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瘋狂上漲的豬肉,現在誰家要是有個兩三頭豬絕對能算得上是富貴人家了,大家也深刻地認識到把豬養肥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了。這不,早在五十多年前國學大師楊照明就曾經寫了一篇文章,詳細地闡述了將豬養肥的重要性。
作為著名的文獻學家、國學大師,楊明照先生在《文心雕龍》的研究上面絕對是國內首屈一指的,他的研究成果也成為國內《文心雕龍》研究領域劃時代的成果。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大師,卻被迫寫下一篇違心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將研究《文心雕龍》與養豬做出比較,並最後得出一個學好《文心雕龍》,不如把豬養肥的結論,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受政治因素的影響,當時的國內學術界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有很多國學大師都在那個時候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批鬥早已經成為他們的家常便飯。而作為當時四川大學的教授,又是研究《文心雕龍》的學術泰鬥,楊明照先生不可避免地成為批鬥的對象。
相比較與其他人來說,楊明照先生還是比較幸運的,由於他的檢查寫得非常好,很符合大家的口味,因此楊明照先生經常能躲過一些大的磨難。而這篇關於《文心雕龍》與養豬的論證文章正是出自這個時期。
這天,楊明照先生又接到通知需要寫一篇思想深刻的檢查,正當楊明照先生絞盡腦汁的時候,恰好看到了圈裡的兩頭大肥豬,正苦於沒東西可寫的楊明照先生,當場就構思出了一篇檢查。在這篇檢查中,他將學習《文心雕龍》和養豬之間巧妙的做出了對比。
楊先生在檢查中這樣寫道:"雕龍對人民毫無好處,只能培養出如劉濟昆一類崇拜封、資、修、大、洋、古的學生。養豬則對人民有很大好處,將豬養肥了,可以改善群眾的生活,人人每個月多分配幾兩豬肉。自己也就越能樹立無產階級思想。我深刻認識到,越雕龍越反動,越養豬越革命。"
這個新奇的觀點一出來就將大家給逗樂了,領導們對於這篇文章紛紛豎起了大拇指,還特意給楊明照先生發了個表揚的通告。大力讚賞了楊明照先生的「先進思想」,號召學校的全體師生向楊明照先生學習,指出這是新時期知識分子的「康莊大道」。
正是靠著這樣詼諧幽默的檢查,楊明照先生才能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保全自己的性命,同時還能有時間繼續深入的研究《文心雕龍》。1982年,楊明照先生歷時十餘年編寫完成的《文心雕龍校注拾遺》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經發表就引爆了海內外學術界。
香港的《大公報》專欄刊登了關於《文心雕龍校注拾遺》一書的點評,對此書進行了高度的認可,解決了千古難題,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而國內更是將這本書認為是研究《文心雕龍》的小百科全書,可見對這本書的認可度有多高。
大丈夫能屈能伸,既然寫一些無關痛癢的檢查就能讓自己少受點苦,又何必去硬扛著呢。楊明照先生正是明白了這點,才能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保全自己,繼續進行自己的學術研究工作,為中華文化增光添彩。
對此,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