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法國大革命捅了神羅的命根子

2020-12-22 騰訊網

18世紀中葉,普魯士、奧地利在腓特烈二世和瑪麗婭.特蕾莎母子的帶領下,先後進行了軍事政治經濟文教全方位改革。這些年頭,世界上其他地方,更是逐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不,撇開早就君主立憲的英國不談,大老遠的北美洲,一群殖民者後代起來造反,在1783年打跑英國佬,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未來的世界頂尖霸主——美利堅合眾國就此誕生。

小貼士:美國獨立戰爭中的德國人

腓特烈大王手下的軍人施託伊本男爵(1730-1794)因為負債纍纍,試圖參軍還債。投奔多國軍隊未果後,前往美國,幫助華盛頓練兵,將一盤散沙的大陸軍練得紀律嚴密,後來任師長直接帶兵參戰。至今美國有他的銅像,還有一個縣和一艘核潛艇以他命名。另一方面,在當時英軍的手下,也有大批黑森等德國地區的僱傭兵。

到1789年,更近的地方也鬧起來了。法國老百姓在資產階級領導下起來造反,把巴士底獄和王宮都攻佔了。西方歷史上的驚雷——法國大革命正式開始。議會成為法國的主人,人民建立了國民自衛軍,通過了《人權宣言》。法王路易十六也淪為議會的「俘虜」

說起來,法國和德國一貫不大對勁,從法蘭克帝國分裂時候算起,兩家差不多掐了快一千年了,神聖羅馬帝國好多任皇帝都和法國打得不可開交。更別說近些年來,法國波旁王朝和德意志哈布斯堡家族為爭奪歐洲霸權的那些過節了。而七年戰爭中,法國又和普魯士打得血肉橫飛,梁子結得很深。

然而恩怨歸恩怨,大家畢竟都是封建國王。正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豈能眼看著尊貴的波旁王朝、法蘭西國王被一群老百姓如此侮辱?更何況,路易十六的老婆瑪麗王后,還是德皇兼奧地利大公約瑟夫二世(1741-1790)和利奧波德二世(1747-1792)哥倆的親妹妹。

(瑪麗王后)

因此在革命爆發後不久,奧地利就發表宣言,要組織歐洲列強聯軍,鎮壓法蘭西的「暴徒」,恢復路易十六的權勢。路易十六一看大舅哥這麼仗義,高興壞了,趕緊耍起兩面派。他白天在法國議會面前慷慨激昂,號召對奧宣戰,晚上悄悄寫信,懇請大舅哥速速發兵,王師來日,一定有人帶路!1792年4月,法國議會對奧地利宣戰,普魯士旋即加入奧地利一邊。「法國革命戰爭」正式爆發。

普魯士和奧地利一向是死對頭,這次雖然在「階級感情」下聯合起來鎮壓法國革命,其實還是各懷鬼胎。尤其普魯士,慣於投機漁利,兩面三刀。戰爭開始時,是奧地利一家和法軍對峙,人數上居於劣勢。

但此時法國陷於內訌,軍隊中的保王黨將領根本不願和奧軍作戰,不是一觸即潰,就是望風而逃。還有保王黨到處暗中破壞法軍交通、後勤,瑪麗王后還把法軍的情報偷偷送給她哥。這麼搞起來,那法軍還打什麼打?

(利奧博德二世和約瑟夫二世)

不多久,法軍節節敗退,奧軍一路挺進,普魯士一看有便宜,趕緊也加入進來。普奧聯軍攻入法國,如入無人之境,直逼巴黎。普奧聯軍總司令卡爾公爵(腓特烈二世的外甥)得意洋洋發表宣言,要求巴黎趕緊投降,全部軍民一律服從路易十六,並警告如果國王或王后掉了一根毫毛,就要把巴黎「徹底毀滅」。

