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死了,但是他的「作用」依然還在!

2020-12-18 家國視野

以夷狄之身,主民國之事——網際網路調侃

7月30日晚,臺灣當局前領導人、臺獨教父李登輝在臺北死亡,時年97歲。

在此之後,臺灣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以及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和副領導人賴清德隨後發聲。

馬英九辦公室表示,李登輝曾擔任國民黨主席和臺灣地區領導人,在卸任後政治理念發生巨大轉變,不過馬英九相信歷史將有公正客觀評價。對於李登輝辭世,馬英九感到「不舍」,並對家屬致上誠摯哀悼之意。

連戰辦公室主任彭國省轉述連戰的話表示,連戰曾與李登輝搭檔競選,雖然雙方對於「國家」、民主、文化等看法立場產生歧見,但這些「功過是非,就留待歷史論斷」。連戰還對李登輝家人表示慰問。

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同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李登輝在上世紀90年代身居臺灣領導人的高位,本有機會進一步促進兩岸和平,卻追求做一個小島的「強人」,最終變成中華民族的罪人。

臺灣當局副領導人賴清德在臉書發文稱,對於李登輝的離世,他深感難過和不舍。

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蘇嘉全則通過新聞稿稱,蔡英文指示辦公室及相關部門全力協助家屬辦理治喪事宜,務使治喪儀典哀榮隆重。明日上午將召開治喪工作會議,相關事宜將再進一步對外說明。

看到了吧,除了一個鬱慕明,就沒人敢或者願意說李登輝的一句不是,可見這幫政客都是什麼東西。

也許,在這幫政客看來,發表「民族罪人」的鬱慕明反而是道德敗壞的「忘恩負義」分子——因為如今國民黨內的大佬們,當年哪個和李登輝沒有點「交易」?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段歷史。

1978年,蔣經國就任所謂的「中華民國總統」,一年之後,海外歸來並在蔣經國身邊擔任英文秘書的宋楚瑜被提拔為「新聞局長」;幾年後,馬英九成為蔣經國的引文翻譯,路子幾乎和宋楚瑜一模一樣。

李登輝與吳敦義都是國民黨當年「催臺青」政策下,刻意栽培的臺籍菁英,兩人先後步入政壇;1978年在臺北市有了交集,李登輝從政務委員出任市長,記者出身的吳敦義則是連任議員。1980年,吳敦義返鄉參選南投縣長,成為臺灣最年輕的縣市長,李登輝也被發布擔任「臺灣省主席」,中興新村位於南投的地緣性,以及首次的長官與部屬關係,讓兩人李、吳兩人互動頻繁。

1988年,蔣經國去世,「副總統」李登輝繼承大位,但因為臺灣的特殊體制,此時最重要的位置並非是李登輝掌握的「民國總統」,而是「國民黨主席」——為了爭奪這個位置,國民黨隨即陷入內鬥。

蔣經國身後留下的主要權力人物分別是李煥,俞國華,郝伯村,蔣孝勇,蔣緯國等大員。宋美齡同樣深度介入「黨主席之爭」,她明確支持反李登輝的黨內人馬,使得原本擁李的李煥,俞國華陷入猶豫。宋美齡主張在五月「十三全(國代表大會) 」以前,由中常委輪流代理主席職務,擺明了要壓制擁李派。

宋美齡在國民黨內可謂是舉足輕重,她的表態讓俞國華和李煥等顧慮重重,決定在中常會上暫時不提黨主席案。

但誰都沒想到,就在這次中常會上,連發言機會都沒有的副秘書長宋楚瑜對「擱置黨主席」的行為大加鞭撻,進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說,隨即拂袖而去。

的「出頭」讓擁李派膽子大了起來,紛紛決定放棄「擱置」,終結黨主席之爭,李煥,俞國華才順水推舟地將李登輝拱上了代理主席之位。

後來媒體稱宋的「臨門一腳」幫李登輝贏了關鍵的第一戰。但事實上,以宋楚瑜當時在國民黨內的地位,不可能有這種影響力,這恰恰是李煥等大老背後支援的結果,以宋為前鋒小將,扶李登輝上位。

