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慈光:只有自己身心和諧才能更好熱愛大自然

2021-01-12 搜狐網

  2009年8月3日,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會長汪慈先做客新華網,與網友談如何讓青年人更加熱愛大自然。 新華網 郭毅攝

  2009年8月3日,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會長汪慈先做客新華網,與網友談如何讓青年人更加熱愛大自然。  

網絡發展使孩子沉溺網絡 年輕人應該投入大自然懷抱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新華訪談。大家都知道,人類與大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一體。大自然是人類的生存環境,人類在其中勞作生息。

今天,我們請到的這位嘉賓,他創辦了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以大自然藝術文化體育活動積極提倡環境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與文化素養教育。好,我們來歡迎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總會長汪慈光先生。

  汪慈光:主持人好,我今天能夠到新華網感到非常的高興。最近由於網絡的進步,上網的人越來越多,全世界青年有一個共同的危機就是沉溺在網絡裡面,人際關係也越來越疏遠。我想把文化傳播給下一代,當然不能用教條式的去傳播,所以要讓孩子們通過唱歌、跳舞以及熱愛大自然,慢慢地受薰陶。

  主持人:我們看到您的簡歷,您自幼親近田園,喜愛大自然。您先與網友聊一聊您對大自然有著怎樣的感受,以及您對人類與大自然關係的理解?

  汪慈光:我從小生長在農村,每天過的都是田園式生活,從小就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中。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一個人到山上、到海邊走走,到森林、峽谷走走,即使成人以後我也是一個人去旅行。比如說臺灣的東部很漂亮,我一個人走二三十公裡,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所以一生中就經常接觸大自然,受大自然的薰陶,心胸也越來越寬闊,視野也越來越選,對於生命也越來越熱愛,越來越尊重。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創辦「熱愛大自然文化促進會」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是時下對我們的年輕人感覺憂心忡忡,因為這些電動玩具讓很多的孩子沉迷,沉迷於電腦的虛擬世界當中。  

沉迷網絡虛擬世界淡化人際關係 要熱愛大自然常懷感恩的心

  主持人:我們看到您的簡歷,您自幼親近田園,喜愛大自然。您先與網友聊一聊您對大自然有著怎樣的感受,以及您對人類與大自然關係的理解?

  汪慈光:我從小生長在農村,每天過的都是田園式生活,從小就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中。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一個人到山上、到海邊走走,到森林、峽谷走走,即使成人以後我也是一個人去旅行。比如說臺灣的東部很漂亮,我一個人走二三十公裡,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所以一生中就經常接觸大自然,受大自然的薰陶,心胸、視野也越來越寬闊,對於生命也越來越熱愛,越來越尊重。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創辦「熱愛大自然文化促進會」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是時下對我們的年輕人感覺憂心忡忡,因為這些電動玩具讓很多的孩子沉迷,沉迷於電腦的虛擬世界當中。孩子們沉迷在這些電腦的虛擬世界裡面,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冷淡,人際關係就越來越疏遠,朋友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疏遠,他可能只會和電腦談戀愛,電腦是他最好的朋友。因為人際關係是彼此付出,相互尊重,這樣人際關係才能慢慢建立起來。可是,玩電腦不必付出,想要什麼電腦都會給他,所以孩子們每天想的就是如何去佔有,很難付出。但是現在叫他們孝順父母,他根本就不懂,覺得父母就應該培養我長大。感恩的心,孝順的心幾乎就不存在了,因為在電腦虛擬的世界裡面不知道什麼叫做感恩、什麼叫做感謝。但是現實生活不是這樣的,人和人都是彼此尊重,相互付出,相互尊重的。

  現在網際網路給人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是也讓很多的年輕人沉溺在裡面。現在很多的大學生玩電腦到三更半夜,白天上課也遲到,甚至乾脆就不上課了。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危機,才會把過去親近大自然的那份心情發揮出來,希望我們的年輕下一代也能夠熱愛大自然,不要總是沉溺於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裡面。

  2009年8月3日,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會長汪慈先做客新華網,與網友談如何讓青年人更加熱愛大自然。 新華網 郭毅攝  

以大自然之歌、大自然之舞、大自然快樂操的方式推廣熱愛大自然主題

  主持人:您提倡的這個大自然的文化如何能夠有效的去引導下一代呢?

