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告密文化」是誤人子弟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弘揚「告密文化」是誤人子弟


2008年12月05日 14:34 來源:瀋陽晚報

發表評論

背景閱讀:湖北大學某班級男女學生「人盯人」計劃引爭議

  在封建社會,統治者鼓勵人與人之間互相告發,以實現對於百姓和社會的嚴密控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告密文化,深深滲入中國社會的肌體之中。而今雖是公民時代,但湖北大學出現的「小天使計劃」表明,我們的「告密文化」餘毒仍廣。

  告密依舊盛行,學生成了「特工」。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不知道為何總能循環往復,一次又一次地輪番上演。譬如告密文化,斬不斷鏟不絕。

  今天,在人類文化的最高殿堂——高校裡,告密文化依舊不斷上演。

  這不,湖北大學最近搞出了個「小天使計劃」,該校07數學2班出臺規定,每名學生都會有一名「神秘同學」,在暗中盯自己的一言一行。據悉,此活動開展以來,效果良好,遲到的同學沒有了,提前到教室自習的人大大增加了。

  「小天使計劃」之下,學生似乎都生活在一座無形的監獄之中。也就是說,局子倒是沒進,但學生走在校園、睡在宿舍就已經被人監視,處處有人掣肘。

  在這種人盯人的監控之下,一個學生在另外一個學生面前,似乎成了「嫌疑犯」。學生之間不再信任,當然,還有學生對老師和學校的敵視。學生盯學生,成本低廉,又能讓學生不遲到,學習上進,看起來很美。這是因為,「小天使計劃」能使人人自危。所以,才有了如此「好效果」,學生相互不能信任,也就談不上任何友情,合作也就不可能,於是老師、學校的「管理」目的達到了,並且「無為而治」。

  更嚴重的是,告密盛行,可能會有人為了私利,百依百順,賣友求榮,歷史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此說來,「小天使計劃」幾近「魔鬼計劃」,讓學生都成為冷血的動物,沒有感情,沒有信任,沒有友誼,有的只是懷疑和怨恨。

  不過,我也相信,有的老師是出於好意,或者無意識。我們有數千年的告密文化,還有「文化大革命」,親人、朋友、同事之間的互相揭發,反目成仇,違逆人倫。很多人經歷過這段歷史,自然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又將其用到現在。

  身正不怕影子斜,堂堂正正做人,頂天立地行事,何懼別人的監督、揭發和告密。這不假。不過,人之所以能頂天立地,是因為生而有自由,還靠勞動獲得私有財產,並不受侵害。但如果,一做事、一說話,就有人盯著,並且還可能成為告密和揭發的藉口,那還何談自由和安全感?

  這些糟粕生命力確實頑強。正是因為如此,今天非但不能提倡,更應千方百計洗去文化毒素。特別是,不能使之在學校裡盛行,讓下一代再受汙染。(銀玉芝)