神聖羅馬帝國(38)當年的野蠻部落,如何為啟蒙時代貢獻人文瑰寶

神聖羅馬帝國(37)皇后偷竊葡萄,慘遭農民囚禁地下室

神聖羅馬帝國(36)腓特烈大王走投無路正要自殺,卻被天降腦殘粉救了命

相關焦點

  • 查理大帝親自建造的教堂,死後葬在這裡,歷代神羅皇帝在此加冕
    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德國)因為經常輪換執政,也沒有固定的首都。法蘭西王國(法國)則是從卡佩王朝開始,把首都定在了巴黎。自從476年最後一位西羅馬皇帝被廢後(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標誌年),直到800年查理被加冕,中間的324年,西歐從沒有出過一位皇帝。查理大帝和他兒子(虔誠者路易)執政的四十幾年,也是歐洲歷史上繼羅馬帝國之後短暫的統一時期。
  • 歐洲黑歷史:700年的神聖羅馬帝國竟然是靠倒插門娶富婆騙來的!
    ▲七大選帝侯選舉皇帝,其實沙皇俄國也做過,羅曼諾夫王朝就是選舉上臺的,這是羅馬帝國的傳統要說有了這麼一出武力表演,皇位又該輪到阿爾布雷希特一世了吧?但他的命不夠硬,先是選帝侯群起反對他與法國結盟,後是教皇承認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沒有加冕,等到一切就業,又被一個心懷不滿的侄子給殺死了。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客觀地講,伏爾泰的評價確實過激,最多只能表現神聖羅馬帝國末年的狀態,而不能用來形容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不過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無羅馬」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本質上就是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
  • 羅馬帝國,東西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它們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之後屋大維將雷必達踢出權力圈,並且和安東尼兵戎相見,最後獲得了勝利,得到了元老院的支持,在他統治時期,羅馬真正進入了元首制的帝國時期,他本人也被稱為"奧古斯都"(神聖偉大),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奧古斯都大帝。這就是羅馬帝國的由來。
  • 以假亂真:神聖羅馬帝國的「馬丁·蓋爾歸來」
    這裡我們要說的不是那個曾被多次演繹和再創作的16世紀法國朗格多克的農民馬丁·蓋爾的故事,而是中世紀晚期發生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另一則冒名頂替的傳奇及其背後的政治演義:布蘭登堡藩侯(markgraf,又譯邊區伯爵、侯爵)假瓦爾德馬爾事件。
  • 一手締造強大法國的太陽王王路易十四有著怎樣的是非功過?
    凡爾賽宮到了路易十四時代,法國大力發展軍備,居然建立起了一支擁有40萬常備軍的武裝力量,在此之前,歐洲建立過如此大規模常備軍的國家還是羅馬帝國。自從羅馬帝國崩潰以來的1000多年裡,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軍隊能夠達到路易十四時代的法軍的規模。
  • 查理曼稱帝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形塑
    關鍵詞:查理曼稱帝、加洛林帝國、合法性、神聖羅馬帝國、羅馬帝國路易二世  一、問題源起  毫無疑問,神聖羅馬帝國是曾經在中古歐洲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政治體。但是,關於這個重要政治體的興起時間,學術界卻並沒有特別明確一致的意見。
  • 今天的義大利與古羅馬帝國,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繼承關係
    提起古羅馬帝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它奠定了今天西方文明的基礎。後來分裂為東西羅馬後,這個西羅馬帝國很快就滅亡了,而東羅馬帝國卻能夠像我們東方的王朝一樣,一直延續了長達1000多年之久。後來,歐洲各國都搶著說自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比如說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當然這種繼承關係是建立在西歐國家主觀認為西羅馬帝國才是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的前提下的;拜佔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爭相做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當然這種觀點也是建立在東歐國家主觀認為東羅馬帝國才是羅馬帝國繼承者的前提下的。後世普遍認為它們都稱不上羅馬帝國繼承者,甚至說神羅是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
  • 查理四世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
