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作者劉勰死後千年謎未解

2020-12-13 南方新聞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劉勰寫就《文心雕龍》的鐘山定林寺,就因明孝陵的建設而消失在「煙雨中」。令人驚喜的是,600年之後,它的遺址被發現了,目前考古工作正在進行之中。昨日,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對外公布了這一發現。而由此發現也引出了更多的疑問:定林寺有上下兩座,到底是劉勰著書處的上定林,還是王安石、陸遊等文人遊憩作文過的下定林?劉勰死後到底歸葬何處?目前國內已有兩個劉勰及《文心雕龍》紀念館,南京為何還要再建一個?

  遺址:是上定林還是下定林,搞不清

  據南京中山陵園管理處文物處副處長廖錦漢先生介紹,在歷史上,建在鐘山(紫金山)的寺廟有70餘座,有名的有定林寺、開善寺(今靈谷寺)等。定林寺,按其所處地勢,又分為上定林寺和下定林寺,兩地相距不遠。上定林寺因有著名文學家劉勰在此寫就中國第一部文學評論專著《文心雕龍》而名聞天下,也由於高僧僧在此編撰《出三藏記集》等佛教名著而為佛教界所景仰;下定林寺則因在宋代有王安石、陸遊等在此遊憩作文而久負盛名。可惜,宋代以後,定林寺漸漸湮沒,江寧方山定林寺(目前在復建之中)因借用鐘山定林寺的寺額而繁盛一時。到明代,由於朱元璋建孝陵的需要,陵域內除原開善寺易地重建為靈谷寺後,包括定林寺在內的其它各寺均告移走或消失,千古名剎定林寺從此蹤跡難尋。

  近年來,國內外對六朝古都建康及六朝文化的研究興起,尋找鐘山定林寺蹤跡也成為一個熱點和不少老考古工作者的心願。廖錦漢說,定林寺遺址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發現的,2003年考古專家在鐘山南麓就此展開了調查,經數月辛勤跋涉,先後發現兩處寺廟遺址,出土200餘件寺廟僧人所用的生活用品等文物,其中有一塊硯臺碎片,上面被毛筆磨出的痕跡十分清晰。專家經過對遺址的反覆調研,初步認定這兩處遺址是消失近千年的定林寺遺址,至於是上定林還是下定林目前還搞不清,尚難以考辯。

  歸葬地:是浮來山還是鐘山,搞不清

  由於定林寺與劉勰的關係十分密切,關於他的歸葬地之謎又被人提起,歸葬地之謎成了歸葬地之爭。從史料上對劉勰的介紹可以知道,他是東莞莒(今山東莒縣)人。山東莒縣方面稱,劉勰年老出家後回到了家鄉,死後埋葬地是莒縣浮來山的定林寺,至今那裡還有一株千年老銀杏樹。在寺的大佛殿後,有一幢二層樓閣,叫「校經樓」,此為1962年郭沫若所題。而且,據清人李厚愷所述,此寺為劉勰回到老家後所建,全是仿南京鐘山定林寺。劉勰的墓地雖然被毀了,但一位在1942年圓寂的老和尚臨死前曾指認過劉勰的墓址,解放後曾在那裡出土了一些文物。莒縣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朱吉高昨日告訴記者,劉勰葬在浮來山是可信的,當地的地名、傳說,以及這些年的研究都能證明。

  雖然山東說法很充分,但由於史書上無記載,很難不遭質疑。在《梁書·劉勰傳》上有劉勰出家後「未期而卒」的說法,如果劉勰葬在浮來山,史書總該有所記載。再者,劉勰所處的時代正是南梁和北魏相對峙的時期,南京那時屬南梁,劉勰正在鐘山定林寺。在這種政治背景下,怎麼能回到莒縣老家?南京一專家認為,劉勰死後是葬在定林寺,而不是山東。還有人說,劉勰年老出家後,回到了他的出生地鎮江(目前鎮江建有文苑,以紀念劉勰)。中國《文心雕龍》學會會長張少康曾寫過《關於劉勰晚年是否北歸東莞的問題——劉勰故鄉莒縣訪問記》的文章,專門就此進行過研究。但目前對劉勰的歸葬地要做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都很難,就像定林寺遺址一樣,就是發現了也無法確定是上定林還是下定林。