  汪慈光:因為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們今天講大自然,大自然中有天、地、人、萬物,人是不能離開大自然的。人是大自然的最重要的成員,我們今天講的大自然不僅僅是熱愛花花草草,也要熱愛人,熱愛人就是要熱愛大自然,熱愛天地,熱愛一切萬物。把對待大自然的愛心發揮出來,我們把它寫成歌曲,配上了很動聽的旋律,編成大自然之歌、大自然之舞、大自然快樂操,我們將於8月10日和8月11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兩場演出,以這種方式來推廣「熱愛大自然文化」。這次有大概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來參加這個盛會,另一方面也是祝賀新中國成立60周年,活動非常的有意義。我們這次是舉辦了第五屆了,取得的效果非常的好。我們推廣這個活動就是要讓年輕人喜歡,第一屆是在臺灣舉行的,我當場就哭了,非常的感動。沒有想到來自不同的國籍,有著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語言的人們一起跳舞,一起唱歌,國籍、種族、語言的不同就消失了,很快打成一片,年輕人應該有的善良、天真、幸福、快樂很快從大家身上發揮出來,那種燦爛的笑容讓我們非常的感動。所以我對我們的未來有信心了,對我們的下一代有信心了。

  因為我們今天所推動的這個大自然文化,讓年輕人一邊唱、一邊跳,結果真的改變了他們的氣質,年輕人應該有的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的朝氣統統展現出來了。因此我們決定每屆都要舉辦下去,無論什麼困難也要克服。我們在香港舉辦、在雅加達舉辦,很多的人都看到了。尤其是在雅加達那場大會,我國的朋友也看到了真實的效果,為什麼這些孩子能夠有燦爛笑容,我們的孩子沒有他們的孩子笑的燦爛呢。他們就希望這種活動也能夠在我國推動。我舉辦第一屆活動成功了以後,就是希望能夠把這個活動帶回祖國,讓我國的孩子們也能夠顯示出這種純潔、自然、幸福、活潑的笑容。  

天地和諧 天人和諧 人人和諧 大自然文化基於中華文化內涵

  主持人:我們感覺大自然是一個物理存在,您把大自然和下一代的教育聯繫在一起,而且提出了大自然文化,您這個是基於什麼理論基礎呢?

  汪慈光:大自然文化是基於中華文化的內涵之上。我對這次訪談非常的認真,希望和網友能夠互動一下。中華文化與熱愛大自然文化的關係是,時代賦予了中華文化新的文化和新的精神,那麼就是「熱愛大自然文化」,由於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對立、摩擦、糾紛,這是造成世界不和諧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文明因為人類的多元化而豐富,不可否認,因為文化不同,就造成了國與國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的不和諧。21世紀是和諧、幸福、快樂的,但是說到創造幸福、快樂、和諧最重要的就是人類要有共同的文化,在人類歷史的轉折點,中華文化扮演著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中華文化之所以能成為全人類的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因為中華文化就是「熱愛大自然文化」。

  孔聖的名言:「予欲無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這是孔聖讚嘆大自然無言無語、無私奉獻,描述的最為淋漓盡致。老子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老子讚嘆大自然的無為、無我、無心,天、地、人、萬物回歸自然,描述得最恰到好處!

  禪學名言:「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不是法身,但藉青青翠竹,也就是藉大自然來彰顯法身的無所不在;鬱郁黃花不是般若,但藉鬱郁黃花,也就是藉大自然來彰顯般若的德用。天、地、人、萬物是組成大自然的四大成員,所以說離開大自然無禪可言!

  中華文化的縮影,從我們中國民間家家供奉「天地君親師」,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明白。中華文化的精髓就是倡導人和天地和諧,人和人和諧。我們禮敬天地、感恩天地,就是和天地和諧;我們禮敬國家、感恩國家領導人,就是和國家和諧,和領導人和諧;我們禮敬父母、感恩父母、孝順父母,就是和父母和諧;我們禮敬師長、感恩師長,就是和師長和諧。  

超越不同文化思想藩籬 自然和諧世界一家

  主持人: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係呢?

  汪慈光:中華文化是全人類文化大河的主要源頭之一。這一條人類文化大河匯集了幾千年來全世界不同的文化,孕育了全世界各種階段的不同文明。當現代文明不再能滿足現代人精神上、心靈上的需求,我們人類是否能開創出新文化,孕育出人類的新文明,來解決當今人類精神空虛、心靈枯乾的問題。當今科技如此進步,物質生活如此豐富,為何全世界有如此多的人,患了憂鬱症、燥鬱症、自閉症?為何有如此多的人自殘、自殺?