這一結果讓宋美齡深深失望,而蔣家的時代也終結在了臺灣。

同年七月,李登輝去掉「代理」二字,成功當選黨主席,而擁李派大將李煥被視為決定權力鬥爭的關鍵人物。

1988年7月,李登輝當選主席之後,立即提名新的中常委名單,共31人,其中16個是本省人。國民黨在台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本省人過半數,為李登輝順利施政奠定了基礎。

後來,李登輝「兩桃殺三士」,與李煥雙李合作鬥掉了俞國華,李登輝隨即任命李煥接俞國華位置,將「行政部長」納入手中——但出於「制衡」的目的,李登輝任命宋楚瑜為國民黨秘書長,制衡李煥在黨內的勢力。這個時候的國民黨從李登輝的角度來看大致有兩派,一為擁李的主流派,一為保守的非主流派。李煥原為主流派,但自李登輝「意外地」沒有提名他為「副總統」人選後,李煥改換門庭加入了非主流派,與李登輝對抗。

1990年,「非主流派」的李煥、林洋港、蔣緯國、郝柏村四大佬在「副總統」提名一役上徹底敗給了李登輝。此役站在李登輝對立面的,還有馬英九,鬱慕明,關中等人,而擁李的,則有連戰,宋楚瑜,辜振甫,吳敦義等人——今日臺灣政壇大佬,大半在其中。

但是兩派之爭尚未結束,非主流派選擇「釜底抽薪」,在所謂的「第八任總統」選舉中推出林洋港、蔣緯國搭檔競選,意圖直接把李登輝從前臺拉下馬,但在李登輝的運作之下,此事作罷。

至此之後,非主流派且戰且退,直至無力再起,自國民黨出走,於1993年,成立新黨。

1990年李登輝召開「國是會議」,邀集朝野人士與民間學者與會,主要討論修憲,「國會」改革,「總統」改為直選或委任直選。

當時,馬英九堅持「總統」應由委任直選的間接方式產生,而宋楚瑜則知上意,主張直接民選,與李登輝並行。

反對直選的國民黨人認為,「直選可能造成社會立即形成兩極化激烈對決,影響政局安定」,再者,「直接民選將造成百分之百的『臺灣總統』,是地方性的總統,不足以代表中華民國」。

如今再看當時的爭論,反直選的理由都成真了。可見政治制度上的去中國化在1990年時已然啟動,而宋楚瑜正是幫兇,也是第一個外省籍的獨臺。

我們很難相信一個「既得利益者」會如此選擇,1992年,臺灣第一次全面改選「國會」,「萬年國會」終結,國民黨席次大降——國民黨被自己人折騰成這樣,我們簡直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宋楚瑜如此,李登輝自然要給予回報——1993年,擁戴李登輝有大功的宋楚瑜被委任為末代「臺灣省政府主席」,時人稱李宋情同父子。

整垮了黨,只是為了自己獲得政治利益,這樣的政治節操,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同年,李登輝在政治上,文化上,兩面加速進行本土化操作,原本委派的「省政府主席」,改為民選,孝子宋楚瑜成了理所當然的受惠者。而李親自造訪電視臺本土劇拍攝現場慰問,鼓勵閩南語劇,又與當初宋在「新聞局長」任內在各個文化,教育的角落,強力推行「說國語運動」形成強烈對比。現在說閩南語的當權,宋當然必須遺忘當年的文化立場,他不會不知道,這些本土化的行動,會將臺灣與大陸的聯繫愈拉愈遠。

