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能強迫!父母與孩子的和諧關係,比「贏在起跑線」重要

2020-10-03 教育知識圈

現代社會流行一種「起跑線」文化,特別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很多父母隨時都把「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作為激勵自己的信念,仿佛只有這樣,自己的孩子才會處處領先。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之下,許多父母便會傾儘自己的全力,為孩子提供好的學習條件,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只要是對孩子教育有好處的東西,都會想盡辦法呈現給孩子,即便父母自己吃更多的苦也在所不惜。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的主觀意識還不夠強,對事物的判斷還停留在父母引導之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便會形成自己的認知,對於那些父母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反感心理。如果父母不加注意,不及時進行引導,可能就會讓自己的心血付之東流。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孩子,便不能強迫他!」

父母與孩子之間和諧的關係,比「起跑線」更加重要。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構建起和諧的親子關係,如何在與孩子的有效溝通中,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從而為有效開展教育做出正確的決定呢?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學習換位思考!

孩子與父母其實是一樣的,雖然他們的心思還不夠成熟,但卻一樣有自己獨特的思想,他們也希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夠被別人接受。當然,這樣的想法也包括負面的情緒。

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孩子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比如:考試成績不好、與小朋友發生爭執、希望的事情沒實現、受到老師的批評等等。遇到這些挫折以後,孩子的負面情緒便不自覺地產生了。而這個時候,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希望能找一個人去傾訴。傾訴的對象,自然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也就是自己的父母了。

作為父母,這個時候一定要放下手中的事情,認真聽一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從中發現問題,尋求化解孩子負面情緒的辦法。如果父母總是站在一個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遇到的問題,甚至不以為意,覺得孩子小題大做,最終的結果就會讓孩子更加地失望,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極有可能形成孤僻的性格。

正確的做法,就是換位思考。父母把自己置身於孩子的位置,去感受一番孩子內心的想法,這樣就可以促使父母更容易地接受孩子的內心的想法,並且會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言語和行為去與孩子溝通。然後,父母和孩子便會在一個近乎平等的條件下,互相敞開心扉,最終形成共識,化解負面情緒。

其實,孩子相比於成年人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與父母的教育、態度是有很大關係的。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他們總是想要佔據著主導地位,特別是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總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預定的方向去學習和發展,從而彌補自己的不足。可是,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天生就嚮往自由,不願意被束縛,由此兩者之間必然會產生矛盾,從而導致孩子負面情緒的產生。

