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認知水平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2020-09-10 與寧成長

前幾天,聽了樊登老師的一堂公益直播課,題目是《在新學期如何做不焦慮的父母》,整個課堂時間一個小時,從三個方面講述作為父母,如何不焦慮?


但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他似乎還有很多的話沒有講完。我呢一直也是樊登的會員,一直關注和收聽樊老師的講課,他在節目最後的一句話:父母的認知水平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引起了我的共鳴,願將作為我教育孩子的努力目標。


對於新學期的規劃,可以說是近期父母們討論最多的話題,特別是受近期疫情影響後,這也是大家關注交流的首選話題。聽完樊老師的講座,也讓我焦慮的情緒得到了更多地緩解,他推薦的幾本書,之前我也聽過,但可惜的是我一直沒有把這種輸入的東西進行整理可視,真正地輸出,運用到實踐當中,還好我參加了活動,讓我決定把它寫出來,成為一項具體的實踐活動。

對孩子無條件地愛,體現孩子的價值感和培養孩子終身成長的心態,這三個方面是樊老師在直播中多次給父母提到的。


作為父母,就要學會把培養孩子的這項複雜體系做到去複雜、簡單化。要讓孩子知道,人生拼得是綜合力,學會運用爬山算法,擁抱生活的隨機性,不可用威嚇、交換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把孩子培養看成是一片森林,培養它的生命力,而不是一輛汽車,去機械化的對待。


孩子做錯事了怎麼辦,事做對了又該如何交流?樊老師給了答案的同時,恰當地引導父母如何與孩子進行情感引導,這也是體現孩子價值感的最好時機。


反思自己,在這方面,自己做得確實不夠,有時自己會拿手中的資源去與孩子交換,沒有把孩子當作是大人來對待,多的是呵斥,指責。下步,我要學會培養孩子的內在動力,幫她建立自己的完整,獨立的自尊體系、讓她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學習是她自己的事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樹立終身成長的心態,不僅對於小孩,我們每一個人同樣也適用,正如樊老師所說的那樣:成長型的心態反映的就是所有美德背後的美德,而固定型的心態反映的就是所有惡行背後的惡行。


作為父母的我,就是孩子成長的輸入端,要多思考自己怎麼變,要認識到管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快樂的事,如果我在管孩子的這件事上很費勁,覺得壓力很大,一定是我的方法錯了。我要記住:父母的認知水平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相關焦點

