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mily黃螢雪
責編:徐陽 馮瓊瓊
美編:Emily黃螢雪
「探究式學習」這個詞可是貫穿國際學校的核心詞彙,Emily黃老師今天用一個「好吃」的「美食單元」帶您玩轉這個「好玩」的學習方式。
前人從不同角度界定過「探究式學習」, 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探究性學習」界定為:
學習者圍繞著具體且真實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之下,基於先前知識自主完成知識建構的過程。
探究式學習可不只是國際學校的專利。西方教育學家杜威的「做中學」教育思想強調的是探究式學習,而咱們中國的大教育家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發學習者進行自主性的探索與研究,也是探究式學習。
在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並非知識傳遞的權威角色,而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的引導者、輔助者。
在探究式學習中,學習者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下,通過探究的形式,能夠完成文字、文章、文化等多方面的螺旋上升式的習得與提升。其中包括字詞、句法的習得與應用,篇章的理解,以及文化的體悟感知。
在探究過程中,學習者有更多的機會表達、展示自我。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學習者的現有水平,並且能夠及時發現學習者出現的錯誤或問題,從而對教學做出及時調整,給出有效指導。
中文不同於拼音文字,所寫即為所讀,字形和讀音之間的相互轉換,無法通過簡單地應用拼音規則完成。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往往會因為漢字的不易掌握而失去學習中文的興趣。
在探究過程中,學習者是問題的主動發現者、知識的建構者。保持著對於提出問題的好奇之心,學習者能夠按照個人的節奏進行自主探究,探尋問題的答案。
探究期間,教師作為引導者和幫助者能夠及時且有效地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能夠大大提升學習者的探究有效性及成功率。
Emily黃老師從工作第一天起,就在IB課程體系內,而探究式學習是IB 課程的教學理念的核心,所以在黃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從單元的設計到教育活動的設計均貫徹著探究式學習。
今天黃老師就從活動設計來分享一個探究式學習的案例,讓大家來看看這個被教育家們青睞有加的教學方式是如何來運作的。
在中文第二語言習得的教學中,衣食住行是躲不過的教學點,因為用另一種語言在另一個國家完成基本交流,是語言習得者需要掌握的能力。Emily黃老師設計過一個語言習得教學中的美食單元。
這個教學單元,主要目的是想讓外國孩子們能用中文買菜做飯,在品嘗美食的過程中激發他們對中華民族美食文化的熱愛。
理解並掌握蔬菜、水果、海鮮、肉類、主食等類別下的詞語;
理解並掌握西餐店、快餐店的異同;
掌握菜單文本的基本結構。
Emily 黃老師這個班學生的中文水平為初級水平(phase2),是個極有意思的班級。
學生年齡介於12-13歲之間。因為學生來自歐洲、北美、非洲等不同國家,所以學生的母語各不相同,這導致學生之間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班上一名同學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發展極不平衡,口頭交流能力(聽說能力)很強,但書面交流能力(讀寫能力)很弱,對基本字詞的識讀都存在著較大的困難。
學生在調查研究之前,學習了蔬菜、水果、海鮮、肉類、主食等類別下的詞語,他們看了多個快餐店或西餐店的真實菜單,其中當然有他們熟悉的麥當勞啦。
Emily黃老師與學生討論出菜單所需包含的要素,以及快餐店與西餐店的異同,讓學生們掌握了菜單文本的基本結構。接著,老師就下發「設計菜單」活動的工作單,學生們就可以開始進行探究啦。
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黃老師讓學生們圍繞著「如何設計菜單才能吸引更多食客?」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
主要由學生自己探究,在調查研究過程中,學生上網查找了受歡迎的餐廳菜單,明確自己的菜單設計方向。
有的學生決定設計快餐店的菜單,因而將菜單設計成單頁,方便食客取閱,而且菜品定價較低,符合快餐的人群需求;有的學生決定設計西餐店的菜單,將菜單設計成冊,每頁按照類別進行區分,而且為重點推薦的菜品搭配圖片以達到吸引食客的目的。
第三步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創造性。
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學生前往Quizlet尋找適用於自己菜單的菜品詞語。
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結合個人的飲食習慣和喜好,調動起個人的先前知識與經驗,選擇能夠吸引食客的菜品。選擇的過程,無論這個菜品是否被最終寫入菜單,學生都會認真學習並思考詞語的意思和適用的情景,在這個創造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詞彙的複習與強化。
詞語庫定下來後,學生挑選最適合的個人風格與習慣的呈現工具。
學生通過瀏覽網絡的方式,查找適合的圖片,插入文檔對菜單進行裝飾。作品呈現時,學生會選擇蘋果系統自帶的Pages 或者是微軟的Word文檔。電子版的呈現形式不僅消減了學生書寫大量中文的牴觸心理,而且也減少了因更新設計方案而造成的紙張浪費。
在這個階段,科學技術(ICT) 的介入很好地幫助了學生完成探究任務。無論是詞語學習的網站(Quizlet),還是過程中的網絡查找,還是電腦上的自帶配件,都是為學生學習帶來了積極的作用。
之前提到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發展不平衡的學生,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任務,自我探索並尋找到一款名為Canva的在線圖形設計網站。這個網站具有著龐大的素材庫,使用者能夠輕鬆地找到適合使用情景或表達意圖的模板,而且能夠在清晰的分類下找到恰當的素材。在濃厚興趣的驅動下,這位學生在製作菜單中表現投入。不僅將菜單的版式編排得更加美觀,並為了更好地展示個人作品,多次反覆練習菜品的識讀,以確保在報告展示時能夠自如完成。完成上述環節後,Emily黃老師安排了一對一討論反饋環節。基於學生的半成品,給出具有針對性的反饋建議與意見。
在這個過程中,Emily老師以幫助者的身份出現,這些洋學生也能夠清楚地意識到教師是「解惑」並且幫助個人提升的重要角色,因而學會了尊重且認真聆聽教師的反饋。
這個美食單元,從想法的產出,到內容的選擇完全來自於學生自身的探究,所以在最終作品呈現的時候,每一位同學均有著不凡的表現。在最後的反思環節,學生們和Emily黃老師都從各自角度點評出大家表現良好之處,並指出了仍需要提高的部分,同時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當這個美食單元結束的時候,看著這些外國孩子們興奮地討論,暢想去中國餐館點什麼菜,都是一副副躍躍欲試的樣子,Emily黃老師心裡都樂開了花。
圖片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