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師五個娃 紮根偏僻村小「絕不誤人子弟」是他的一生信條

2020-09-10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四川日報-川報觀察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內江觀察 唐廣 川報觀察記者 鄭志浩

「歸巢的鳥兒,儘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9月9日下午,朗朗讀書聲,從內江東興區平坦鎮曬魚村石院小學傳出來。稚嫩的童聲和著蟲鳴鳥叫,為沉悶的午後增添一抹亮色。

全神貫注的課堂

在這個偏僻的村小,唯一的教師張永康,正在向學校裡僅有的五位四年級學生講授語文課程。

石院小學,不大,兩排磚石房屋相連,加上一個泥土籃球場,總共還不到城裡學校一個操場大小。

石院小學

石院小學,很遠,從內江城區出發到這所小學,路途接近40公裡,不少路面還坑坑窪窪,耗時要1小時40多分鐘。

一個老師五個娃,這種情況從2017年起一直延續到現在。兩年後,這群學生畢業,張永康也將結束在這所「袖珍」村小的任教生涯,準備去鎮上教書。

子承父業紮根鄉村

「絕不誤人子弟」成為信條

2001年,張永康成為一名鄉村教師。他的職業選擇,來自做了一輩子鄉村教師的父親。

「當時本以為會被分配到鎮上做後勤,或者去當個司機。」2000年,張永康從部隊退伍後,對未來的規劃充滿期待。

張永康講授語文課

在人生選擇的關口,父親張聲友站了出來。他想讓孩子在基層多經鍛鍊,也多為村裡的教育事業貢獻一點力量。「要踏實一點,從基層做起。現在家鄉正是缺老師的時候,你來教書我也能幫你帶帶路。」

父親的囑託,語重心長。對於「教師」二字承載的責任,年輕的張永康聽得懵懵懂懂。他還不知道,這個選擇將會把他此後的生命與鄉村教育深度綁定。

帶著父親的囑託,2001年,張永康回到土生土長的平坦鎮蘭家村,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受限於師資,當時的蘭家村小學基本上每個老師對一個班級的課程全包。

「半道出師」,張永康就遇到了難題。他在數學方面很擅長,在語文方面就馬馬虎虎。「自己說的只能算『川普』,教們漢語拼音就犯了難。」

張永康想打「退堂鼓」。父親出言點醒:「當教師最不能做的就是誤人子弟,都是辛苦掙錢交學費,必須對得起孩子和家長。」「絕不誤人子弟」的信念,也從此深深印刻在張永康腦海中。

拼音讀不準,張永康乾脆把自己變成學生。晚上,預習第二天的漢語拼音授課內容;第二天,提前一個小時左右來到學校,讓老教師逐一糾正發音和聲調。發音正確了,舌頭熟練了,張永康才來到教室教課。「幹一行,就要幹好,決不能糊弄。」

認真的學生

在這種絕不糊弄的精神下,張永康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他所執教的班級也榮獲內江市先進班集體。2008年,原來的蘭家村小學合併到鄰近的石院小學,張永康也來到石院小學任教。他的敬業精神仍在延續,執教的班級在2014年榮獲得東興區先進班集體。

當好「保姆」老師

把學生帶好是最大目標

學校旗杆對面,一間20多平米的磚石房子內,擺了一張老舊的辦公桌,漆面掉了不少,上面放著教輔資料。一張雙層架子床,下面是枕頭和毯子等鋪蓋,上面當書架,整齊堆放著數十本書籍。

這是張永康的辦公室,是他的休息室,也是孩子們的閱讀室。

從2008年來到石院小學,張永康記憶中的村小還沒有大修過。30多平米的教室內,五個學生俯首寫作業,神態認真。看著這群學生,張永康面帶微笑。「孩子們用功讀書,就是教書匠最幸福的時刻。」

村小至今沒有空調,沒有網絡。「夏天上課感到熱的話,等風扇吹久一會,就不會覺得熱了。」四年級學生張儀琳說。

艱苦的條件下,老教師接連退休,教師隊伍「青黃不接」。張永康「搭檔」換了又換,卻沒有新教師留下來。生源問題同樣困擾村小。近年來,村裡外出打工的多了,城裡買房的多了,留在村小上學的就少了。

孩子們的體育課

2017年,他成為學校唯一的老師和負責人,學校也只有一年級的五個學生。「之前帶班最多時候有30多人,現在只有5個人,確實心理有些落差。」

人少,不是敷衍的理由。「不能誤人子弟」的教誨再次湧上張永康的心頭。人少,也可以變成優勢。「正好可以小班教學,跟學生溝通更方便,更緊密,帶不好學生就更不應該了。」他心中立下目標,一定要把這屆學生帶好。

懷著這個目標,三年來,無論颳風下雨,每個教學工作日,他都要提前半個小時左右來到學校,沒有缺過一堂課。「不舒服,就靠當過兵的身子扛過去。孩子的課,是絕對不能誤。」

身為學校唯一的老師,語文、數學、體育......所有課程他都必須親自上陣。衛生、管理、安全,樣樣事情都要抓。軍人作風,張永康有些嚴厲,但孩子們對他的評價更多是「保姆老師」。「體育課時非常關心我們的安全,一點點有危險的動作都要提醒。」學生們說。

