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橘總
Vista氫商業
自從疫情之後,西貝莜麵村經歷哭窮、漲價、站隊996一系列騷操作,繼續在作妖的路上大步前進。
但,人均一百的料理包你們吃過嗎?
「賈國龍功夫菜」是西貝新希望,前幾天把第一家旗艦店敲鑼打鼓地開在北京。
在這裡,菜是好幾天前做的,吃之前是冷凍的,直接裝在餐盒裡加熱的端上來的,這頓飛機餐人均100+才能吃飽的。
就這?大眾點評已經怨聲載道,本著實踐出真知的精神,我打算在公司報銷的前提下一探究竟。
畢竟聽起來就是智商稅的東西,不報銷就真沒有體驗的機會了。
「我們不做菜,我們只是剩菜的搬運工」
賈國龍功夫菜選址就帶著悲劇色彩,原來幹不下去的西北酸奶屋被改造成了天外飛仙「蒙古包」。
我剛抬手拍照,一身鮮紅的小妹馬上把我招呼進店裡,三個小紅人迅速將我包圍,倒水收垃圾問口味,搞得我差點社恐發作。
來自網友的近距離拍攝
這次賈老闆號稱開闢八大菜系,但菜單上有的菜系只有一個菜勉強撐住場面。哦,原來八大菜系是八道菜的意思。
聽說以後菜品能增加到100多個,只不過不知道這功夫菜還能不能等到以後。
據服務員小哥介紹,所有菜都是一人份,每道50元起步。「只點一個有點油,我建議再點個青菜。」於是我不情願地點了一盤價值30塊錢的西藍花。
人均100元才能勉強吃飽,體現出西貝對世界糧食危機的未雨綢繆。
(菜單上看著挺實惠)
(網友:小到想一巴掌打翻)
下單以後小哥端來幾個試吃小樣,包裝倒挺別致。
西紅柿牛腩正如網友所說是兌水番茄醬的重工業味兒,酸菜白肉按東北話講吃起來「水了巴嚓」,而賈總精心研發的咖喱魚蛋和便利店裡賣的不相上下。
結束沒有靈魂的試吃,等菜過程我仔細端詳著賈老闆的裝修品位。
對面是個加熱糕點的透明玻璃房,一排冷藏櫃碼滿整整齊齊的餐盒,每一列標記菜系名稱。
餐廳中央一根通天排氣筒連接著巨型版711微波爐,外扣白色塑料大棚。UFO造型蒙古包體現了賈老闆對智能化和高精尖的嚮往,但這裡不是科幻片,而是災難片。
怎麼形容呢?就像人類進入AI時代,我們都是糧食危機的倖存者,所以只能吃幾百年前祖先留下來的速凍庫存。
當我沉浸在這末世氣氛裡無法自拔,我點的醬香板鴨直接加熱完放在錫箔盆裡端上來了。
剛嘗了一口,我就想重金求一張沒吃過這鴨肉的嘴。鴨肉回鍋的痕跡不要太明顯,油是真的油,有種把隔天菜再蒸一遍的「水」。
不難吃但也不好吃,如果在萬米高空上吃絕對是豪華大餐,但在消費人均過百的旗艦店感覺智商被冒犯:
這跟在火車上賣的特產醬鴨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要我60塊?
「我們的特色就是沒有後廚,不點明火。菜都是中央廚房做好,然後零下40度冷凍的。」
據上菜小哥描述,現在中央廚房在平谷只能輻射京津冀,未來還要在海南再建一個。
我表示疑惑:為什麼要冷凍再加熱呢?
「這樣攜帶非常方便,在家不願意做飯可以直接加熱,招待朋友也可以,出門玩可以帶著。」
看來賈老闆還是不懂打工人的累,我們但凡能叫個外賣送熱菜,都不想踏進廚房半步。
這一刻我悟了:讓消費者能在地面上享受吃飛機餐的感覺,才是這家店真正的科技感。
小哥繼續給我講解,之所以叫「功夫菜」是因為精選食材、大師熬製。
但大眾點評上這店開局只有3.5分,大家明顯沒覺得這飯店下了功夫。
「為什麼我下館子還吃不上現做的、熱乎的?」這是人們最大的疑惑。
另外還有吐槽分量少、菜價貴的,沿襲西貝的「不良傳統」,即便是創新賈老闆也從不打算用實惠與民同樂。
越吃越如同嚼蠟,在失去所有耐心之前,我準備打包給辦公室姐妹們品鑑,畢竟個人感受很主觀。
結果店員小妹告訴我:「必須用明火加熱,微波爐熱量不夠,熱完裡面還有冰碴呢。」
剛才跟我說它很「方便」,就這??
