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超前教育,不是愛孩子,而是毀孩子

2021-01-11 教育思享

強塞進孩子嘴裡的東西,他不會,也根本咽不下去。

蘇劉溢,剛剛7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希望他入學就上五年級,大多數學校都不同意接受,只有三裡小學願意讓他試讀;結果他的小學生涯才持續了兩天半,老師就說,孩子的功課已經全部掌握,家長可以考慮讓他直接升初中。

蘇劉溢在博文中學的試讀期是3個月,但只過了一個月,學校就為他辦理了入學手續;在「博文杯」三科競賽中,蘇劉溢在300名同學中勇奪第一。博文中學根據蘇劉溢的特殊情況,決定成立專家小組,挑選老師為他單獨授課。蘇劉溢不負眾望,在一年內就結束了初中的全部課程,老師們也認為他具備了初中畢業的知識水平。

讓孩子成才,不能揠苗助長。

經推薦,蘇劉溢在8歲時進入二中試讀,在開學的學分認定考試中,蘇劉溢的物理96分、數學88分、生物95分,其他幾門課的成績也不錯。考慮到他比較好動但是接受知識速度快,二中也安排老師給他單獨授課,把高中課程的時間定為一年半。

在此期間,蘇劉溢獲得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山東省一等獎、希望英語大賽泰安賽區一等獎、「希望杯」數學競賽全國銅獎,一點兒也不比其他高中生差。

兩年後,年僅10歲的蘇劉溢,以566分的高考成績,考進了南科大。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說,蘇劉溢好厲害啊,我以後也要這樣培養自己的孩子。可是,讓孩子成才不能揠苗助長。雖然說,蘇劉溢自始至終表現出的能力,確實超過了大多數同齡人。

但是從現實生活的角度來說,以培養天才為目的的超前教育,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以分數論成敗,這是教育最大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聰明孩子很多,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的家長更多,但是單純注重培養孩子的知識儲備,不但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甚至連一個思維正常、單純快樂的人也培養不出來。

10歲參加高考,被南科大破格錄取,蘇劉溢的成長道路流光溢彩,讓人讚嘆,可是誰能保證這個10歲小神童的成長?誰能保證蘇劉溢不會成為下一個仲永,下一個寧珀?

以犧牲童年的快樂時光和人倫之樂,來換取豐富的知識儲備、超前的課程內容,這是教育的進步,還是人性的退化?這一點,尚待時間的證明。

當然,在蘇劉溢之前,也有很多偏才怪才被高等院校破格錄取,但不管是蔣方舟還是潘立群,他們能被破格錄取都不是靠著高考分數本身。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10歲的蘇劉溢以超常的高考分數被南科大錄取,這本身就是對素質教育的嘲弄。從我們正常人的角度,雖然也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但是卻不想讓孩子失去一個美好而健康的童年。

畢竟對於孩子自身來說:成為人才和大師,並不是一件值得歡呼雀躍的事;而成長為一個具備正常人性、良好修養和優厚待遇的人,似乎在現實世界中,更加令人羨慕和尊重。

高考,始終是最公平的考試。

如今的教育界,充滿著院校專業、培訓機構和輔導老師的精心包裝,有時候你根本分不清教育的本質、利益和方向;但是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蕩滌心靈,明白什麼才是好的教育。

誠然,孩子在學業中想要更進一步,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不可或缺,甚至是成才和就業的必要條件;但是,在家長的軟硬兼施下,犧牲掉孩子原本應該天真快樂的童年時光,這本身就是削足適履和畸形的教育。

高考,始終是最公平的考試。以高考成績來決定一個孩子的學業、未來和就業,並不意味著孩子在高考前生活和學習的目的全都是為了高考,蘇劉溢10歲就能通過高考進入南科大,那他成功嗎,快樂嗎,幸福嗎?我看不見得。

高考前,作為正常的孩子,會經過3年的家庭教育,3年的幼兒教育,6年的小學教育和6年的中學教育,你能說,孩子這18年的生活,全都是為了高考嗎?不是的,我們在學校裡,在12年的學校時光裡,除了考試卷上那些老師給出的評語和鮮紅的勾勾叉叉以外,還有我們的青春和夢想。

天才的情商,總要在沉淪中彌補。

生而為人,學而受教,這是每個學生天生就應該享有的權利;而教育的目的,並不是讓孩子們得到滿分,而是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康快樂、具有相當學習能力的人。

與生俱來的天賦和才智,加上父母的填鴨式超前教育,儘管可以讓蘇劉溢這樣的孩子,兩天半讀完小學,10歲參加高考,引起教育界的轟動和關注;可是他的未來,誰會在乎呢?

