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損失5000億!海底撈休市、西貝貸款……疫情之下的餐飲寒冬

2020-12-18 騰訊網

每天憋在屋子裡的鮮姐現在每天都有一個新的必做「工作」:和閨蜜拉出了一個to EAT list,每天都合計等解禁了要去吃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單上的品類越來越多,詳細信息越來越完善,已經從一開始的「我想吃火鍋啊啊啊」精確到了「我想吃XX路的那家XX火鍋,要點烏雞卷蝦滑豬腦花」了。名單越來越長,就等著大開吃戒了。

然而,作為疫情之下首當其衝遭受重創的行業,餐飲業名副其實迎來了形勢嚴峻的寒冬。甚至,那家鮮姐心心念念的大盤雞可能都無法撐到我再次去見它。

有研究機構估算,受疫情影響,餐飲零售業僅在春節7天內的損失就可能高達5000億元。

西貝:「撐不過三個月」

其實很少有人預料到,先公開表示「撐不住」的是西貝這個在全國60多個城市有著將近400家門店、2萬多名員工的「餐飲大佬」。

疫情影響初顯的時候,西貝董事長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西貝一個月在員工工資上的支出就有1.5個億,即使貸款發工資,也撐不過3個月。

「三個月就是四五個億,哪個企業儲備那麼多現金流?」

現金流不足,在西貝這樣的大型餐飲企業表現出來的後果更加直觀且可怕。

餐飲業是個現金流行業,人員工資、房租、採購費都是必要的固定支出,對於西貝來說,堂食是最大的現金流入,簡單說就是不賣餐就沒有收入,且還有繼續著一大批固定支出。

在西貝的成本結構中,原材料佔32%、人工綜合成本佔33%、房租佔10%... ...而在沒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進入的情況下,確實撐不了太久。

目前,西貝幾乎關閉了所有門店,僅在部分城市留有不到少量幾家門店做外賣,「但是外賣的量非常小,只能達到正常營收的5-10%。」

至於2萬多名員工,有一萬多名員工在家,等著復工的消息;還有一萬多名在員工宿舍,由公司負擔吃住,還得負責員工的安全。

17年前的非典,西貝比現在要樂觀一些。當時的西貝只有五六百員工,疫情來臨,門店關閉,員工放假,當時公司還直接租了大巴車送員工回家——因為當時北京市疫區,員工回家後都被要求隔離兩周,期間是政府負責吃住。

「非典」停業期間,員工是沒有工資的;但這次不太一樣。

根據往年經驗,西貝今年的預計營收是7-8個億,現在做的,就是儘量減少損失:逐漸開放更多門店提供外賣服務,和盒馬等企業「通力合作」,「借調」員工到盒馬上班,緩解壓力等。

2月初,各種政策支持也逐漸明朗,多銀行開始為餐飲企業提供支持,2月7日,浦發銀行與西貝的授信協議面籤完成,並在當天放款到西貝帳戶。

麥當勞:仍在堅持

鮮姐在外面吃的最後一頓飯是肯德基,想念炸雞的時候就翻出照片來就著泡麵自欺欺人。

非常時期,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肯德基、麥當勞在堅持營業,同時還在大力推廣外賣服務」。

首先,是類似炸雞、漢堡這樣的食物,本來就相對適合外賣,並且自己在家不太方便製作。

其次,「洋快餐」製作起來流程標準,甚至不太需要廚藝,很多產品本就是半成品加工,操作間就是半開放的狀態,麥當勞曾號稱「全世界的麥當勞都是同一種風味,同一種口感」,標準化流程落地到每一步,可以減少顧客對衛生的憂慮。

非典時期,標準化就為麥當勞立了大功。要求員工嚴格執行每一個清潔細項,小到一天要洗多少次手、每次怎麼洗都有要求;購買了50多萬口罩免費贈送給到店顧客,派發預防非典的常識宣傳單,同時加強了外賣配送力度方便大眾... ...