  西方文化至今已經主宰了全世界兩百多年,西方文化所開創出來的科技文明、物質文明,讓全世界各種文化,自慚形穢。但當今年全球金融大風暴發生以後,我們已很清楚明白,西方文化對全世界文明的貢獻,已完成了階段性任務,也該功成身退了。即使是西方的學者,自己也很清楚,西方文化不能再救這世界了,唯有東方文化才能救這世界,而東方文化的代表,就是我們中華文化。

  西方文化是強勢、對待的文化,所以,西方文化只論勝負、輸贏、強弱、高低、上下、成敗、得失;而中華文化是內斂和諧的文化,中華文化是因為有孔聖的思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廣大無邊;中華文化因為老子的思想--「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而無比超越。天地施大仁給萬物,但不以為仁,物我兩忘,好比古代的祭品--芻狗用完就丟掉一樣,不會放在心上;聖人施再大的仁、施再多的仁給萬民百姓,也是一樣不以為仁,能施、所施雙忘,好比芻狗這樣祭品用完就丟棄,毫無掛礙,再平常不過了!這樣精神上最大的滿足,心靈上最大的解脫,在整個西方文化之中幾乎是感受不到的。西方文化育孕出了人類曠古未有的物質文明,以及相當耀眼的精神文明。尤其是視覺美學--建築、雕刻、美術、電影、時裝,聽覺美學--古典音樂、現代音樂、熱門音樂、鄉村音樂等橫掃全世界,為二十世紀的文化主流。但是西方文化的思想美學和心靈美學,卻不如視覺美學、聽覺美學的耀眼。西方國家雖然出現了不少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但是就沒出現過像孔孟如此廣大和諧的思想;像老莊如此精微內斂的思想。所以,西方列強在十八、十九、二十世紀殖民全世界,這是西方強勢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束。

  在東、西方文化當中,唯一在倡導大同世界的思想,只有中華文化!所以,凡我炎黃子孫,要以做中國人為榮,本人在這呼籲,我們祖國要訂定二十年計劃,教育造就我們中國的下一代,好好學習孔孟思想和老子思想。如此才能創造出全人類的共同新文化、新文明。因為歷史給我們中華文化新的任務、新的使命,我們要接下西方文化所完成的階段性任務,繼續完成最後一階段的使命任務,也就是完成人和大自然和諧的世界,完成古聖先賢的偉大思想--大同世界、世界一家、地球一家的真正實現。為了超越不同國籍的藩籬,為了超越不同種族、膚色、民族的藩籬,為了超越不同宗教信仰的藩籬為了超越不同文化、思想的藩籬,為了超越不同風俗、習慣、文字、語言的藩籬,我們的中華文化務必內化為熱愛大自然文化。因為熱愛大自然文化才能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才能和全世界不同的文化相融相合。只要全人類有了共同文化、共同思想,那麼大同世界、世界一家、地球一家並不是夢啊!

  2009年8月3日,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會長汪慈先做客新華網,與網友談如何讓青年人更加熱愛大自然。 新華網 郭毅攝  

「熱愛和諧的中華文化」就是「熱愛大自然文化」

  主持人:英國大歷史學家湯恩比先生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與其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不如說二十一世紀是中華文化的世紀,也是熱愛大自然文化的世紀。

  汪慈光:我們促進會有一個歌叫做「熱愛大自然誦」,「天地如父母,天上飛的鳥類、地上的動物,水中的魚類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一花草都是我們的大自然的家人,尊重我們的生命,也熱愛他人的生命,光輝自己的生命,也光輝他人的生命。」

  我們可以明白全人類共同的文化就是「熱愛大自然文化」,「熱愛大自然文化」就是熱愛和諧、幸福、快樂問題,因此「熱愛大自然文化」是促進世界早日成一家,地球早日為一家的文化。無論是什麼國籍、無論是什麼種族、無論是什麼膚色、無論是什麼民族,無論是什麼語言,生命是平等不二的。生命的尊嚴都是一樣的,倡導「熱愛和諧的中華文化」就是「熱愛大自然文化」。  

在世界各地推廣「熱愛大自然文化」 超越隔閡讓人們陽光健康起來

  主持人:我們知道,汪總會長對「熱愛大自然文化」活動的倡導,在國內及國外得到廣大且深刻的迴響,不同背景、不同國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士,紛紛表示讚賞與支持。大家的反響如何呢?

