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揭露「南京大屠殺」後,被日本人威脅生命,無奈含淚飲彈自盡

2020-12-16 微鑑史學

前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夏日絕句》

為了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被殘害的30萬無辜同胞,決定將每年的13.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是歷史上我們不能忘記的苦難,不能忘記那些無辜的同胞,不能忘記戰爭帶給我們的教訓,更加不能忘記的是製造這場屠殺的惡徒。

我們反對戰爭、維護和平,但是這不代表原諒,尤其是日本方面時至今日在種種證據面前依然試圖狡辯、不肯承認和道歉。

當然了舉行公祭儀式並不是為了一次又一次的喚起人們心中的仇恨,我們苦苦等待的也並不是一句輕飄飄的"對不起",但這不是日本逃避真相、掩蓋事實的藉口。"

南京大屠殺"始終是愛國同胞們心中的一道傷疤,每次揭開都會血流不止,但有一位女性,她一生奔走只為揭露南京暴行,不顧一切誓要為30萬冤魂討回公道,她的文字讓世界不得不記住南京大屠殺,也正因為如此,她被"兇手"當成眼中釘、肉中刺,在經歷種種威脅後含淚自殺,所有人都在為她的去世感到悲痛,只有日本鬆了一口氣。

落筆驚風雨

1968年張純如出生在美國,她的祖籍在江蘇淮安,祖父也曾是一位抗日將領,雖然在學校時一直學習的是計算機專業,但在20歲那年她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學位證書,開始學習新聞專業,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1994年12月,張純如偶然看到了南京大屠殺的照片,上面的日本軍人面目猙獰的殺害無辜百姓,那一刻身為華裔的她氣到渾身發抖,她無法想像在若干年前,自己的同胞被日軍如此對待。

張純如在憤怒的同時還產生了一問,為什麼這段歷史明明存在,無數的證據都可以證明,但是很多西方人卻完全不知道這件事?

當時的張純如才25歲,她的人生有很多選擇,然而在那一刻張純如的心裡已經完全不想自己未來會怎樣,她要寫書,她要用自己的筆讓西方人看看當年的日軍到底對南京做了什麼,既之前沒人這麼做,那就讓她來做。

下定決心後,張純如就開始編撰《南京暴行》,這段歷史確實是一段不容置疑的存在,但要把證據一點點找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真相,也為了投入更多的真情實感,張純如搬到了南京工作,她收集各種資料,除了中文,還有德日英等各種相關記載,這些資料裡不僅僅有當年親歷者的日記,還有各種信件和政府報告,甚至當年東京戰犯的審判記錄稿都一一翻閱。

出書

張純如不僅僅要文字證明,更需要人證,她四處奔波尋找當年日本當年參與過侵華戰爭的老兵,於此同時,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館長朱成山也得知了張純如的事情,他佩服這個女孩的勇氣,並且十分願意幫她一起搜集資料。

國內有很多歷史專家都站了出來,儘自己所能地幫助她,由於張純如從小沒有學過多少中文,面對一些中文資料束手無策,於是她專門請了一位翻譯,每個字每句話都力求真實,還會把中英文的資料進行核實對比,找出最接近真相的一份。

在南京期間,張純如採訪了一些倖存者,雖然聽不懂方言,但她把錄音保存起來,一字一句的翻譯。她能夠在南京呆的時間不多,25天的時間她每天都保持十個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白天走訪調查,晚上翻閱資料,起初因為水土不服張純如每天都是頭昏腦脹,但她始終沒有停下自己的步伐,日軍當年的暴行在她的筆下一點點被揭開。

如果要了解南京大屠殺,《拉貝日記》是必不可少的的史料,然而張純找到了除了這份史料外,另一名親身經歷者魏特琳女士寫下的日記。

魏特琳曾經擔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院長,在她的保護下,無數南京婦女躲過一劫,同時她把在南京親眼目睹的日軍惡行寫在日記中,若不是張純如發現,那麼這本日記只會在收藏室中沉睡。

結合了大量史實文獻的《南京暴行》在完成後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本著作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甚至一度登上美國暢銷書排行榜,被評為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籍。

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她只是用最樸實直白的訴說,她只是撕開那層傷疤,將血淋淋的真相擺在眾人面前。

然而這本書也戳到了那些不願意正視歷史的日本人的痛腳,他們用粗暴的語言攻擊張純如,甚至在她的演講會上公然發難,面對這些,張純如毫不客氣的斥責回去,畢竟真相面前他們再怎麼狡辯也無濟於事。

被逼自殺

雖然書籍順利的出版了,但張純如的生活因為這本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來她在寫作期間每天都要接觸大量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史料,每每看到這些張純如就會被氣的渾身發抖,她必須按捺住這份怒氣儘量用平和的文字來轉述。