家裡人的支持,也讓他能安心當好教書匠。他的妻子務農,每天抽空幫忙製作學校的愛心午餐,學生對口味評價很好。

上學期期末考試,班裡成績不錯,和鎮上的學校比也絲毫不遜色。張儀琳考了班裡數學最高分,爸爸張道軍很滿意。「把孩子託付給張老師肯定沒錯。我在外打工,孩子的教育全靠他,也很佩服他在這裡一直堅持下去。」

帶完這屆學生後,張永康準備去鎮上教書。未來還有何打算?他指了指桌子上還沒組裝好的電腦。「等過陣子連上網後,PPT等操作要練好,到了鎮上也不能誤人子弟。」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繫電話028-86968276】

相關焦點

  • 一個教師五個娃 紮根偏僻村小 「絕不誤人子弟」是他的一生信條
    一個老師五個娃,這種情況從2017年起一直延續到現在。兩年後,這群學生畢業,張永康也將結束在這所「袖珍」村小的任教生涯,準備去鎮上教書。子承父業紮根鄉村「絕不誤人子弟」成為信條2001年,張永康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 師者|「盲人」教師文軒:背下教材教書,沒有因失明誤人子弟
    他現在是學校歷史老師,教著兩個年級300多個學生。但終究要準備面對離開講臺的時刻了。回望37年教書生涯,文軒難掩自信。「我沒有因為失明而誤人子弟。」文軒說。背下六本教材,「閉眼」教書文軒生於利川農村,因家境貧寒,深知教育方能改變命運和家鄉境況,打小嚮往「傳道授業」的教師職業。
  • 立尚教育:既為人師 切莫誤人子弟
    「既為人師,切莫誤人子弟」,這是69歲的冼德載第一天當老師時寫在備課本上的話。一晃眼,近50年過去了,他把這句話教給每個他帶過的老師。在立尚的9年,他是立尚教育集團總校長、立尚教育理念的總設計師、教師精神的引領者。
  • 簡單地反對讀書既誤人誤己又誤人子弟
    但是,僅僅以一堆博士生給一個初中生打工這個例子來反對讀書,既輕率又愚昧,既誤人誤己,又誤人子弟對自己,連讀書好不好都不知道了;對別人,則是個誤導。而對於沒有辨別力的孩子,則更是誤人子弟了。給孩子說這些讀書無用的話,那叫孩子們做什麼呢?難道叫他們早早做雜務,打工,混社會,只知道掙錢?這樣做對孩子有未來嗎?
  • 我曾是誤人子弟的「英語教師」 | 此間·口述史
    在鄉下插隊的陳其百無聊賴,借著一盞煤油燈的微光,他開始從零自學英語。陳其未曾想見,七年後,當小小的燈火撐過了長長的黑夜,根不正苗不紅的他竟有機會被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錄取。他更想不到,自己這個「英文文盲」將站在北師的講臺上,做自己大一同學們的英語教師。四十年過後的今天,在陳其筆下,這個教師或許是「濫竽充數」的,那段經歷卻足以使他釋然而感動。
  • 日本留過學的大學教師用低俗圖文講授日語被罰,網友:誤人子弟
    日前,教育部曝光違反教師職業道德十大典型問題,其中,三峽大學日語教研室主任郎某某利用低俗、不雅的文字講授,影響惡劣。 資料顯示,2020年9月,郎某某利用低俗、下流的圖文在學校講授日語課程,影響惡劣。郎某某的行為違反了《新時期高校教師職業十大行為準則》第三條規定。
  • 實話實說並非是誤人子弟
    就愛閱讀的人來說,相信不少人對張鳴這個名字不陌生。他是人民大學的教授,為人正直,還夾雜著些許的古板。他文筆雋永,思路清晰,寫出來的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用詞簡練,通體透露著幽默和辛辣。都說文如其人,從文章中能感受到張老師的另面性格。既有著輕鬆的寬厚,還有著嚴謹的責任。
  • 文學家陳銘龍:《三國演義》進教科書其實是誤人子弟
    文學家陳銘龍:《三國演義》進教科書其實是誤人子弟 字號:小大 2010-12-08 17:26 來源:新訊  《三國演義》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所寫時間跨度之長,歷史人物眾多,時間複雜,其創作過程絕不遜色於巨大的工程,這本名著素有「七分史實,三分虛構」之說。
  • 武漢高校出臺誤人子弟14條標準 教師稱壓力太大
    本報訊(記者何輝通訊員朱建華王偉)很多人經常會說「誤人子弟」,但究竟哪些行為屬於「誤人子弟」呢?昨日,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出臺教師「誤人子弟」的14條評判標準,在全校教師中引發熱議。 三次「觸規」將被解聘這14條「誤人子弟」評判標準,涉及教學的方方面面。
  • 中小學生試題頻現坑人陰題被指誤人子弟
    「我兒子遇到過一道歷史陰題,絕對讓人崩潰!」南京市民王女士曬出了上面這道她兒子前不久遇到的三道歷史「陰題」。「這也太摳字眼了吧?」王女士說。 陳女士兒子在南信大附小上五年級,前些日子,她心血來潮看了兒子做的一道奧數題:有三組數字,分別是(1、3、7、8);(2、4、6);(5、9),每組數字都因一個共同規律而歸為一組,請說出規律。