天資聰慧、博聞強記和破格錄取,這樣一個在畸形和不完整的教育流程中製造出的高考神童,能有多優秀?或者簡單地說,他能比一臺文曲星或是電腦懂得多嗎,社會價值更高嗎?我看不見得。

據我所知,大多數在孩提時代天賦異稟,擁有超強能力的天才神童,到了成年後,卻要在煎熬和痛苦中補上人性這堂課。

比如,曾經以滿分摘得國際數學奧賽金牌的「數學天才」柳智宇,高中畢業後被保送至北京大學,甚至成功申請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可是大學畢業後,他卻來到北京西山腳下的龍泉寺,成為一名出家法師。

比如,曾經是中考狀元,被北大提前錄取,拿到GRE全球5%的高分,並榮獲各種最高獎項,年年「三好學生」的吳謝宇,弒母后封死住處,將母親的屍體層層包裹,用活性炭吸收氣味,最後還以母親名義向親戚借款140萬,在逃亡的1162天,在一家夜店當男模陪酒,還曾一度想和性工作者結婚;在重慶機場被捕時,身上還帶有30多張假身份證。

揠苗助長的教育,往往會適得其反。

近年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觀念,帶著明顯和隱晦的商業利益在社會中大肆傳播,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不著邊際。

他們讓孩子1歲背詩、3歲彈琴,5歲學編程,6歲學奧數,通過強迫、壓抑孩子好動貪玩的天性,急不可耐地對孩子進行填鴨式的超前教育,恨不得一眨眼、一揮手就讓孩子變成超級天才,像蘇劉溢一樣10歲參加高考,進入重點大學。

俞敏洪說:「孩子的成長過程像一棵樹,澆了大量化肥可能會迅速成長,但到後期會衍生病態。」

因此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時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興趣班、超前教育來塞滿孩子童年時光,擠佔孩子玩耍時間,以分數論人生、以高考論成敗的教育方式,只會提前透支孩子的未來,讓孩子的性格、思維和情商畸形發展,適得其反!