  陳列館:已有兩個為何再搞一個,搞不清

  昨日,記者還了解到,由於定林寺遺址的發現,將在1985年建成、已有王安石陳列館的仿古建築定林山莊內,辦一個「鐘山定林寺與《文心雕龍》陳列館」,目前籌建工作已啟動。據中山陵園管理局一負責人介紹,劉勰的《文心雕龍》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文學理論批評著作,是在南京定林寺完成的。在鐘山這個南朝時期的文化聖地為他搞一個陳列,更能反映歷史的真實性,而且也可以填補歷史空白。同時,該館開設後將與南京博物館的「六朝風採展」、夫子廟的「王謝故居」,還有鐘山南朝六朝祭壇遺址、吳大帝孫權墓等,形成南京獨特的「六朝文化」展示區。對這種說法,有人不同意,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在劉勰的祖籍山東莒縣、出生地江蘇鎮江均已建有劉勰及《文心雕龍》的紀念館,且多為陳列性質的,而目前南京方面收集的文物並沒有多少,主要是一些剛出土的東西,再搞一個意義不大,旅遊意義大於歷史意義。

(編輯:李瑾)

相關焦點

  • 龔鵬程|《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對佛教的貢獻
    所以武帝時也頗用出身低微的人士擔任,但問才能,不限資地,如庾於陵、周舍、劉勰都是。因為劉勰與昭明太有這樣一層關係,所以過去講《文心雕龍》與《文選》的人,都很努力地要去說它們之間如何如何密切,甚至說《文選》在編輯時,可能劉勰就參與了。其實《文心雕龍》與《文選》的觀點完全相反,故實際上不可能劉勰有參與。
  • NO.168|《文心雕龍》名句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文學理論著作,成書於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採道家,全面總結了齊梁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緻地探索和論述了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及其創造、鑑賞的美學規律。
  • 龔鵬程|為《文心雕龍》慶祝新生
    史書說劉勰寫了書之後,時人不貴。後來也確實沒人道及。初唐盧照鄰《南陽公集序》才開始對《文心雕龍》有點具體的評價,但評價極差。說它光會批評別人,卻沒批評好:「人慚西氏,空論拾翠之容;質謝南金,徒辯荊蓬之妙。拔十得五,雖曰肩隨;聞一知二,猶為臆說」。對《文心雕龍》僅有的好評,是宋代黃山谷說的。
  • 《文心雕龍》是什麼意思,原來其中包含典故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數千年的歷史孕育出眾多的文化典籍。有一些古籍的名字很有意思,不僅言簡意賅而且還透著典雅蘊藉之美。大部分文化典籍的名稱很好理解,比如六朝著作《詩品》,一看就是知道是分析品鑑詩歌的作品。還有一小部分典籍的名稱理解起來就有些費解了,比如《文心雕龍》。
  • 《文心雕龍》結構關係和基本文學思想再思考
    劉勰稱《文心雕龍》前25篇為「上篇」,後25篇為「下篇」,可能《文心雕龍》原來結構就是如此,《隋書·經籍志》載「《文心雕龍》十卷」,卷數或許是後人所分。因為劉勰用「綱領」指他集中加以概括的《文心雕龍》樞紐部分的主要觀點,以及文體論部分的主要寫作程式,都是他從這些作品中歸納出來的一些要點,不是指《文心雕龍》前面25篇作品本身,而「毛目」則是指《文心雕龍》後半部25篇作品,甚至具體指向這些作品的篇目。
  • 淺析《文心雕龍.神思》文學價值
    《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系統闡述文學理論的專著。體例周詳,論旨精深,清人章學誠稱它「體大而慮周」,可以說是中肯的評語。魏、晉以來,我國文論始專門名家,到了南北朝,日漸形成繁盛局面。劉勰這部論著要算這一時期集大成的代表作。《文心雕龍》全書五十篇,分上下兩篇。
  • 《文心雕龍》:影響了唐宋詩詞格律
    南北朝南京有國家文學館誕生在南京或者與南京相關的傳世名著頗多,當然也包括《文心雕龍》。「大概在公元438年,也就是宋齊梁陳第一個朝代宋,就在我們南京城成立了國家的文學館。」劉勰在定林寺寫下名著不過,劉勰寫下《文心雕龍》在莫礪鋒看來卻有一些偶然性。「劉勰住在鐘山定林寺時,一天晚上做夢夢見自己隨孔子南行。他醒來很興奮,覺得要為孔子的儒學作一點貢獻,他決定寫一本文學理論的書,然後就開始了《文心雕龍》的撰寫。」而當時的鐘山定林寺,就在南京的紫金山。
  • 《文心雕龍》十句經典名言,領悟人生智慧!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xié)創作的一部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緻的 文學理論專著 。《文心雕龍》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每部各25篇。1、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出自劉勰《文心雕龍·知音》。【譯文】演奏了上千個曲子以後才懂得音樂,觀察了上千把劍以後才能識別寶劍。比喻要評論別人的作品必須有廣博的知識和文學修養,只有自己讀得多了,才有能力評論。2、詩有恆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通圓。出自劉勰《文心雕龍·明詩》。
  • 《文心雕龍》10句經典名言,值得一品再品,一讀再讀
    《文心雕龍》10句經典名言,值得一品再品,一讀再讀。1. 並駕齊驅,而一轂統輻。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詩歌是有著固定的模式,但是思想卻沒有固定的體裁。4. 採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文心雕龍·明詩》。劉勰在這裡說的是寫作初構思時,感情和想像所起的作用。