  汪慈光:我到了世界各地推廣「熱愛大自然文化」其實就是在推廣我們中華文化,今天我們為了超越一切的隔閡,我們要把他內化為「熱愛大自然文化」,其他的都是中華文化。要從小學、中學開始推動,大自然之歌有七八十首,我們可以從小唱大自然之歌,跳大自然之舞,因為裡面的歌詞都是教忠、教孝,講仁、講義的,教導大家熱愛父母、熱愛生命、熱愛周圍的一切。我們還可以把它變成舞蹈,變成快樂操,這非常的受各國青年人歡迎,家長感受到他的孩子變了,老師也覺得他的學生變了。所以從校長、老師、家長、學生都陽光起來了,健康起來了,和諧起來了。所以反映非常的好,這就是目前「熱愛大自然文化」在各個學校推廣的原因。

  我們在社會上推廣一般的社團,一般的中老年人,節奏沒有那麼快,也是教他們唱大自然之歌,跳大自然之舞。他們起碼能夠年輕十歲,而且這些對身心健康非常的有幫助,每天笑容滿面,人際關係也非常的良好。他們就會不知不覺的自己和自己和諧了,身心和諧,裡外和諧,所以心情也不會總是高低起伏,情緒也比較平穩。大家也願意和你在一起相處。如果你每天情緒不定,大家也不願意和你接近,一個總是鬧情緒的人誰願意和他接近呢?如果情緒總是保持得很穩定,自己和自己和諧,身心和諧,你就有辦法和任何人和諧了。可以和上司、領導和諧,當然領導和上司就會喜歡你,如果你能夠和同事和諧,如果你能夠和子女、下屬和諧,誰會不尊重你呢?

  所以,我目前推動「熱愛大自然文化」,得到了非常大的反響。這次能夠回到祖國舉辦第五屆活動,我非常地希望祖國同胞能夠支持我們,給我們多多的指導,如果認為這個活動不錯,我希望能夠在小學、中小繼續推廣,這個活動真的太棒了。  

期望下一代成長為社會精英 用幸福、和平、快樂領導世界

  主持人:我感覺您在不遺餘力的在促進「熱愛大自然文化」傳播。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2006年在香港成立,接著臺灣、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加拿大也陸續成立分會,各大洲亦在籌備中,目前世界總會設於香港。您平時肯定總是遊走在各個國家,您不會覺得辛苦嗎?

  汪慈光:我今年已經60多歲了,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我們倡導熱愛生命,關愛生命。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很珍惜,所以我要善用我的生命,讓我的生命過的很有意義,很有價值。因為我很熱愛生命,所以我沒有時間去痛苦,沒有時間去生氣,因為這是浪費生命的事情,我們快樂、歡喜、積極奮鬥都沒有時間,哪有時間去生氣、煩惱、憂傷呢。

  雖然我常常在世界各地跑,為下一代努力,但是每天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活著,所以我非常的高興,我能夠為下一代奉獻,所以我感覺非常的高興,非常的幸福,所以沒有累的感覺,這是一個使命感和責任感。雖然我是一個小人物,力量微不足道的,但是今天我們把這個活動帶回祖國,希望祖國同胞能夠一起響應。我有一個20年的計劃,讓下一代好好地把中華文化印在心中,20年以後我們的下一代就變成了文化水平高、文明度高的社會精英,從而帶動全世界發展。所以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相信這個一定會實現的。今天中國的崛起,是要帶給全世界的和平,因為我們古聖先賢倡導大同世界,唯有我們這代人去努力,用幸福、和平、快樂來領導世界。