為了權勢,宋拋棄祖產比誰都早一步。

1994年,第一次「省長」選舉,宋高票當選為民選「臺灣省省長」。

但李登輝不可能允許有人搶走自己的「政治舞臺」。

1995年,國民黨內主流與非主流為第二年的「總統」直選再次展開肉搏,宋楚瑜力挺李登輝鬥爭非主流派,被邱毅、馮滬祥等新黨、新同盟會罵「外省人吳三桂」。然而李以連戰為搭檔,顯示其心中的接班人選為連戰,引起宋楚瑜的強烈不滿。

1996年大選,非主流派再吃敗仗,主要成員一一淡出政壇,雖然心有不滿但依舊幫助李登輝拿下「總統」寶座的宋楚瑜卻顆粒無收,他心中所想的「行政院長」一職被李登輝賜予了「副總統」連戰,宋楚瑜除了已經到手的「臺灣省省長」,一無所得。

之後,李登輝召開「國發會」修憲凍省,虛化省級機關,此舉無疑是一方面在制度上架空中華民國,另一方面旨在鬥掉野心勃勃的宋楚瑜。李宋至此反目,宋大動作炮打中央,李加速凍省程序。

1998年臺北市長選舉,是馬英九從政以來的「首場選戰」,對手則是尋求連任的陳水扁。馬英九的選情一度告急,但李登輝在最後關頭的造勢大會上牽起馬英九的手,以「新臺灣人」為馬背書,助馬英九成功入主市府,也替馬英九奠定後來徵戰「總統」之位的基礎——馬英九當選「總統」後,祭出「尊李」策略,不僅當選後請益之旅的首站行程安排拜訪李登輝,並連兩年以「馬總統」的身份在農曆春節向李拜年。

1999年,國民黨內不少人都建議,宋楚瑜民調支持度高,2000年「大選」應連(連戰)宋(宋楚瑜)配,但是李登輝不同意,宋楚瑜隨即決定脫黨參選。

為此,李登輝開除了宋楚瑜的國民黨黨籍,後又拋出「兩國論」,以助提升島內獨派選情,打壓宋居高不下的聲勢——以國民黨之身,助民進黨大選,李登輝真可謂是立場堅定。

2000年,宋以2.46%支持度,30萬票的些微差距敗選——這是因為國民黨分裂,李登輝為了打壓宋楚瑜,操作「棄連保扁」策略,讓陳水扁漁翁得利,臺灣第一次換黨執政。

「情同父子」就此又成了李登輝與陳水扁關係的形容詞,李號稱是「臺灣之父」,阿扁自稱是「臺灣之子」。李登輝的獨子年紀輕輕就去世,李登輝找到了陳水扁,視同親子。陳水扁一再主動向當時還是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示好,強烈暗示自己才是「李登輝路線」的真正繼承人,而非國民黨提名的連戰。

選舉結果令藍民群起激憤,包圍國民黨中央黨部,要求李登輝下臺。連戰在整個競選期間,始終被李欺瞞選情,與其他幾個中常委員連袂強迫李辭去黨主席職務。隨後,連戰獲推舉為黨主席。

隨後,脫黨的宋楚瑜成立親民黨,出身藍營的他多次參與綠營活動,甚至恬不知恥的向陳水扁表示,「有人特地打電話來警告我,別跟唐飛一樣被阿扁利用了,但是,楚瑜就算被利用了,對國家還有利用的地方,也心甘情願地被阿扁利用」。

2001年,李登輝成立臺聯黨,被國民黨開除黨籍。

2002年,「直轄市」選舉,宋楚瑜為馬英九站臺,當場下跪,求選民支持——關於下跪拜票,始作俑者是民進黨盧修,其在1997年地方選舉上為同黨站臺,罹患絕症的盧在舞臺上下跪拜求選民支持,結果選情翻盤,民黨獲勝,從此臺灣政客風靡下跪拜票。