小妹反覆和加熱工確認,最後還是遺憾地告訴我,除了煲仔飯所有菜都不能放在微波爐裡。
我終於明白賈老闆這頓飯我是沒資格吃的,它更適合有家有室有廚房的中產階級家庭。
看我不打算下單,小妹努力推銷「鎮店之寶」煲仔飯。試吃之後我保持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做熟冷凍再加熱的胡蘿蔔簡直就是黑暗料理,回鍋米飯的乾澀口感體現得淋漓盡致,坐飛機時「因為沒要面而後悔」的人都深有體會。
這道死亡煲仔飯徹底拉垮之前僅存的服務好感,我匆匆買單,打開遮光板,收起小桌板,結束這趟末世災難之旅。
賈國龍的騷操作,這次能成嗎?
西貝賈老闆的騷操作,今年格外多。
疫情期間瘦死的馬相繼倒下,但就屬西貝這隻胖駱駝叫得最慘。
「春節損失七八億,給員工開資就要1.5個億,帳面上的錢撐不過3個月了!」
會哭的孩子獲得浦發銀行4.3個億的信貸,其他銀行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
因為疫情破產的、失業的大有人在,但賈老闆的心眼夠多,大鍋一甩,反正有人兜著。
「我知道大家罵我哭窮賣慘,但我們有2萬多員工,他們失業了不也是國家的負擔嘛?」
西貝不僅順利而且健康地活下來了。賈老闆剛有撲騰的力氣就開始作妖,2月就開始漲價,全然不是可憐兮兮的無產階級代言人了。
但一看海底撈漲價被輿論圍剿罵成篩子,賈老闆眼看形式不對馬上掉頭主動承認錯誤,綠茶範十足:「這時候漲價,不對。」並推出滿100減50的優惠表示歉意。
黑料接連不斷,賈老闆再接再厲,又添一把火。
9月7日賈老闆嘲笑996小兒科:「我們是715、白加黑、夜總會」,本來996足夠讓阿里公關頭疼了,沒想到蹦出來一個更不怕死的來救場。
這次罵戰西貝終於成為主角,大家咒罵「周扒皮」西貝早晚倒閉,撂下狠話從此封殺西貝。
但賈老闆也不在意,他的發言從來都是一意孤行,愛咋咋地。不上市因為「沒自由了」,不降價因為「會讓品牌掉價」。
畢竟他把一個西北菜小館開成300多家門店的中餐巨頭,屹立不倒27年,這讓他說話很硬氣。
但最近幾年他也開始慌了。單靠擴張門店數量錢越來越難賺,疫情風險敲響警鐘,賈老闆早就開始籌謀將西貝國際化、麥當勞化,還要把零售做強做大。只不過從此踏上漫長的快餐水逆之旅。
2016年西貝燕麥開了3個月,卒。
2017年麥香村開了3個月,卒。
2018年超級肉夾饃原地踏步,2019年酸奶屋艱難維持,2020年主打家常菜快餐的弓長張胎死腹中。
不是賈老闆被下蠱了,他的快餐店死得快無非兩個原因,吃得不好和吃得不值。
賈老闆想佔領快餐高地,卻還一股子高人一等的架勢。肉夾饃單價30起,喝酸奶不消費個百八十走不出去。
把頭扎進快餐界使勁吆喝,屁股卻還高高坐在雲端裡,或許在西貝「消費家庭群年收入都在40萬以上」的定位裡行得通,但吃快餐的人不買帳。
看看西貝的同行,海底撈新開的十八汆麵館直接把人均消費降到10塊以下,新孵化的「飯飯林」和「秦小賢」也走平價快餐路線,海底撈來勢洶洶地要在低端市場撈一把。
後浪強勢在攪動餐飲市場大潮:文和友能排到2萬號,翻臺率是西貝的2倍還多;營銷鬼才老鄉雞已經悶聲做到快餐界頂流。
只靠西貝莜麵村在發力的賈總做快餐屢次翻車,他能不慌嗎?
每年一次燒錢折騰,然後迅速翻篇。這新開的功夫菜也是賈國龍的焦慮產物。
你們說我菜品少,我整個八大菜系,快餐不行,那搞速凍零售。聽說功夫菜11月1日上線美團、餓了麼外賣,直到目前還無法下單。除了直線下降的口碑,命數仍然未知。
無論如何,在功夫菜這裡人們看到的還是西貝的老樣子,貴而不值。
但面對這種質疑,賈國龍從來是唱反調的:「我覺得值。」
「莜麵都是有機的」「拌麵筋的醋都是7種水果調製的。」
功夫菜的噱頭比莜麵村更勝一籌:不僅食材好,做好了還給你凍上再給你熱好,多用心!
不知道這次賈老闆能不能圓夢快餐。
就憑人均過百的「飛機餐」,你答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