  • 古代文學,文賦,文心雕龍,詩品
    劉勰《文心雕龍》對文學理論的主要貢獻是什麼?鍾嶸《詩品》的內容和影響如何?陸機是西晉頗負盛名的文人,是「太康文學」的代表人物。在陸機的時代,文學大都注重形式,強調對創作技巧的追求。陸機《文賦》便是一部總結創作經驗的文學論著。陸機在《序》中闡明了他作《文賦》的動機。
  • 《文心雕龍》論「文」與當代「文學」概念的重置
    就此兩點來說,劉勰《文心雕龍》對「文」的看法可以給當前的文學突圍提供轉化利用的理論資源,彰顯了中國古代思想深遠的時代價值。 一、彌倫群言:《文心雕龍》論「文」的外延 「文」在《文心雕龍》中屬於一個具有多重意義的高頻率術語。
  • 《文心雕龍》裡最經典的十句話,感情真摯,文辭精美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酌,斟酌,明辨。積累學問就像儲存寶物,明辨事理就是增長才幹。2.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操,彈奏。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遷,改變。情感隨著不同的景物而變化,文辭因為感情而產生。此言文學創作與景物、感情的關係。4.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 《文心雕龍》起名,文辭精美,感情真摯!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緻的文學理論專著,雖然有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但是這部富有卓識的專著,也是我們歷史上關於文學理論批評的寶貴遺產,因此,從中為孩子起名,很有美學意義也很有韻味。
  • 《文心雕龍》中的10則經典名句,精闢有哲理,受益終身!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感情生動,自然而然就會形成言辭,將道理表達出來,就會體現在文章中。2、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聯繫了一千支樂曲,才能夠通曉聲樂,觀察了上千把劍之後,才能知曉如何識別兵器。
  • 《文心雕龍》經典名句10則,唯美舒心,受用不盡
    劉勰(約465~520年),字彥和,歷史上著名的文學理論家。《文心雕龍》為其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文心雕龍》經典名句10則,唯美舒心,受用不盡。 1. 比者,附也;興者,起也。
  • 《文心雕龍》海外英譯及其接受研究
    關鍵詞:中國文論 《文心雕龍》 英譯 接受 跨學科  作者:戴文靜,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鎮江 212013,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後(上海 200433)。在對話與互動的中外學術空間裡,大批《文心雕龍》的英譯本相繼出版。在此帶動下,大量有關《文心雕龍》的文學批評和學術研究著作也相繼問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海外「龍學」研究的不斷深入。
  • 《文心雕龍》經典名言10句,睿智深刻,值得你永久收藏!
    《文心雕龍》劉勰編撰而成,是一部文學理論專著,其內容搶到情感在文學中的通,在當時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文心雕龍》經典名言10句,睿智深刻,值得你永久收藏。   1. 世遠莫見其面,覘文輒見其心。
  • 《文心雕龍》中的10條唯美句子,精緻有內涵,值得一讀再讀!
    《文心雕龍》中的10條唯美句子,精緻有內涵,值得一讀再讀!劉勰(465—約532年),字彥和,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理論家,有《文心雕龍》傳世。1.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感情機動,自然而然的變成了言辭,想表達出事物的道理,便會體現在文字中。2. 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五色》。物體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心也隨著擺動。
  • 《文心雕龍》為什麼會享有體大思精之譽?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生導師盧永璘曾經講過《〈文心雕龍)研究》,他指出: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的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自成體系的文學批評著作,由南北朝期劉勰所撰。
  • 學科教學語文面試常考話題《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作為古漢語文論的一篇驚鴻之著,為我國南北朝以後的文學家開拓了思路,影響較為深遠。所以也是學科語文考研複試無論是筆試還是面試都是導師考察學生古代文論功底的一項重要指標。《文心雕龍》有20篇專論文體,涉及文體34種,把當時出現的問題都論及了。他把所有的文體分為「文」與「筆」兩類。文是指偏向抒情言志、文學性較強的文章;筆是指學術性較強而用不重音韻文採的作品,體現了當時對文學作品文學性和非文學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