  • 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的教養
    孩子就是不會,這位媽媽生氣了,一下子抓過孩子手中的紅薯,扔到旁邊的垃圾桶裡,「吃吃吃,就知道吃,你現在不學習,以後怎麼辦?」我們可以想到這個行為和語言相搏的做法,在孩子的心裡有多大的衝擊,如果沒有別人教導他,可能他真的認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是口頭上的標語。
  •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你的眼界決定了他的未來!
    許多父母總是在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事實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01-有一個這樣的笑話。一位父親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拿出考了零分的試卷,暴怒之下,將孩子一頓亂打。過了幾天,父親回家又看到一張考了兩分的試卷,不由分說,又把孩子抓來暴打一頓。
  • 父母的格局影響孩子的高度:你的教養,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地鐵上,一位媽媽抱著孩子坐在座位上,為防止踢到別人,一直用手捧著孩子的鞋子。這張照片,體現了為人父母的格局,被網友們瘋狂點讚。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一、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父母的行為會被孩子無意識模仿,如果父母張口就是髒話、胡亂插隊、公共場合大聲喧譁,怎麼指望孩子文明?
  •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孩子輸贏的背後其實是父母能力的體現
    別看很多人都在反對「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觀點,但是更多的人則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 但是更多的時候其實也就是點個讚、表達一下認同就完了,因為轉身之後他們還需要陪孩子上各種輔導班,還需要輔導孩子學習,還需要……
  • 暑假補課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別把起跑線理解錯了,暑假也就白過
    這也會造成另一種可能,你為孩子投入了全部,反而沒有贏在起跑線。這該由誰來負責?暑假可以補課,但是怎麼補課,家長別把起跑線理解錯了,不然暑假白過了。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過暑假,也成為了不少家長和學生的至理名言,因為擔心自己沒有學,別人學了,開學就跟不上了。其實是對自己的學習情況認知不足,我們說在假期查缺補漏的學習行為,也是對自己的學習歷程的了解和總結。
  •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許多父母總是在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事實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糟糕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註定會一敗塗地。有一個這樣的笑話。現實中,當然還有比這更糟糕的父母。北師大心理學教授邊玉芳老師說過:「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大量研究證明,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於他的智力、性格、品德的養成,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 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
    孩子的起跑線,不是興趣班、不是學區房、不是進名校,而是父母的遠見。因為,父母的遠見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你的修煉、你的眼界、你的格局、你的婚姻都藏在孩子的性格裡。對於孩子起跑線的問題,讓父母內心的糾結與恐慌與日俱增:怕孩子太晚學,會來不及;怕別人跑得太快,自己孩子趕不上;怕現在起點低了,就永遠是低起點,不允許孩子落後,時刻盯著自己的孩子,也盯著別人。
  • 《父母的語言》:父母運用3T+T原則,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家長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孩子高考時能夠考上清華北大,或者其他名校。學區房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也是很多家長的共識。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人生的起跑線是學區房、上培訓班、好老師,甚至是名校。卻很少有人知道父母的語言才是最寶貴的教育資源,對孩子大腦生長具有塑造作用,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的語言」。
  • 印度電影《起跑線》: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近,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國內上映。該影片在豆瓣獲得8.1的評分,再度延續了印度片的高分傳統。影片用幽默詼諧的風格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 真正的起跑線是孩子內心的覺醒,否則父母再怎麼強迫都沒用
    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強行塞給他們大量的知識,期望他們能記住能背誦的知識量超過同齡人,這種本質上就是攀比的教育只會將孩子推向深淵,是父母給孩子挖的最大的坑。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裡,很多孩子上了大學以後逃課、上網、抑鬱,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對未來充滿迷茫,有的人甚至走上了危害社會的道路?
  •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這位父親接受採訪時回答說:「父母都是望子成龍,可這個『望』不是幹望,你要有所行動。否則,就是不負責任。」有些家長因為自己一事無成,就把希望全部拋給孩子,置身事外當「甩手掌柜」。自己做不到的,不想做的,就要求孩子去替你他們完成。這不叫望子成龍,而是自私。
  • 教育孩子不能強迫!父母與孩子的和諧關係,比「贏在起跑線」重要
    現代社會流行一種「起跑線」文化,特別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很多父母隨時都把「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作為激勵自己的信念,仿佛只有這樣,自己的孩子才會處處領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便會形成自己的認知,對於那些父母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反感心理。如果父母不加注意,不及時進行引導,可能就會讓自己的心血付之東流。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孩子,便不能強迫他!」
  • 走出對「起跑線」的偏執認知
    這一事件,讓筆者聯想到中國爸媽喊了多少年的豪言壯語——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這句話,多少家長失去理智變身「虎爸」「虎媽」;因為這句話,多少孩子奔走在各種培優班、大小競賽中……殊不知,這一「凌雲壯志」中有太多非理性成分。該論調將孩子的成長當作一場賽跑,只注重填鴨式的知識灌輸,而忽視了對孩子興趣、創造力、想像力等的培養。
  • 還在比孩子起跑線的父母,建議先分清起跑線和起點的差別
    如果父母自己都沒搞明白起跑線和起點的差別千萬別隨意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是當代父母常掛在嘴邊的「教育理念」所以大家都生怕孩子落下而起點是父母賦予小孩位置,涵蓋資源、人脈、資金等各個維度。孩子起跑線的作用要等到他們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了才能知道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是一個未知情況!而起點是父母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可控制的,是有機會創造的。打個比方,A父母現在給孩子最好的條件,孩子也給力,各方面成績都非常棒,最終考入一流大學。
  •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媽媽說:「那當然,如果我不對兒子進行教育投資,自己內心是沒有底的,因為,我不希望兒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我理解也相信人生是有起跑線的,而且我更相信,人生的起跑線不是您做了多少教育投資,而是家長思想的深度和寬度,因為小河溝裡是無法養鯨魚的。
  • 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世界上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近幾年來,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們的學習,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無條件地且無尊重地,給孩子報名各種輔導班和興趣班,無情地佔據了孩子玩的時間空間。我一朋友經常焦慮自己女兒考不上高中,就想盡辦法,給女兒報輔導班和興趣班,把每天和周末玩的時間全部霸佔了。
  • 那些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要知道,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要知道,教育就是傾聽孩子的聲音;教育就是讓孩子成為主角;教育就是,讓每個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發光;人生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最初的領先也會被生命長河稀釋,領先的幾步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過是微小的幾毫米。」生活從來不是絕對公平的,但對於努力的認定卻又是公平的……沒有傘的孩子,更需要努力奔跑!我們總說要贏在起跑線上,但是人生從來就是一場馬拉松,所以哪怕生來的起跑線沒有更高,你的未來一樣有無限可能!」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總是有人說:孩子之間的輸贏就是父母之間的輸贏。很多父母就為了這句話就會對孩子付出全力。哪個父母的教育更加合適,更加科學,孩子自然就會更優秀。某一檔電視節目上一個6歲的小女孩讓更多人大吃一驚。她不但熟悉很多許多國學經典,還能準確表達出原文經典隱含的意思。唐詩宋詞對她來講更加輕鬆。
  • 輸在起跑線上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當了父母的人常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大城市。
  • 喜閱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香港有一個真人秀節目叫《沒有起跑線》。 這個節目,聚焦的就是香港人最焦慮的痛點:孩子上學。 最近,書果星球創始人張洪勝老師在銀川「紅讀計劃」年會發言中,提出「父母才是最好的起跑線」。這個觀點很快引起了共鳴,也引發了教育人士更多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