相關焦點

  • 600多名海內外青年會聚臺灣新竹祈願和諧文化
    600多名海內外青年會聚臺灣新竹祈願和諧文化 原標題 [600多名海內外青年會聚臺灣新竹祈願和諧文化]
  • 只有大自然才能將他繪出,在神奇的大自然裡面,充滿著花花美景
    在很遠的地方,也只有大自然才能將他繪出,在神奇的大自然裡面充滿著花花美景,幾乎這裡的每一處都是名畫,青春稍縱,就會把美麗盡收眼底,這裡美的好像是一副畫卷,美麗的景色不容錯過,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動,這裡的景色是熱情的總是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人們無法掩藏自己的缺陷
  • 教育:熱愛大自然
    毛髒歌 原創我相信,只要有可能,每一個家長都會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多和自然在一起,在茂密的森林,在峽谷,在溪流的淺草叢中,在裸露巖石的山巔,或者在傍晚夕陽劃痕一樣殘留的羊腸小道而最重要的可能性則完全取決於家長是否熱愛大自然。難道我們家長不熱愛大自然嗎?我不敢這樣去問周圍的朋友,我只是覺得,在我們熱情談論自然世界的美好,在聊起像梭羅那樣的偉大作家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依然將這份熱情兌現為真正的現實。熱愛自然並非只是時髦的口頭禪,熱愛自然意味著我們真正的生活方式以及和萬物所建立的真實關係。也就是說,熱愛自然,是一種我們今天所有人的生命態度。
  • 「育兒」先得「育己」,只有成就更好的家長,才能成就更好的孩子
    只有經過不斷地學習、反思、修正、完善才能收穫更多的智慧和能量,父母變成更好的人才能幫助孩子變得更好。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方面?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發展起著重大作用,如果孩子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那麼就會產生畸形的後果。
  • 讓我們一起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走進自然
    自然力就像調節器一樣,一個事物不管好與壞只要到極端就會走向反面,比如歐陽鋒天下無敵的時候瘋掉了,你可以看成是被大自然和諧了。少林張三丰裡面的張君寶被天寶逼上絕路的時候,善良和正義的君寶通過瘋獲得了太極,就是藉助自然的力量,道德經裡面說"天地不仁常與善人",就是天道沒有仁義可言,但是它常常幫助善人,因為善人懂得天道。
  • 佛緣專欄:身心本自具足「平衡」與「和諧」
    我發現自己擁有比別人更好的因緣。例如,每一次生病,都是自己用功的最佳時刻,因為終於發現身體是那麼地平衡。本來生病是痛苦的,但是結果在生病時,才知道身體可以是那麼地平衡,又那麼地無常。我們其實常忽略身上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你看住它、耐心地安下它,就知道世間能真正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是來自於善用自己的身心。
  • 教育視角:熱愛生命
    愛是人類最美的語詞,表述了人的本質與屬性,閃現著人性的光輝,是大寫的人的站立;愛是生活裡最美的情感,這種情感原始但又永恆,在我們的人生中,在我們的生活裡充滿美感;愛是人世間最美的花朵,需要用心呵護,用心澆灌培育,才能芬芳四溢,常開不敗。 所以我們要去熱愛,要熱愛生命。 老師們,作為教師,師愛是師魂。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處理好這三種關係,人才能活得更好
    季羨林在《心安即是歸處》中,說出了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必須處理好的三種關係,只有處理好這三種關係,我們才能活得更好,生活才會更加愉快,處理不好這3種關係,生活就會有苦惱。第1種關係,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
  • 觀眾評價《親愛的,熱愛的》:沒有回憶更好,韓商言只有佟年
    最近兩集的《親愛的,熱愛的》大家在看劇的過程中,吐槽無數,因為全都是回憶,很多觀眾表示:不想看回憶,沒有回憶會更好看。這個時候觀眾就無比懷念以前得到21集電視連續劇了,當90後還不大的時候,那個時候40集都是屬於大型電視連續劇的,但是現如今基本的電視劇,都是40集以上了,大型的電視連續劇都是70集起步,所以感覺一點都不乾脆利落,沒有回憶會更好,其實回憶的意義只是在想敘述一個觀念,現如今的韓商言是孤獨的,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佟年。
  • 讓身心和諧自在 少林寺都市禪堂講授八段錦功法
    一位學員說,通過有意識地放慢呼吸節奏,可以較好地改善身體機能;另一位學員說,把動作、呼吸與意念相結合,動中有靜,於身心都大有裨益。作為受益者,他們表示,在牢固掌握這套功法之後,會向親朋好友們推廣,讓珍貴的少林功夫惠及到更多熱愛少林文化的人。據悉,習練八段錦,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更可以調適心理。以緩慢的動作來消除身體的緊張和情緒的躁動,達到身心和諧輕鬆自在,這也正是禪修所追求的效果。
  • 你好,第三位老師|諾亞舟小牛津陽光花城幼兒園大三班走進大自然
