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在疫情下,為什麼西貝呼救而麥當勞安然無恙?

2020-12-20 墨菲讀書

作者:鮑舟波

西貝莜麵村是中餐行業的翹楚,老闆賈國龍也是一個直言直語的人。2020年1月31日,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坦率的說:「我們貸上款、勒緊褲腰帶也就只能發三個月工資。」

無獨有偶,中國的另一家餐飲明星企業——海底撈也是如此。

海底撈1月26日宣布中國內地所有門店暫停營業,後續營業時間將視疫情發展及國家規定另行通知,暫未確定營業時間。另外,連被很多餐飲企業視為疫情期間重要的自救方式——外賣業務,海底撈都選擇了暫停。我們來算下帳,2019年海底撈每天門店的收入約5789.6萬元,而每天員工的成本約2029萬元,而如今收入為0,按照這兩個數字一進一出,每天海底撈的損失可以達到約8000萬元。何況這還是春節,以往絕大部分餐企都能把營收翻一番的黃金檔期。

在西貝公開呼救之後,陸續獲得了國內很多銀行的關注,來自各方的金融援助為西貝緩解了壓力。但數億元的金融貸款對於維持企業長期的運營或許只是杯水車薪。而且賈國龍公開表示,將會重新評估上市的事情。自身如果沒有任何困難,不上市沒問題。但遇到這種大災大難,你突然發現自身的造血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還是遠遠不夠的。

但,我們反觀國際餐飲巨頭麥當勞,這些困境幾乎對麥當勞不造成負面影響,這又是為什麼呢?

從歷史上看,麥當勞誕生於美國經濟大蕭時期,經歷的各種危機、困境還真的不少,但這卻絲毫沒有影響麥當勞的高速發展。就以最近來看,1999年網際網路泡沫危機,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2012年中國禽流感,但不管如何,麥當勞幾乎在困境中從來沒有生死之憂,無非是增速快一點慢一點,甚至有時候困境下反而逆勢上揚。

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區別就在於,雖然都做餐飲,但商業模式完全不一樣。以西貝為代表的大部分中國餐飲企業的商業模式簡單,單一,平面,而以麥當勞為首的國際巨頭企業的商業模式卻複雜、多元、立體。正是因為商業模式的結構完全不同,所以麥當勞抵禦困境的免疫力要強得多。我們以前經常說,戰略定生死,模式定強弱。也就是這個意思。在順境的時候,即使是簡單、單一、平面的商業模式也讓很多企業像賈國龍那樣產生「不缺錢」的感覺,雖然有時候也會意識到要優化商業模式,要結構化降低成本,要收入多元化,但終究沒有緊迫感,經常會被拖延下來。

但經過疫情這一個誰都始料未及的中國經濟大暫停,給我們很多很多企業一個「多麼痛的領悟」:商業模式就是企業的免疫力!商業模式差勁,一個風吹草動,企業就完蛋了!

我們來具體看下麥當勞的商業模式究竟有哪些獨到之處。

一般來說,很多連鎖品牌餐飲企業都是重資產模式,而收入卻非常單一化,就是顧客就餐費用。如果有一些品牌做加盟的,會多一個收入點——加盟費。比如說在西貝的經營成本結構裡,原材料佔32%、人工綜合成本佔33%、房租佔8%、稅收及其他費用8%、能源費用佔4%、營銷費用佔4%、折舊攤銷4%,剩下7%為機動損耗。

但麥當勞不一樣,麥當勞的收入來源非常多元化。從門店上看,麥當勞分為直營店和加盟店,對於直營店而言,也是靠餐飲賺錢,賺差價而已(在這裡,麥當勞充分利用產品組合模式,並不在漢堡上,其利潤都隱含在薯條、可樂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上)。

對加盟店,麥當勞收三筆費用:初始保證金,這筆錢不是利潤,但相當於在給麥當勞提供一筆沒有成本的現金流;第二筆就是授權費,一般來說,授權加盟店每年要把店裡銷售額的4.5%交給麥當勞。第三筆非常隱形,但利潤巨大的就是房租收入!對!麥當勞對加盟店還有一個最最大頭的利潤來源就是房租收入。也就是麥當勞其實是一個二房東,他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他依靠前瞻性的選址眼光,一般會先將一個鋪面長期租下來10至20年,甚至是買斷,然後再精心打造麥當勞商圈,從而推動整個區域的房地產升值,這樣再將鋪面轉租給加盟者。

