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日,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會長汪慈先做客新華網,與網友談如何讓青年人更加熱愛大自然。 新華網 郭毅攝
2009年8月3日,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會長汪慈先做客新華網,與網友談如何讓青年人更加熱愛大自然。
網絡發展使孩子沉溺網絡 年輕人應該投入大自然懷抱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新華訪談。大家都知道,人類與大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一體。大自然是人類的生存環境,人類在其中勞作生息。
今天,我們請到的這位嘉賓,他創辦了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以大自然藝術文化體育活動積極提倡環境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與文化素養教育。好,我們來歡迎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總會長汪慈光先生。
汪慈光:主持人好,我今天能夠到新華網感到非常的高興。最近由於網絡的進步,上網的人越來越多,全世界青年有一個共同的危機就是沉溺在網絡裡面,人際關係也越來越疏遠。我想把文化傳播給下一代,當然不能用教條式的去傳播,所以要讓孩子們通過唱歌、跳舞以及熱愛大自然,慢慢地受薰陶。
主持人:我們看到您的簡歷,您自幼親近田園,喜愛大自然。您先與網友聊一聊您對大自然有著怎樣的感受,以及您對人類與大自然關係的理解?
汪慈光:我從小生長在農村,每天過的都是田園式生活,從小就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中。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一個人到山上、到海邊走走,到森林、峽谷走走,即使成人以後我也是一個人去旅行。比如說臺灣的東部很漂亮,我一個人走二三十公裡,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所以一生中就經常接觸大自然,受大自然的薰陶,心胸也越來越寬闊,視野也越來越選,對於生命也越來越熱愛,越來越尊重。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創辦「熱愛大自然文化促進會」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是時下對我們的年輕人感覺憂心忡忡,因為這些電動玩具讓很多的孩子沉迷,沉迷於電腦的虛擬世界當中。
沉迷網絡虛擬世界淡化人際關係 要熱愛大自然常懷感恩的心主持人:我們看到您的簡歷,您自幼親近田園,喜愛大自然。您先與網友聊一聊您對大自然有著怎樣的感受,以及您對人類與大自然關係的理解?
汪慈光:我從小生長在農村,每天過的都是田園式生活,從小就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中。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一個人到山上、到海邊走走,到森林、峽谷走走,即使成人以後我也是一個人去旅行。比如說臺灣的東部很漂亮,我一個人走二三十公裡,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所以一生中就經常接觸大自然,受大自然的薰陶,心胸、視野也越來越寬闊,對於生命也越來越熱愛,越來越尊重。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創辦「熱愛大自然文化促進會」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是時下對我們的年輕人感覺憂心忡忡,因為這些電動玩具讓很多的孩子沉迷,沉迷於電腦的虛擬世界當中。孩子們沉迷在這些電腦的虛擬世界裡面,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冷淡,人際關係就越來越疏遠,朋友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疏遠,他可能只會和電腦談戀愛,電腦是他最好的朋友。因為人際關係是彼此付出,相互尊重,這樣人際關係才能慢慢建立起來。可是,玩電腦不必付出,想要什麼電腦都會給他,所以孩子們每天想的就是如何去佔有,很難付出。但是現在叫他們孝順父母,他根本就不懂,覺得父母就應該培養我長大。感恩的心,孝順的心幾乎就不存在了,因為在電腦虛擬的世界裡面不知道什麼叫做感恩、什麼叫做感謝。但是現實生活不是這樣的,人和人都是彼此尊重,相互付出,相互尊重的。
現在網際網路給人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是也讓很多的年輕人沉溺在裡面。現在很多的大學生玩電腦到三更半夜,白天上課也遲到,甚至乾脆就不上課了。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危機,才會把過去親近大自然的那份心情發揮出來,希望我們的年輕下一代也能夠熱愛大自然,不要總是沉溺於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裡面。
2009年8月3日,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會長汪慈先做客新華網,與網友談如何讓青年人更加熱愛大自然。 新華網 郭毅攝
以大自然之歌、大自然之舞、大自然快樂操的方式推廣熱愛大自然主題主持人:您提倡的這個大自然的文化如何能夠有效的去引導下一代呢?