2003年,國民黨宣布第二年的大選是「連宋配」,藍營士氣大振,44%支持度大贏扁呂27%。宋楚瑜接受媒體專訪,表態支持一中原則,「憲法一中」,臺獨立刻指控宋楚瑜支持統一——此役藍營不敢走統獨對決的路線,因而對賣臺或臺奸等骯髒炸彈未能有效反擊,以致使選戰議題為陳水扁等綠營所主導,陷入挨打與自我辯護的泥淖。所以無論宋多麼強悍,跪得多謙卑,背著「中華民國」這個包袱不敢說統,根本難以還擊激進臺獨。這一年的選戰,讓之後國民黨對「賣臺」深感恐懼,大小選舉,始終不敢向統一論述跨出一步。

臺灣是日本前殖民地中,唯一沒有抗日紀念館的地區,即便以臺灣史觀來講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而這,李登輝自然功不可沒。

只能說,他沒活到兩岸統一的那天,實在是可惜了。

李登輝一死,各路妖魔鬼怪都冒出來了。

這自然少不了美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代表美國政府、人民發文表示對李登輝的哀悼;博爾頓發推悼念李登輝,稱他為「偉大的皿煮領袖」,「自由世界會想念他的」。

美媒吹捧李登輝是「臺灣皿煮之父」

菜菜子發推悼念李登輝,評論區一片嘲諷(主要有大陸水軍)

