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成書於公元501~502年,為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所著,是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共10卷,包括四個重要方面。
1、情動而言形,理髮而文見。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感情生動,自然而然就會形成言辭,將道理表達出來,就會體現在文章中。
2、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聯繫了一千支樂曲,才能夠通曉聲樂,觀察了上千把劍之後,才能知曉如何識別兵器。
3、深文隱蔚,餘味曲包。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隱秀》。蔚:文辭華美。深刻的文章,內容多採且含蓄,言語之外韻味深藏不露。
4、主佐合德,文採必霸。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自身的才能與後天學習的知識能夠相輔相成,文章的文採一定會稱霸一時。
5、誇而有節,飾而不誣。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誇飾》。誣:這裡指違背實情。文詞誇張但是有所節制,增加華美的修飾,但不違背事實。
6、字刪而意缺,則短乏而非核;辭敷而言重,則蕪穢而非瞻。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熔裁》。刪除了字句,就會使得意思殘缺,這樣做是短缺,而不是核心的思想。言辭擴充,但卻使得語句重複,是繁雜,而不是豐富。
7、詩有恆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通圓。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詩歌有固定的體裁,但思想卻沒有固定的規矩。隨個人的性情來適應,很難有能將各種體裁都做的好的。
8、談歡則字與笑並,論戚則聲共泣偕。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誇飾》。說歡快,字字都涉及歡樂;談及悲傷,字裡行間都聲帶著哭泣。這句話說明寫文章言語與內容要一致。
9、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辯騷》。選擇奇偉的內容,但不失去其真實。鑑賞花朵,但是不弄掉他的果實。這句話說明寫作應當保持其純真的內容,而不單單注重華美的辭藻。
10、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
出自南朝·梁·劉勰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善於寫文章的人,即便寫了上萬篇文章,但是他的才思還很富裕,但卻為擇取一個字,常常感到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