編輯:朱博】

相關焦點

  • 揭秘:蘇共歷史上的「告密文化」
    在蘇共上一直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告密文化。這種告密制度實際上是獨裁政治的產物,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信任,毒化人際關係,甚至突破了人類道德的基本底線。據資料記載,早在沙皇俄國時期就有著專門的告密者。如果我們有什麼毛病的話,那不是因為告密,而是因為不告密。」可見告密文化的影響之深遠。考慮到「告密」一詞著實有些露骨,中央委員古比雪夫提出將「告密」改為「報告」。最終會議通過了古比雪夫的提議,從此蘇共黨內的「告密文化」獲得了合法化。時間跳轉到1930年,史達林在大權在握之際,開始籌謀大清洗計劃。
  • 勸人自首談不上「告密文化」
    在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徐友漁認為,這體現了中國有種深厚的「告密文化」。那麼,他說得對嗎?    中國評論界有種不太好的慣性思維,那就是遇到新鮮素材觸發評論欲望之後,首先要想想國際慣例、海外經驗如何如何,以之作為一個範本,根據事實與慣例之間的同異,來評價事實價值的優劣。    徐友漁先生評價「央視記者勸導一經濟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事件為告密文化,就是很好的案例。
  • 實話實說並非是誤人子弟
    就愛閱讀的人來說,相信不少人對張鳴這個名字不陌生。他是人民大學的教授,為人正直,還夾雜著些許的古板。他文筆雋永,思路清晰,寫出來的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用詞簡練,通體透露著幽默和辛辣。都說文如其人,從文章中能感受到張老師的另面性格。既有著輕鬆的寬厚,還有著嚴謹的責任。
  • 簡單地反對讀書既誤人誤己又誤人子弟
    但是,僅僅以一堆博士生給一個初中生打工這個例子來反對讀書,既輕率又愚昧,既誤人誤己,又誤人子弟而對於沒有辨別力的孩子,則更是誤人子弟了。給孩子說這些讀書無用的話,那叫孩子們做什麼呢?難道叫他們早早做雜務,打工,混社會,只知道掙錢?這樣做對孩子有未來嗎?
  • 詩詞配菜名網絡熱傳 評論稱胡亂篡改誤人子弟
    詩詞配菜名網絡熱傳 評論稱胡亂篡改誤人子弟 雨霽清晨  反方  「文化垃圾」誤人子弟,實不可取  流傳至今的古詩詞都是文化精髓,孩子們要記誦,成人也應該尊重,而不是胡亂篡改,以失去其本真的意義。本是經典,竟被惡搞成需要甄別的垃圾,誤人子弟,當然不可取。
  • 老師穿漢服上課,網友評論兩極化,是誤人子弟,還是加深教學?
    對於漢服,相信大多數都有所了解,不過嘛,很多人以為「漢服」是單指「漢朝的服飾」,其實並非如此,漢服是漢文化服飾的統稱,並不是單指「漢朝」!一陣操作下來,網友評論兩極化,老師穿漢服上課,是誤人子弟,還是加深教學?加深教學?認為穿漢服上課的小夥伴們,他們覺得,這樣形式的課程會讓上課變得有趣,可以加深知識的記憶,有助於學習。
  • 揭秘蘇聯的"告密"文化:每一位黨員都應當告密
    他的告密活動給布爾什維克黨造成嚴重損失。布哈林曾經覺察到馬林諾夫斯基的奸細行為,但列寧不相信,反而指責布哈林輕信流言蜚語,政治上不堅定。十月革命後馬林諾夫斯基回到俄國,奸細身份敗露,被判處槍決。這是向敵人告密的典型例子,這種人賣身投靠,已經不是道德問題,而是投敵叛變。另一種告密是十月革命勝利後出現的新現象,即向組織密告周圍同事、同志的私下言行。
  • 牛群:怕誤人子弟 不招收徒弟
    牛群說,相比五年前,合肥的飛速發展讓人驚嘆,這次來合肥主要是參加反腐倡廉的晚會,但對於自己原本的相聲閉口不談,也無意招收弟子。「怕誤人子弟。」牛群開玩笑的說。對於目前的相聲作品的好壞作何評價時;牛群說,只要百姓喜歡,就是好作品,要經得起的時間的檢驗。
  • 立尚教育:既為人師 切莫誤人子弟
    「既為人師,切莫誤人子弟」,這是69歲的冼德載第一天當老師時寫在備課本上的話。一晃眼,近50年過去了,他把這句話教給每個他帶過的老師。在立尚的9年,他是立尚教育集團總校長、立尚教育理念的總設計師、教師精神的引領者。
  • 職場告密:告密最可怕的是,一知半解,害人害己遭人恨!
    解析:告密是升遷最快的一種方式,歷史上有很多人靠告密登上高位,百日維新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光緒帝被囚禁、維新派六君子被殺害而告終。在政變的前前後後,有一個人最為活躍,他就是袁世凱。他與維新派和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守舊派之間都有密切的關係,袁世凱以告密的行動把自己的船舵轉向了慈禧太后,從而取得了慈禧太后的寵信。