傳說有一次,麥當勞的總裁克羅克到哈佛商學院講課時問:同學們,我是做什麼的?大家衝他笑,你不就是做快餐的嗎,但是沒說出來。他說:同學們,你說我究竟是幹什麼的?一個同學說,你不就是做快餐的嗎?他說,錯了,我是做房地產的。他說,如果我不做房地產,僅僅做快餐,我早就關門倒閉了。

2000-2015 年麥當勞特許經營收入平均佔比為 29%(2017年達到了39%),非自營門店的比例為 78% 左右。對比自營經營利潤率和特許經營利潤率,由於特許經營只需要授權品牌,成本開支很少,所以其利潤率顯著大於自營業務。2000-2017 年麥當勞平均自營經營利潤率為 17%,同期的平均特許經營經營利潤率則為 81%。

單單就這一點上,麥當勞就已經比國內大部分餐飲企業的商業模式更加具備抗困境的優勢了。

很多人還可以想到,麥當勞可以做集中採購,當麥當勞把全球幾萬家門店所用的牛肉、麵粉、土豆集中採購時,利潤就出來了。但是麥當勞的高明之處還遠遠不止於此,麥當勞不僅通過集中採購獲取穩定的利潤,同時還積極參與到供應鏈的改造之中,通過改造供應鏈來降低供應鏈的成本,在所降低的供應鏈成本中與合作者分享。

舉一個例子,假設過去一斤土豆賣5元錢,畝產只有6000斤,那麼麥當勞怎麼做呢?麥當勞成立了一個土豆研究院,專門研究怎麼改良土豆種植技術,然後把這個技術免費提供給農場主,跟農場主談,我的技術讓你可以從畝產6000斤漲到2萬斤,但我只有一個要求,請你2元1斤賣給我,我全部收購。對於農場主而言,他很開心,因為原來只能6000斤,即使賣貴一點,賣到5元,也只有3萬元,但現在就算低價賣給麥當勞,一畝能收入到4萬元,也比原來增加了30%多!皆大歡喜!

當然最大的受益者毫無疑問是麥當勞公司。因為它從5元的單價變成2元的單價,單位成本大幅度降低。近20年來,全球普遍原材料價格不斷升高,但麥當勞的原材料佔收入比從1997年約37%降至2017年約32%。

好了,盤點到這裡,你看到麥當勞的收入中有餐飲收入,有加盟費,有房租,而在成本裡,通過供應鏈改造大幅降低了成本,你以為麥當勞的商業模式僅此於此嗎?

答案是,還不止於此。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經銷商是誰?沒錯,這一桂冠又是屬於麥當勞的。麥當勞每年輸出約15億隻玩具,如果把這些玩具都帶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可以保證人手一隻還綽綽有餘。除此之外,麥當勞還做過很多其他的贏利嘗試,比如銷售兒童電子書等。

在數位化時代,麥當勞並沒有裹足不前,仍然在不斷進行數位化轉型,推出了自助點餐、行動支付等多個功能,這種結合科技與人員驅動全新用餐體驗的方式,可以省去人力,進一步降低餐廳的經營成本,同時推進消費者的體驗升級,並且更準確的把握每個消費者的個性化喜好;並且將數位化技術打造中央工廠,進一步提高內部效率。同時,抓住跨界融合的趨勢,積極探索與銀行巨頭、地產巨頭的異業合作,不斷升級商業模式的複雜化、多元化、立體化。

看到這裡,我相信你也會認可,商業模式就是企業的免疫力了。對於很多企業而言,疫情是非常煎熬的困境,但困境之所以困住企業,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企業的商業模式太粗放太簡單了!根據2020年之前的數據統計:在創業企業中,有49%的創業企業因為沒有正確的商業模式而走上絕路!疫情的爆發,其實也只是把以往模式的弊端徹徹底底攤開了而已。

在未來,如果企業想要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擁有強大的免疫力,商業模式設計是企業家必須進修的一堂生死課!