這次的麥當勞和肯德基,接觸「標準化」的優勢,同樣推出了「無接觸配送」並大力推廣,把制定好的細節落實到每一個小地方。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向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這樣的品牌,對顧客來說不僅是飽腹,更是一種信任符號。疫情面前,餐飲品牌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活下去、不裁員」。

不僅盡最大努力為消費者供餐,武漢還有幾家麥當勞餐廳承接了醫護人員的餐飲,長沙的茶顏悅色還在堅持每天為醫護人員提供奶茶... ...

疫情當前,這些「大」品牌堅持營業,不只是為了清庫存少虧本,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海底撈:果斷休市

2003年「非典」時期,疫情嚴重地區的餐廳歇業率高達 70%。海底撈也曾遭受重創。

平日裡,火鍋店是最人聲鼎沸的熱鬧地方;可在非常時期,火鍋店是最讓顧客覺得不安全的地方之一。當年的海底撈還沒有被「神」化,面對的打擊是巨大的。

哪怕堅持營業,也沒有人願意再到店裡吃火鍋了。

當時,海底撈西安店的經理楊小麗提供了一個看上去「異想天開」的想法:客人不願意到店裡吃,那我們就把火鍋送到客人家裡去——不僅送食材,還一起送去火鍋和電磁爐。第一天送餐,第二天去取電磁爐就好了。

當年,連外賣服務都不多,這個想法實在是太大膽了。但海底撈的管理人員經過商討,覺得可行,於是,一則「海底撈外賣火鍋」的廣告就被登在了報紙上。

後續大家都知道了,憑藉著外賣火鍋,還「稚嫩」的海底撈撐過了那段艱難時光,甚至又一次引領了新的風潮。《焦點訪談》還專門報導過。

如果我知道,這頓是我這幾個月能吃到的最後一頓海底撈,我一定再多點些菜。

17年後,面對相似甚至更加艱難的困境,海底撈的股票在1月21日一度跌停。

1月23日,武漢封城,海底撈成立了防控疫情指揮部,張勇等核心高管坐鎮,要求服務人員(堂食和外賣)佩戴口罩、嚴格查體,對門店進行消毒通風。

其實,以海底撈如今的名氣,如果要堅持營業,還是會有信任它的顧客願意上門的;或者,海底撈可以和17年前一樣,靠著外賣撐過去。

然而,在1月26日,海底撈就直接宣布了全國休市的通告,外賣也停止服務。

海底撈的休市,損失至少達到7億元

海底撈的員工健康被放在了首位,原本在春節期間繼續在崗的員工被組織了封閉管理,公司管吃管住,還提供保潔服務。同時,海底撈還準備了一支心理輔導團隊,隨時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

鮮姐的朋友圈裡有幾位海底撈的服務員,平日裡她們的微信步數總在前幾名,自發布休市通知以來,她們的步數就基本沒有上過千。

比起大的餐飲企業,規模小的產品品牌和個體戶的日子顯然更加難過。

即使我們都知道,在疫情結束後,餐飲行業會迎來「報復性」增長,但很多小飯店還不知道能不能撐到那個時候。

鮮姐常去的一些餐飲店,都在和本地餐飲、自媒體等聯動,將之前儲備的食材直接進行售賣,希望能通過清庫存減少虧損;甚至有的餐飲業在後廚開起了直播間,大廚一邊做菜一邊和觀眾互動... ...這些都是非常時期,餐飲業積極尋求新機遇的縮影。

復盤2003年,第二季度疫情爆發時期,餐飲行業的GDP出現了大額的下滑,但在第四季度,數據就出現了增速跳升,即使受到了巨大影響,但「非典」並沒有改變當時經濟上行的趨勢。

當時的「非典」對餐飲業的影響最早最直接,但同時也是最短暫的,疫情結束後,餐飲業是最早反彈的行業。這次很可能也是如此。

同樣,這次的疫情很可能會催生餐飲行業的大洗牌。餐飲行業本就壁壘較低且集中度高,本次疫情會使得抗風險能力小的企業意外出清,而能夠撐住的企業也會迎來運營能力、管理水平的升級轉變。

