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中的10則經典名句,精闢有哲理,受益終身!

2020-12-13 國學小土豆

《文心雕龍》成書於公元501~502年,為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所著,是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共10卷,包括四個重要方面。

1、情動而言形,理髮而文見。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感情生動,自然而然就會形成言辭,將道理表達出來,就會體現在文章中。

2、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聯繫了一千支樂曲,才能夠通曉聲樂,觀察了上千把劍之後,才能知曉如何識別兵器。

3、深文隱蔚,餘味曲包。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隱秀》。蔚:文辭華美。深刻的文章,內容多採且含蓄,言語之外韻味深藏不露。

4、主佐合德,文採必霸。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自身的才能與後天學習的知識能夠相輔相成,文章的文採一定會稱霸一時。

5、誇而有節,飾而不誣。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誇飾》。誣:這裡指違背實情。文詞誇張但是有所節制,增加華美的修飾,但不違背事實。

6、字刪而意缺,則短乏而非核;辭敷而言重,則蕪穢而非瞻。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熔裁》。刪除了字句,就會使得意思殘缺,這樣做是短缺,而不是核心的思想。言辭擴充,但卻使得語句重複,是繁雜,而不是豐富。

7、詩有恆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通圓。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詩歌有固定的體裁,但思想卻沒有固定的規矩。隨個人的性情來適應,很難有能將各種體裁都做的好的。

8、談歡則字與笑並,論戚則聲共泣偕。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誇飾》。說歡快,字字都涉及歡樂;談及悲傷,字裡行間都聲帶著哭泣。這句話說明寫文章言語與內容要一致。

9、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辯騷》。選擇奇偉的內容,但不失去其真實。鑑賞花朵,但是不弄掉他的果實。這句話說明寫作應當保持其純真的內容,而不單單注重華美的辭藻。

10、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

出自南朝·梁·劉勰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善於寫文章的人,即便寫了上萬篇文章,但是他的才思還很富裕,但卻為擇取一個字,常常感到很困難。