現任國民黨黨首江啟臣用「精彩傳奇「、「波瀾壯闊」來形容李登輝的一生;KMT,沒救了……

香港一幫灰粉醜態百出

他的精神祖國-日本不會缺席;日本網友對李登輝斃命的評價,大多是:「偉人」、「守護臺灣」、「臺日友好」、「為他祈冥福」之類。

微博上的一個變色龍律師

某公眾號狂吹李登輝,稱其為「華人永遠的驕傲,這洗地文章令人作嘔

來源公眾號:鳳凰箴言 原創:赤血的學妹

相關焦點

  • 可惜了,臺獨教父李登輝死了,沒等到祖國統一
    高興的是,作為臺獨教父、民族罪人、日雜分子,他終於死了;蛋總不高興的是,我們沒能用祖國統一打他的臉。中國人講究死者為大,但是對於李登輝這個民族敗類來說,「死者為大貢獻」,他死了才是給祖國最大的貢獻,搞得我都想喝兩盅了。
  • 李登輝死了,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李登輝可謂臺灣禍國殃民第一罪人,可惜死得太晚。 日本人的「臥底」 島內一度懷疑,他從血統上就是一個日本人。李敖就曾在文章中寫道:「李金龍(李登輝父親)矮矮的,李登輝高高的,兩個人除了都是一樣上男廁之外,其他沒有一點相像。」 拋開血統,李登輝活得也和日本人無異。他和夫人曾文惠在家不說中文而說日文,卸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他不僅參拜過靖國神社,還在自己寫的書和公開講話中不斷提及:「我在22歲之前是日本人。」「臺灣人感謝日本統治。」
  • 李登輝終於死了,但還有個很大的遺憾!
    執筆/李小飛刀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在臺北榮總醫院咽下了他的最後一口氣,得年97歲。許多評論說,這樣的死法是便宜他了,他應該親眼看到兩岸統一的一天。在京都帝國大學僅僅學習了一年零兩個月,因日本本土形勢緊張,李登輝進入陸軍大阪第四師團當兵,任職帝國陸軍少尉,正逢日本戰敗,因為武士道的影響,李登輝參加日軍是高度自覺與自願的,他說,武士道的真諦就是發現死是什麼,為了自己的國家,就算戰鬥到死也無怨無悔」。
  • 港臺腔:李登輝,一個背叛者死了
    原標題:李登輝,一個背叛者死了(中)「李登輝即刻下臺!」「李登輝助長『臺獨』勢力!」「李登輝『切腹自殺』!」……2000年3月18日晚,數千位國民黨員及支持群眾包圍了國民黨中央黨部,現場參與者情緒一度失控,不斷向國民黨高層車輛扔擲雞蛋、花盆,並毆打車內人員,場面混亂不堪。這是為何?原來,當天正是臺當局領導人選舉及開票的日子。
  • 李登輝病亡,蔡英文表「不舍」,吹捧:他的離世是臺灣的莫大損失
    可笑的是,這場會議正是由李登輝親自主持並由本人在文書上親筆籤名的,這種視歷史於不顧的人註定為人唾棄,以他為首的領導班子也不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李登輝儘管在臺灣一部分民進黨看來,李登輝的去世讓臺灣的核心力量又少一人,但是不難發現,這種惋惜和遺憾表現出的正是對臺灣民進黨的不自信,他們這種逆潮流而掙扎的心態暴露無疑。
  • 李登輝又攻擊蔡英文了?李辦急澄清:他不是那意思
    李登輝與蔡英文(臺媒資料圖)海外網8月11日電 臺北市長柯文哲10日拜會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有臺媒報導稱,李登輝說蔡英文「旁邊的人有問題」。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澄清稱,李登輝談話時是指蔡英文身邊可以做事情的人不夠。據臺媒報導,柯文哲10日傍晚前往翠山莊拜會李登輝,雙方談到臺當局施政狀況,李登輝直言,蔡英文「旁邊的人有問題」。王燕軍受訪時澄清,部分媒體報導有點以偏概全,對蔡英文身邊的工作人員不公平。
  • 賴嶽謙:李登輝死前早已失勢,蔡英文現在只想保住權力
    【一代「臺獨教父」李登輝突然病亡,在臺灣政壇是否激起了風浪?「臺獨」勢力這些年是消是漲?蔡英文現在腦海中的兩岸政策,究竟是啥?觀察者網就這些問題對臺灣中時電子報社長、私立實踐大學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副教授賴嶽謙進行了專訪,邀請賴教授對李登輝之死的意義以及當下的兩岸關係進行解析。】
  • 臺灣男子揚言用炸彈炸死蔡英文、李登輝,被逮捕
    (原標題:臺灣男子揚言用炸彈炸死蔡英文、李登輝,被警方逮捕)
  • 臺男子揚言炸死蔡英文、李登輝,被警方逮捕
    ▲蔡英文與李登輝(臺媒資料圖)日前,蔡英文辦公室、新北市議會、新北市警局等多個單位收到至少15封恐嚇信,信中揚言要放炸彈、汽油彈,甚至點名要炸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前領導人李登輝等上百人。警方追查逮捕一名男子,發現他在2013年就曾恐嚇食品公司,還說要在飲料內下毒。
  • 蔡英文擁抱李登輝