相關閱讀

鮑舟波/中信出版集團

相關焦點

  • 麥當勞、西貝等大牌爭做兒童餐 背後邏輯是什麼?
    ;但另一方面,麥當勞、肯德基、西貝、老鄉雞等國內外大牌又爭相推出了自己的兒童餐。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迥然相異的做法?大牌爭做兒童餐的背後邏輯是什麼?今天,內參君為你帶來關於兒童餐的思考。拒絕接待兒童的德國餐廳先來講個故事。前不久,德國呂根島的賓茲小鎮發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 海底撈休市、西貝貸款……疫情之下的餐飲寒冬
    西貝:「撐不過三個月」其實很少有人預料到,先公開表示「撐不住」的是西貝這個在全國60多個城市有著將近400家門店、2萬多名員工的「餐飲大佬」。疫情影響初顯的時候,西貝董事長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西貝一個月在員工工資上的支出就有1.5個億,即使貸款發工資,也撐不過3個月。
  • 海底撈、西貝大幅漲價,麥當勞部分半價,消費者更點讚哪一家?
    海底撈雖然有一定的漲幅,但與西貝的漲價相比,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同樣身為明星企業的西貝莜麵村近日也被眼尖的網友發現漲價了,甚至比海底撈漲幅更大。西貝的土豆條燉牛肉原來20多元,現在已經80元了。為了要把失去的營業額賺回來,真可謂不擇手段了。其他同業是怎麼做的呢?
  • 麥當勞降價,海底撈、西貝漲價……「報復性漲價」終究要來了嗎?
    在全民搶購的熱潮下,麥當勞小程序崩潰,很多門店直接售罄,許多人都沒買到。不過即使原材料耗盡麥當勞也沒有放消費者鴿子,而是給沒買到的顧客發放了延長券,讓大家錯峰買桶!麥當勞這一波實打實的優惠策略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誇讚!
  • 疫情影響下,為何海底撈漲價而麥當勞降價?
    疫情稍緩,經濟剛剛復甦,「海底撈復工後漲價約6%」的新聞登上了熱搜。然而,與之相反,麥當勞推出的周一會員半價桶,原價81元,售價39元,使得麥當勞訂餐小程序一度崩盤。同為受到疫情影響最為顯著的餐飲行業,為什麼海底撈選擇了漲價而麥當勞反而降價?
  • 為什麼餐飲行業大多數都得關門,星巴克、麥當勞卻可以營業?
    再比如西貝,截至 2 月 9 日,全國 367 家門店中,223 家閉店。5 家只開堂食(主要為機場店),29 家有堂食 + 外賣,110 家僅有外賣。可以說,在疫情下,我們不僅不能出去外面吃東西,想點外賣也不容易。但是,我們也發現了有一些餐飲店在「頑強」開業。
  • 同樣是餐飲行業,西貝與海底撈為什麼差1000倍?
    今天我們來聊聊,同樣是一場疫情,同樣是餐飲頭部企業,疫情發生以後,海底撈的董事長張勇說,這次我們終於可以好好放一次假了。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卻說,我們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過三個月。為什麼企業都差不多,差別卻這麼大呢?接下來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 海底撈漲價式自救輸給了麥當勞「虧錢」策略?後疫情時代餐飲啟示
    4月11日,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也在微博上道歉,承諾恢復價格並提供優惠券。這樣一番令人「迷惑」的舉動引來網友熱議。海底撈漲價背後,折射出餐飲業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損失。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相比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九成以上。
  • 疫情當前,很多餐飲都停業了,為啥肯德基麥當勞還能繼續營業?
    從疫情開始爆發到現在,很多企業都延遲開工。而對於餐飲業來說,基本上都很少有店面營業。西貝莜麵村和海底撈等大企業餐廳都暫停營業,星巴克2千多家門店也關閉了,更別說微小型的餐飲店面了。面對疫情,很多餐飲企業都不得不採取外賣的決策,且外賣也只是少數餐飲企業可以做得到的。從無人機的視頻上可以看到,各地路邊的店鋪都幾乎是關門狀態,但唯獨麥當勞和肯德基,店內亮堂,仍在營業中,還不是只做外賣。有些人很好奇,這麼多餐飲都關了,為何肯德基麥當勞還在營業?
  • 為何星巴克、麥當勞還在營業?