相關焦點

  • 《文心雕龍》經典名句10則,唯美舒心,受用不盡
    《文心雕龍》為其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文心雕龍》經典名句10則,唯美舒心,受用不盡。 1. 比者,附也;興者,起也。——《文心雕龍·比興》 比,是比附事理;興,是用來引起情感的修辭手法。 2.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 《文心雕龍》經典名句44則,,句句都是經典,受用不盡!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xié)創作的一部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緻的文學理論專著。
  • NO.168|《文心雕龍》名句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文學理論著作,成書於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採道家,全面總結了齊梁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緻地探索和論述了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及其創造、鑑賞的美學規律。
  • 《文心雕龍》十句經典名言,感悟深刻,看完受益一生
    《文心雕龍》是南朝梁劉勰編撰的文論,共十卷,全書共十卷,分上、下編。《文心雕龍》十句經典名言,感悟深刻,看完受益一生。一、苗而不秀,自古斯慟。出自《文心雕龍·哀弔》。出自《文心雕龍·諧隱》。即使有了絲和麻了,也不應當拋棄野草。說明凡事物都有它有作用的一面。三、震雷始於曜電,出師先乎威聲。出自《文心雕龍·檄移》。雷鳴是從耀眼的閃電開始的;出師先要張揚聲勢。
  • 《文心雕龍》經典名言10句,睿智深刻,值得你永久收藏!
    《文心雕龍》劉勰編撰而成,是一部文學理論專著,其內容搶到情感在文學中的通,在當時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文心雕龍》經典名言10句,睿智深刻,值得你永久收藏。   1. 世遠莫見其面,覘文輒見其心。
  • 《文心雕龍》10句經典名言,值得一品再品,一讀再讀
    《文心雕龍》10句經典名言,值得一品再品,一讀再讀。1. 並駕齊驅,而一轂統輻。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通過練習上千隻曲調後,就能夠聽懂音樂。觀摩上千柄寶劍之後,才會懂得如何鑑別兵器。這句話指明了,知識在於不斷的積累。3. 詩有恆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通圓。
  • 《文心雕龍》中的10條唯美句子,精緻有內涵,值得一讀再讀!
    《文心雕龍》中的10條唯美句子,精緻有內涵,值得一讀再讀!劉勰(465—約532年),字彥和,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理論家,有《文心雕龍》傳世。1.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感情機動,自然而然的變成了言辭,想表達出事物的道理,便會體現在文字中。2. 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五色》。物體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心也隨著擺動。
  • 《文心雕龍》十句經典名言,領悟人生智慧!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xié)創作的一部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緻的 文學理論專著 。《文心雕龍》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每部各25篇。1、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出自劉勰《文心雕龍·知音》。【譯文】演奏了上千個曲子以後才懂得音樂,觀察了上千把劍以後才能識別寶劍。比喻要評論別人的作品必須有廣博的知識和文學修養,只有自己讀得多了,才有能力評論。2、詩有恆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通圓。出自劉勰《文心雕龍·明詩》。
  • 龔鵬程|為《文心雕龍》慶祝新生
    不知《文心雕龍》流傳概況,也不曉得古人對此書有跟我們不同的看法,《文心雕龍》是一部頻臨失傳的書,齊梁以來皆不受重視,明朝中晚期才有人開始研讀。清朝人恢復古代絕學,此書亦因而獲益。所以《隋書‧經籍志》連它的性質都不清楚,放在「總集類」,以為是像《楚辭》《文選》那樣的書。宋朝《玉海》也一樣。
  • 《文心雕龍》是什麼意思,原來其中包含典故
    有一些古籍的名字很有意思,不僅言簡意賅而且還透著典雅蘊藉之美。大部分文化典籍的名稱很好理解,比如六朝著作《詩品》,一看就是知道是分析品鑑詩歌的作品。還有一小部分典籍的名稱理解起來就有些費解了,比如《文心雕龍》。很多人都搞不懂,文心和雕龍有什麼關心?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詞組合成書名,到底應該如何翻譯這個書名呢?
  • 《文心雕龍》裡最經典的十句話,感情真摯,文辭精美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xié)創作的一部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緻的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1.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酌,斟酌,明辨。積累學問就像儲存寶物,明辨事理就是增長才幹。2.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操,彈奏。
  • 《文心雕龍》結構關係和基本文學思想再思考
    」何者更加重要有人認為《文心雕龍》是一部文學理論著作,也有人認為它是一部寫作指導書,當然雙方都承認文學理論與寫作指導互相有聯繫,所以這兩種看法不屬於根本不同。劉勰稱《文心雕龍》前25篇為「上篇」,後25篇為「下篇」,可能《文心雕龍》原來結構就是如此,《隋書·經籍志》載「《文心雕龍》十卷」,卷數或許是後人所分。因為劉勰用「綱領」指他集中加以概括的《文心雕龍》樞紐部分的主要觀點,以及文體論部分的主要寫作程式,都是他從這些作品中歸納出來的一些要點,不是指《文心雕龍》前面25篇作品本身,而「毛目」則是指《文心雕龍》後半部25篇作品,甚至具體指向這些作品的篇目。
  • 《文心雕龍》海外英譯及其接受研究
    一、《文心雕龍》海外英譯譜系  《文心雕龍》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全面而系統的文學理論專著,也是文學批評史上最為重要的經典著作。它體例周密、論旨精深、論據詳備,可與《詩學》相媲美。從其出版發行地而觀,一半為美國高校,歐洲和香港僅各佔10%,可見美國作為當今漢學中心的重要地位及傳播力。此外,可見《文心雕龍》海外英譯出版機構的主體為美國知名高校出版社,如哈佛大學出版社、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等;傳播受眾主要集中於歐美高校學術性讀者群。由此可見,其傳播範圍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有待從學術群體向普通大眾進行拓展。
  • 《文心雕龍》:影響了唐宋詩詞格律
    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確立了中國文學的審美本質,影響了諸多文人學者,更被魯迅將其與亞里斯多德的詩學相提並論。南北朝南京有國家文學館誕生在南京或者與南京相關的傳世名著頗多,當然也包括《文心雕龍》。「大概在公元438年,也就是宋齊梁陳第一個朝代宋,就在我們南京城成立了國家的文學館。」
  • 《文心雕龍》與樂府詩學
    魏晉以來,樂府詩創作進入有主名時代,人們越來越把樂府詩當作詩之一體進行批評,於是出現了實際意義上的「樂府詩學」。《文心雕龍》專列《樂府》篇,是為「樂府詩學」開山之作(吳相洲《樂府學概論》)。王小盾先生《〈文心雕龍·樂府〉三論》,論述「樂府」三種內涵:一、「聲依永,律和聲」,是音樂與文學的結合;二、是介於詩、賦之間的一種韻文文體;三、承載禮儀典制功能。而在《樂府》篇外,《文心雕龍》又有《雜文》篇,列舉了「曲、操、弄、引,或吟、諷、謠、詠」等樂府體裁,可以看作對《樂府》篇的補充。范文瀾《文心雕龍注》就有「曲、操、弄、引、吟、諷、謠、詠可入《樂府篇》」的說法。
  • 《文心雕龍》論「文」與當代「文學」概念的重置
    就此兩點來說,劉勰《文心雕龍》對「文」的看法可以給當前的文學突圍提供轉化利用的理論資源,彰顯了中國古代思想深遠的時代價值。 一、彌倫群言:《文心雕龍》論「文」的外延 「文」在《文心雕龍》中屬於一個具有多重意義的高頻率術語。
  • 龔鵬程|《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對佛教的貢獻
    因為劉勰與昭明太有這樣一層關係,所以過去講《文心雕龍》與《文選》的人,都很努力地要去說它們之間如何如何密切,甚至說《文選》在編輯時,可能劉勰就參與了。其實《文心雕龍》與《文選》的觀點完全相反,故實際上不可能劉勰有參與。而且,大家多沒有注意到,劉勰在當「東宮舍人」的時候,昭明太子才十六、七歲,而劉勰已入暮年。
  • 國學大師楊明照:「學好《文心雕龍》,不如把豬養肥」
    作為著名的文獻學家、國學大師,楊明照先生在《文心雕龍》的研究上面絕對是國內首屈一指的,他的研究成果也成為國內《文心雕龍》研究領域劃時代的成果。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大師,卻被迫寫下一篇違心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將研究《文心雕龍》與養豬做出比較,並最後得出一個學好《文心雕龍》,不如把豬養肥的結論,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 淺析《文心雕龍.神思》文學價值
    《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系統闡述文學理論的專著。體例周詳,論旨精深,清人章學誠稱它「體大而慮周」,可以說是中肯的評語。魏、晉以來,我國文論始專門名家,到了南北朝,日漸形成繁盛局面。劉勰這部論著要算這一時期集大成的代表作。《文心雕龍》全書五十篇,分上下兩篇。
  • 楊焄|唐寫本《文心雕龍》殘卷的披露、傳播和疑雲
    鈴木虎雄的弟子斯波六郎在1953年至1958年期間陸續發表《〈文心雕龍〉札記》(載《支那學研究》第10、12、15、19卷,中譯本載王元化編選《日本研究〈文心雕龍〉論文集》,齊魯書社1983年),引錄過老師的不少意見,並加以引申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