相關焦點

  • 疫情下海底撈休市兩周,損失已超11億?恢復營業尚無時間表
    上市後曾上演造富神話的海底撈,市值一度高漲。但受此次疫情影響,截止2月7日收盤,海底撈股價為30.05港元/股,較1月20日的33.55港元/股下跌10.4%,市值縮水逾180億港元。對此,《華夏時報》記者對海底撈進行採訪了解此次疫情帶來的影響和補救措施。
  • 疫情下海底撈休市兩周 損失已超11億?恢復營業尚無時間表
    上市後曾上演造富神話的海底撈,市值一度高漲。但受此次疫情影響,截止2月7日收盤,海底撈股價為30.05港元/股,較1月20日的33.55港元/股下跌10.4%,市值縮水逾180億港元。對此,《華夏時報》記者對海底撈進行採訪了解此次疫情帶來的影響和補救措施。
  • 餐飲業7天損失5000億,「活著」成了最大難題
    可在隨後的一則研究報告中,僅春節短短七天,餐飲業的直接營銷收入就腰斬了5000億元,這還不包括後續影響。1餐飲企業損失慘重1月20日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新型冠狀肺炎存在人傳人感染的情況。
  • 繼西貝之後,海底撈獲21億銀行授信,餐飲業...
    截至2月19日,8.1億元首筆放款資金已經成功匯入海底撈帳戶。據了解,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在了解到海底撈的情況後,火速與海底撈取得聯繫並深入了解其需求,與百信銀行迅速啟動防疫緊急授信流程,總分支三級聯動,經辦支行2天完成了資料收集和授信上報,總行和分行兩級授信審批部門3天完成了審批。
  • 海底撈、西貝等餐飲巨頭因疫情經營遇阻 眾多企業期待後期政策扶持
    財聯社(北京,記者 楊澤世)訊,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令餐飲行業遭受重創。據恆大研究院估算,受此次疫情影響,餐飲零售業僅在今年春節7天內的損失就可能高達5000億元。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近日表示「帳上現金流扛不過3個月」,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 西貝叫苦「苦撐3個月」,為何同是餐飲企業的海底撈啥也沒說?
    近日,西貝莜麵村、外婆家、梅州東坡等知名餐飲企業經營發聲,稱受疫情影響,不少門店早已停業或0人客流,在巨大的成本壓力下,「幾乎支撐不住」。眉州東坡下降85%從元旦開始的全國考勤,餐飲企業剛上市的餐飲企業九毛九,市值更是蒸發約30億港元。
  • 海底撈、西貝漲價上熱搜,是決策失誤還是營銷策略?
    海底撈、西貝致歉信始末起源是北京的網友發現,近期海底撈和西貝莜麵村等餐飲品牌都在悄悄漲價:「海底撈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人均消費超過220元」「西貝的外賣菜單,土豆條燉牛肉80元,酸菜封缸肉80多元」,馬上在全國網友之間引起討論。
  • 聯商周報:盒馬與餐飲「共享員工」 海底撈停業或損失50億
    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公開「哭窮」7天後,浦發銀行1.2億流動資金貸款入帳西貝餐飲集團。西貝的困境是餐飲業面臨考驗的一個縮影,而西貝獲得的幫助,也是近期從各地政府到銀行「暖企行動」的反映。目前多家銀行業出臺了辦法,為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紓困,包括貸款展期、減免罰息、續貸、提高業務審批效率等多方面的支持措施。點評:不少餐飲企業也紛紛展開發展線上業務等自救行動,不過有券商估計,未來餐飲業會迎來小企業關閉和併購潮,行業重創或超非典。
  • 疫情期間78%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100% 春節餐飲行業零售額減少...
    餐飲行業已接近「停擺」狀態,2月底3月初企業將迎來「生存大考」;疫情結束後,餐飲行業面臨洗牌、重塑、模式變革的新挑戰;政策聯動、資源整合、推進行業健康穩定發展新策略成為企業生存痛點和迫切需求。 而國內知名火鍋品牌海底撈正在積極籌備門店復工營業,將根據各地復工的安排做相應準備。
  • 同樣是餐飲行業,西貝與海底撈為什麼差1000倍?
    今天我們來聊聊,同樣是一場疫情,同樣是餐飲頭部企業,疫情發生以後,海底撈的董事長張勇說,這次我們終於可以好好放一次假了。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卻說,我們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過三個月。為什麼企業都差不多,差別卻這麼大呢?接下來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 停業20天後,海底撈恢復營業,但你還看不到甩面表演
