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教師節,50歲的鄉村教師王莉莉通過網絡,參加了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開啟了她的網絡學習之路。
「30多年來,我身上的標籤就是村小老師,隨著年齡增長,我的標籤變成了老教師。我想,我的一生就這樣平平淡淡地度過了。然而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次觸網學習,完全改變了我,讓我的人生有了全新的開始。」
8月23日,在第二屆中國西部教育發展論壇上,王莉莉分享了她3年的「網際網路+」歷程。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間,她在網上開直播,給學生上課,給家長薦課,從容應對。
但她也看到,面對線上教學,很多教師手忙腳亂。對於鄉村學校來說,提高教師在線教學能力,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任重道遠。
從鄉村教師到網絡星師
「在線教育,想說愛你不容易。」觸網3年之後,王莉莉感嘆道。她深知在線課堂與傳統課堂不同,要上好網課,鄉村教師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疫情期間,王莉莉一個人承擔了學校3個班的教學任務,她是五年級的語文老師,但學校另外兩個班的語文老師是代課老師,對網絡教學經驗幾乎為零。
她帶著五年級3個班168名學生上語文課,還帶著全校800多名學生上生命教育課。除了直播上課,她還持續地給孩子和家長推薦優質課程,包括教育部門組織優秀教師錄製的優質課程,還有一些公益組織推薦的優質課程,像社會教學課程、美術課程。
「依託網際網路我們進行了豐富多彩的網絡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宅在家裡也不覺得無聊和枯燥,每天對網絡學習充滿了新的期待。」王莉莉說。
在進行了3個月的線上學習和兩個月的線下學習之後,王莉莉帶的3個班在期末全鄉調研考試中分別獲得了第一名、第二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績。
「我從沒想過能在網上給那麼多孩子上課。」王莉莉說,「50歲再出發,3年網際網路深度參與,我的角色也在不斷變化。」
她覺得2017年加入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青椒計劃」)為她開啟了人生第二春。在學習的同時,她還帶學生們參與了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
「線上線下密切配合,極大豐富了村小的課程資源,緩解了鄉村學校缺少音樂、美術專業教師的不足。網際網路教育帶給學生優質課程資源的持續陪伴,這是改變村小孩子的巨大力量。」王莉莉說。
2018年,她又成為彩虹花公益網絡課程主教團隊的一員,參與課程運營。「一路走來,我深深體會到網絡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事。」
鄉村教育的痛點
事實上,像王莉莉一樣在網絡教學中找到「第二春」的鄉村教師現在還不多。對於鄉村學校來說,在線教育在實際應用中還是面臨很多問題,有不少痛點。
教學中,王莉莉發現,鄉村的網絡課程資源還是比較單一,大多數是學科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在國家公共課堂平臺上有很多資源,但很多鄉村老師不知道怎麼用。疫情期間,從國家到地方、學校和個人都開發了各種課程,資源很充足,但是缺乏整合。面對海量的信息,老師和學生不會選擇,不知道到底要用哪些資源,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其實這些現象的背後,主要是教師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極其匱乏。」王莉莉指出。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王繼新對戰疫期間中小學在線教育進行了調研,他發現,鄉村學生對於在線學習的意願最強烈,但對在線學習的滿意度低於城市學生。
「這說明城市的在線教學的組織管理和效果比農村好,而農村學生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感覺新穎,也開了眼界,所以意願更強,但城市的在線教育質量更好。」王繼新分析。
他的調研報告顯示,近八成學校組織了在線教師培訓,但城鄉學校差異顯著。20.3%的鄉村教師表示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並未組織相關培訓,在線教學開展全憑教師自己探索,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在線教學的效果。
鄉村教師成長新路徑
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投入加大,很多農村學校安裝了電視、寬帶,配備了電腦等信息化設施。
但在中國西部教育發展論壇主席、國務院參事湯敏看來,這種投入主要還是硬體投入,對於鄉村來說,更重要的是軟體的投入,對教師的培訓。
他認為,鄉村教育過去都是一個老師教、底下學生學,這樣永遠改變不了教育不公平、鄉村學校缺乏優質老師的狀況,教育信息化可以對此有所改變。未來可以嘗試校內校外結合、線上線下結合,讓鄉村教育實現彎道超車。
這對鄉村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教師永遠是第一位,如果教師不變,所有的夢想都很難實現。」 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東壩學區綜合保障服務中心主任鞏原宏說。
他曾經任教的小學是寄宿制,教師業餘時間很少,只能通過網絡學習,一些線上培訓課程幫助了他成長。
「我們希望提高教師網際網路教學水平。」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苗青提出,教育培訓項目應該致力於打造更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教師成長平臺。可以通過跨界合作的方式不斷調動更多教育專業資源,打造一個有創新社會力量參與的模式,引領鄉村教師的培訓從服務式向體驗式,再向共創共建式轉型。
重慶市彭水縣教委關工委副主任萬建民表示從這種模式受到啟發,在當地選了一所比較好的學校,找了一些教師製作課程資源,把這些資源給鄉村學校使用,效果很不錯。在此基礎上在村小大面積推廣雙師教學,並以片區為單位,集中開展教師培訓。此外,全縣選派了300多名教師參與「青椒計劃」。
「時代正經歷著劇變,鄉村教師也不應該再是落後的代言人,不再僅僅是堅守和陪伴者,而應該成為這個時代最好的連結者,讓更多的鄉村孩子因為我們的改變而改變。」王莉莉很喜歡這句話,她希望在鄉村網絡教學中,迎來更多同行者。
(□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