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了樊登老師的一堂公益直播課,題目是《在新學期如何做不焦慮的父母》,整個課堂時間一個小時,從三個方面講述作為父母,如何不焦慮?
但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他似乎還有很多的話沒有講完。我呢一直也是樊登的會員,一直關注和收聽樊老師的講課,他在節目最後的一句話:父母的認知水平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引起了我的共鳴,願將作為我教育孩子的努力目標。
對於新學期的規劃,可以說是近期父母們討論最多的話題,特別是受近期疫情影響後,這也是大家關注交流的首選話題。聽完樊老師的講座,也讓我焦慮的情緒得到了更多地緩解,他推薦的幾本書,之前我也聽過,但可惜的是我一直沒有把這種輸入的東西進行整理可視,真正地輸出,運用到實踐當中,還好我參加了活動,讓我決定把它寫出來,成為一項具體的實踐活動。
對孩子無條件地愛,體現孩子的價值感和培養孩子終身成長的心態,這三個方面是樊老師在直播中多次給父母提到的。
作為父母,就要學會把培養孩子的這項複雜體系做到去複雜、簡單化。要讓孩子知道,人生拼得是綜合力,學會運用爬山算法,擁抱生活的隨機性,不可用威嚇、交換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把孩子培養看成是一片森林,培養它的生命力,而不是一輛汽車,去機械化的對待。
孩子做錯事了怎麼辦,事做對了又該如何交流?樊老師給了答案的同時,恰當地引導父母如何與孩子進行情感引導,這也是體現孩子價值感的最好時機。
反思自己,在這方面,自己做得確實不夠,有時自己會拿手中的資源去與孩子交換,沒有把孩子當作是大人來對待,多的是呵斥,指責。下步,我要學會培養孩子的內在動力,幫她建立自己的完整,獨立的自尊體系、讓她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學習是她自己的事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樹立終身成長的心態,不僅對於小孩,我們每一個人同樣也適用,正如樊老師所說的那樣:成長型的心態反映的就是所有美德背後的美德,而固定型的心態反映的就是所有惡行背後的惡行。
作為父母的我,就是孩子成長的輸入端,要多思考自己怎麼變,要認識到管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快樂的事,如果我在管孩子的這件事上很費勁,覺得壓力很大,一定是我的方法錯了。我要記住:父母的認知水平就是孩子的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