    本次調研顯示,相比去年春節,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5%。根據恆大研究院發布的數據,僅在春節7天內,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
  • 漲價的海底撈,降價的麥當勞,背後是近8成餐飲春節營收損失100%
    網友們曬出海底撈復工後的消費菜單,米飯7元一碗,半分土豆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小料一碗10元……對於漲價,海底撈相關負責人承認屬實,表示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 部分知名餐飲企業漲價 海底撈漲價多少最新海底撈西貝菜單價格
    近日,海底撈、西貝等漲價的消息引發熱議。有消費者表示可以接受,但也有消費者表示漲價後就不會去吃了。目前,餐飲企業一直在突圍、自救。各地政府部門也拿出真金白銀,鼓勵消費。堂食剛剛放開,餐飲企業就漲價,難免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本來海底撈漲價漲得就有點多了,轉眼看了下西貝的外賣菜單,發現它也毫不遜色。」
  • 海底撈:我「貴」了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用戶紛紛吐槽在海底撈、西貝莜麵村等餐飲企業在恢復堂食後漲價了。一位北京的食客在微博曬出菜單,「人均220+,血旺半份從16漲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米飯7塊錢一碗;小酥肉50塊錢一盤。」
  • 海底撈、西貝大步「零售化」,餐飲和零售到底是敵是友?|超級觀點
    由於疫情的衝擊,眾多餐飲企業不得不暫時停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相比2019年春節,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寒冬之下,餐飲企業紛紛開啟自救模式,外賣業務緩解了因不能展開堂食造成的部分營業額損失,但依舊受限於服務半徑和訂單時間,對營收增長只是杯水車薪。
  • 市場洞察:海底撈、西貝、廣州酒家等餐飲企業疫情下如何線上轉型
    數據來源:中國烹飪協會中國疫情期間餐飲企業營收損失程度佔比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統計,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5%。
  • 海底撈和西貝漲價後又降價道歉,為何是必要的?
    隨後,西貝、喜茶等品牌漲價消息層出,並被一些網友解讀為餐飲企業的「報復性漲價」,這一話題熱度迅速攀升。有大V犀利評價:我們還沒開始「報復性消費」,卻先迎來了「報復性漲價」!直至4月10日,海底撈公開發布道歉聲明表示,此次漲價是「錯誤決定」,並承諾將所有產品調回疫情前價格。
  • 海底撈放大招:市值暴漲近100個億!
    受疫情衝擊較大海底撈堂食停擺接近50天儘管漲價引發了爭議,但疫情對海底撈構成了較大的衝擊,也是不爭的事實。中信建投此前發布研報表示,判斷疫情估計為海底撈 2020年的營收帶來損失約 50.4 億元,歸母淨利潤損失約為 5.8 億元。除了海底撈之外,此前曾公開喊話「撐不下去」的西貝也加入了漲價大軍之中有。也有網友爆料稱,西貝的外賣菜單,土豆條燉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漲價幅度不比海底撈小。
  • 麥當勞降價,海底撈、西貝漲價……「報復性漲價」終究要來了嗎?
    在各地政府各種大力措施的轟炸之下,最近各地的餐飲堂食大多數都已經恢復正常了,餐飲巨頭海底撈也在近日恢復堂食供應。 #海底撈漲價#這個話題在微博上獲得了3.6億閱讀量,2.9萬討論量,還幾度登上熱搜 無獨有偶,近期漲價的餐飲企業可不止海底撈一家。曾在疫情期間靠老闆「哭窮」刷屏全網的西貝莜麵村最近的漲幅甚至超過了海底撈。
  • 海底撈、西貝紛紛漲價並道歉,這唱的是哪一出?
    4月7日海底撈漲價的消息成功登上微博熱搜,一時間,海底撈成為眾矢之的。雖然海底撈聲稱自己漲價幅度在6%左右,而實際上,人們的感受卻是高達50%。如此大幅度的漲價確實刺痛了海底撈粉絲的內心。就在海底撈漲價之後,餐飲界的另一巨頭西貝莜麵村也被網友曝出漲價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