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異地的戀人們心理上會更加親密

2020-12-16 英語世界

2020年情人節,很多擁有甜甜戀愛的戀人們,原本應該像往年一樣奔赴在去過情人節的路上。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情侶分隔兩地,不僅僅是處在不同城市的情侶,即使身處一個城市,甚至是隔壁小區,也可能會被隔離成異地戀。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與自己的對象見面。

怎樣才算是異地戀?

A long-distance relationship (LDR)is typically an intimate relationship that takes place when the partners are separated by a considerable distance.

Long-distance relationship 指雙方相隔距離遙遠,但卻保有親密關係的狀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異地戀」或「遠程戀愛」。

學術上對異地戀的定義莫衷一是,心理學家Carpenter與Knox認為要超過160 公裡才算,也有些學者認為超過80公裡就算(Schwebel,1992)。

近幾年的研究傾向於特定地理上的界線(specific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即住在不同城市就算異地了。

而今年,因為肺炎病毒隔離的關係,哪怕相隔500米也無法見面只能網戀,於是產生了一種新型的異地戀——「被迫式異地戀」。

異地戀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巨大的戀愛挫折,影響感情,容易分手。

但實際上異地戀成功率真的很低嗎?

1995年,Guldner和Swensen兩人研究發現,異地戀和近距離戀愛的成功率沒有差別。無獨有偶,普度大學研究發現:異地戀的分手率要低於整天在一起的伴侶。

還有其他心理學研究顯示:異地戀情侶的分手率是27% ,而正常情侶分手率則是30% 。

這些研究加在一起,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異地戀的成功率,比正常戀愛還要高。

異地的戀人們心理上會更加親密。

英國《交流》(Journal of Communication)雜誌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人員先是採集了數對情侶的日常交流習慣,包括線下交流、簡訊、電話、視頻通話等等;然後讓每個人回答「你會在多大的程度上向伴侶分享自己的生活?」「你覺得和伴侶的親密度有多高?」

結果發現,「分開」反而會讓兩顆心靠得更近。

Couples in 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s have more meaningful interactions than those who see each other on a daily basis, leading to higher levels of intimacy.

異地戀的情侶比那些每天都見面的情侶有,擁有更多有意義的互動,這讓他們彼此會更加親密。

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long distance and geographically proximate relationships is that long distance lovers have limited face-to-face interactions. In an effort to keep the romance alive, couples will engage in more frequent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 deeper issues, such as love, trust and future plans.

異地戀和近距離戀愛的主要區別在於,異地戀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有限。所以為了保持浪漫,情侶們會更頻繁地交流,討論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愛情、信任和未來計劃。

Besides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they also adapt their messages, for example, by focusing on more limited but relationally intense topics. The intimacy developed here is a psychological closeness – it doesn't include physical or sexual intimacy.

除了溝通頻率,他們還會調整自己的信息,比如關注更有限但關係更緊密的話題,這裡發展的親密關係是一種心理上的親密——它不包括身體上或性上的親密。

因此,異地戀儘管還會或多或少存在問題,但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如果真的相愛,那麼距離不僅拆不散你們,還會讓你們的感情更加穩固。

「異地戀愛指南」

那些因為疫情阻隔兩地,或同城卻「被迫異地戀」的戀人們,把這段時光好好珍惜起來吧:

可以趁機給對方寫寫情書

偷偷準備一份小禮物

約好同一時間開始看同一部電影

每天給對方分享自己吃過的食物

好吃的食物,對方會說那我們以後一起吃

不好吃的,說那我給你做更好吃的

每天起床說早安,入睡前說一句晚安

可以約著一起讀書、煲劇、打遊戲

可以約著在往後日子一起存錢、計劃旅行。

最重要的是,記得大聲告訴對方我想你~

最後,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相愛的人早日相見。

相關焦點

  • 異地情侶溝通更高效
    專家:  感情基礎和異地狀態時間長短是關鍵  大學時期或許是異地戀最多發的階段。在美國,75%的大學生聲稱曾經有過異地戀經歷。中山大學教育學院心理諮詢中心副教授古南永告訴記者,每學期的心理學公選課上講到愛情這一章節時,都會預留時間給學生提問,「10多個提問的學生裡總有一兩個會提到異地戀」。「異地戀有可能維繫下去嗎?」和「異地戀該怎麼維繫?」
  • 疫情之下,關注留學生們的心理崩潰
    每當一點點成績上的事情不在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時,就會非常沮喪,甚至完全失去信心。留學生原本就面臨非常大的壓力,疫情後,病毒打亂了學習的規劃和節奏,急於求成的孩子們變得惶恐不安,無法從容面對困難,負面情緒不斷放大。
  • 心理測試:三種草莓,你最想吃哪一種?測你內心對異地戀的態度
    心理測試:三種草莓,你最想吃哪一種?測你內心對異地戀的態度 異地戀,指的是戀人兩個沒有在一起,戀人相隔千裡,承擔了很多的問題,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彼此之間靠著感情相隔,在千裡之外,生活會過得比較辛苦,談戀愛是一場巨大的考驗,你內心對異地戀是什麼態度呢?你是不是一個浪漫的人呢?
  • 疫情之下,設計師們對家的再定義
    原創 scopenews scope藝術客從寒冬到初春,這場突如其來的冠狀肺炎疫情,讓昔日繁華的都市按下了暫停鍵。或許這是成年後第一次如此長久地與家「親密接觸」,在收拾老物件、翻閱舊照片之時,開始認真琢磨家的意義。疫情帶來的不僅是生活節奏的改變,還有對家的理解。
  • 異地戀的酸甜苦辣
    度娘對於異地戀的解釋是:異地戀,顧名思義,即相隔兩地的戀愛,人之三情中唯有異地戀維繫最為艱難。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求學和工作等各種原因而不得不「背井離鄉」。因此勢必造成愛侶的分離。於是也就有了新詞語異地戀。一般異地戀是比較穩重,有著深厚的感情。因為維持異地戀需要忍受更多,當然也會收穫更多。
  • 異地戀分手了,還能挽回嗎?
    對於會相處的人來說,異地戀像一壺酒,時間越久越香醇。在空間上(Space):兩個人彼此看不到對方,距離產生美,會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因為相隔兩地,會比同地戀的人多了一份新鮮感。在情緒上(Emotion):心理學上的"柯立芝效應"提出,兩個人在一起時間久了,會隨著多巴胺的下降,導致戀情逐漸走向平淡,情緒上對親密關係的飽滿度會持續降低。
  • 迴避型戀人如何克服「逃避」心理,努力給她幸福!
    我們之前說到迴避型戀人不喜歡親密感,對於另一半的親密需求很難感知到,何況去滿足呢?對於前任的美好幻想、對於未來完美伴侶的不斷追求,都會讓迴避型戀人們很難投入精力在這一段感情當中去。既然,另一半是自己主動尋求的,你們之間的關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們兩個的心情,所以,如果你還想繼續下去,就嘗試以下方法吧!
  • 心理解答:分手後如何挽回?
    分手後想挽回的,通常用兩種心理:一種是自己提出分手,但是事後又後悔了。一種是對方提出分手,但是自己不甘心。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想挽回戀人呢?如果長時間異地就會破壞這種親密關係,讓兩個人之間產生隔閡。時間久了大家都會覺得這樣戀愛太累了,異地戀分手有時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愛不動了。因為戀愛的過程就是在享受被人愛的感覺時,也去愛對方。如果只是你單方面去愛對方,卻感受不到對方愛你,那麼戀愛的感覺就會變得不那麼美好。
  • 異地戀的多種形式:什麼樣的人適合異地戀?
    西方婚姻以伴侶間的親密為上,中國婚姻以家庭長遠利益為上,因此西方人常難以理解為什麼中國人會拋下伴侶和孩子到異鄉工作學習幾年之久。當ta們看到中國夫妻雙方都在異地工作,孩子留在家鄉由老人帶,ta們則會覺得這對夫妻是天下最自私的父母,孩子是天下最可憐的娃——沒有什麼比骨肉分離更殘忍的事了。
  • 親密圖標升級,戀人新增甜蜜暱稱,網友:放過單身狗吧!
    我是簡簡,S19賽季開啟時間進入倒計時,新賽季戰令皮膚也在近期曝光,體驗服針對親密圖標進行全面升級,各類親密關係都新增相對應的親密暱稱。王者將在新版中上線全新親密圖標,在峽谷中情侶一直都是搶眼的存在,親密圖標的升級,相信又會拉來一波單身狗的仇恨,同時戀人關係新增6項甜蜜暱稱分別是戀人,小寶貝,有緣人,大寶貝,小可愛,如果不出意料,新版本上線後,峽谷將會變為大型秀恩愛現場。