  • 告密與契約精神
    張德的利益,安然違反禁令並完成百日宴!杜肅的利益,「無」,沒有任何利益!危害,共同的危害,被皇帝發現,估計要處罰!籤約的意願:張德當然願意,保護自己利益!杜肅當然不願意,冒巨大風險,沒有任何利益!分析到這裡,是不是,這份契約顯然就是一份極度不平等的霸王條約?幾乎是強制對方籤訂!
  • 自己不懂就不要為了搏眼球而誤人子弟了
    我真的要告誡一下這些所謂的老師,真的要有點職業操守,要有點道德底線,為了搏點點擊率,不懂裝懂,在這裡誤人子弟。你良心何在?我在這裡給大家真實的講解一下:警院的學生分為兩類,一部分是公安專業的學生,一部分是非公安專業的學生。公安專業學生你只要能夠順利畢業,正式入警,公務員編制是沒有問題的。
  • 馬家輝:告密文化的形成是最恐怖的
    難怪我們常常要慨嘆今天的中國真的是道德淪亡啊,人對人之間連一點基本的信任關係都沒有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過去我們不是一個禮儀之邦嗎?有人就認為,這是因為過去某個運動的年代裡面,一種告密的風潮,摧毀了我們這個儒家傳統社會的一些基本的社會連接的繃帶,那是什麼東西呢?
  • 那些告密的人和事
    美術界大師黃苗子近來卷進「告密」風波,《南方周末》刊登《誰把聶紺弩送進了監獄》的文章,指這個「誰」就是黃苗子。    黃苗子,著名畫家,聶紺弩的好友,健在。    像一枚炸彈。    但在多年前,這樣的炸彈四處開花。再多年前,假如黃苗子告密是真的話,告密的炸彈也四處開花。
  • 王志談回歸主持:站講臺上發怵,怕誤人子弟(圖)
    王志談回歸主持:站講臺上發怵,怕誤人子弟(圖) 2014-07-13 10:04:11他舉例說自己曾在傳媒大學當過老師,但站在講臺上心裡卻會發怵,「因為怕誤人子弟,電視臺主持人站在講臺上,我能教什麼呢?」  恰巧陝西衛視此時對王志拋出了「絲綢之路萬裡行」這個大項目的主持橄欖枝,王志當下就決定回來繼續當主持。  和朱迅離婚了?從未離婚  之前有消息稱,王志和同為央視主持人的妻子朱迅已經離婚。
  • 一個教師五個娃 紮根偏僻村小 「絕不誤人子弟」是他的一生信條
    子承父業紮根鄉村「絕不誤人子弟」成為信條2001年,張永康成為一名鄉村教師。他的職業選擇,來自做了一輩子鄉村教師的父親。「當時本以為會被分配到鎮上做後勤,或者去當個司機。」父親出言點醒:「當教師最不能做的就是誤人子弟,都是辛苦掙錢交學費,必須對得起孩子和家長。」「絕不誤人子弟」的信念,也從此深深印刻在張永康腦海中。拼音讀不準,張永康乾脆把自己變成學生。晚上,預習第二天的漢語拼音授課內容;第二天,提前一個小時左右來到學校,讓老教師逐一糾正發音和聲調。發音正確了,舌頭熟練了,張永康才來到教室教課。「幹一行,就要幹好,決不能糊弄。」
  • 小學語文老師讀錯字,是誤人子弟,還是文化的缺失
    但是,你若真是突然大腦死機,辛亥革命這個詞,總聽說過吧,但凡受過教育的人都應該熟悉這個字的。不過可惜,這位「老師」似乎根本就不知道這個詞。悲哀吧,前人們該有多麼悲傷!當年拋頭顱灑熱血,為中華之崛起,泱泱華夏,文化之脈,靠誰來承傳呢?
  • 班主任朋友圈發文祝賀IG奪冠,學生回復:為人師表卻誤人子弟!
    班主任朋友圈發文祝賀IG奪冠,網友熱議:為人師表卻誤人子弟!送走記憶的昨天,迎來嶄新的今天,LPL我們是S賽冠軍的聲音依舊還在耳邊響起,IG牛逼依舊還響亮在耳旁,王思聰披大衣吃麵包火腿的勁爆畫面依舊浮現眼前。算了還是先說一句:IG牛逼!
  • 一個教師五個娃 紮根偏僻村小「絕不誤人子弟」是他的一生信條
    子承父業紮根鄉村「絕不誤人子弟」成為信條2001年,張永康成為一名鄉村教師。他的職業選擇,來自做了一輩子鄉村教師的父親。「當時本以為會被分配到鎮上做後勤,或者去當個司機。」2000年,張永康從部隊退伍後,對未來的規劃充滿期待。
  • 「告密」與「揭發」不能混為一談
    文章發表於今年1月份某大報,是針對大學裡讓學生互相盯梢等做法的,但文中沒有嚴格區分「告密」與「揭發」的適用範圍,並以「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為標題,使文章具有更廣泛的指向性,顯然不夠妥當。  「告密」與「揭發」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行為,不能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