她看到了那些黑白照片上無數的人被各種慘絕人寰的方式殺害,即使只是薄薄的一張照片,但它的背後展現的是扭曲的人性,時間長了張純如連做夢夢到的都是那一場屠殺。

很快張純如患上了抑鬱症,她的身體迅速衰弱下去,原本出書後張純如可以好好的休息,調養身體,然而她卻被那些沒有理智的日本人纏上了,他們瘋狂的報復張純如,每天用各種方式騷擾她,家裡不斷收到各種威脅電話,張純如每天過的小心翼翼,畢竟她還有家庭和孩子。

心理再強大的人也承受不住日復一日的威脅,她越來越害怕害怕這群失去理智的人傷害她和她的家庭,各種負面情緒堆積在她心裡,終於將她逼上了絕路。

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在車內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年僅36歲,她的離世讓無數人感到心痛,只有日本覺得少了一個心腹大患。

這個年輕的女性明明那麼勇敢、執著、正義,卻在最美好的年華被逼自殺,她做錯了什麼呢?她只不過是一個歷史的轉述者,真正犯錯的人卻不敢承認,反而試圖讓她永遠的閉上嘴,可是悠悠眾口不是他們想堵就能堵上的,不管多少年,我們一定會等到他們親口認錯的哪一天。

參考文獻《夏日絕句》

相關焦點

  • 她為了替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伸冤,受日本右翼威脅,精神崩潰自殺
    二戰結束後,對日本和德國等軸心國罪行的揭露與控訴一直在進行。在西方世界,奧斯維辛、卡廷森林、巴丹死亡行軍都是西方人耳熟能詳的慘劇。這些暴行讓西方人感到震撼,也讓西方人了解戰俘和猶太人在二戰中的悲慘遭遇。
  • 她讓全世界知道了南京大屠殺,她叫張純如
    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在歐洲的種種罪行,但幾乎無人知曉日本人在中國的大屠殺,無人知曉在那場戰爭中,中國所承受的巨大傷害和災難。而日本政府還狡猾地,將這段歷史從教科書中掩蓋過去,根據BBC的調查,357頁的日本教材中,只有19頁是關於二戰的,整本書中,只有一頁的註腳中,出現了「南京大屠殺」的字眼。
  • 抗戰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史記
    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長達六周的大屠殺,遇難同胞三十萬人以上;震驚世界。 為報復日軍暴行,蔣介石和國民黨採取軍事「復仇」,收集證據對外揭露。特別是對外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不僅保存了大量大屠殺第一手資料和證據;還讓世界首次看到了南京大屠殺日軍暴行,並產生了較大影響,為中國抗戰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高度的同情和支援。
  • 南京大屠殺中,女人的命運有多悽慘?一位美國博士揭露日軍獸行
    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慘案,是侵華日軍在南京製造的一場大屠殺,至今國人仍難以忘懷,這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一個永遠的痛。 但是,從二戰結束一直到今天,日本仍然不敢承認一手製造了南京大屠殺,不斷推諉和抹殺這場中華民族的劫難,至此,筆者本著「勿忘國恥」的主題,來揭發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累累罪行。
  • |南京大屠殺|日本_歷史|二戰|日軍|南京|...
    點藍色字關注「文子稻」+星標有人說:沒有她,世界將不知道南京大屠殺。有人說:很多人知道南京大屠殺,卻不認識她。二十年前,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出版了一部震驚世界的著作——《南京大屠殺》。在《南京大屠殺》的寫作過程中,她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減輕、頭髮掉落」。她面對的是盡顯人性惡劣、殘忍血腥的歷史,南京大屠殺是一部酷刑百科全書,這些她都要具體面對,還要敘述出來:砍頭、活焚、活埋、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成書後,她又得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
  • 她為30萬冤魂奔走,讓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她自殺
    這位女性就是張純如,是出生在美國的華裔,她進入伊利諾伊大學先是攻讀計算機,因為熱愛寫作,後來轉系進入新聞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記者工作,從此開始了專業寫作的道路,她出版的《蠶絲——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一書,廣受社會好評,還獲得過美國多家基金會的贊助。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一開始她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給她做過20餘年翻譯的常嫦說, 松岡環不僅承受著「日本國內右翼分子的攻擊」,還面對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對日本人的戒心」。她的父親、兩個叔叔、一個堂哥都被日軍殘忍殺害,剛剛生產後的母親為了帶著艾義英姐弟3人繼續逃命,被迫丟棄了剛出生不久的女嬰。 「對我來說,一生成長中,經常做噩夢,很長時間都睡不好,看到日本人就感到害怕。」 艾義英說,她對日本人「又恨又怕」了80年。
  • 《南京大屠殺》日文版譯者:讓日本人能了解真相
    中新網12月13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在震驚世界的歷史慘劇「南京大屠殺」發生70周年之際,旅美華人作家張純如的遺作《南京大屠殺》終於在日本發行了全文翻譯的日文版。日文版譯者巫召鴻是生在日本、長在日本的華僑二世,他以個人之力譯出《南京大屠殺》全書,做了一樁自己喜歡的事情,完成了一件自己想幹的工作,也為普通日本讀者提供了一份觀察歷史的新視角。