    在談及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的神聖羅馬帝國的時候,我們都繞不開選帝侯、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等,但是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格局則是因為查理四世的改革與盧森堡家族的絕嗣。由於父親是盧森堡伯爵的原因,又因為查理和腓力六世的妹妹訂婚的緣故,所以查理長期居住和遊學在法國。而留學期間,又以巴黎為重心,所以查理四世可以說是深受卡佩家族和瓦盧瓦的影響。而這也讓他後面的各項改革和行動,無不透露出法王和卡佩的影子,而不像是一個傳統的德意志皇帝。1333年,17歲的查理四世被父親召回波西米亞開始管理和經營波西米亞。
  • 「猩紅霧月」後的民族新生——拿破崙是如何締造法國的「宿敵」的
    1789年7月13日這一天,法國國內的革命群眾攻佔了巴士底獄,震驚整個歐洲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了!在大革命之前,法國實行的是「三種人等級制度」。 為了鞏固法國革命的成果,拿破崙於1804年稱帝,並著手制定了戰爭計劃,戰爭的目的在於清除封建君主專制,因為在法國大革命以後,法國的國王流亡到了國外,並且歐洲許多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也開始公然反對拿破崙
  •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菜茵河邊,一條大道從東南通向西北。幾輛馬拉的貨車在緩緩行駛。「站住!檢查貨物!」當馬車經過一所路邊的房子時,兩個持槍的武裝人員攔了上來。原來,這所房子是一個關卡,過來的這兩個人是來收稅的。「先生!」
  • 出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是他們家下人
    直到1641年,摩納哥領主奧諾雷二世,帶領摩納哥從西班牙轉投法國,得到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冊封,得到了瓦倫諦諾公爵的爵位。此時格裡馬爾迪家族才正式成為了法國的貴族,此時的摩納哥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國,這便是摩納哥公國的來源。至於所謂的摩納哥親王稱號,其實更多的只是一種稱呼而已,並不能算實際的爵位。
  • 反思法國大革命
    這本書就是19世紀的法國學者亞歷克西·託克維爾的著作《舊制度與大革命》。2012年11月30日,新任中紀委書記王歧山在座談會上向專家們推薦:「我們現在很多的學者看的是後資本主義時期的書,應該看一下前期的東西,希望大家看一下《舊制度與大革命》。」
  • 瑪蒂爾達:既是英國公主,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后,還曾成為英女王
    瑪蒂爾達是英國歷史上的一位傳奇女性,既是英格蘭公主,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后,還曾短暫當過英格蘭女王。那麼瑪蒂爾達度過了一個怎樣傳奇的人生,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英格蘭公主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后1114年瑪蒂爾達嫁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五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后。亨利五世外出巡視時,瑪蒂爾達被任命為攝政,培養了她的從政經驗。1120年瑪蒂爾達最親的弟弟威廉·艾德林去世,她成為英格蘭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1125年亨利五世病逝,瑪蒂爾達於是返回英國。
  • 法國大革命造就拿破崙?
    法國大革命是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其率先拉開了歐洲反對王權的民主化進程,震驚了當時還普遍採用君主制的西方世界。而在這場震驚世界的革命中,有一個人脫穎而出。他就是後世著名的戰神拿破崙,法蘭西人的皇帝。然而法國大革命造就了拿破崙,那沒有法國大革命,拿破崙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 文藝復興和法國大革命,給天主教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提到歐洲歷史,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法國大革命,文藝復興時期,今天我們講的也是這時期的歷史,但是精神層面的信仰——宗教。那麼,當時的歐洲的宗教發展到底怎樣?文藝復興和法國大革命又對宗教產生了是怎樣的影響?哪個宗教受的影響最大呢?
  • 我們欠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10件事
    法國革命政權在幾年內瓦解成一片混亂,革命被拿破崙劫持。然而,拿破崙是革命的產物。他在拿破崙法典中鞏固了其核心成果,並在士兵們行進的地方傳播其原則。1789年以後,世界上幾乎每一次革命和進步運動都是從法國大革命中產生的。自由主義、世俗主義、民族主義、激進主義、社會主義、女權主義:都源於法國大革命。社會民主?可以追溯到法國大革命。社會主義?同樣地。英國自由主義?
  • 三十年戰爭前夜,神聖羅馬帝國從稱霸歐陸的霸主跌落到軍閥割據,名...
    籤訂《墨爾森條約》後的義大利王國國土主要包括義大利半島北部的倫巴底,成了現代義大利的雛形,東法蘭克王國和西法蘭克王國則分別奠定了現代德國和法國的國家基礎。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包括德國、法國、義大利在內的西歐各國實際上曾經都是一家人。他們都有共同的祖先,日耳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