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吉父薄遊南北,常著書劍廁牏之末,又感懷知已萬裡炙絮

2020-12-23 經之緯度

明季新昌花木

呂恆吉,又名呂初泰,也是學識淵博、文筆佳勝的散文家,他的《花政》至今尚珍藏於北京國家圖書館中,而電子版已從網上下載,這是值得慶幸的。筆者以閒暇,時時讀之,每有收穫。該書有序言三則,除王季重外,還有王祚遠、凌濛初二序,值得再為之介紹。

先說王祚遠,其序不長,全文如下:《題呂恆吉花政紀》:吾伯兄季重,以鞭風激電之士,觸日幹雲,之乎而煙霞成癖,臥老林泉,千秋之業,不禁五指間時時流出,紀遊、遊喚諸刻,摽奇舉奧,鼓吹山靈,海內士人,毋論罕儷,即得其一字品題,亦堪不朽。乃季重顧矜重,少許可,予亦拊心,信然之。

一日,南明呂恆吉,手所撰詩文及花政紀謁予,予稍稍一讀,即若有會,不覺擊節贊曰:快士!然安得吾季重共相忻賞。恆吉起謝,我故從季重所來,季重,我導師也。及一再披讀,果季重之題詞在,亦呼恆吉為快士雲。夫物快則靈,否則蠢,士快則仙,否則凡,物之靈,能沃雲蕩霰,領氣生情,士之仙,至耳飛目掣以為綜,鼻語手談以為用,季重此刊圖泉石,恆吉以此銓序芳蒼,皆挾霧凌煙,居然玄賞,題蕉詠柿,不落凡腥,恆吉勉之哉。

千秋之業,當以付之,毋使吾季重俽俽久壓公蕁徒為世所不容,誠幸之。元葛山人王祚遠。

從此序言,初看以為王為王季重家族人物,其實非也。據查,王祚遠,字無近,明朝貴州普安衛(今貴州盤縣)人。明神宗萬曆三十一年(1603)舉人。四十一年(1613)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充經筵講官,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事掌院事,轉吏部左侍郎,晉尚書。

少負異書,下筆萬言立就,試牘不起草,既成而後補之。充經筵講官時,丰儀秀整,音吐洪亮,頗受明熹宗朱由校器重。明熹宗朱由校專門賜詔嘉獎,授他通議大夫。明崇禎初年(1628)還鄉。後卒於家,所著詩文甚富,所惜其集無存。書法尤工,喜作行草,兼帶章草味。《黔詩紀略》錄其詩一首。難怪其序,文採極好,手跡也龍飛鳳舞,是書法家一流人物。

而凌濛初序手跡也瀟灑不群,惜辨認甚難,只錄其與作者呂恆吉相交往部分如下:於時乙丑,大計吏,恆吉適以舉明經上春官,與餘同羈跡長安,既目擊銓政次第矣。以此可知,他們曾同赴京城參加官吏考核,而相互欣賞熟悉。此長安也許是當時京城北京的代名詞。

查凌濛初介紹,其生平如下。凌濛初(1580~1644)明末小說家。字玄房,號初成,亦名凌波,別號即空觀主人。烏程(今浙江湖州)人。自幼聰明好學,12歲入學,18歲補廩膳生。但自後累困場屋,抑鬱不得志。崇禎七年(1634),因拔副貢授上海縣丞,63歲升徐州通判,並分署房村。

次年蘇北山東一帶爆發農民起義,凌濛初進見淮徐兵備何騰蛟進「剿寇十策」,後又趁農民軍新敗,單騎入農民軍勸說接受招安。十七年,與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對抗,憂憤嘔血而死。凌濛初著作極為宏富,但他最主要的成就還在小說和戲劇創作方面。小說方面的貢獻是編寫了擬話本小說集二拍(《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他還創作過雜劇9種,有《虯髯翁》、《顛倒姻緣》、《北紅拂》等。在凌濛初的所有著作中,以「二拍」影響最大。

而王思任(季重)序則云:恆吉父薄遊南北,常著書劍廁牏之末,又感懷知已萬裡炙絮,以故得乘間訪名山勝跡,所著有閩粵燕蜀遊等詩,而花政則居天姥為垣,沃洲為槿,其家山廳事之所容與也。

這說明呂恆吉之詩紀遊歷,為其著作外篇,花政紀家事,可以內篇視之。其閱歷豐富,交結廣泛,仕途蹭蹬,歷經宦海,都為他花政留存人間數百年而享有盛譽提供必要條件。新昌古代著作之林中,有此一書,當別開生面,為士林增重。故又錄此而與親們共享。

