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問題是,把起跑點定位在小學入學;
第二個問題是,在這個口號下的行為是,幼兒園時期就已經學習到了小學一年級的知識。
於是,凡是「搶跑」的孩子,入學後的第一考確實贏了,而那些沒「搶跑」的孩子必然會輸。家長在這個口號和配套行為下,以為真的是贏了個「滿面春風」。
時間過了沒多久,人們便發現這些「搶跑」的孩子在繼續學習中出問題了,是因為「早會」而導致不專注聽課的問題,這是危害學習品質的問題,很嚴重。所以後來便有人對「人生贏在起跑線上」做出了相應的批評
我也屬於早期對這個口號進行批評的人,但仔細分析下來,似乎這裡應該有更清晰一些的解釋,使得大家能夠從多方面正確的認識幼兒教育。
還是從體育競賽談起。儘管體育競賽的贏點都在終點,但短跑項目中,起跑很重要,只要不違例。不過,大家也都認同,十幾年的基礎教育學習過程不是短跑,是一場人生的馬拉松。然而,馬拉松也有起跑線,也有起跑前的準備。我認為這個準備工作與跑賽過程一樣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一生。
這就是我的論題,怎樣才叫做真正的「贏在起跑線」?
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怎麼在幼兒時期給孩子做教育?這個教育能決勝終生,而不是取勝一時。
我依然借用徑賽的比喻,在馬拉松起跑前至少有三項準備工作要做好:一個是活動開身體各個關節,可謂熱身;另一個是調整好心理,做好進入比賽的思想準備;還有一個是和教練一起計劃好各個賽程的體力分配。這個說法很專業,還是轉化到幼兒教育吧。
《綱要》總則中第二條提到,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較為重要的一部分,為我國教育和終身教育奠定了基礎。
這是從教育和學習的角度定義的幼兒教育,但我個人認為,幼兒綜合品質的發展在幼兒園教育中應有更多的意義。所以說,當前一些理念先進的優質幼兒園,早已突破了《綱要》,已經關注到了孩子終生需要的素質和能力,不僅於學習,包括做人和做事。
如上所述,為什麼應把「贏在人生的起跑線」這個起點定在「素質」上。因為,一個人一生最需要的素質,也屬於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機會,就在幼兒階段,就在於接受什麼樣的幼兒教育。比如,好品格、好習慣、好口才、好思維、好身體。
所以,「贏在起跑線」口號沒錯,錯誤的是如何找到贏點,如何理解怎樣才算贏。
如若把贏點定位在學科學習的提前、超前上,是為了幼兒園迎合部分家長的虛榮,是不顧科學幼教的規律,這就是問題。
也是我們通常所講的「幼兒園小學化」問題之所在。而且,在這樣錯誤的認識下,讓孩子們贏在了小學第一次考試上,但最終孩子們會因此輸掉了一生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