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有人說起這樣的言論:「你做那些事不會成功的,你看我做這些事多成功。」又或是:「做人做事全靠運氣,你看隔壁家老李一無是處不照樣富貴雙全,努力是沒用的。」乍一聽這些言論很有道理,甚至有些人也因此暗下眸光,一蹶不振。但其實這其中是有一些邏輯謬誤的。也正是我們所說的倖存者偏差。
比如這次全國二卷說到的飛機防護問題。二戰時期英美軍方決定對機身彈痕多的地方進行優先防護。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則認為對於彈痕少的地方更是要加強。因為這些地方受到重創的飛機很難有機會返航,所以是有一部分數據不在考察的範圍之內,即「沉默的數據」
有說一個人想要買降落傘,於是興衝衝地在網上選定了一個品牌,準備下手,因為看了網上的評價都是好評。但是他的朋友卻提醒他。你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事情的真相。因為如果有覺得這個降落傘質量不好的人,他已經沒有機會來評價了…
還有的就是現在還流行的讀書無用論,即學歷高的人反而沒有學歷低的人混的好。又或者是學歷不太高的人卻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流行的例子是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和農民工薪水比大學生要高。然而如果我們分析大數據的話,一般情況下學歷和收入還是有很強的聯繫的。中國的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的富豪也大多是名校畢業。
因此現實生活中經常遇見的現象可能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對待問題還是要全面觀察,不能斷章取義。只去關注「看得到」的信息。
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倖存者偏差的例子嗎,歡迎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