相關焦點

  • 超前教育不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在消耗他的學習興趣
    現在很多父母聽信某些私家教育機構說的廣告語,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於是很多父母就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給孩子報名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孩子比大人還要忙,可是父母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感覺越來越累,父母自己的壓力也不小,金錢和時間的付出。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超前教育只是滿足父母,對於孩子有弊端
    文/糯媽育兒經「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句話被許多家長當做人生的一個目標,於是孩子小小年紀除了校園生活,他的課外生活就是參加各種興趣班,舞蹈唱歌表演,學習電腦編程又或者學一門地道的外語。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都在說孩子必須要贏在起跑線,才能做人上人。
  • 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的超前教育是否真的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也是一個媽媽,能夠深深都感受到作為家長的焦慮,畢竟現在社會的競爭力太激烈,在起跑線上為孩子去爭取成為我們父母為孩子今後的發展走的第一步,那麼這樣的超前教育自然就成為了大家的共識。,家長卻要在這個時候急急的讓孩子接受枯燥的知識,望孩子能早些學到小學的東西,使得孩子在進入小學後能夠輕鬆的跟上老師的步伐,考試拿高分,那麼在家長的心裡,自家的孩子就是贏了。
  • 教育最大的謊言之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教育界揠苗助長的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超前教育的提出知道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的是誰嗎?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他們把教育比喻成賽跑,誰贏在了起跑線就會贏在終點。但孩子僅為了幾年的輝煌,就失去了童年,得不償失。可見,你即使贏在起跑線上,也容易倒在中途。「贏在起跑線上」不僅是失去童年,更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跟不上同齡人。
  • 別讓「贏在起跑線上」毀了孩子的一生!
    自己的兒子正在上一年級,作為一個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太了解小學生家長們的焦慮和渴望了。「贏在起跑線上」雖然持續遭到社會詬病,但家長們都像「上了頭」,根本停不下來。現在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要了。以前自己上學的時候很少聽到「家庭教育」這個詞。
  • 「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最大: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
    當媽那些事兒「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最大: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一轉眼,又到了9月開學季。這幾天,領著孩子,前來報導的爸爸媽媽們,聊天的話題始終離不開「教育」二字。 「一個暑假,我兒子又學奧數,又學書法,還學了繪畫。」
  • 家長應該重視的教育問題: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不進一個好的小學、中學、大學是起跑線嗎?如果以此為基準,以學習數學、認字等技能培養的早教模式固然是最合適的。的,因此,早教的方法也應有所區別,在不同的時期給孩子不同能力的訓練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專家提醒家長,早期教育不是提前學習知識,而是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長的教育,適當開發智力是必要的,但學習知識並不是它的目標。0至7歲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這一時期能夠豐富兒童的生活,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給予正確的教育引導,就能加速兒童智力的發展,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
  • 鄭強: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鄭強教授一直關注中國的教育,在最近舉辦的亞洲教育論壇上,我們的鄭強教授又出「名言」。對我國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在他看來,中國的孩子一點也不比別人差,只不過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第二: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線上!我們中國家長最信奉的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現在的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 「雞娃」教育就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
    他的每一步都走在同齡人的前面,似乎早早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妥妥地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黃藝博的高開低走或許打臉了很多認為一定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這些父母認為,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就必須早早地讀培訓班,再通過買學區房或其他各種途徑進入名校。有人說:「家庭教育不是家庭教學」,就是提醒我們不要把孩子人生的跑道窄化,甚至帶孩子跑偏。
  • 讓孩子贏在「終點」而不是「起跑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是現在很多家長都聽說過的一句教育理念。讓孩子儘早的接受教育,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慌忙讓他們學習認漢字,讓他們學習讀拼音。把一年級的事情都早早的在幼兒階段就完成了,這樣看起來確實比其他的小孩子要提前了好幾年,這是一種贏在起跑線的行為。但如果我們真的把學習看作一場賽跑的話,那麼你贏在了起跑線,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在終點,因為科學的訓練體系需要包括熱身的一味的單純去搶起跑的速度。
  • 媽媽有話說:孩子超前教育是否真的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最近在我們的育兒群當中有一個熱烈討論的話題,就是關於孩子的超前教育。什麼叫超前教育呢?在群裡,我們有朋友提起就說,你知道嗎?這孩子現在放暑、假寒假的時候都在幹嘛?對於孩子來講,放暑假、放寒假,一放假應該幹嘛啊?當然是應該玩兒!但是現在的孩子,中學生那就不用說了,尤其以小學生為代表,現在在假期在幹什麼?在玩?不,而是在學下個學期新學年要學的課程。
  • 「大號練廢了」的二胎媽媽: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裡,魔幻的超前教育
    大爺:嗨,現在的家長不都在強調「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嘛。大媽:啥起跑線啊,你投胎就輸了,再努力有什麼用。「大號練廢了」的二胎媽媽: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裡,魔幻的超前教育在屯門媽媽圈裡,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要讓孩子贏在射精前。
  • 給孩子超前教育一定有害嗎?有害的不是「超前」而是「教育」
    ,以及介紹了我家進行過的一些超前教育內容,彼時我孩子上的是五年級,內容中也介紹了一點我們超前學的內容。首先聲明一下寫這篇不是為了懟這位家長,實際上時候我們倆還就孩子的交互問題非常友好的交流了一下,並且交換了彼此的經驗。這位家長的一些教育理念我並不太支持,但是我尊重。
  • 論教育——我們要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如此以往,折騰得家長累,孩子更累,反倒是讓外面的教育機構賺了一波。那麼就引出了今天的話題,我們的幼兒教育到底是要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要做好長跑的準備在當前順其自然的發展。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是要起跑線上發力還是順其自然做好長跑的準備,各有各的好處,但是我覺得不應該單純的由家長決定。這件事的關鍵,我覺得還是在於我們受教育的主體——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成為了父母,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比以前更加重視了,不少父母甚至在育兒問題上達到了「焦慮」的地步。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
  • 真正拉開孩子距離的,不是「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內驅力
    到孩子進入小學了,她更是把孩子的課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大多數時間不是在上興趣班,就是在去興趣班的路上。我曾經問她,把孩子逼得這麼辛苦是為了什麼?她說:「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誠然,她的出發點是對的,但是風箏扯得太緊都容易斷線,何況是正在不斷成長的孩子,被父母逼得如此緊,哪有不反抗之理?
  • 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每個家長都在想怎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還沒上小學已經都把小學二年級的內容都學過了,這樣做真的有效嗎?當孩子真的上小學了,你會發現年級越高孩子當初的優勢越不明顯,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級成績還不錯,到了三四年級就成了班級的中遊,到了高年級甚至會跟不上課,不少孩子因此厭學,嚴重的還會逃學、曠課。因此,超前學習對孩子弊大於利,現在國家已經明確提出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一年級要做到零起點教學。那不少家長可能會擔心,不提前學,孩子到了小學跟不上課怎麼辦?
  • 為何家長看好的「超前教育」,專家卻極力反對?別讓無知毀了孩子
    別讓無知毀了孩子在生活中大家常常會看到,一些家長在孩子2歲的時候就會把孩子送去早教班學習,還有就是本來孩子才三年級,就要給孩子報四年級的學習班,而且這樣的現象不是個別情況,現在的超前教育在社會中可以說很普遍,而且家長對此都很重視,可是,作為權威的教育專家對此卻是極力反對,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 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原來這是個偽命題?
    有的父母讓孩子在入學前就上各種早教班、課外班,要做到語數外樣樣精通,琴棋書畫樣樣不落,感覺讓自己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就是人生的贏家。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長跑的馬拉松「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的認知有個致命錯誤,
  • 真正的「贏在起跑線」,起點應定在「素質」上,而不是提前教育
    於是,凡是「搶跑」的孩子,入學後的第一考確實贏了,而那些沒「搶跑」的孩子必然會輸。家長在這個口號和配套行為下,以為真的是贏了個「滿面春風」。不過,大家也都認同,十幾年的基礎教育學習過程不是短跑,是一場人生的馬拉松。然而,馬拉松也有起跑線,也有起跑前的準備。我認為這個準備工作與跑賽過程一樣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