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由於處在疫情期間,所以導致許多人流量聚集的商場還有餐飲等行業延期開業,但是最近有兩家餐飲企業為漲價道歉的事情,突然上了熱搜,成為了全國網友討論的話題。
海底撈、西貝致歉信始末
起源是北京的網友發現,近期海底撈和西貝莜麵村等餐飲品牌都在悄悄漲價:「海底撈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人均消費超過220元」「西貝的外賣菜單,土豆條燉牛肉80元,酸菜封缸肉80多元」,馬上在全國網友之間引起討論。新浪財經在4月7日發起過一個關於消費者是否還會選擇漲價後的海底撈調查問卷,參與人數共有3.2萬人,將近78%的消費者表示不會選擇海底撈,僅有2300多人表示還會去消費。
4月10日,海底撈發表致歉信稱,內地門店復業之後,於三月下旬上調部分菜品價格,之後陸續接到來自顧客和社會各界的批評、反饋和建議,因此作出檢討:首先是針對價格調整,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之前的標準;然後強調門店差異化定價的情況;最後提供門店自提服務,並提供69折、79折等不同的折扣。
僅隔一天,西貝也發表致歉信,承認漲價,也同意將價格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之前的標準,同時,在386家西貝門店堂食用餐,可享受吃100返50優惠,以表謝意,不過返券只能下次使用。在降價之後,海底撈、西貝的好感度也有所上升。
一種觀點認為:受停業影響,用漲價來挽回損失
1、面臨的困境:對於餐飲業來說,成本最主要集中在原材料、人工費用還有房租;其中原材料在疫情停運期間,只要不繼續採購,損失就不會持續擴大;在疫情期間,當地政府文件或者雙方協調之下,可以免交、減交或者緩交房租,所以一些大型商場都可以進行協商;但是由於疫情屬於「不可抗力」,所以人工費用仍然要進行支付,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停工停產的,未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最長三十日)的,應當按照正常工作時間支付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據職工提供的勞動,按照雙方新約定的標準支付工資;企業沒有安排職工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支付職工生活費,生活費發放至企業復工、復產或者解除勞動關係。
2、經濟的損失:恆大研究院在近日發布的一份疫情報告中估算,餐飲零售業僅在春節7天內的損失就可能高達5000億元,大多數企業可能都撐不過兩個月。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預計春節前後的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7-8億元,目前帳上的現金加上貸款最多也只能再發3個月工資;停業兩個多月的海底撈,據中信建投此前發布的研報稱,疫情估計給海底撈2020年的營收帶來損失約50.4億元,這個數字是2019年海底撈年營收的18.98%。
3、漲價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了自身的持續經營,從而通過部分菜品漲價旨在挽回一定的損失的做法,一部分網友認為無可厚非,是予以認可的,畢竟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需要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但是這種做法很有可能帶來的一個風險就是,顧客可能會選擇其他可替代商家,因此導致顧客的流失陷入惡性循環。
另一種觀點認為:漲價後道歉,疑似是營銷策略
如果說停業期間,比的是資金儲備,那麼開業後,誰能夠快速吸引顧客的消費,那麼誰就可以儘早擺脫經濟困境。漲價明明會讓一些顧客失去對於海底撈的信任,為什麼反過頭來卻說很有可能會是一種營銷策略?
1、對漲價的道歉:漲價本身並不需要道歉,企業在合理的價格範圍內,可以自主進行價格的調整,這也是企業自主定價的權利,而顧客是否會選擇,或者在哪裡就餐也是顧客的基本權利,不存在任何強制,因此能夠真實的考慮到消費者的要求,在不需要發布任何致歉的情況下發表致歉,勢必會引起人們對於其負責任品牌的信任。
2、對顧客的補償:兩家餐飲企業都非常的類似,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對自己漲價的行為發表致歉,而且在採取的的措施上也都大同小異,通過打折優惠等促銷方式來補償自己在漲價方面所產生的歉意,不論是打折還是優惠券,都能用來促進消費者的二次消費和提高顧客的消費期望,本質上來看都還是促進企業營銷的一種方式。
3、對品牌的宣傳:在目前消費形勢下,餐飲行業還是很難在短期內恢復往常的狀態,通過漲價到致歉再到恢復價格並且促銷打折,成功將品牌再一次送上熱搜,不僅展示了自己的誠意,還在最短的時間將自己的促銷手段告知消費者,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危機公關。
最後我想說
漲價是一把雙刃劍,最困難的就在於漲價的同時能否留住顧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