汪慈光:因為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們今天講大自然,大自然中有天、地、人、萬物,人是不能離開大自然的。人是大自然的最重要的成員,我們今天講的大自然不僅僅是熱愛花花草草,也要熱愛人,熱愛人就是要熱愛大自然,熱愛天地,熱愛一切萬物。把對待大自然的愛心發揮出來,我們把它寫成歌曲,配上了很動聽的旋律,編成大自然之歌、大自然之舞、大自然快樂操,我們將於8月10日和8月11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兩場演出,以這種方式來推廣「熱愛大自然文化」。這次有大概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來參加這個盛會,另一方面也是祝賀新中國成立60周年,活動非常的有意義。我們這次是舉辦了第五屆了,取得的效果非常的好。我們推廣這個活動就是要讓年輕人喜歡,第一屆是在臺灣舉行的,我當場就哭了,非常的感動。沒有想到來自不同的國籍,有著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語言的人們一起跳舞,一起唱歌,國籍、種族、語言的不同就消失了,很快打成一片,年輕人應該有的善良、天真、幸福、快樂很快從大家身上發揮出來,那種燦爛的笑容讓我們非常的感動。所以我對我們的未來有信心了,對我們的下一代有信心了。
因為我們今天所推動的這個大自然文化,讓年輕人一邊唱、一邊跳,結果真的改變了他們的氣質,年輕人應該有的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的朝氣統統展現出來了。因此我們決定每屆都要舉辦下去,無論什麼困難也要克服。我們在香港舉辦、在雅加達舉辦,很多的人都看到了。尤其是在雅加達那場大會,我國的朋友也看到了真實的效果,為什麼這些孩子能夠有燦爛笑容,我們的孩子沒有他們的孩子笑的燦爛呢。他們就希望這種活動也能夠在我國推動。我舉辦第一屆活動成功了以後,就是希望能夠把這個活動帶回祖國,讓我國的孩子們也能夠顯示出這種純潔、自然、幸福、活潑的笑容。
天地和諧 天人和諧 人人和諧 大自然文化基於中華文化內涵主持人:我們感覺大自然是一個物理存在,您把大自然和下一代的教育聯繫在一起,而且提出了大自然文化,您這個是基於什麼理論基礎呢?
汪慈光:大自然文化是基於中華文化的內涵之上。我對這次訪談非常的認真,希望和網友能夠互動一下。中華文化與熱愛大自然文化的關係是,時代賦予了中華文化新的文化和新的精神,那麼就是「熱愛大自然文化」,由於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對立、摩擦、糾紛,這是造成世界不和諧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文明因為人類的多元化而豐富,不可否認,因為文化不同,就造成了國與國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的不和諧。21世紀是和諧、幸福、快樂的,但是說到創造幸福、快樂、和諧最重要的就是人類要有共同的文化,在人類歷史的轉折點,中華文化扮演著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中華文化之所以能成為全人類的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因為中華文化就是「熱愛大自然文化」。
孔聖的名言:「予欲無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這是孔聖讚嘆大自然無言無語、無私奉獻,描述的最為淋漓盡致。老子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老子讚嘆大自然的無為、無我、無心,天、地、人、萬物回歸自然,描述得最恰到好處!
禪學名言:「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不是法身,但藉青青翠竹,也就是藉大自然來彰顯法身的無所不在;鬱郁黃花不是般若,但藉鬱郁黃花,也就是藉大自然來彰顯般若的德用。天、地、人、萬物是組成大自然的四大成員,所以說離開大自然無禪可言!
中華文化的縮影,從我們中國民間家家供奉「天地君親師」,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明白。中華文化的精髓就是倡導人和天地和諧,人和人和諧。我們禮敬天地、感恩天地,就是和天地和諧;我們禮敬國家、感恩國家領導人,就是和國家和諧,和領導人和諧;我們禮敬父母、感恩父母、孝順父母,就是和父母和諧;我們禮敬師長、感恩師長,就是和師長和諧。
超越不同文化思想藩籬 自然和諧世界一家主持人: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係呢?