唐樟榮雨窗讀書

相關焦點

  • 贛州射頻連接器_恆吉電子
    贛州射頻連接器,恆吉電子,廣州市恆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6月,位於有中國矽谷之稱的——廣州科學城。贛州射頻連接器, 執行企業標準:Q/21EJ1405。
  • 七律:觀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感懷
    劉經平七律:觀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感懷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於2020年12月10日晚在常德市文化館演播廳舉行。祝賀來自全國各地的獲獎者!詩詞新銳獎獲得者感言:常德是一個非常令人神往的地方,他說常德是:桃花源之城,文化之城,英雄之城。
  • 感懷!那段歷史,那份忠勇 | 總兵大人--潘承家
    潘承家故居,簡陋的屋舍裡曾經住著那樣一個人物——潘承家年幼喪父,孑然無依的潘承家只能靠著經濟本來就不好的叔父接濟過活,飢一餐,餓一頓的生活沒有消磨他的志向,反而讓他越發的挺拔魁偉,舉止不凡。就在這萬分危機的時候,潘承家力挽狂瀾,救天子於危難,帝感其勇武,忠貞過人,親受予其「京口右營守備」之職。牆角根裡長出的寒梅終於綻放!自此,數次陪侍康熙帝的巡視,深受皇恩,坐鎮臺灣,四世一品,榮耀之致!在潘承家童年的回憶裡的牆角根也許是最深最難以忘懷的吧!歲月荏苒,時光蹁躚。那坍塌的一角見證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歷史啊!
  • 含英咀華:讀陳景勝先生的《八月感懷》有感(作者 劉企華)
    跳動著的火苗,燃遍世界每一個角落,讓一切陰暗、潮溼蕩然無存……」陳景勝先生的《八月感懷:你永遠是我最有感受的季節》一文,用充滿激情的詩一般語言謳歌了「最有感受」的「八月」,是一篇獨具特色的優秀散文。很多語段又有和諧的韻律,讀起來流暢上口,十分享受。
  • 聽《別知已》這首歌所感
    聽《別知已》這首歌所感這首歌挺火也好聽,是一首送行的歌!挺深沉的!去車站送一知已:月亮你別再柔情似水,我的朋友,昨天已經過去,所有的煩惱都已離去,你要相信明天的天空會更加蔚藍。
  • 順著讀是丈夫感懷妻子,倒著讀是妻子思念丈夫
    二、丈夫感懷愛人李禺所寫的《兩相思》中,"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一句詩人側目望穿秋水,無人懂得內心情誼。將這一句作為詩歌的開頭,可見妻子家眷對長時間在外詩人的想念和牽掛。但是在妻子的心中,哪怕所念之人目前與自己隔了萬水千山,也不能阻擋自己對他深深的眷戀之情。宋朝時期的柳永也曾在自己的《蝶戀花》中表達過類似情感:"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 《太常引·感懷》作者:追夢人
    太常引·感懷《太常引·感懷》 詞/追夢人人生苦辣與鹹淵。太常引·感懷光陰似箭,霜灰鬢染,惶恐日如年,憾嘆問蒼天。太常引·感懷作者簡介詩觀:以摯愛研磨,指尖為筆,藉助自然之韻,塗鴉筆墨春秋。
  • 周杰倫以父之名歌詞 周杰倫以父之名歌詞什麼意思
    近日,周杰倫在社交網絡分享了《以父之名》的mv,並配文稱:「告訴你們為什麼我很少聽別人的歌,因為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下面為大家帶來以父之名歌詞。  周杰倫以父之名歌詞  以父之名 - 周杰倫 (Jay Chou)  詞:黃俊郎  曲:周杰倫  Ave Maria grazia ricevuta per la mia famiglia  Con risentito con un'amorevole divino amen  Grazie chiedo
  • 萬裡黃河第一隧!中國開建第一大黃河隧道!
    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中這樣描寫黃河:「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側面也反應了黃河的湍流和多變,從黃河流域第一座現代橋梁蘭州中山橋建成以來,黃河兩岸居民往來早已不是難題。但是最近,一項全新的工程在山東濟南開始建造濟濼路穿黃隧道,又稱濟南黃河隧道,面對黃河如此多變的河道,複雜的地質條件,人們或許從來沒有想像過可以駕車或乘坐軌道交通由黃河之下穿越黃河這條被譽「萬裡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在黃河之下54米深處的隧道將濟南南北城區相互連接。