  • 別誤人子弟了
    香港教育界的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也是「集體」辭職的一分子,此前一直對失德的香港教師進行包庇,他在前段時間與香港媒體舉行茶話會時,談到了自己離任後的計劃。葉建源表示,自己在離任以後,想要重新拿起教鞭,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
  • 弘揚「告密文化」是誤人子弟
    弘揚「告密文化」是誤人子弟 2008年12月05日 14:34 來源:瀋陽晚報 發表評論 背景閱讀:湖北大學某班級男女學生「人盯人」計劃引爭議  在封建社會,統治者鼓勵人與人之間互相告發
  • 一個三流小學學生的語文試卷,網友:誤人子弟,老師:我也很無奈
    前個十年,計劃生育政策要求,阻擋了不少想生二胎的家庭,如今二胎乃至三胎開放,大家有計劃生二三胎的計劃嗎?作為現今社會的主力軍80和90後的朋友是否有此打算?估計有此想法的朋友不多吧!究其原因是現在社會養一個孩子的成本真的不是一般的高,除了衣食住行之外,教育問題成為其中最大的阻礙,如幼兒園高昂的學費,中小學昂貴的補課費,大學的生活費。這三座大山把多少父母壓垮。曾經的窮則窮養富則富養的觀念似乎不太行得通。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的最低費用也要五十萬以上。這個費用的孩子方方面面只能享受一般的待遇。
  • 溫州一民工子弟學校無證辦學 教師無資質設施簡陋
    而且一位老師包教多門課程,簡直誤人子弟。」日前,有網曝溫州龍灣區海濱街道東城民工子弟學校是一所「黑校」,卻像合法學校似的公開招生,並正式上課。網曝:東城民工子弟學校是「黑校」近日,一些網站曝光「黑校」的投訴帖引起大家關注。網帖稱,溫州龍灣區海濱街道城東村康建路49號,今年新辦一所非法「東城民工子弟學校」。
  • 葉聖陶之子葉至善:編書、出書不能誤人子弟,不給小孩子出武打書
    勤勉善思的他對工作精益求精,從事編輯的他懷著金子般的心。許多和葉至善先生共同工作過的人,都會對他有著十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勤勉,另一個就是嚴厲。「老覺著沒做夠」就是葉先生熱愛自己的編輯工作的證明,《賀新涼》這首詞中的那句「且不悔為人作嫁」,也正是葉先生發自肺腑的心聲。先生的胸懷,被很多人羨慕。
  • 自己不懂就不要為了搏眼球而誤人子弟了
    我真的要告誡一下這些所謂的老師,真的要有點職業操守,要有點道德底線,為了搏點點擊率,不懂裝懂,在這裡誤人子弟。你良心何在?我在這裡給大家真實的講解一下:警院的學生分為兩類,一部分是公安專業的學生,一部分是非公安專業的學生。公安專業學生你只要能夠順利畢業,正式入警,公務員編制是沒有問題的。
  • 牛群:怕誤人子弟 不招收徒弟
    牛群說,相比五年前,合肥的飛速發展讓人驚嘆,這次來合肥主要是參加反腐倡廉的晚會,但對於自己原本的相聲閉口不談,也無意招收弟子。「怕誤人子弟。」牛群開玩笑的說。對於目前的相聲作品的好壞作何評價時;牛群說,只要百姓喜歡,就是好作品,要經得起的時間的檢驗。
  • 寶媽陪娃寫作業 「順手」考了個教師資格證
    最近,一條新聞刷爆朋友圈,江蘇一位年輕媽媽在家陪娃寫作業,自己居然順利考出了教師資格證,令網友大呼「厲害了,我的媽!」無獨有偶,合肥一位媽媽也剛剛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證筆試,只為可以安心陪娃寫作業,這樣的操作,就問你服不服!
  • 小學期中考試結束,家長指著試卷怒懟老師:水平太差誤人子弟!
    但是,唐老師隔壁班的王老師卻遇到了一件令他始料未及的糟心事。王老師是一位年輕教師,剛參加工作兩年,有幹勁,有激情,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年輕教師。在開家長會時,一位家長找到王老師,指著自己孩子的試卷怒懟王老師:水平太差誤人子弟,不會教就別教!
  • 王志談回歸主持:站講臺上發怵,怕誤人子弟(圖)
    王志談回歸主持:站講臺上發怵,怕誤人子弟(圖) 2014-07-13 10:04:11他舉例說自己曾在傳媒大學當過老師,但站在講臺上心裡卻會發怵,「因為怕誤人子弟,電視臺主持人站在講臺上,我能教什麼呢?」  恰巧陝西衛視此時對王志拋出了「絲綢之路萬裡行」這個大項目的主持橄欖枝,王志當下就決定回來繼續當主持。  和朱迅離婚了?從未離婚  之前有消息稱,王志和同為央視主持人的妻子朱迅已經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