    讓孩子聯想到森林、草地、大自然。用大自然的美表現廣闊、理智、冷靜和安詳,為幼兒營造寬鬆、積極、愉悅、和諧的氛圍。我們用樹枝做成孩子們作品展示的框架,給了孩子們對樹枝更好地認知。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能面向全體幼兒,孩子們在這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操作材料,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對於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設置了六個區域,分別是益智區、美工區、角色區、建構區、圖書區、植物區。在這裡,孩子們可以自由自在,充滿幻想,富於創造,盡情表達自己的願望與情緒。我們投放了大量黏土,彩紙,以及烹飪工具。
  • 你好,第三位老師 諾亞舟小牛津陽光花城幼兒園大三班走進大自然
    你好,第三位老師 |諾亞舟小牛津陽光花城幼兒園大三班走進大自然走進大自然大三班森林系的環境幼兒園的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 校長談德育-健康快樂身心和諧,育德育心全面發展
    校長談德育-健康快樂身心和諧,育德育心全面發展時間:2020/12/9 17:49:50 來源:浦東新區教育局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長期以來致力於把學生培養成尊重生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能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具有國際視野,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學校作為上海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特別注重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營造寬鬆、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並以此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辦學品質。
  • 學街舞,只有熱愛才能讓你勇往直前
    學街舞,只有熱愛才能讓你勇往直前一想到街舞就想到年輕、個性,看一場熱血澎湃的battle,高手雲集放大招:頭轉風車、UFO、大地板等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精彩動作。足夠張揚熱愛街舞的舞者通常對服飾很講究,奪人眼球的服飾,不但展現出舞者的個性,更是將舞者對街舞文化的熱愛展現得淋漓盡致。
  • 鬆開手,把孩子交給大自然
    自然教育,是在自然中實踐的、倡導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教育。它能讓孩子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豐富與美好,讓智力、情感、意志在自然的環境中逐漸完善。那自然在哪裡?自然無處不在。經常與大自然接觸,可以幫助孩子放鬆心靈,鍛鍊體魄,集中注意力。就像孩子在泥土裡玩個不停,修房子、造水庫,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無聊,這是大自然帶給他的樂趣。
  • 5個身心療愈之道
    ,但不要直接帶回你的辦公室,找個地方做一會兒或是站一會兒,讓自己喘口氣。,但唯有選擇與所進行的活動相匹配的音樂,才能夠起到更好的療愈效果,比如,在「跑步」時選擇激烈的音樂,在「休息」時選擇放鬆的音樂。、緩慢的大調音樂,讓自己能夠平靜下來。
  • 網際網路人生活隨筆——只有熱愛自己的文化,才能獲得真正的歸屬感
    只有熱愛自己的文化,才能獲得真正的歸屬感。
  • 加強特色品牌建設,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本期我們走進徐匯區多所幼兒園,感受各園打造「家門口」好園,形成「一園一特色」的辦園格局,促進每一個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動人畫卷。從2013年開始,實驗幼兒園就在「創意美術」園本特色課程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幼兒園注重從兒童視角出發,堅持「每天創意一點點,盡享童年樂無限」的辦園理念,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 這樣美的風景,也只有農村才能看到!仿佛身臨其境一般!
    黃昏,我帶著疲倦的身心走在回家鄉間的柏油路上,黃昏時分的景象給人帶來一種很疲倦的感覺,此時此刻多麼希望眼前出現一幅令人頓感輕鬆的畫面,於是我把目光投向遠處的香梨園。我產生了好奇,身心陡覺輕快,爬到了山坡的頂上,我想尋找「薄霧」之源,我看到從農家的煙囪裡冒出層層「薄霧」,這太令人驚奇了,這裡冒出的煙怎麼會像霧一樣籠罩在樹梢和樹腰之間呢?這如詩如畫的景象令我完全沉醉在這幅美麗的圖畫中了。我如夢如醒,如痴如醉,我似乎聞到了綠色的氣息,摸到了「薄霧」的神秘。
  • 身體與靈魂的和諧,古希臘公民為何能在休閒生活中「理性」運動?
    2.強調身體和靈魂的和諧,追求身心平衡發展受雅思思想家的影響,希臘人追求身心的和諧,認為體育是一種彌補感性靈魂的理性和德性。人們不僅要追求思想上的豐富和充實,也要追求身體上的健康和強壯。人們的行動是理性的,選擇運動也是理性的,人必須要「認識你自己」,要會理解和安排自己的生活,這樣才能擁有幸福自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