  • 文獻學家屈萬裡
    1945年,屈萬裡隨國民黨中央圖書館遷回南京,歷任編纂及特藏組主任。     1948年年底,屈萬裡跟隨國民黨中央圖書館去臺灣,應「國立」臺灣大學之聘,任副教授兼文書組主任。屈萬裡在中國目錄學方面的論文有《山東圖書館分類法》、《子部雜家類之新的分類問題》、《善本圖書之編目》、《站在中國圖書館立場上對於圖書分類法文學分類的商榷》等。     3 由於屈萬裡對中國學術貢獻良多,為人處世亦恭謹寬厚,有師長風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他溘然長逝之後,其故舊門生,自發發起了研究屈萬裡的熱潮。
  • 教育理論中的「以父之名」
    1.教育學之父——誇美紐斯 2.現代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 3.實驗教育學之父——梅伊曼 4.終身教育之父——保羅·朗格朗 5.課程評價之父——泰勒 6.程序教育之父——斯金納
  • 了解紅顏知已的意義!
    紅顏知已是一個非常美好和溫暖的詞彙。它散發出來的是一種淡淡的誘惑,像菊花或者清茶,不妖豔不濃鬱。它們都不是很容易讓人忘乎所以的東西,但有一種持久而動人的清香,深入人心,又不至於讓你方寸大亂。
  • 南北豆花誰正宗?原來豆花在臺灣也有南北爭議
    豆花的鹹甜之分,在網絡上面是爭論不斷的。南方的豆花是很嫩很嫩的,勺子一攪拌,就會碎,裡面配著湯水還有果乾和蜜餞一類的,好一點的甜豆花還會加上一些堅果碎,口感豐富。而北方把豆花叫做「豆腐腦」,是配著滷汁還有一些鹹菜碎末吃,還要點上一些韭菜花還有香菜末,配起來當作早餐來吃。
  • 白雪公主的精神分析:公主為什麼會有戀父情結?
    白雪公主為什麼有戀父情結?讓我們一起從精神學角度分析。歡迎文末參與討論。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I Love You For Sentimental Reasons(愛在我心感懷時)貴族樂團她們沉醉在被父親呵護的感覺,與母親事事爭風吃醋,母女關係疏離甚至對立,有戀父情結的女孩在經濟上和人格上無法獨立,一旦失去了父親的庇護,她們會轉而尋找像父親一樣的中老年男人(像白雪公主遇到七個白鬍子的小矮人),婚後又會因為年齡差距導致的心智差距而爆發新生家庭的矛盾。
  • 雙語詩歌欣賞:蝸牛感懷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雙語詩歌欣賞:蝸牛感懷 2012-11-16 15:09 來源:普特英語聽力 作者:
  • 冬至南北飲食文化之爭:今日方知誰發明餃子和湯圓
    感懷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思念最真,嘴饞最切。這一天,將鬱悶冰封在寒冷之中,給幸福貼上美味的標籤。南湯圓北水餃之爭悄悄開始了,今晚你們家的餐桌上是湯圓還是餃子?是圍爐涮羊肉還是吃年糕?南北飲食文化的巨大差異,也成了年輕情侶或夫妻爭論的話題。俗話說,冬至大如年。
  • 美文欣賞:秋的感懷
    莘莘學子在秋的天堂裡漫步遨遊,每每在這一時刻,課堂中總會遇見具有敏銳洞察力的鬱達夫先生,這些學子雖從沒領略過北國之秋,可達夫先生教他們怎樣用欣賞的眼光捕捉秋之細節,領略秋之美。秋雨綿綿,秋風瑟瑟,校園的早晨漸漸冷起來,這些好動的學生接受了季節的應邀,不再像之前那般張牙舞爪,也許刻意躲避秋雨的試探。
  • 除夕名句賞讀: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
    這大概也是和一些進士出身的人不一樣,非進士出身的戴叔倫拼的不是銳氣和傲氣,而是實幹,在實幹之餘,追求一種淡泊的精神境界作為平衡。他最終做到了四品官,這是唐朝的中階官僚。以他這樣的出身,這也算是極致了。57歲之後,他向朝廷上歸隱,去滿足他做道士的夢。但這一年他掛了。我們看到的他這首《除夜》,是在53歲的時候做撫州刺史時所做。
  • 鷓鴣天、教師節感懷
    鷓鴣天、教師節感懷文/汪萍(木樨)孔孟興師道義宣,儒家學說敬仁賢。恩情切切銘心語,大愛悠悠結墨緣。薪火旺,李桃妍。講臺三尺播聆先。釋疑解惑傾囊授,魚躍龍門奏凱旋。
  • 清華簡《厚父》屬性及時代背景新認識
    筆者認為,對《厚父》的性質和成文時代的研究,要首先對其文所涉及人物、事件、歷史背景,以及所討論的主題有比較準確的把握,但已有成果對《厚父》研究雖有很大的進展,但對文字的解讀仍有一些重要問題尚未解決,特別是「之匿王乃渴失其命」是理解《厚父》一文性質十分關鍵的一句,目前對其句的理解解讀是有問題的,以致形成對《厚父》整篇理解不準確,而其篇性質的理解也就難以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