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解讀二十四:性騷擾

2020-09-10 中捷司法


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係等實施性騷擾。

在此之前,對於達不到猥褻或侮辱程度的性騷擾,也就是在不涉及刑事法律的情況下,民事法律上是沒有救濟途徑的。

民法典》此次將性騷擾規定在人格權編,第二章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項下,填補了我國對性騷擾立法的空白,必須點讚!

&34;的內涵

你會發現這裡沒有規定「性騷擾」的定義,作為一部法典,實在沒有必要對其進行詳細的定義,據估計,這將留待司法解釋,讓我們先討論一下「性騷擾」的內涵。

「性騷擾」的核心是這種行為是不受歡迎的、非自願的和被迫接受的,這是法律的第一句話,「違背他人的意願」。如果你愛我,上述行為可以解釋為浪漫和調情,但是違背個人意願就是性騷擾和侵犯他人的權利和自由。

特定的方式,包括行為或語言,可以構成個人或網際網路上的性騷擾。當然,判斷「自願」的標準不應該是「你認為被騷擾者是自願的」,而是「被騷擾者自己的主觀感受」。

因為總的來說,與騷擾者相比,騷擾者在社會關係中處於弱勢或被動的地位,大多數人敢怒不敢言,因此,性騷擾的立法是為了保護處於弱勢地位的受害者,糾正傾斜的平衡。

&34;保護範圍:男女不限

男人和女人都可能性騷擾他人或遭受性騷擾,法律中沒有性別取向,因此對男女的保護是平等的。

事實上,男人的性騷擾或性犯罪問題一直被忽視。在這個日益多元化的社會中,有許多男性老闆對男性下屬感興趣,也有許多女性喜歡新鮮的小肉。因此,男人和女人一樣,可能是性騷擾的受害者,應該得到平等的性保護。

&34;的救濟:事先與事後

根據法律:「受害人有權要求行為人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首先,它是民事責任,向法院起訴的救濟措施,如道歉,精神損失和消除影響,民事責任的衡量,第998條:「如果行為人被確定對侵犯生命權、身體健康權以外的人格權承擔民事責任,則應考慮行為人和受害人的職業、影響範圍、過錯程度以及行為的目的、方式和後果。」

除事後救濟外,《守則》還預先規定了預防措施:「機構、企業、學校和其他單位應採取合理措施,如預防、接受投訴、調查和處置等,利用職權、從屬關係等防止和制止性騷擾。要求各單位建立防止、投訴和懲罰性騷擾的機制,從制度和環境方面防止和減少性騷擾的發生。」