汪慈光:中華文化是全人類文化大河的主要源頭之一。這一條人類文化大河匯集了幾千年來全世界不同的文化,孕育了全世界各種階段的不同文明。當現代文明不再能滿足現代人精神上、心靈上的需求,我們人類是否能開創出新文化,孕育出人類的新文明,來解決當今人類精神空虛、心靈枯乾的問題。當今科技如此進步,物質生活如此豐富,為何全世界有如此多的人,患了憂鬱症、燥鬱症、自閉症?為何有如此多的人自殘、自殺?
西方文化至今已經主宰了全世界兩百多年,西方文化所開創出來的科技文明、物質文明,讓全世界各種文化,自慚形穢。但當今年全球金融大風暴發生以後,我們已很清楚明白,西方文化對全世界文明的貢獻,已完成了階段性任務,也該功成身退了。即使是西方的學者,自己也很清楚,西方文化不能再救這世界了,唯有東方文化才能救這世界,而東方文化的代表,就是我們中華文化。
西方文化是強勢、對待的文化,所以,西方文化只論勝負、輸贏、強弱、高低、上下、成敗、得失;而中華文化是內斂和諧的文化,中華文化是因為有孔聖的思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廣大無邊;中華文化因為老子的思想--「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而無比超越。天地施大仁給萬物,但不以為仁,物我兩忘,好比古代的祭品--芻狗用完就丟掉一樣,不會放在心上;聖人施再大的仁、施再多的仁給萬民百姓,也是一樣不以為仁,能施、所施雙忘,好比芻狗這樣祭品用完就丟棄,毫無掛礙,再平常不過了!這樣精神上最大的滿足,心靈上最大的解脫,在整個西方文化之中幾乎是感受不到的。西方文化育孕出了人類曠古未有的物質文明,以及相當耀眼的精神文明。尤其是視覺美學--建築、雕刻、美術、電影、時裝,聽覺美學--古典音樂、現代音樂、熱門音樂、鄉村音樂等橫掃全世界,為二十世紀的文化主流。但是西方文化的思想美學和心靈美學,卻不如視覺美學、聽覺美學的耀眼。西方國家雖然出現了不少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但是就沒出現過像孔孟如此廣大和諧的思想;像老莊如此精微內斂的思想。所以,西方列強在十八、十九、二十世紀殖民全世界,這是西方強勢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束。
在東、西方文化當中,唯一在倡導大同世界的思想,只有中華文化!所以,凡我炎黃子孫,要以做中國人為榮,本人在這呼籲,我們祖國要訂定二十年計劃,教育造就我們中國的下一代,好好學習孔孟思想和老子思想。如此才能創造出全人類的共同新文化、新文明。因為歷史給我們中華文化新的任務、新的使命,我們要接下西方文化所完成的階段性任務,繼續完成最後一階段的使命任務,也就是完成人和大自然和諧的世界,完成古聖先賢的偉大思想--大同世界、世界一家、地球一家的真正實現。為了超越不同國籍的藩籬,為了超越不同種族、膚色、民族的藩籬,為了超越不同宗教信仰的藩籬為了超越不同文化、思想的藩籬,為了超越不同風俗、習慣、文字、語言的藩籬,我們的中華文化務必內化為熱愛大自然文化。因為熱愛大自然文化才能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才能和全世界不同的文化相融相合。只要全人類有了共同文化、共同思想,那麼大同世界、世界一家、地球一家並不是夢啊!
2009年8月3日,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會長汪慈先做客新華網,與網友談如何讓青年人更加熱愛大自然。 新華網 郭毅攝
「熱愛和諧的中華文化」就是「熱愛大自然文化」主持人:英國大歷史學家湯恩比先生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與其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不如說二十一世紀是中華文化的世紀,也是熱愛大自然文化的世紀。
汪慈光:我們促進會有一個歌叫做「熱愛大自然誦」,「天地如父母,天上飛的鳥類、地上的動物,水中的魚類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一花草都是我們的大自然的家人,尊重我們的生命,也熱愛他人的生命,光輝自己的生命,也光輝他人的生命。」
我們可以明白全人類共同的文化就是「熱愛大自然文化」,「熱愛大自然文化」就是熱愛和諧、幸福、快樂問題,因此「熱愛大自然文化」是促進世界早日成一家,地球早日為一家的文化。無論是什麼國籍、無論是什麼種族、無論是什麼膚色、無論是什麼民族,無論是什麼語言,生命是平等不二的。生命的尊嚴都是一樣的,倡導「熱愛和諧的中華文化」就是「熱愛大自然文化」。
在世界各地推廣「熱愛大自然文化」 超越隔閡讓人們陽光健康起來主持人:我們知道,汪總會長對「熱愛大自然文化」活動的倡導,在國內及國外得到廣大且深刻的迴響,不同背景、不同國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士,紛紛表示讚賞與支持。大家的反響如何呢?
