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市江都區:推動全區小學特色校本課程建設有效實施
揚州市江都區《縣域 「1+N」特色校本課程建設體系的構建與實施》項目近期被省教育廳確立為2020年全省基礎教育內涵建設項目,該區教育局多措並舉,持續推進該項目有效實施,促進全區小學高品質發展。切實加強領導。
-
創設特色化校本路徑 促進新時代教師成長
,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和保障。二、服務於個性需求的課程設置一是著眼於新時代教師的全面發展,建構教師校本研修課程體系。新時代的教育發展對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對標這些要求,我們認為學校需要加強教師的人文素養建設,促進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
王稼偉:推進校企深度合作 培育學生素養
2008年提出「四我·五位·六育·7S」素養教育構想,2011年在江蘇率先開展「深度合作:現代學徒制的校本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框架下積極探索學生素養教育路徑,並通過改革實踐凝練成果。成果獲評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江蘇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實踐探索一等獎。
-
民族聚居區雙語教育有效實施路徑探究——以新疆佰什坎特雙
民族聚居區雙語教育有效實施路徑探究——以新疆佰什坎特雙語小學為例王海福1 張耘碩1 李續懷2(1.喀什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7;2.新疆佰什坎特雙語學校,新疆 莎車 844700)[摘 要] 雙語教育是提高少數民族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雙語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在少數民族聚居區。
-
創新教師綜合素養培養路徑
如何培養教師綜合素養,區域層面還沒有形成有效路徑和體系化舉措,這與我們沒有很好地掌握教師綜合素質的內涵及相應的分類培養方式有直接關係。教師作為生命個體、社會人以及職業人的三種角色,對教師綜合素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師要通過自身的人文素養傳遞給學生足夠多的人文關懷。要培養教師的人文素養,必須加強教師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和體悟,而閱讀經典是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社會的有效路徑。教師在與文本、人物對話中獲得生命的感知。
-
張詠梅等: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應用路徑的實證研究
以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的研究為基礎,以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品德與社會、小學語文、中學語文、小學科學、中學物理、中學化學、中學生物、中學地理八個學科學業標準的修訂為切入點,採用問卷調查法、編碼法等,探索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以學業標準為載體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應用路徑,並指出未來研究的方向。
-
鄉村校本培訓創新的三大路徑
在實踐中,鄉村學校可以通過內容、機制、定位三個維度創新校本培訓,重塑鄉村教師的職業生命,促進鄉村學校高質量發展。不僅如此,在鄉村學校發展優勢方面,我們還有三大命題:一是鄉村文明是工業文明的「解藥」。工業文明帶來了科技進步、物質富足,也在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多方面呈現危機。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為鄉村文明復興提供了時代契機。二是鄉村是兒童生活和生長的天堂。研究表明,現代兒童肥胖、注意力不集中、孤獨、抑鬱、憤怒、感統失調等與「自然缺失症」有關。
-
PISA2018閱讀素養計算機化自適應測試的技術與方法探析
在路徑設計上,為避免位置效應問題,除核心階段→階段1→階段2的標準路徑之外,還採用核心階段→階段2→階段1的替代路徑。PISA2018閱讀素養計算機化自適應測試建立了能力覆蓋範圍較為完整的題庫,減少了學生群體差異帶來的測量誤差,進一步提高了測量效度和效率,但在更大範圍推廣、人工評分題目的信息無法用於測試選題等方面,計算機化自適應測試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
科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徐匯提升教師關鍵能力
近年來,徐匯教育以重大項目行動研究為載體,以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為指向,聚焦國家課程區域性轉化與校本化實施,探索課程標準系統轉化的路徑與策略,初步建立起國家課程區域性校本化實施系統,為育人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有關成果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
華樾•原點教育素養奠基課程,探索德育創新的有效路徑
教博會上,華樾•原點教育素養奠基課程項目組攜「中小學素養奠基課程在德育實踐中的有效性研究」成果進行了展示。 為探索中小學育人模式的創新與發展,豐富教學內容,引領學生實踐研究,變革課堂教學方式,華樾•原點教育於2012年開始研發「素養奠基教育」系列課程。
-
探尋綜合素質評價「落地」的校本化實踐路徑
學校要建立健全學生成長記錄規章制度,明確本校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要求」「高中學校要將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提供給高校招生使用。」由此可見,國家對學校校本化、常態化、規範化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出了明確要求。然而,儘管該評價制度的構築意義重大,但當其真正「落地」時,人們對它的理解、洞察與認同卻有著諸多的困擾和疑惑。
-
北京教科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實施「發現教育」 培育文明學生
這些校園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提升師生文明素養和建設校園文化為目標,在文明校園建設上取得明顯成效。為充分展示「首都文明校園」創建成果,推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深入開展,開設「首都文明校園巡禮」欄目,聚焦文明校園創建亮點,充分發揮文明校園的示範引領作用。
-
特別關注 | 張詠梅 胡進 田一 等: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應用路徑的實證研究——以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業標準為載體
以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的研究為基礎,以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品德與社會、小學語文、中學語文、小學科學、中學物理、中學化學、中學生物、中學地理八個學科學業標準的修訂為切入點,採用問卷調查法、編碼法等,探索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以學業標準為載體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應用路徑,並指出未來研究的方向。
-
課程育人的「金水路徑」
課程育人是回歸教育本真的核心路徑。如何尋找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面育人的新路徑?多年來,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大力推進德育一體化建設,積極構建新時代金水課程育人體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
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路徑初探
在新媒介高速發展的今天,是否具有較高的媒介素養是衡量一個國家民眾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希望通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能夠從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開始,實現整體國民媒介素養的逐步提升。
-
核心素養評價的質量標準:背景、內容與應用
然而,由於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因此,傳統的重視知識和技能分解的評價方法無法全面揭示核心素養的內涵,即傳統測試已經嚴重滯後於核心素養評價。鑑於此,本研究在分析核心素養背景下教育評價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修訂傳統評價的質量標準和整合真實性評價、表現性評價等新評價的質量標準,進而建構出核心素養評價的質量標準,以便為後續開展有效的核心素養評價實踐提供保障。
-
校長領導校本教研改革要學習哪些教育理論
因此校長更為專業地領導校本教研,就成了改革最終能否落實的關鍵。要有效領導這場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改革,校長需要學習哪些相關教育理論呢? 建設強健學校文化下的教師探究共同體校本教研屬於教師職後發展的路徑之一,因此規劃它的前提是充分了解職前培養的關鍵短板和職後培養的突出矛盾,這需要校長了解一些課程理論。
-
夯實校本教研之基 鋪就教師發展之路
師資隊伍素質是制約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建構合理的校本教研製度、開闢出多種有利教師專業化提升的校本教研路徑,並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專業發展氛圍,以此夯實校本教研之基,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鋪就教師發展之路,從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
培養教師核心素養的新路徑
在提升教師核心素養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導向性、科學性、創新性、發展性、實踐性原則,立足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發展的現實,著眼於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未來,積極探索、創新教師核心素養提升的路徑。教師培訓計劃是培養教師核心素養的重要支撐。《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為新時期加強教師教育、教師培訓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提出了要求。
-
加強國學經典誦讀,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但是現階段學術界、教育界仍然將國學經典教學看作與學生素質教育管理不相關的活動,僅僅將具有代表性的優秀國學知識傳輸作為學生課外學業的補充,或者興趣愛好。這種情況下,研究素質教育情境下國學經典傳承路徑,分析國學經典誦讀與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之間的聯繫,就成為校園內部教育管制者面臨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