  • 「南京大屠殺與日本戰爭犯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9月7日,由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南京大屠殺與日本戰爭犯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京成功舉辦。
  •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有人說:沒有她,世界將不知道南京大屠殺。 有人說:很多人知道南京大屠殺,卻不認識她。 她,可能很多中國人還不一定知道。 曾經,在知乎上有過這麼一個提問:我們總說要勿忘國恥,可「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嗎?
  • 《瞭望》文章:南京大屠殺70年祭
    這位曾全身心投入南京大屠殺史實的調查、寫作,而後不幸猝然離世的美籍華裔女作家,以她的生命之作《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首次以英文著述的形式披露了侵華日軍施暴南京城的罪惡,引起西方世界對這段黑暗歷史的普遍關注。  「此前南京大屠殺歷史為世人尤其是西方社會知之甚少,有著多重因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說。
  • 南京大屠殺:最黑暗的六個星期,到底發生了什麼?
    貝德士說,他和他的同事必須每天巡邏和守夜,用他們的勇敢去阻止、嚇退日本士兵的搶劫、強姦。他逐一記下日軍的暴行,寫信遞交日本使館抗議。他在信中說,只要日本士兵一露面,就沒有一個人、一棟房子會安全。由於貝德士等人的揭露和抗議,南京大屠殺逐漸為世人所知。
  • 南京大屠殺為什麼和我們有關係?
    空氣裡充斥著刺鼻的血腥味▲圖為在南京大屠殺中,日軍把無辜的中國人反綁雙臂槍殺後,擲入城郊池塘。她叫張純如一位華裔美國人她寫了一本書《南京大屠殺》她遭遇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不斷接到威脅信件和電話2004年患上憂鬱症的她在自己的車中開槍自殺時年36歲
  • 特別關注|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回國後,他因揭露日軍罪惡而受納粹迫害。1996年10月28日,《拉貝日記》發表。1997年,拉貝墓碑運抵南京,碑上僅書:「一個好人,一個不屈的人」。 同時記錄了許多日軍罪行的案例,向國際社會揭露日軍在南京實施大屠殺的暴行。
  • 日學者出英文專著:為讓更多人知道南京大屠殺
    」——訪日本史學研究者松岡環新華社記者馬興華《南京:被撕裂的記憶》一書的作者,日本史學研究者、女作家松岡環25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出版發行英文版《南京:被撕裂的記憶》一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
  • 她寫了三本直面罪惡的書後,開槍自殺,舉世悲痛唯有日本拍手稱快
    世人皆知希特勒在二戰期間迫害猶太人,殺死了上百萬無辜的群眾,然而在上個世紀的西方世界,卻沒有多少人知道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在日本當局的有意掩蓋之下,就連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都被描述成一場公平公正的小戰役,甚至今天的日本,依然有很多日本人都不相信南京大屠殺,更不承認日本當年在中國犯下的罪行
  • 書單|南京不哭: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沉重之書
    在侵華日軍侵佔南京前後,他出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和其他國際友人一同,協同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在其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裡安全區內,拯救了超過25萬中國人的生命。《拉貝日記》,是他親歷南京大屠殺所作的記錄,時間跨度從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拉貝還保存了80多張當時在現場拍攝的照片,並對這些照片作了翔實說明。
  • 《南京大屠殺》在日本艱難出版 日媒體反思戰爭
    《南京大屠殺》在日本艱難出版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文雨來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0周年紀念日。就在中國民眾以各種方式紀念這段歷史的同時,一部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歷史書即將在日本面世。
  • 「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不遷怒,但永不原諒
    她和南京大屠殺有什麼關係? 可以說她的生影響了全球,她的死震驚了全世界。 1997年,張純如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經問世,便連續十年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單,被翻譯成15種語言,轟動全世界。
  • 今天是她的忌日!23年前她來寧尋找南京大屠殺真相
    2004年11月9日,一位36歲的美籍華人女性,在美國加州自己的車內開槍自殺,結束了年輕卻又偉大的生命。她叫張純如。今天上午,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廣場西側的張純如銅像前,為她舉行悼念儀式,沉痛緬懷這位偉大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