&34;問題本質是自由問題

如前所述,「違背他人意願」是性騷擾的根源,性騷擾的本質是侵犯他人的自由。

《民法典》的增加只是一個簡短的法律,這是不夠的,法律只是一種武器,我們每個人都是用武器戰鬥的士兵。

相關焦點

  • 解讀《民法典》新增的「性騷擾」條款,被性騷擾或可請求民事賠償
    》特意增加了性騷擾條款性騷擾如此之繁多,對人的傷害如此之大,針對這種情況,《民法典》制定時特意增加了性騷擾條款,以保護被騷擾者。《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條規定, 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係等實施性騷擾。
  • 【解讀民法典】隱私權能放棄嗎?被上司性騷擾怎麼辦?民法典這樣說...
    【解讀民法典】隱私權能放棄嗎?被上司性騷擾怎麼辦?民法典這樣說......你的幸福,民法典來守護!根據民法典規定「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贈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贈,決定捐贈應當採用書面形式。」04問:小A被上司性騷擾了,公司應該管嗎?答:應該。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 論道丨民法典怎麼反性騷擾?
    更需要防範的是在附條件私密性接觸中的相互承諾、故意引誘、誣陷中傷、脅迫敲詐,否則不僅會危及正常的人際互動,還會傾覆民法典所持守的正義天秤。民法典第1010條規定,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反性騷擾入典,這是一大立法亮點,貢獻至少有三方面:第一大,確立了性騷擾侵害的權利基礎。
  • 民法典企業如何升級關聯交易、性騷擾、文體活動受傷等個案處理?
    鑑於此,法律顧問已就《民法典》中【誠信原則】和【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個人信息保護】等內容進行研讀;並針對所帶來的《入職登記表》《員工手冊》《背景調查函》《勞動合同書》等人事文件制度提出具體的優化和操作建議。詳見:透過最強《民法典》看企業人事文件制度升級之道 | 法律顧問告知函《民法典》重拳出擊!
  • 《民法典》解讀十:勞動者權益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侵權責任法》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承擔補充責任,《民法典》已修改。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即直接承擔連帶責任,而不是連帶責任。與《民法典》和《侵權責任法》相比,用人單位在承擔員工職務侵權責任後,有權向在職務侵權中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員工要求賠償。
  • 民法典來了|結合民法典話說「性騷擾」
    工作生活中,男女之間難免共處和接觸,而這期間,性騷擾便成了難以繞開的問題。那麼,職場中遭遇性騷擾該如何應對呢?下面,北京二中院法官結合幾個案例來說說《民法典》中的法律規定。民法典出臺之前,立法對性騷擾的規制主要散見於特別法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規定在勞動場所,用人單位應當預防和制止對女職工的性騷擾。《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
  • 【法官說法】結合民法典話說「性騷擾」
    判斷是否構成性騷擾,除判斷內容是否與性相關外,核心是判斷是否「違背他人意願」,如受害人已經明確表達了牴觸和反感,行為人仍然實施騷擾行為,受害人可以要求行為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問題二:男性受到性騷擾是否可以主張侵權責任?民法典出臺之前,立法對性騷擾的規制主要散見於特別法中。
  • 【解讀民法典】《民法典》婦女權益保護「關鍵詞」
    在《民法典》出臺之前,法律上對於「性騷擾」的明確規定來自於《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0條:「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受害婦女有權向單位和有關機關投訴。」,規定較為籠統,可操作性弱,威懾力不夠。《民法典》第1010條規定:「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 法學會副會長詳解民法典性騷擾條款:學校等單位有義務防範性騷擾
    民法典第1010條規定: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係等實施性騷擾。
  • #學習民法典 平涼在行動#《民法典》解讀一:離婚冷靜期
    《民法典》與中國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共1260條涵蓋了生活的所有方面。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必須受到《民法典》的管理。例如,《民法典》獨立編制「人格權」(第四部分,第989-1039條),這是世界上首次獨立編制「人格權」。生命權不僅包括生命安全,還包括生命尊嚴。例如,《民法典》第1023條第2款規定,「為保護自然人的聲音,應參照保護肖像權的相關規定。」承認聲音是一種新的人格興趣。例如,李佳琪的「買它買它」。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人格權編七大亮點!
    北林區婦女聯合會推出「民法典解讀」專欄 ,每天帶您學習和了解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人格權編七大亮點確立器官捐獻的基本規則01針對當下組織或個人強迫、欺騙、利誘人體器官捐獻現象,此次《民法典》規定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同意捐獻器官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或者遺囑形式
  •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將完善有關性騷擾的規定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臧鐵偉介紹,今年4至5月,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二次審議稿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收到20031人提出的31936條意見。主要意見一是要求對父母離婚後變更未成年子女姓氏作出規定;二是細化有關性騷擾的規定。臧鐵偉說,經研究,發生在用人單位中性騷擾的主要表現之一是利用職權關係從事性騷擾,並且實施該行為不限於在工作場合。現在的法律草案對此已有體現。(記者羅沙、曹典)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亮相!
  • 民法典網課筆記丨你關心的隱私權、AI換臉、性騷擾等熱點 人格權編...
    在民法典草案的七編中,有一編閃耀著大寫的「人」字,這就是第四編:人格權編。從保障公眾私生活「安寧權」,到構築個人信息安全防火牆;從全面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到及時應對AI等新技術對人格權的挑戰……民法典加強人格權立法,使其獨立成編,強化對人格的全面保護,讓人民生活更有尊嚴。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49大亮點!
    《民法典》規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種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產、房屋增建、房屋裝修等。(第三百二十二條)2.三權分置——土地經營權來了以適應「三權分置」后土地經營權入市的需要,《民法典》物權編增加土地經營權的規定,並刪除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
  • 民法典的社會意義解讀
    作者:高聖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於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生效。作為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頒布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49大亮點!
    《民法典》規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種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產、房屋增建、房屋裝修等。(第三百二十二條)2.三權分置——土地經營權來了以適應「三權分置」后土地經營權入市的需要,《民法典》物權編增加土地經營權的規定,並刪除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
  • 看《民法典》性騷擾保護條款都有哪些新亮點
    現實生活中,婦女、兒童甚至是男性都可能遭遇性騷擾或者猥褻等行為,因為作案地點隱蔽,取證難等諸多因素,加上很多受害人心理負擔重,難以啟齒,不願深究,往往助長了這種行為的滋生。普法看短劇劇劇不離法猥褻、性騷擾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49大亮點全梳理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一、《民法典》是什麼?(一)《民法典》的組成民法典是民法的法典化,未出臺《民法典》之前,我們有《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單行法律,它們對社會經濟生活的有序運行發揮了良好的規範作用。《民法典》的出臺,是將以上民事單行法律予以法典化整合,邏輯性、體系性更強,必將更有效發揮其權利保障效用。
  • 【微普法】《民法典》亮點及解讀(一) 《民法典》護航見義勇為,不...
    【微普法】《民法典》亮點及解讀(一) 《民法典》護航見義勇為,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2020-11-10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編纂專家、法學教授、律師專題解讀《民法典》(附新舊對照表全文)
    此次《民法典(草案)》關乎民眾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產經營等,包羅萬象又無一不受到民法調整。包括了高空墜物、性騷擾、APP收集個人信息、網絡虛擬財產、擴大繼承範圍,甚至還對當下熱門的人工智慧作出規定。從搖籃到墳墓,《民法典》陪伴我們一生,默默約束並靜靜守護著我們的每一項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