    比如麥當勞,截至 1 月 31 日,除了湖北地區、部分景區和交通樞紐餐廳,有近 3000 家餐廳在正常提供服務。為什麼疫情之下,海底撈開不了門,星巴克和麥當勞卻能正常營業呢?PS:文末有特殊時期外賣清單,歡迎收藏!
  • 疫情影響下餐飲企業定價策略探究
    春節期間營收同比變化分布圖 圖片來源:《新冠疫情下中國餐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消費逐漸好轉下,不同企業採用了不同的定價策略。在近期疫情得到控制,消費逐漸恢復下,堂食餐飲有所好轉。為應對疫情期間帶來的營收損失,不同類型的餐飲企業也採用了不同的定價策略。
  • 麥當勞出新、肯德基促銷,「海底撈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一邊是傳統餐飲業,以海底撈、西貝莜麵村為首的漲價派紛紛道歉,表示要將價格恢復到1月26日前標準。另一邊則是快餐品牌麥當勞、肯德基等頻繁推出各項促銷活動,讓消費者享受到半價的快樂。同時,老鄉雞束從軒也公開發聲在特殊時期堅決不漲價,並考慮降價優惠。一漲一降之間,餐飲業呈現完全不同的兩個景象,而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們在疫情之中的策略,又是否值得海底撈們學習呢?
  • 海底撈、西北提價 麥當勞推9.9元漢堡:疫情之下頭部餐飲不同打法
    一邊是海底撈、西貝莜麵村漲價,一邊是麥當勞、肯德基地國際餐飲巨頭,卻在此時採取了降價促銷的方式吸引客流。海底撈菜品漲價的消息引發了網友廣泛討論,也引起了餐飲界人士關注。昨日,海底撈、西貝莜麵村漲價的消息報導出來,網友炸開了鍋。「工資沒漲,菜品上漲,真的不理解!」「漲價就等著加速死亡吧!」「惡性循環,等於慢性自殺!」「那麼多好吃的火鍋,又不是只有它一家!」
  • 龍策智庫:西貝肉夾饃是什麼價格邏輯?
    西貝兵精糧足,賈總高瞻遠矚,布局進軍快餐,辛苦奮戰多年,仍然在「西貝莜麵村」裡踏步,始終沒能取得大突破。這是為什麼呢?龍策餐飲智庫認為:餐飲企業要想實現大突破,需要認清和順應社會、經濟、市場大形勢,發揮企業優勢能力,戰略和戰術相結合的做好整體謀劃,然後指揮企業堅決果斷的採取行動。
  • 賈國龍推翻西貝不上市「豪言」曾因疫情後漲價口碑下滑
    雷達財經出品 文|張凱旌 編|深海"受疫情影響,西貝決定上市,正在尋找合適的時間。"在近日於廣州舉辦的首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確認了西貝正在尋求IPO的消息。同時,賈國龍還稱,西貝的"超級肉夾饃"、"酸奶屋"和"弓長張"都將被關停放棄。
  • 西貝賣「剩菜」人均過百,是智商稅嗎?
    ,西貝莜麵村經歷哭窮、漲價、站隊996一系列騷操作,繼續在作妖的路上大步前進。大眾點評已經怨聲載道,本著實踐出真知的精神,我打算在公司報銷的前提下一探究竟。,但就屬西貝這隻胖駱駝叫得最慘。,大家咒罵「周扒皮」西貝早晚倒閉,撂下狠話從此封殺西貝。
  • 麥當勞、肯德基為什麼不喊「救救我」?
    疫情當下,洋快餐們並沒有傳出「救救我」的聲音,是不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手裡有錢,更可以笑看風雲呢?有人說:「女兒最喜歡吃麥樂雞,再配上甜玉米和熱牛奶,而且我也經常吃。」看來都喜歡麥當勞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一位顧客在麥當勞餐盤的紙上寫到:「作為麥當勞的常客,在這裡看見溫暖的燈光照在辛勤工作的員工的臉上,她們還熱情的為點餐的顧客服務。
  • 西貝變陣:收縮快餐業務,籌劃上市
    肉夾饃套餐、米飯套餐是多數顧客的首選,店員也會向顧客推薦甜點、飲品,及西貝莜麵村餐廳常見的西貝黃米涼糕、酸奶等產品。 位於崇文門附近哈德門廣場地下一層的超級肉夾饃門店,與麥當勞位置緊鄰,在11點30分至12點30分的時段裡,店內客流不少,外賣員不時取走訂單之外,堂食座位也一直保持滿座狀態。
  • 復購率成核心,麥當勞和西貝等力推限期付費會員
    提起會員制,這在餐飲業並不新鮮,會員制最原始的玩法就是記名或者不記名式實體會員卡,之後發展出了各類玩法,如儲值會員卡、純折扣卡、積分卡等,接入餐飲SaaS系統後,在消費即會員的理念下,大多實體會員卡從時代潮流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當下最普遍的線上會員制。
  • 市場洞察:海底撈、西貝、廣州酒家等餐飲企業疫情下如何線上轉型
    過去一個月,新冠狀肺炎疫情侵襲整個中國,全國幾乎所有線下業務關停,首當其衝的便是餐飲服務行業。餐飲是一個嚴重依賴「現金流」的行業,其收入主要來源線下門店的結算收入,疫情關店期間幾乎零收入,不僅如此,店裡每月還有固定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