  • 家暴激增、扎堆離婚,大疫之下「親密關係」再遭考驗?
    她們絕不是個例,義大利3月初實施防控後不久,家庭暴力的行為報導開始增多,家暴庇護所人數直線上升,而因為疫情,庇護所無法帶走所有的受害者。西班牙3月14日宣布封鎖的兩周內,政府收到的電子郵件求助聯絡增加了286%,WhatsApp短訊心理支援服務九天內接到168次諮詢。英國近期家暴求助熱線也被打爆,撥打人次猛增120%。
  • 心理解析《二十不惑》:為什麼有些人做朋友滿分,做戀人零分?
    這種類型的姑娘有個特點,她們朋友圈子不大,一旦跟人成為朋友就會真心以待,熱心幫助朋友,但是很少向朋友傾訴自己的心事,如果遇到矛盾會選擇委屈求全。可以說,跟羅豔式的人做朋友,會讓人感覺特別愉快和諧。如果做戀人呢?體驗會完全不同,她會讓你在幸福與痛苦之間無縫切換。原因在於,這類人最擅長在感情中玩冷暴力,這對於友誼來說無傷大雅,卻是親密關係中的致命武器。
  • 「親密關係恐懼症」重度患者們,你們到底在恐懼什麼
    親密關係恐懼症,就是害怕和你的朋友、戀人建立更深層次親密關係,使你和所有人的關係都停留在表面,讓你飽受孤獨。;5.當有人知道了你很多信息時,你會更加害怕和恐慌;6.當你發現自己和某人的關係正在往更深層次發展時,你會逃跑。
  • 疫情之下,另一種危機正在悄然發生
    疫情之下,被忽略的年輕人有人說,疫情是面照妖鏡,讓生活中原本存在的問題無所遁形。我說,疫情是催化劑,讓原本緊密的關係的更加凝聚親密,令原本衝突的關係更加劍拔弩張。網課的形式讓他們遠離了同齡人,看不見老師,這一方面考驗了老師們的網課水平,另一方面也考驗了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未來計劃對於考生們的不確定性,也是對他們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驗。而如果前面的壓力無法得到有效緩解,人際衝突或許就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如果異地戀讓你沒有安全感,那就可以直接say good—bye!
    看夠了各種理論的危言聳聽和聽到了太多異地戀人之間的分分合合,總會讓身處異地戀的情侶們在「又相信愛情了」和「不相信愛情了」之間徘徊,拿不準自己該如何對待這一場相隔遙遠的戀情。尤其是在遇到一些讓自己失望傷心難受的事情時,多麼希望那一個人會陪到自己的身邊。
  • 疫情之下,新東方、好未來們決戰線上
    與此同時,各地部門也紛紛出臺停止校外培訓機構集中培訓課程的政策,學生們的鼠年寒假變得無比漫長。河南駐馬店地區,學生正在上「直播課」面對延期開學、暫停線下培訓的緊急號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衝擊。不難想像,這場疫情災難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招生、續費乃至退費問題,進而也將從根本上影響著整個教培市場的走向。
  • 援鄂心理醫生:疫情之下,不能簡單對人進行道德評價
    但是我明白,當這場疫情肆虐武漢時,如何讓親歷者從災難衝擊下的應激狀態中走出來,避免成為日後難以擺脫的夢魘?怎樣有序開展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是這座城市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回顧我國近年來發生的每一次重大災難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比如非典疫情、汶川地震,親歷者往往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經歷恐懼、焦慮與無助感,這就是公眾熟知的應激創傷反應。
  • 迴避型戀人有哪些行為特徵?
    這項研究通過讓迴避型戀人展示他們潛意識中的自我來反映他們的情感需求。研究發現,迴避型人不是不需要依戀,只是採用一種情緒壓制的依戀系統。所謂壓制,是指迴避型人對愛情的真實感受被工作、學習、興趣、愛好等其他一些行為所掩蓋和壓制,在面對這些時,迴避型人往往會形成心理防禦系統。
  • 疫情之下,中國留學生們如何「雲留學」?
    疫情之下,中國留學生們的海外求學路格外艱難。秋季學期已經開始一個多月,許多留學生沒能去海外的校園報到,他們選擇留在國內上網課,克服溝通受限、時差問題等困難,在「雲端」繼續學業。圖為機場為留學生準備的防疫物品。
  • 疫情爆發之下,或焦慮、或恐懼,怎麼辦?|醫生:心理幹預來解決
    2020年,疫情在中華大地上蔓延,帶來諸多不良影響。截止目前,「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達7萬多人,死亡也有1800多例。當然,還有因為各地延遲復工,導致每日宅在家裡的全國人民。面臨突然爆發的疫情,嚴重危害著我們身體健康的同時,焦慮、恐懼、麻木等充斥著每一天的生活,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