要避免以上的問題,關鍵在於父母身上。

父母一定要善於放棄自己的「家長權威」,經常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換位思考,多聽聽孩子的訴說,甚至還可以大膽地認同孩子的感受和情緒,讓孩子發自內心地信任自己的父母,慢慢地平復自己的負面情緒,並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不斷地積累經驗和教訓,從而不斷地成長進步,最終向著父母的期望的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重要,還是贏在終點重要……
    她自己也發現確實你自己跟別人的孩子差了一大截,別的同齡孩子能夠當著一群大人的面,用流利的普通話和大人進行交流,一點都不怯場,可是自己家的孩子還畏畏縮縮地躲在自己身邊,更不用說和別人交流了。什麼是贏在起跑線上?是剝奪孩子的童年和快樂嗎?什麼年齡段應該有什麼年齡段的生活。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超前教育只是滿足父母,對於孩子有弊端
    文/糯媽育兒經「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句話被許多家長當做人生的一個目標,於是孩子小小年紀除了校園生活,他的課外生活就是參加各種興趣班,舞蹈唱歌表演,學習電腦編程又或者學一門地道的外語。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都在說孩子必須要贏在起跑線,才能做人上人。
  • 論教育——我們要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如此以往,折騰得家長累,孩子更累,反倒是讓外面的教育機構賺了一波。那麼就引出了今天的話題,我們的幼兒教育到底是要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要做好長跑的準備在當前順其自然的發展。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是要起跑線上發力還是順其自然做好長跑的準備,各有各的好處,但是我覺得不應該單純的由家長決定。這件事的關鍵,我覺得還是在於我們受教育的主體——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 教育最大的謊言之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教育界揠苗助長的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超前教育的提出知道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的是誰嗎?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他們把教育比喻成賽跑,誰贏在了起跑線就會贏在終點。然後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兩者一拍即合,「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成為了父母們的共識。《@所有人》演講者張釋文說:「城市越來越大,家長的焦慮已經從高考下沉到了小學、再到幼兒園,逐年下沉。」
  • 家長應該重視的教育問題: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
    但是卻很少有家長反思,這種技能教育雖然或許能夠幫助孩子進入好的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但放在整個人生階段來說,學校階段的教育只是孩子人生的一小部分,學到知識固然重要,但如何適應社會、如何待人處事的人格養成,卻遠非學校教育能全部包含的。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訴求是不同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許多家長奉若神明的信條。然而,很多父母容易忽略的一點是:什麼是「起跑線」?
  • 《父母的語言》:父母運用3T+T原則,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家長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孩子高考時能夠考上清華北大,或者其他名校。學區房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也是很多家長的共識。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人生的起跑線是學區房、上培訓班、好老師,甚至是名校。卻很少有人知道父母的語言才是最寶貴的教育資源,對孩子大腦生長具有塑造作用,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的語言」。
  • 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設立與孩子的邊界,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
    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作為父母,總是想靠自己最大的力量,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比如在母體的時候就已經實行胎教,在孩子出生之後還幫他們報很多早教班、輔導班、興趣班。為了孩子可以上到心儀的名校打好關係,甚至早早就買好學區房。這些行為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從小就勝人一籌,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 贏在起跑線?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相信大家都曾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那樣的父母,他們的素質有高有低,高者令人欽佩,低者令人不齒,而如果注意觀察的話,往往會發現這樣的對應關係:素質高的父母,身邊帶著的孩子往往也很有教養,讓人心生喜歡;而那些沒素質、缺教養的父母,往往帶著的都是熊孩子,令人心生厭惡。
  • 孩子小小就被逼著學習,心急的父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嗎?
    那麼小的孩子就被大人逼著識字,究竟是好還是不好?我覺得其實沒有這個必要,孩子就像一棵樹,我們太心急,這棵樹也只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成長,如果我們強行去改變它成長的節奏,跟揠苗助長沒什麼區別。太早逼孩子學習並不能真正達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目標,很多時候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因為:1.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總是有人說:孩子之間的輸贏就是父母之間的輸贏。很多父母就為了這句話就會對孩子付出全力。哪個父母的教育更加合適,更加科學,孩子自然就會更優秀。某一檔電視節目上一個6歲的小女孩讓更多人大吃一驚。她不但熟悉很多許多國學經典,還能準確表達出原文經典隱含的意思。唐詩宋詞對她來講更加輕鬆。
  • 那些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要知道,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不要逼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似乎成了每一個家裡有娃的爸媽最初的教育目的多少孩子,在父母的硬性規劃下活著,他們也許光彩照人,今天這項技能獲得第一,明天那項技能獲得第一,這樣的贏在起跑線上,孩子真的開心麼?在《好孩子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一文中,中國臺灣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寫道:「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讓他別那麼努力,輕鬆點進七到十七名裡,那才能成功嘛。
  • 孩子有這7種表現,說明你把孩子教育的非常成功!他已贏在起跑線
    導讀:孩子有這7種表現,說明你把孩子教育的非常成功!他已贏在起跑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有這7種表現,說明你把孩子教育的非常成功!他已贏在起跑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做孩子才不會「輸在起跑線」?父母必須懂得這三點
    她只說了一句話:「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十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說法是粗暴無理的,是完全違背教育規律的。可是,這句話卻牢牢地抓住了那些焦慮無助的父母的心。可憐一個又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不得不背起沉重的書包,穿梭在各種輔導班之間。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必須要贏在子宮裡?孩子早期教育怎麼做?
    贏在子宮裡香港怪獸家長從子宮就開始比拼,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真實地記錄了香港父母一切拼到底的風格。其中一位二胎媽媽Irene更是揚言要贏在子宮裡,因為頭胎兒子一直放養,到了要入幼稚園才發現,一切都落在人後,沒有一家好的幼稚園可以入學。Irene告訴紀錄片導演,好的大學依靠好的中學,好的中學依靠好的小學,好的小學就來源於幼稚園。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成為了父母,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比以前更加重視了,不少父母甚至在育兒問題上達到了「焦慮」的地步。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
  • 媽媽的體型和孩子的智商有關,這種身材的寶媽,孩子會贏在起跑線
    媽媽的體型和孩子的智商有關,這種身材的寶媽,孩子會贏在起跑線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從懷胎十月辛苦生下孩子,再到後面的成長教育階段,其實都離不開媽媽的參與,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方方面面,除了身高、體重,還有很多家長都關心的智商。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超前教育,不是愛孩子,而是毀孩子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說,蘇劉溢好厲害啊,我以後也要這樣培養自己的孩子。可是,讓孩子成才不能揠苗助長。雖然說,蘇劉溢自始至終表現出的能力,確實超過了大多數同齡人。但是從現實生活的角度來說,以培養天才為目的的超前教育,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以分數論成敗,這是教育最大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吃完飯後,他有些抱歉地對我說到,快要開學了,所以有很多孩子的家長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幫他們的孩子分一個好班。我有些好奇地問道,現在小學班級就開始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了嗎?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 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
    是孩子上更好的幼兒園的起點嗎?香港有一個紀錄片節目《沒有起跑線》,記錄了香港不同家庭撫養孩子的焦慮和困難。其中包括一名27歲的母親和第二個孩子。兒子不到兩歲時,他去幼兒園報名,結果發現兒子已經失去起跑線,因為其他人的孩子在六個月內就開始了早期教育。懷了第二胎後,她決定讓姐姐在子宮中取勝,不遺餘力地進行產前教育和早期教育。
  • 「贏在起跑線」傳遞給孩子什麼情緒?
    他們一個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千方百計地想讓孩子們「贏在起跑線」,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就像填鴨子一樣,填滿了孩子的時間表。為了孩子的成長,疲憊的父母們都十分的焦慮,不知道他們是否想過,焦慮的父母會給孩子傳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