汪慈光:我到了世界各地推廣「熱愛大自然文化」其實就是在推廣我們中華文化,今天我們為了超越一切的隔閡,我們要把他內化為「熱愛大自然文化」,其他的都是中華文化。要從小學、中學開始推動,大自然之歌有七八十首,我們可以從小唱大自然之歌,跳大自然之舞,因為裡面的歌詞都是教忠、教孝,講仁、講義的,教導大家熱愛父母、熱愛生命、熱愛周圍的一切。我們還可以把它變成舞蹈,變成快樂操,這非常的受各國青年人歡迎,家長感受到他的孩子變了,老師也覺得他的學生變了。所以從校長、老師、家長、學生都陽光起來了,健康起來了,和諧起來了。所以反映非常的好,這就是目前「熱愛大自然文化」在各個學校推廣的原因。
我們在社會上推廣一般的社團,一般的中老年人,節奏沒有那麼快,也是教他們唱大自然之歌,跳大自然之舞。他們起碼能夠年輕十歲,而且這些對身心健康非常的有幫助,每天笑容滿面,人際關係也非常的良好。他們就會不知不覺的自己和自己和諧了,身心和諧,裡外和諧,所以心情也不會總是高低起伏,情緒也比較平穩。大家也願意和你在一起相處。如果你每天情緒不定,大家也不願意和你接近,一個總是鬧情緒的人誰願意和他接近呢?如果情緒總是保持得很穩定,自己和自己和諧,身心和諧,你就有辦法和任何人和諧了。可以和上司、領導和諧,當然領導和上司就會喜歡你,如果你能夠和同事和諧,如果你能夠和子女、下屬和諧,誰會不尊重你呢?
所以,我目前推動「熱愛大自然文化」,得到了非常大的反響。這次能夠回到祖國舉辦第五屆活動,我非常地希望祖國同胞能夠支持我們,給我們多多的指導,如果認為這個活動不錯,我希望能夠在小學、中小繼續推廣,這個活動真的太棒了。
期望下一代成長為社會精英 用幸福、和平、快樂領導世界主持人:我感覺您在不遺餘力的在促進「熱愛大自然文化」傳播。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2006年在香港成立,接著臺灣、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加拿大也陸續成立分會,各大洲亦在籌備中,目前世界總會設於香港。您平時肯定總是遊走在各個國家,您不會覺得辛苦嗎?
汪慈光:我今年已經60多歲了,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我們倡導熱愛生命,關愛生命。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很珍惜,所以我要善用我的生命,讓我的生命過的很有意義,很有價值。因為我很熱愛生命,所以我沒有時間去痛苦,沒有時間去生氣,因為這是浪費生命的事情,我們快樂、歡喜、積極奮鬥都沒有時間,哪有時間去生氣、煩惱、憂傷呢。
雖然我常常在世界各地跑,為下一代努力,但是每天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活著,所以我非常的高興,我能夠為下一代奉獻,所以我感覺非常的高興,非常的幸福,所以沒有累的感覺,這是一個使命感和責任感。雖然我是一個小人物,力量微不足道的,但是今天我們把這個活動帶回祖國,希望祖國同胞能夠一起響應。我有一個20年的計劃,讓下一代好好地把中華文化印在心中,20年以後我們的下一代就變成了文化水平高、文明度高的社會精英,從而帶動全世界發展。所以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相信這個一定會實現的。今天中國的崛起,是要帶給全世界的和平,因為我們古聖先賢倡導大同世界,唯有我們這代人去努力,用幸福、和平、快樂來領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