱覽室變身網吧誤人子弟
    山東經濟管理學院(下稱經管學院)章丘新校區綜合服務樓一樓的「電子閱覽室」真是讓人看不明白。而類似情況在部分高校長清校區也存在著。    「電子閱覽室」的差別    12 月上旬,記者接到經管學院章丘新校區一位學生的電話,稱該校綜合服務樓一樓的「 電子閱覽室」 自 10月30 日開放以來,提供著類似網吧的服務,不但像網吧一樣收費,而且電腦直接接入外網,可以玩多種遊戲、看影視劇、上QQ 等聊天工具。
  • 高校行政崗轉思政教師,這所高校已出臺政策
    來源:每日高教要情11月14日,教育部官網發布《教育部關於<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規定》裡出臺了一些政策,其中一條就是:高等學校可以探索黨政管理幹部轉崗為專職思政課教師,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輔導員參與思政課教學,鼓勵政治素質過硬的相關學科專家轉任思政課教師...可以實行思政課特聘教授、兼職教師制度。
  • 別誤人子弟了
    香港教育界的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也是「集體」辭職的一分子,此前一直對失德的香港教師進行包庇,他在前段時間與香港媒體舉行茶話會時,談到了自己離任後的計劃。葉建源表示,自己在離任以後,想要重新拿起教鞭,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
  • 高校教師非升即走,青椒壓力大?!
    源起於美國的這一制度,在1990年代由清華大學率先引入,其目的在於通過剛性的制度設計鼓勵競爭,以改變我國教師崗位名義上是合同制而事實上所有人都是終身職的面貌。不少高校新教師在進校時不給正式編制,之所以手握編制後而不給,是因為這些高校打破終身教職,採用了非升即走加末位淘汰的教師聘用機制。
  • 王志談回歸主持:站講臺上發怵,怕誤人子弟(圖)
    王志談回歸主持:站講臺上發怵,怕誤人子弟(圖) 2014-07-13 10:04:11  從1994年加盟央視到2008年離開,在央視工作了14年的王志,表示央視是世界上最好的電視主持人學校,「對我有知遇之恩。」  為什麼又回來?因為情懷  6年沒主持過節目,如今為何再度回歸?王志回答這個問題時非常聰明,表示自己曾從記者變成主持人,後來又相繼做過官員和老師,但始終對媒體有一份「情懷」。
  • 中小學生試題頻現坑人陰題被指誤人子弟
    對於崔老師的陰題視頻,有網友表示,拿這種靠偷換概念等手段得到答案的題目讓學生做有點誤人子弟。但也有網友表示,類似崔老師出的陰題只是活躍課堂氣氛使用的遊戲而已,「中國人的創造力不行,就是因為想問題模式化、教條化,你不要看這個老師講的有點二,但確實是教育孩子的好案例」。而記者採訪也發現,對於「陰題」的看法持正反兩種觀點。
  • 幼兒園教師配備標準將出臺 每班至少2名教師
    教育部公布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重點工作方案 將出臺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幼兒園每班至少配倆教師教育部將出臺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研製中職、高校以及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標準。其中,幼兒園教師配備標準擬規定,幼兒園每班至少配備2名專任教師。而教師資格考試改革和定期註冊試點也將進一步擴大。記者上午從教育部正式出臺的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重點工作方案中獲悉上述信息。教育部出臺的方案中強調,將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為此,教育部將出臺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研製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標準。
  • 武漢一高校出臺規定:博士生享受副教授待遇
    中新網武漢5月24日電(劉明楊)「全職博士享受學校副教授基本工資待遇,每月享受培訓補貼1600元,並安排住房一套……」24日,武昌理工學院出臺《關於博士管理的暫行辦法》,對博士教師待遇做出新規定。該校規定,年齡在40歲以下的全職博士教師,若願意同學校籤訂不低於10年的服務期協議,可享受學校副教授基本工資待遇,每月享受培訓補貼1600元,優先安排其作為學科帶頭人及梯隊成員培養,並分十年發放安家費5萬元。該校還表示,符合條件的博士教師還可提供住房一套,可安排其配偶工作,主持省級科研項目或國家級課題的學校給予一定得配套經費,並可提供專門的工作室。
  • 小學數學題目被判錯,標準答案遭質疑,網友:誤人子弟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小學生的作業題肯定都是非常簡單的,即便是老師不用紅筆圈出錯誤,家長也應該一眼就能看出來,但實際上現在小學生的作業難度還真的是被嚴重低估了。前不久,就有一位小學生十以內的數學加法題目,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 媒體:中國青年教師達90萬人 佔高校教師6成以上
    該匿名消息稱,李思涯「學術成果突出,而且教學有方,但聘期將滿,六年晉升無望,面臨解聘,且在向校方申訴數次無果的情況下,被迫出手。」消息還稱,「該事件是高校廣大青椒(青年教師)艱難處境的折射」。  據介紹,我國現有「青椒」90萬人左右,佔全國高校教師總比例60%以上。他們的生存狀態被歸納為「三低」—地位低、職稱低、收入低。當然,這是針對大學教師群體而言,與我等窮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