    李登輝遭臺"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偵組依貪汙治罪條例侵佔公有財物罪起訴,此一司法案件立刻在敏感的臺灣政壇引起波爛,國民黨、民進黨各自站在己方的立場展開政治攻防。   馬英九於1日慎重召開記者會,表明他一貫尊重司法獨立的堅定立場,態度嚴肅、堅決。而當事人李登輝則是喊冤,明白顯露出遭到政治迫害的無奈,所以他說:"就算沒公義,還有上帝"。
  • 「臺獨教父」李登輝終年97歲,「遺臭萬年」是他永遠的歷史標籤
    李登輝的一大歷史標籤就是「賣國」相比民進黨當局對李登輝做出的「有歷史性貢獻」的評價,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的點評更為中肯,李登輝實際上已經在中國歷史上遺臭萬年。李登輝的祖籍地是福建永定,1923年在臺灣臺北縣三芝鄉出生的他曾稱自己「22歲前是日本人」。
  • 李登輝又「病危」了|李登輝|臺北榮民總醫院|蔡英文|王燕軍|民進黨
    昨天(28日)晚間,有網友在臉書社團「我是北投人」發出一張臺北榮總醫院(以下簡稱榮總)外部的照片,稱「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說明與李登輝有關;而PTT(即時通訊工具)網友則透露「李登輝過世了!」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隨即否認傳聞,「臺聯黨」也在今天(29日)凌晨發表聲明,說李登輝還在醫院接受治療,「死訊」是假的!
  • 臺灣男子揚言用炸彈炸死蔡英文、李登輝,被警方逮捕
    來源:海外網蔡英文與李登輝(臺媒資料圖)【海外網3月28日綜合報導】日前,蔡英文辦公室、新北市議會、新北市警局等多個單位收到至少15封恐嚇信,信中揚言要放炸彈、汽油彈,甚至點名要炸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
  • 王豐:從欺騙上位到攪亂臺海,李登輝如何步步上位?
    事實上1949年,國民黨當局從大陸帶來很多科學人才,臺灣本地也有很多科學人才,李登輝跟這些人才相比的話,他只不過是一個泛泛之輩。但是我們可以從蔣經國的日記裡面看到他對於李登輝的偏愛。他在日記上寫說,第一次接見新任「政務委員」李登輝談得很投機,為優秀之科學人才。後來李登輝擔任臺北市長了,蔣經國又在日記裡面誇獎他說,理事長有工作熱情又有新的科學觀念,是一個可以培植的人才。
  • 陳鳳馨:蔡英文正在利用李登輝的喪禮
    作者:年負在很多人看來,「李登輝之死」是「臺獨」和「反中」分子建立聯繫的絕妙時機。蔡英文,或者說是民進黨,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果然,在李登輝的喪禮上,蔡英文就邀請了一些美國、日本的人士來共同悼念,其中包括前段時間訪臺的美國衛生部長阿扎。
  • 李登輝病逝,閻王爺大哭
    他禍害完人間,又來禍害我這裡了,你說我能有什麼感想……(哽咽)都說「閻王叫他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我、我認了。(大哭) 談:您……節哀順變吧。閻:這傢伙2016年還說要「再幹5年」呢,現在比原計劃提前了!喂,你要問什麼就快問,我還要開會呢。
  • 俠客島:背叛者李登輝
    也許正是李登輝時時刻刻展現自己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的樣子,加上外人對他「做事認真,為人實在」的刻板印象,他的入黨介紹人都覺得李登輝是一個可以發展的入黨對象。在得到上級批准後,1946年9月,吳克泰同李登輝認真地談起了想發展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動機,李登輝表示願意加入。根據要求,他還寫了一份自傳。
  • 美媒:李登輝「出讓」釣魚島是臺灣人的悲哀
    【環球網綜合報導】李登輝日前再次對媒體公開表示「釣魚島一直都是日本的」,他還否定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後「侵佔釣魚島」的事實,美國中文媒體《世界日報》分析認為,就李登輝的成長曆程可謂是「後殖民的反面寫照」,非僅未能反省自身的矛盾和困境,且詛咒自身的文化母體。
  • 他是國民黨軍中的老虎將,到了臺灣卻被冷落,最後受到李登輝欺辱
    在抗日戰爭的時候,薛嶽曾經四次指揮了長沙戰役,他創出的戰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是把兵力在作戰的一帶,形成網狀的據點,並且用伏擊和側擊等方法,來分散敵軍的兵力,消耗敵軍的士氣,最後再把敵軍趕到決戰的地區,讓軍隊的士兵大力的圍攻。通過薛嶽的指揮,他的軍隊一共消滅了日軍十萬多人,被稱為抗日的戰事英雄,還被認為是中國抗日戰爭中消滅敵軍最多的將軍。
  • 李登輝:臺灣傳奇人物
    1988年1月李登輝「榮登大寶」,彭明敏立即吹捧李是一個「尊重民主」、「很正派、很有理想的人」,並「祝他好運」,「希望他能排除萬難……讓臺灣和平地完成體制的轉變。」還不無吹噓地說:「在臺大時,我們常接觸,彼此很談得來,我常去他家,他也常到我家裡聊天,彼此是蠻要好的朋友。」